婆婆不想帶孫子,又怕兒子兒媳不養老,怎麼辦?過來人說得很現實

2020-12-14 騰訊網

相信大部分婆婆都不想帶孫子或孫女,原因無外乎這三點:

第一:好不容易把自己的子女撫養成人,辛苦了大半輩子,不想晚年再受累。

第二:帶孫子責任大,萬一照顧不好,有點閃失難辭其咎。

第三:婆媳保持一碗湯的距離最好,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保不齊發生不愉快。

每個人都知道,帶孩子不是老人的義務和責任,老人可以遵循內心的真實想法,想帶就帶,不想帶就不帶。

但是很多婆婆卻有一個顧慮,如果不幫忙帶孩子,兒子和兒媳不給自己養老怎麼辦?看看這幾位婆婆怎麼說。

01.沒有經濟實力,最好不要硬碰硬

今年68歲的劉阿姨,別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卻是一位善良且聰明的老太太,兒子和女兒家的孩子,都是她幫忙帶大的。

劉阿姨說:「我是農村人,雖然也有養老金,可跟城裡的退休老人相比,簡直天地之差,每月也就一百多塊錢,想要不依靠子女養老,根本不可能。

既然這樣的問題擺在跟前,我只能活得實際一些,孫子和外孫子我都幫忙帶,最起碼兒媳和女婿心裡有數,老人做到了,他們也願意為我付出。

我的想法還真沒錯,前年生病住院,兒媳跑前跑後,盡心盡力伺候著,女婿也挺孝順,剛出院就接到他那了,一直住到病好為止。

那些不想給子女帶孩子的老人,如果你沒有經濟實力,最好不要跟他們硬碰硬,雖然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卻不是每個子女都能做到的,即使做到了,養老的質量也是大打折扣。

老年人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要懂得審時度勢,看清自己的真實處境,更要體諒兒女的不易,伸把手拉一把不吃虧,反而還會得到孝順的回報。

02.不帶孩子,也要給予經濟上的幫助

朱阿姨今年72歲,和老伴兒一輩子經商,富翁倒是談不上,但不愁吃穿花用。

從把兒媳迎娶進門那天起,她的經濟扶持沒斷過,兒媳坐月子,她沒時間伺候,直接請了月嫂,而後又給僱了保姆,費用都是她的。

朱阿姨說:「如果經濟充裕,不帶孩子也要給予經濟上的幫助,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賺錢不容易,作為父母不可能看著不管。

現在很多人覺得,老人手裡有錢不愁養老,去養老院或請保姆就行,可是有多少老人願意去養老院?至少我和老伴兒不願意。

不要以為請保姆就萬事大吉,那些跟子女關係不好的老人,有多少被保姆虐待和欺騙的?

人上了年紀要服老,更要明白親情的重要性,孩子需要幫忙時,父母盡力幫助了,等我們需要養老時,他們也會妥善安排。

所以那些不想給兒媳婦帶孩子的婆婆,有錢出錢,沒錢出點力,你的幫助會幫兒子減輕負擔,一家人其樂融融,又何愁養老呢?」

硬性條件具備,軟性條件偶爾缺失,婆媳之間的關係不會有太大影響,畢竟兒媳婦讓婆婆帶孩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去上班賺錢,如果老人不差錢,適當幫助一下,兒媳會更加尊重婆婆。

03.雖有人給你撐腰不帶娃,可終有一天會後悔

郭阿姨今年70歲,育有兩女一兒,兩個女兒都挺有出息,兒子卻一直不咋樣。

性格內向話不多,34歲那年才娶上媳婦,第二年生下孫子,兒子收入不高,如果讓他一人養家根本不現實,可是媳婦要是上班,孩子沒人帶,只好求助於母親。

郭阿姨的兩個女兒很早告訴母親,我弟弟有孩子你不用幫忙帶,辛苦一輩子不能再受累,不要擔心養老的事,我倆給你養老,咱不給他帶娃,也不用他養老。

最後兒媳求助娘家媽,老人心疼女兒,一邊帶娃,一邊照顧病歪歪的老伴兒,兒媳告訴兒子,既然兩個大姑姐都說了,養老不需要咱們,那你以後就給我父母養老吧,因為什麼你心裡明白。

郭阿姨做得也是挺絕的,同住一個城市,孫子快六歲了,見面次數沒超過十次,並且孩子長這麼大,她沒給買過一件衣服,去年過年的時候,突然要去兒子兒媳家過年,讓兒媳不要回娘家過年。

