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刁鑽」公婆出現:年輕有退休,不帶娃不出錢,你能奈我何?

2020-12-13 騰訊網

養老和帶娃本來是兩個問題,但總是被捆綁在一起,就是中國家庭所特有的現象。

小兩口剛生了孩子,老人要怎麼辦?無非是三種結果:

第一,有錢出錢,拿出一些積蓄,填補到小家庭中,讓他們順利度過這個難關。他們自己帶娃也好,讓親家母帶也罷,或者是請保姆,都跟公婆無關。

第二,有力出力,如果公婆沒有錢,那麼就要付出相對應的勞動力,幫著年輕人帶娃看娃,讓他們好好工作,減輕他們的負擔。

第三種,出錢又出力,公婆既出錢又出力,可能是年輕人最滿意的一種做法了吧,既能在經濟上解決困難,又解決了孩子交給保姆的擔憂,年輕人既放心又舒心,這是最理想的境界。

為什麼養娃和養老要捆綁在一起?

老人的想法:雖然說養兒防老是天經地義,老人年輕的時候把全部積蓄都花在了兒子身上,為他組建新家庭提供了啟動資金,但這好像還不夠,兒子又有養育孩子的新困難,老人好像必須要把孫輩帶大,才更有籌碼要求兒子為他養老,老人不管年輕時多自信,老了也會有無助感,帶孩子就是他老年價值的體現。

年輕人的想法:年輕人有著「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的想法,對於兒媳婦而言,公婆沒有養他,但生完孩子的這段困難是實打實的,老人老年生活過得如何,兒媳婦兒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你幫我帶娃,我給你養老,這是公婆和兒媳之間心照不宣的約定,不管哪一方打破平衡,這種約定也會戛然而止。

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慢的出現了一種公婆,被兒媳婦稱為最「刁鑽」的公婆,他們既不帶娃也不出力,自己還很年輕,用不著下一代的幫助,最「可氣」的是他們有退休金,並且為自己買好了更多的養老保障,換言之,他們的老年不用和子女捆綁在一起,所以沒有帶娃等於養老的心理負擔,他們想帶娃就帶娃,不想帶娃,也沒有什麼短處捏在兒女的手上,徹底實現了不帶娃的自由。

對於老年人而言,這簡直就是一種最理想的養老狀態,沒有帶孩子的辛苦,還能享受老年的安靜與舒適,自己有養老退休金,老了也不用依賴兒女,不管去養老院還是最終跟兒子一起生活,他們有錢傍身,到哪裡都很硬氣,仔細一想,這不就是外國老人所過的生活嗎?

於年輕的寶媽來說,碰到這樣的公婆就像一腳踢在鐵板上,真的是無可奈何,人家公婆帶娃要看心情,高興了給你帶兩天,不高興了你也一點辦法也沒有,他們既不出錢又不出力,帶娃的重擔就落在了自己的身上。過程的辛苦自不必說,帶孩子的前三年是最苦最累的,很多人說遇到這樣的公婆真是倒黴,但任何事都有雙面性,反過來一想,這也未必是壞事。

減少了家庭矛盾

老人帶娃就意味著兩個家庭互相參與,接觸多了矛盾自然就來了,相處的習慣、教育理念都要受到考驗,老人覺得很累,年輕人你覺得很焦慮。

而老人不參與帶娃,這也可能是一件好事,年輕人不那麼著急結婚,結婚後也不那麼著急要孩子,所以他們的想法更成熟,在積累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做好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後再要孩子,家庭也會更加穩定,也更有信心把孩子養育好。

孩子跟父母更親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自己的孩子自己帶,尤其孩子在三歲前,誰帶跟誰親,這就是自己帶娃的優勢,年輕人自己帶娃,也避免了老人帶娃的一些短板,孩子在更科學的教育理念下成長,會更加聰明。

減少了焦慮

年輕人的壓力簡直太大了,用上有老下有小來形容再貼切不過,老人不帶娃確實讓年輕人很棘手,但同時養老的壓力也會驟減,老人有退休,身體還很棒,年輕人的顧慮也就隨之減少,至少在孩子長大成人前,老人是不會麻煩年輕人的,也給了自己喘息的機會。

