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彰顯文明風尚 打造副中心特色背街小巷

2020-12-19 瀟湘晨報

牆壁上的彩繪講述著大運河的歷史,因地制宜的口袋公園拓展了市民的休憩空間,宜居宜遊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街巷讓人流連忘返。蛛網一樣的架空線逐步改造入地,私搭亂建被一一清理,疏朗有致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街巷令人神清氣爽。2017年開始,通州區委區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工作部署,將第一輪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開展得有聲有色。2020年,新一輪精細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動啟動後,通州區又通過集中連片整治等措施,對背街小巷展開深度「美顏」。四年來,一批又一批頗具副中心特色的美麗宜居街巷出現在市民身邊,使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喬莊公園整治後

清髒治亂打基礎 背街小巷換新顏

如今,走在新街下坡新鋪設的路面上,相隔不遠就有一座花池,還有供人休憩的座椅。道路兩側的牆體青磚黛瓦古色古香,統一設計的空調罩上鑄有一個大大的「倉」字。在胡同北段,修築了幾十米長的文化牆,通過浮雕掛飾的形式向周邊居民展示著運河督運文化,很多市民走到此處,都會慢下腳步,看一看大運河的往事。

進入永順南街分巷北口不遠,就是剛剛建好的街心公園。門口一叢翠竹,仿佛一面碧玉影壁。裡面喬木灌木高低錯落,曲折的甬路環繞其間。涼亭下,乾淨舒適的座椅,緊鄰著假山石和花圃,頗有幾分江南園林的韻味。這個街心公園曾經就是一個廢料場,垃圾遍地、黃土裸露,破敗不堪。通過改造提升,最終建成2000平方米街心公園,集休憩交流、休閒健身於一體,滿足了周邊居民休閒活動需求。

果園村的果園大街,已經被打造成了遠近聞名特色步行街。乳白色的二層小別墅,深棕色的門楣,牆上掛著精緻的燈箱,門前是造型優美的花池。昔日混亂嘈雜的餐飲一條街,變成了既承載地區歷史,又滿足使用人群行為及情感需求,還體現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傳統文化韻味。

據了解,2017年至2019年,通州區組織開展了第一輪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140條背街小巷環境面貌得到了整體提升,群眾身邊的環境品質顯著改善,打造了諸如永順果園區域、玉橋糧食局直屬庫平房區域、永順南街分巷、新街下坡胡同等一批具有副中心特色、清朗有序、宜居宜遊的文明街巷。

雅麗世居路整治後

積極善治高標準 精細管理惠民生

潞河中學北街是通州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在整治提升過程中,通州區依託潞河中學百年老校的文化歷史,以「文化濃厚的綠色街區」為主題開展設計,營造學院派風格,打造綠色文化廊道。同時增加步行休憩空間和口袋公園,讓街區環境更加宜居。

郵局東側路位於長安街東延長線北側,是一條專供行人通行的靜謐小巷。改造前道路兩側牆皮大面積脫落,部分圍牆年久失修結構不穩,地面老化,街巷夜景照明缺失,給居民出行造成不便。改造後牆面整飭一新,增加了彩繪作品,包括東關大橋、航運大船、和諧家園等主題,為胡同增添了藝術性和趣味性。

運河園路曾經架空線凌亂無序,道路兩側停滿小汽車,整治後架空線全面入地,街面寬敞豁亮,單車路側停車系統的設置,使得停車秩序得以規範。街巷的圍牆上增添了浮雕,利用文化元素與環境整治提升相結合,形成別具風格的環境建設效果,為副中心的城市「顏值」增色不少。

2020年,通州區啟動了新一輪精細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動,努力打造具有副中心特色、清朗有序街巷環境。這一輪整治提升標準更高了,有了新的內涵,而且更加注重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居民參與到治理工作中,目標是實現由工程性治理向功能性治理的深度轉變,由被動整治向積極善治的轉變,大力提升城市的「裡子」。同時在滿足民生「五性」需求上下功夫,根據個性化、多元化的群眾需求,精準響應,處理好公共事務矛盾,不斷提升精準化管理、精細化治理水平。