兒媳哪能同意,直接回懟:「頂著婆婆和奶奶的稱呼發號命令,你是不是把自己當成老佛爺了?對不起,不伺候。」

郭阿姨之所以要去過年,其實是想緩解彼此的關係,可能是年紀越大,對血脈親情有了更深的認識,但是兒子和兒媳卻無法接受她。

郭阿姨說:「雖有女兒給撐腰,可我就一個兒子,一個孫子,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越是想跟他們親近,可能跟骨血有關吧。

可我傷了他們的心,兒媳從來沒叫過我「媽」,孫子見了我也是不親近,兒子本來話少,現在更是一言不發,有時我多說兩句,他一句話把我懟的沒話說。

那些不想帶孫子的婆婆,千萬別學我,人不管到啥時候,都沒法斷了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不付出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想想自己所做的事,真的特別後悔。」

誰都知道,婆婆幫帶孩子是人情,不幫帶是本分,作為兒子和兒媳,不應該有半點怨言和不孝,可中國不同於其他國家,父母把孩子撫養到18歲,就可以撒手不管。

中國是講究人情世故的國家,人與人之間若是少了情分兩個字,想要從對方那裡達成自己的所想有點難度。

婆婆不想帶孩子,之所以害怕兒子和兒媳不給養老,就是因為怕傷了彼此間的情分,所以才猶豫不決。

其實以上三位婆婆的看法和經歷,給我們一些啟示,婆婆不想帶孩子,要因各自的家庭狀況而定。

如果老人身體不錯,但經濟能力有限,兒子和兒媳屬實需要老人幫忙,若是老人堅持己見,只想到自己,相信養老那天也不會過得很舒心。

如果老人經濟條件好,沒時間或是就不想帶孩子,那給予一些經濟上的扶持,兒子和兒媳也會感激老人。

若是什麼都不想付出,理直氣壯必須養老,子女們也會養老,畢竟贍養父母是子女的義務,可養老的質量如何,也就顯而易見了。

可能有人會說,如果婆婆身體不好,錢也沒有,難道兒子和兒媳就不給養老了嗎?甚至會說,要是沒有婆婆,還不生孩子了?

話雖如此,可是大多數人遇到問題的時候,都習慣於先向外求助,外求確實行不通,才會想到通過自己的能力解決。

除非兒子和兒媳經濟實力雄厚,才不會想到讓婆婆幫帶孩子,否則大多數兒媳,都會先請求婆婆幫忙。

一是沒有錢請保姆照顧,婆婆帶娃不需要花太多錢。二是婆婆是孩子的奶奶,兒媳也會放心。

所以婆婆不想帶娃,作為老人不能光考慮自己的養老,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兒子和兒媳是否真的需要幫助?

當你帶著一顆慈母的心,去看待帶娃這件事,自然知道該不該幫忙帶,而不是先想到給不給自己養老。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待婆婆不給帶娃這件事?