老人的晚年,他自己說了算

但話又說回來,養老和帶娃本就是兩個獨立的問題,不管老人有沒有幫年輕人帶娃,老人實實在在地帶大了子女,這就叫養育之恩,子女都有義務去贍養父母,孝順父母,而不是覺得父母沒有幫著帶娃,就減少了孝順父母的心,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

老人有享受晚年生活的權利,他可以為子女發光發熱,把老年生活的一大部分拿出來帶娃,但這不意味著老人的晚年就只有帶娃這一件事可做,忙活了一大輩子,好好的享受晚年生活才是他們的重中之重。

您覺得不出錢不出力的老人「刁鑽」嗎?

相關焦點

  • 「別老拿養老威脅我」,60後父母既不帶娃不出錢:我們只想對自己好
    小李在生孩子之前,就已經和老公商量好讓公婆來帶孩子,因為婆婆剛剛退休才50歲出頭,平時身體很硬朗,做事也很利索,所以讓婆婆來帶孩子是最好的選擇,對此婆婆也沒有拒絕。然而當婆婆來幫小兩口帶孩子之後,才發現一切都沒她想的那麼簡單。現在的年輕人在帶孩子方面頗為講究,有的在她看來簡直就是瞎講究,所以彼此之間難免會有一些矛盾發生。
  • 家裡有老人帶娃,有三句話不能反覆當孩子面說,說多了娃容易不孝
    執筆:檸兒家有老人帶娃,現在年輕人生活和工作都輕鬆不少。不過,凡事有利也有弊。因為,老人幫忙帶娃雖然可以給年輕人幫大忙,但是兩代人同住會有各種各樣的摩擦。而且,也會在育兒上有分歧。所以,家裡有老人帶娃,年輕人有三句話不能反覆當孩子面說,說多了娃容易不孝。「退休什麼都不幹,連個孩子都帶不好」我鄰居寶媽,脾氣很臭,但是本事挺大。她工資比老公還高,在家裡有無可撼動的地位。所以,生完孩子,把孩子給公婆一丟,她就出去上班了。
  • 「既不帶娃又不出錢,為啥要我孝順」兒媳的一番話,婆婆無力反駁
    因為買金鐲子這事兒,舍友跟老公吵了好幾次,最後舍友給婆婆打了電話:你想要金鐲子是吧,行,讓你兒子給你買吧,我們娘倆就走了!舍友本想嚇唬婆婆,結果婆婆說:我就是想要個金鐲子,你都不讓我兒子買,你太不孝順了!舍友聽婆婆這樣說,也委屈了:我生完孩子需要您帶娃的時候,您在哪裡?
  • 「憑啥你媽帶娃給錢,我媽帶娃就應該?」,老人帶娃有利也有弊
    可是很多事情都有利也有弊,老人帶娃雖然有不少的好處,可是也有矛盾。憑啥你媽帶娃要給錢,我媽帶娃就是應該的?李先生和妻子戀愛兩年後選擇結婚,婚後的小日子一直都過得非常不錯,本來妻子還在擔心婆媳關係不好相處,畢竟不光是網絡上還是現實中都有鮮活的例子。
  • 「生雙胞胎兒子,公婆攆我回娘家坐月子」寶媽悶聲反擊讓全家後悔
    但是,如果家裡添了男孩,夫妻倆會高興,家裡老人更會笑得合不攏嘴。畢竟,在傳統觀念裡,男孩是家裡邊的後人,也是家族姓氏的傳承人。但是,我身邊卻有一個家庭,家裡一下子添了倆兒子,老人卻不高興。鄰居寶媽前段時間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當大家都去給她道喜的時候,她卻一臉不高興。我平時跟她關係還不錯,就悄悄問她怎麼了,她說:「生雙胞胎兒子,公婆卻攆我回娘家坐月子。
  • 「你不幫我帶娃,我不給你養老」,中國式「新不孝」,已悄然形成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中國人傳統意義上的不孝。如今一種中國式「新型不孝」已經悄然形成。不知道各位讀者是否已經有孩子了?有孩子的爸媽們是把孩子給老人帶還是自己帶?不幫帶娃不幫養老?「你不幫我帶娃,我不給你養老」,兒媳小蘭對著陳阿姨說出這句話之後,就徑直離開了。回想起自己兒媳的話,陳阿姨現在都還有點生氣。據陳阿姨介紹,她的兒子和兒媳在城裡工作,今年剛生了二胎,因為忙著工作照顧不了兩個孩子,他們打算把最小的孩子交給老人帶。