2020年重點在老城區範圍內,集中連片打造五個區域,即北苑區域、果園區域、喬莊區域、通運區域、中倉區域。截至目前,32條背街小巷精細化整治提升任務已全部完成。通過開展新一輪的精細化整治提升,街巷秩序更加有序,群眾身邊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增添了便民服務設施,增加了文化內涵特色,提升了街巷活力,潞河中學北街、梨園中街一巷還獲評2020年度北京十大最美街巷,郵局東側路入圍2020年「北京最美街巷」。

潞河中學北街整治後

精心謀劃顯擔當 提升群眾獲得感

全長550米的五所南路西段周邊分布著大量居民小區,整治前道路機非混行停車無序,商鋪牌匾不規範,還存在私搭亂建、堆放雜物、開牆打洞等現象。整治提升後人車分行,增加慢行系統,規劃綠蔭停車場,對廣告牌匾進行規範設置,對城市家具如休閒座椅、公共服務設施等進行設計更換,整條街巷變得更加靚麗宜居。

雅麗世居路位於京通快速路通州出口南200米,緊鄰廣渠路延長線和地鐵八通線果園車站。整治前街巷兩側存在違法建築、機動車亂停亂放等現象,空置的土地雜草叢生也給附近居民帶來了很多困擾。經過提升改造,原來荒廢閒置的空地新建了兒童娛樂設施和休閒座椅,周圍雜亂無章的綠化進行了補植補種。有了休閒公園,居民們可以在此休憩、閒談、晨練,孩子們可以在此嬉戲、玩耍,大大地提升了宜居度。

位於喬莊北街中段的喬莊公園,佔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由於年久失修,設施損毀嚴重,鋪裝破損,雜草叢生,整治前基本處於荒廢狀態。改造後拆除臨街圍牆,增設出入口,變封閉空間為開放式公園。保留原有石橋及高大喬木,留下歷史痕跡和場地記憶。同時重新規劃功能空間,滿足全齡化居民的休閒活動需求。增加休閒休憩、健身娛樂、夜景照明等設施,重塑綠植空間,形成步移景異的特色空間,更好地滿足了市民改善居住環境的需求。

雲景東路營業廳北側路全長約300米,整治重點為牆面、停車位、綠化等方面。改造以服務居民慢生活需要為目標,一方面對違建進行拆除,對破損處進行翻新;另一方面將文化元素融入景觀元素當中,利用「金角銀邊」增加健身設施,方便居民活動,最終為當地居民呈現出一條文化氛圍濃厚的靚麗街巷。

據通州區城市管理委工作人員介紹,下一步通州區將繼續開展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工作,全力推進49條市級任務開展,圍繞「七有」「五性」需求,結合「責任雙師」落地情況,根據新調整的街道、鄉鎮區域劃分,重新梳理各屬地工作任務,將背街小巷整治與街區更新相結合,研究背街小巷精細化整治向平房院落延伸的途徑和機制,以群眾訴求為導向,鼓勵群眾參與,徵求群眾意見,最大限度地將群眾生活所需所想及合理化建議融入背街小巷精細化整治提升中,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北京日報)