相關焦點

  • 婆婆有義務帶孫子嗎?這位兒媳幾句話說出婆婆們的心聲,很難得
    婆婆有義務帶孫子嗎?有關這個問題,你的答案是什麼?前不久和朋友聊天,朋友小年對這個問題的答案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小年直言,要說義務,婆婆自然是沒有的。畢竟孩子有自己的爸爸和媽媽,真正有義務的也正是這兩位。
  • 婆婆因為不帶孫子,所以到死都見不著孫子一面,這個算不孝嗎?
    中國的父母和國外的父母思想是不一樣的,如果中國的父母按照國外的父母那樣去做那麼可能面臨的問題就很多了。在國外父母把孩子養到18歲就算完成了使命,誰過誰的日子,我也不需要你給我養老,你也不要過來啃老,都是獨立的個體,在中國能行得通嗎?行不通,這不做婆婆的因為沒有幫兒媳帶孫子最後到死都沒有見上孫子一面。
  • 憑什麼不給我養老?兒媳三句話,婆婆無言以對,你現在改還來得及
    兒媳就是因為當初嫁過來的時候,婆婆的態度不好,所以在婚後也儘可能討婆婆歡心。每次回家,她都會買一堆的營養品,但是婆婆並不領情,甚至因為不合心意,破口大罵說:「花著我兒子的錢,給我買了不如意的東西,純心不讓我好過!」事情愈演愈烈,兒媳懷孕的時候,阿姨找人算卦,人家說是個女兒,她就對兒媳更不上心了。
  • 婆婆不帶孫子,兒媳辭職帶孩子,婆婆卻說兒媳是拖油瓶,兒媳怒懟
    問丈夫才知道,那是他姐姐的孩子,姐姐家裡生活壓力大,母親幫忙帶帶孩子,他們能輕鬆點。 知道原因後阿嬌非常的生氣,現在誰不困難,上次婆婆拒絕自己帶孩子,阿嬌還覺得是婆婆不想帶孩子,想一個人過過自己的日子。
  • 不幫兒媳照顧孫子的婆婆,晚年過得如何?85歲老人直言:後悔了
    如果兒媳剛進家門,婆婆就以女主人的身份各種欺壓兒媳,也不怕兒子兒媳不給自己養老,因為大眾都是會攻擊不孝子的,所以老人根本不怕孩子不養老,也就開始為所欲為。
  • 不給帶娃就不給養老!「捆綁式養老」悄然興起,老人有苦難言
    覺得兒子說得沒錯,她就暫時擱置了出遊的計劃,去了兒子家照顧有身孕的兒媳婦。 小孫子出生時,她還是很開心的,畢竟家裡添了新人口,是一樁大喜事,也算是解決了他們夫妻的人生大事。
  • 「婆婆不幫忙帶娃,你願意伺候她養老嗎?」兒媳的回答很現實
    但還有一個弊端就是在懷孕的時候,準媽媽懷了孩子之後,隨著肚子慢慢變大,產期越來越接近,身邊是很需要人照顧的,而且生完孩子之後坐月子也是離不開人的。老公總是要出去賺錢的,請保姆來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也是不太現實的,相比這些來說,自然婆婆來照顧比較好一些。婆婆幫忙帶娃是義務嗎?
  • 婆婆想去小兒子家養老,她怒懟:「你幫誰帶的孩子,你去誰家住」
    更何況法律只是有兒媳從旁協助丈夫的規定,並沒有說她有義務贍養公婆。所以,很多時候,兒媳都是本著婆家善待她,肯在自己難熬的時刻幫她一把。那麼,她也會念及這份恩情,給公婆養老送終。這樣的結局自然是皆大歡喜,公婆晚年不必過得悽涼,當兒子的也能好好的盡一份孝心。
  • 婆婆不帶孫子還瞎搗亂,兒媳受氣要回娘家,丈夫:她走,不用你走
    曾經聽到一位老家的婆婆這樣評價自己的兒媳:『我當初真的不該讓我兒子娶這個女人回家,真的太不懂事,太不孝順了。她自己不懂事不孝順倒也罷了,關鍵她還帶壞我兒子,搞得現在我兒子看到我就跟看到仇人一樣。你們給評評理,我作為婆婆,去自己兒子家有錯嗎?可是,不光兒媳要趕我走,我兒子也要趕我走,我招誰惹誰了?我就那麼不值得尊重嗎?』
  • 婆婆在60歲大壽上宣布:由兒媳養老,兒媳怒懟:你沒兒沒女嗎?
    特別是有的婆婆,兒子沒結婚的時候,對兒子百般疼愛,包容和付出,並沒有想過非得讓兒子給自己養老。給兒子買完房子,娶完媳婦,帶完孫子,還得考慮自己晚年的生活。等到兒子結婚以後,整個心思都花在了兒媳身上,總覺得兒媳嫁進來就是照顧自己的。自己培養了這樣一個優秀的兒子,白白地給了這個女人,可不應該她替自己養老嗎?
  • 《民法典》頒布,不肯幫兒媳帶娃的婆婆傻了,心理學家:亡羊補牢
    而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很重,所以從古至今都是女方嫁男方娶,生了孩子跟男方姓,婆婆幫忙帶娃。奶奶帶孫子是非常常見的現象,甚至可以說,很多人都認為奶奶帶孫,天經地義。但是,也有不少婆婆總想「反其道而行之」,圖個清閒,說什麼也不肯幫兒媳帶娃。
  • 婆婆說自己兒媳的月子不伺候,以後怎麼有臉抱孫子呢