  • 「我情商不夠,婚後不與公婆同住;經濟能力不強,婚後即分家。」
    很多人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以前談戀愛的時候他/她也不這樣啊,怎麼現在結婚了就變這樣了呢?你有沒有想過,正是因為那些所謂的不好的「醜話」沒有說在前面,才引起現在這樣的情況呢?不與公婆同住,婚前談好分家事宜,婚後各過各的日子。媛媛和老公是通過長輩介紹認識的,認識之後兩個人覺得彼此還算是比較投緣的,並且相處之中兩個人遇事也都是有商有量的,感覺彼此比較合拍,就開始有雙方父母進行溝通,談婚前彩禮以及婚後各種事項。
  • 「我不給你帶娃,但你必須給我養老」,婆婆耍無賴,兒媳霸氣反懟
    在小李生下女兒之後,婆婆一直不滿意,總是隔三差五的催她生二胎,但是考慮到家庭的經濟條件一般,小李每次都沒有答應。為了讓小李後顧無憂,婆婆承諾如果生二胎不管男孩女孩,自己都會出錢出力。為了不讓老公難做,小李最終還是選擇了聽婆婆的話,然而孩子出生之後,婆婆卻找諸多的藉口拒絕帶孩子,而且也捨不得給一分錢,總是說自己退休工資不多,一個月用得剛剛湊合,沒有結餘。
  • 公婆蓋房我出錢出力,拆遷卻把錢都給小姑子,五年後我落淚了
    公婆蓋房我出錢出力,拆遷卻把錢都給小姑子,五年後我落淚了我跟老公是自由戀愛,那時候我因為失戀了,然後就想著出去散散心,在回程的動車上認識了我老公。那時候老公剛好坐在我邊上,手機突然停機了,然後就求助我能不能借他連下熱點充話費,後來幫助他了之後,他跟我聊了一路,兩人也加了微信。就這樣我們倆一直聊天,因為他剛到我所在的城市工作,沒什麼朋友。久了之後彼此有了好感,就這樣交往了。在和老公交往了兩年多之後,我們就順利步入了婚姻禮堂。
  • 不給帶娃就不給養老!「捆綁式養老」悄然興起,老人有苦難言
    想過退休生活,兒媳:不給帶娃就不給養老! 兒媳表示,她還要忙著工作,沒有時間帶孩子,也沒有錢請什麼保姆。當李阿姨說請保姆的錢自己能出一部分後,兒媳又說別人帶哪有自家人帶放心。
  • 有一種痛叫:催你生娃的比比皆是,最後幫你帶娃的卻空無一人
    有時候他們旁敲側擊-「誰誰家生了個小孫子,胖嘟嘟的人見人愛……」,有時候質疑我「你是不是身體有問題?趕緊請個假去醫院做檢查……」。更過分的是,有一次,我婆婆直接從外地快遞了中藥處方過來,她聲稱這是生男孩的獨家秘笈……除了公婆,親媽也給我很大的壓力。
  • 有一種「上班式帶娃」逐漸流行,不用和公婆同住,孩子也有人照看
    但有些年輕人工作太忙,只能拜託老人家過來家裡帶孩子,所以抬頭不見低頭見,年輕人少了自己的空間,老人家也少了自己的自由。目前,有一種"上班式帶孫娃"逐漸流行,不用和公婆同住,孩子也有人照看。或者可以說,讓年輕人自己帶大的孩子跟老人家帶大的孩子有明顯的不一樣,可能會和父母不親近,只是覺得彼此是"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一樣。甚至,可能會讓孩子產生"你怎麼對我的童年,我就怎麼對你的老年"這種冷血的想法。所以說,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還是得把孩子放到自己身邊帶才行。
  • 農村夫妻生娃,60、70後不再願意義務帶孫子,說好的隔輩親呢?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很多老年人最大的心願就是子孫滿堂,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所以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年輕夫妻生了娃,大多會把小孩給父母帶,老年人有時間又細心,而且還有「隔輩親」一說,所以讓老人帶孫子是再適合不過的選擇了。