【來源:北京通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背街小巷展新顏 提升群眾幸福感 我市主城區背街小巷整治有序進行
    挖掘街巷文化內涵據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實施背街小巷整治工作中指導各區縣政府堅持把特色街巷建設、改造和提升工作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開展廣泛調研和考察,結合街道的人文特徵和功能特性,對基礎設施、通行秩序、景觀亮化、環境衛生進行全面的提升,注重街巷文化內涵的挖掘,儘可能地保護和利用好具有歷史及人文價值的建築和風物,為特色街巷的建設更多地注入文化內涵,通過不斷補齊背街小巷管理短板
  • 北京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新三年行動正式開啟
    北京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特別報導之概述古都風韻與時代特色兼具,優美環境和文明有序共存。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從首都文明辦獲悉,2020年至2022年北京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新三年行動正式開啟,這一次將覆蓋全市16個區。而2017年至2019年三年整治行動也於日前圓滿收官。
  • 北京東城啟動背街小巷新三年行動
    人民網北京4月30日電(池夢蕊)4月26日,北京市東城區對《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三年(2020-2022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相關工作進行部署。街道創建特色示範區《方案》指出,2020年至2021年,東城區將完成764條精治類和達標類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工作。其中,2020年完成425條,2021年完成339條,「十無」達標率實現100%,精細化長效管理覆蓋率實現100%。
  • 「街巷長」上任 背街小巷治理提速
    北京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方案公布,自今年起將用3年時間,對2435條背街小巷實施整治提升背街小巷今年4月發布的《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動方案》提出,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是城市精細化管理和服務的重要標尺。
  • 背街小巷奏響「蝶變曲」
    全長逾1000米的海棠西巷,是淇濱區開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的「得意之作」,由於在改造中融入了聲、光、電等元素,互動體驗感大大增強,成了廣大市民的打卡新去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整治背街小巷不能再局限於基礎設施的改善。」淇濱區九州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劉傑介紹,整治提升海棠西巷的過程中,該辦事處因地制宜對基礎設施、景觀亮化、環境衛生等進行全面提升。
  • 背街小巷換新顏 文明創建記心間
    而背街小巷,更是城市的「裡子」,代表著一座城市的顏值、文化和溫度,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裡子」好才是真的好。經過「雙城同創」持續發力,我市很多背街小巷進行了綜合整治提升,小巷也亮起來、美起來,擁有了「高顏值」。 談起背街小巷改造,不得不提一條老街——育才路。
  • 【文明創建】背街小巷及農貿市場周邊髒亂差問題曝光!
    背街小巷及農貿市場周邊髒亂差問題曝光為落實落細「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育民、創建靠民」理念,有效解決背街小巷及農貿市場周邊管理中的痛點、難點和群眾反映強烈的亂點等問題,即日起,市文明辦會同相關主管部門和新聞媒體,啟動「背街小巷及農貿市場周邊髒亂差問題大起底」工作。
  • 背街小巷換新顏 石獅中心城區百條道路大變臉
    細心的石獅市民一定會發現,隨著中心城區若干支路(區間道路)完善工程實施後,市區內原先100多條或路面有破損或沒有安裝路燈的背街小巷,如今舊貌換新顏,不僅方便了市民出行,更為「創城」添了一抹絢麗色彩。(茅羅平 攝)­  如果說八七路、九二路、子芳路、寶島路、福輝路等主幹道,以及那些高樓大廈和高檔小區是石獅市區的骨架,那麼,分布在中心城區的若干背街小巷,便是城市的「血肉」和「毛細血管」,於細微處展示著一座城市的品位、內涵和氣息。­  背街小巷雖小,卻是關係民生的大路,關乎市民日常出行,與百姓最為貼近。
  •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運河商務區已經起航
    央廣網北京8月15日消息(記者劉天思)通州是北京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千年之城,在全力建設城市副中心的背景下,通州運河商務區已經起航,成為新時代北京財富聚合的新高地。伴隨著城市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核心區日益不能滿足人們工作和生活所需。