    女兒和兒媳同時生孩子,婆婆伺候誰才對呢?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人會說,婆婆應該伺候兒媳,畢竟女兒有自己的婆婆。這件事放到誰的身上都是一件大喜事,可是女同學的婆婆卻犯愁了,因為女婿是單親家庭,從小都是由父親帶大。這個時候女兒坐月子不可能讓公公去伺候。女婿還得上班,如果請保姆對於這個剛成立的小家庭在實在不現實,女兒就想到讓自己母親來伺候。可是,這裡兒媳也需要伺候。雖然兒媳沒有明確讓婆婆伺候兒媳,但是作為婆婆伺候兒媳坐月子這是常理。
  • 「我去照顧外孫,兒媳就不給養老,我每月白給她2000塊錢」
    文|文兒如果孫子和外孫同時都需要人帶,作為老人該選擇去帶哪一個呢?如果帶了一個沒帶另一個,後果是遭埋怨,老人是否能接受?最近,我小姨就遇到這種情況。當初表姐家孩子沒人帶,我小姨去幫她帶孩子了。外孫不滿1歲的時候,表弟家孩子也出生了。
  • 婆婆過六十大壽要求兒媳養老,兒媳卻突然宣布離婚:養老找你女兒
    「給婆婆養老」這件事上出一份力,尤其是婆婆比較好的情況下,尤其是兒媳自己做了母親之後,都會有惻隱之心,不忍心看到婆婆老無所依,因為能想到自己也有老的時候。如果兒媳不願意給婆婆養老,婆婆還非得逼著兒媳給婆婆養老,兒媳通常情況下都會選擇離婚。下面這位兒媳拒絕給婆婆養老,還選擇離婚,就是因為不甘心,覺得自己沒有被善待過,還要出錢出力給婆婆養老不公平,我們具體來聽聽她是怎麼說的。
  • 「你當年給誰帶娃,就讓誰給你養老」婆婆一句話讓兒媳啞口無言
    「你當年給誰帶娃,現在就讓誰給你養老」婆婆一句話讓兒媳啞口無言 賀敏是個80後寶媽,當年懷胎十月的時候,自己母親正趕上骨折住院了,賀敏問老公,能否讓婆婆來幫自己來帶娃,老公說,婆婆早就盼望著抱孫子了,肯定願意來幫忙。
  • 60歲老太太的哭訴:兒媳拒絕給我養老,只因我沒給她帶孩子
    因為文女士覺得自己的老伴不在了,自己以後肯定得靠兒子養老,現在對媳婦好點,以後自己老了日子才好過。不管怎樣至少得先讓兒媳婦看到自己的真心。 兒媳婦最開始對文女士也不錯。節假日會買文女士愛吃的水果,文女士過生日兒媳婦還拿出自己的工資請文女士吃了飯,並給文女士買了禮物。
  • 「你不幫我帶娃,我也會給你養老!」這位寶媽解釋讓人欽佩
    而讓婆媳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可能在外人看來都就是一些讓人可笑的小事情。然而,婆媳矛盾產生的最大原因是在婆婆是否幫忙帶孩子這件事情上。如果婆婆不幫忙帶孩子,將來你會給她養老嗎?網友「最閃亮的星星」:我生孩子婆婆一天都沒有給帶,更別提給孩子買個什麼東西了。小姑子的孩子比我家孩子大9個多月天天帶著,50多歲你能說她身體不好?她自己都說,心疼自己的女兒,怕累著。我那會兒新手媽媽,不會帶,又沒人給教,手忙腳亂的,還要上班,想想都是心酸。現在怎麼可能把她當親媽孝順?
  • 「婆婆不幫著帶孩子,以後就不給她養老」?還是這些人說的話中肯
    俗話說十年看婆,十年看媳,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我剛嫁過來,懷孕生娃,公婆能對我拿出一點真心,以後公婆老了我一定會伺候床前。可是,當我懷孕生完孩子最艱難的那幾年,婆婆對我毫不關心,對自己孫子孫女也是不管不問,那婆婆老了憑什麼讓我養老?婆婆不幫著帶孩子,以後就不給她養老,這是聽很多寶媽都說過的話,聽起來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我覺得下面這些寶媽說的話也很中肯。
  • 因為婆媳矛盾,兒子不給婆婆養老,對婆婆來說才是真正的「硬傷」
    你哪隻眼睛看到我不工作不賺錢了?你憑什麼說我花的是你兒子的錢?我做了什麼工作,賺了多少錢,難道還都得通知你嗎?」她接下來說的話能把人氣死,「肯定是被我說中了,要不然你幹嘛發那麼大脾氣?作為妻子,作為兒媳,脾氣蓋過能力可不行,你不怕被人笑話,我怕被人笑話,我怕我兒子被人笑話!」
  • 「你給誰帶娃,誰給你養老」73歲農村老人一句話,讓兒媳啞口無言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如果婆婆和兒媳的關係處理好了,這個家庭就會其樂融融,反之,婆媳關係劍拔弩張,就會產生一系列的惡性循環,丈夫和妻子感情發生裂痕,婆婆和兒子產生罅隙,甚至影響到小一輩的健康成長。理想中的婆媳關係,當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做婆婆的體貼兒媳的辛苦,遇事少嘮叨,多理解,不摻和夫妻間的事情,自己過得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