  • 老頭子帶娃有多難,不但吃力而且不討好,過來人告訴你多現實
    老頭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帶娃成了常事,也許在有些人看來,也沒什麼,老頭子給孩子帶娃不也是常事嗎?歸根結底,都是自家人,不給帶娃就叫冷血,但要知道帶娃是父母自己應負的責任,而不是把養育子女的責任加在身邊人身上,仿佛老人不幫帶娃就是自私,正是這種觀念,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年輕人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
  • 「兩個孩子我真的帶不了」二胎媽媽準備工作,婆婆帶倆娃太辛苦
    01二胎媽媽不易小紅在外面工作,平時帶孩子的工作由丈夫與公婆操心。雖然家境並不富裕,日子還算能過得下去。一天晚上,丈夫給小紅打來電話,說外面已經找到新的工作,而且前景不錯。小紅真替丈夫高興,但小孩不知道該咋辦?
  • 「如果不是我媽,我哪裡敢生孩子」,有一種愛叫姥姥帶娃
    生了孩子後到底該由誰來帶呢?關於這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特別有趣的討論。A:「我自己的孩子自己帶,辭職回家帶孩子!」B:「做人要經濟獨立,一個女人沒有工作就知道靠男人真是沒志氣!」如果是男人辭職在家帶孩子「一個男人也好意思不工作靠老婆?」A:「生了孩子公公婆婆或者爸媽帶!」B:「公婆爸媽憑什麼給你帶孩子?欠你的嗎?自己的孩子自己帶!」A:「不生孩子了,大家皆大歡喜!」
  • 小叔子好吃懶做,公婆要我們出錢養著他,我想分家遭婆婆拒絕
    小叔子好吃懶做,公婆要我們出錢養著他,我想分家遭婆婆拒絕 我和老公結婚有五年了,有了三歲的女兒,婚後我們和公婆住一起,原本在結婚之前是商量好要分開住的,但是結婚以後,公婆卻要求我們與他們一起住。公婆的理由是,他們歲數大了需要我們的照顧。
  • 為啥外婆帶娃有辛苦費,奶奶帶娃理所當然?寶爸聽到回復無言以對
    現今社會,人們都想為了生活更好點,年輕人生了孩子後,多半會將孩子交給老人看管,自己出門掙錢,雖然年輕父母不想如此,但現實實在無奈,這種安排成了最好的辦法。老人照顧孩子,讓年輕人更放心,出門掙錢不用太擔心孩子。
  • 公婆總是偏心嫂子,自己很不舒服,怎麼辦?
    問題:公婆偏心嫂子,自己很不舒服,怎麼辦?問題描述:老公嫂子從嫁進來到現在都快十二年了,什麼都不做,家務不做,衣服婆婆洗,孩子婆婆帶。有時候真的覺得挺委屈的,嫂子嫁進來十幾年了,衣服包括內衣都是婆婆洗,兩個孩子公公婆婆出錢出力帶大了,現在我們結婚了,兩個孩子還是婆婆帶住在我們家,老公的哥哥嫂子在外面上班,回來什麼都不做。
  • 婆婆找各種理由不幫我帶小孩,我該如何對待她?
    婆媳關係一直是千古難題,其中影響婆媳關係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幫不幫忙帶小孩。01 忙碌的帶娃生活娟子最近特別疲憊加沮喪,問其原因原來是生了二胎最近一直自己一個人在照顧兩個娃。原本想著買房到同一個小區,和公婆也可以相互照應。這裡有個小插曲,娟子當時買兩居室是想和公婆換三居居住的,其實三居房子也是她和老公共同還貸。老公也同意這麼做。無奈她婆婆堅決不同意。理由是房子是給她老公的兒子留著的。03 共同的孩子後來她和老公想生個共同的孩子,於是商量好後就懷孕生子了。聽說整個孕期公婆都沒有問候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