  • 瀟湘背街小巷迎來「華麗轉身」
    背街小巷是城市最基礎的「毛細血管」,是城市的「裡子」,不僅關乎市民日常出行,也承載了城市的歷史和記憶,三年來,瀟湘街道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推出「一巷一景觀、一街一文化」改造項目,讓背街小巷煥然一新,繪出一道道文明城市的最美風景線。
  • 新民晚報數字報-背街小巷細說「上海購物」故事
    「上海購物」三年行動計劃早已提出,到2020年,上海將打造2條世界級商街、10個國內一流商圈、20個特色商業街區。這意味著「要購物,到上海」,不僅需要世界級的商街、商圈和購物中心,也需要小而美彰顯海派特色的背街小巷。  老洋房 | 新時尚  斑駁的老洋房讓人看到歷史的影子,但真的推門而入,你會發現時尚潮流才是這裡的主色調。
  • 北京石景山30條背街小巷精治升級
    石景山區計劃利用2年時間完成全區105條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2020年,區城市管理委對其中30條精治類背街小巷進行了整治,解決了過去存在的停車秩序混亂、人行空間布局不合理、市政設施冗餘雜亂等問題,讓背街小巷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 【民生】快看,這些背街小巷的顏值正在悄悄改變~
    >2017年,我區下發《成都市新都區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對背街小巷開展「五整治」,實施「五提升」,推進「五打造」。五打造打造特色文化街區、打造特色旅遊景區、打造商業步行街區、打造風情酒吧街區、打造特色餐飲街區到目前我區已經整治背街小巷148條走,趕緊跟到小編去qio一下今年的一些背街小巷整治情況幸福路
  • 北京:新一輪背街小巷環境整治聚焦精細化
    街巷長、小巷管家、街道責任規劃師談街巷整治:環境整治不能「塗脂抹粉」,一定要符合居民的想法  新一輪背街小巷環境整治聚焦精細化  北京為大城小巷「美顏」,2017年開始的首都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剛剛
  • 宜春讓背街小巷像模像樣
    目前,在宜春中心城區已有121條背街小巷變了模樣:路平了,溝通了,水暢了,環境變美了。因歷史欠帳和建設標準較低,宜春中心城區背街小巷普遍存在「路難行、環境髒、秩序亂、設施差」等問題,影響了市民生活。宜春市委、市政府把城市建設的重點轉為惠民生、補短板項目,從每年改一點、修一修,到集中改、綜合改。
  • 長樂西路東半截巷背街小巷變了樣兒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長樂西路東半截巷背街小巷變了樣兒  如果說城市的主幹道是「面子」,那麼背街小巷就可以稱為「裡子」。
  • 北京發改委主任解讀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設
    □通州行政副中心  新建綜合三甲醫院等項目  盧彥解讀  加強通州行政副中心及其他新城重大項目建設,提升通州行政副中心和其他新城的承接服務能力。比如北京二環內有20多個中央部級機關、100多個局級機關以及北京市市屬250多個單位,有多個商業中心,都強化了中心城市的「磁力」作用。  在這個背景下,打造城市副中心,有效疏解城市中心區功能,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對於緩解交通、環境和各項城市設施的負擔,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具有重要作用。  京華時報:「集中力量在通州建設行政副中心」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反映了何種信號?
  • 資陽中心城區359處背街小巷已全部改造完工
    1月1日,隨著第二批背街小巷改造工程竣工,歷時4年的背街小巷道路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4年來,共改造資陽中心城區背街小巷359處,道路破損、擁堵、髒亂差臭等問題得到根本性改善。城市「裡子」展新顏,獲得市民一致好評。
  • 【朝陽「靚」城記】環境面貌不斷提升,背街小巷點「靚」朝陽...
    作為城市的肌肉和血脈,背街小巷是城市的「裡子」,雖「背」且「小」,卻事關老百姓的生活,更是反映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鏡子。近年來,朝陽區以背街小巷的精細化整治和文明提升為創建國家衛生區行動的重要抓手,在達到「十無」標準的基礎上,著力打造「精治類」背街小巷,不斷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
  • 背街小巷的反差
    文明紅黑榜 背街小巷,紮根於城市,卻落後於城市,是城市建設和管理最容易忽視的邊緣和死角。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以來,咱大仙桃全面展開以「營造大氛圍、加快大建設、實施大整治、推進大治理、深化大創建」的「五大」攻堅行動,全力以赴攻剋薄弱環節,集中力量補短板、治硬傷、掃盲區,向全國文明城市發起奮力衝刺。 城區三辦一園紛紛刀刃向內,對背街小巷裝燈率低、道路破損、明溝排水、亂停車等現象進行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