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壁上的彩繪講述著大運河的歷史,因地制宜的口袋公園拓展了市民的休憩空間,宜居宜遊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街巷讓人流連忘返。蛛網一樣的架空線逐步改造入地,私搭亂建被一一清理,疏朗有致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街巷令人神清氣爽。2017年開始,通州區委區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工作部署,將第一輪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開展得有聲有色。2020年,新一輪精細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動啟動後,通州區又通過集中連片整治等措施,對背街小巷展開深度「美顏」。四年來,一批又一批頗具副中心特色的美麗宜居街巷出現在市民身邊,使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喬莊公園整治後
清髒治亂打基礎 背街小巷換新顏
如今,走在新街下坡新鋪設的路面上,相隔不遠就有一座花池,還有供人休憩的座椅。道路兩側的牆體青磚黛瓦古色古香,統一設計的空調罩上鑄有一個大大的「倉」字。在胡同北段,修築了幾十米長的文化牆,通過浮雕掛飾的形式向周邊居民展示著運河督運文化,很多市民走到此處,都會慢下腳步,看一看大運河的往事。
進入永順南街分巷北口不遠,就是剛剛建好的街心公園。門口一叢翠竹,仿佛一面碧玉影壁。裡面喬木灌木高低錯落,曲折的甬路環繞其間。涼亭下,乾淨舒適的座椅,緊鄰著假山石和花圃,頗有幾分江南園林的韻味。這個街心公園曾經就是一個廢料場,垃圾遍地、黃土裸露,破敗不堪。通過改造提升,最終建成2000平方米街心公園,集休憩交流、休閒健身於一體,滿足了周邊居民休閒活動需求。
果園村的果園大街,已經被打造成了遠近聞名特色步行街。乳白色的二層小別墅,深棕色的門楣,牆上掛著精緻的燈箱,門前是造型優美的花池。昔日混亂嘈雜的餐飲一條街,變成了既承載地區歷史,又滿足使用人群行為及情感需求,還體現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傳統文化韻味。
據了解,2017年至2019年,通州區組織開展了第一輪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140條背街小巷環境面貌得到了整體提升,群眾身邊的環境品質顯著改善,打造了諸如永順果園區域、玉橋糧食局直屬庫平房區域、永順南街分巷、新街下坡胡同等一批具有副中心特色、清朗有序、宜居宜遊的文明街巷。
雅麗世居路整治後
積極善治高標準 精細管理惠民生
潞河中學北街是通州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在整治提升過程中,通州區依託潞河中學百年老校的文化歷史,以「文化濃厚的綠色街區」為主題開展設計,營造學院派風格,打造綠色文化廊道。同時增加步行休憩空間和口袋公園,讓街區環境更加宜居。
郵局東側路位於長安街東延長線北側,是一條專供行人通行的靜謐小巷。改造前道路兩側牆皮大面積脫落,部分圍牆年久失修結構不穩,地面老化,街巷夜景照明缺失,給居民出行造成不便。改造後牆面整飭一新,增加了彩繪作品,包括東關大橋、航運大船、和諧家園等主題,為胡同增添了藝術性和趣味性。
運河園路曾經架空線凌亂無序,道路兩側停滿小汽車,整治後架空線全面入地,街面寬敞豁亮,單車路側停車系統的設置,使得停車秩序得以規範。街巷的圍牆上增添了浮雕,利用文化元素與環境整治提升相結合,形成別具風格的環境建設效果,為副中心的城市「顏值」增色不少。
2020年,通州區啟動了新一輪精細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動,努力打造具有副中心特色、清朗有序街巷環境。這一輪整治提升標準更高了,有了新的內涵,而且更加注重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居民參與到治理工作中,目標是實現由工程性治理向功能性治理的深度轉變,由被動整治向積極善治的轉變,大力提升城市的「裡子」。同時在滿足民生「五性」需求上下功夫,根據個性化、多元化的群眾需求,精準響應,處理好公共事務矛盾,不斷提升精準化管理、精細化治理水平。
2020年重點在老城區範圍內,集中連片打造五個區域,即北苑區域、果園區域、喬莊區域、通運區域、中倉區域。截至目前,32條背街小巷精細化整治提升任務已全部完成。通過開展新一輪的精細化整治提升,街巷秩序更加有序,群眾身邊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增添了便民服務設施,增加了文化內涵特色,提升了街巷活力,潞河中學北街、梨園中街一巷還獲評2020年度北京十大最美街巷,郵局東側路入圍2020年「北京最美街巷」。
潞河中學北街整治後
精心謀劃顯擔當 提升群眾獲得感
全長550米的五所南路西段周邊分布著大量居民小區,整治前道路機非混行停車無序,商鋪牌匾不規範,還存在私搭亂建、堆放雜物、開牆打洞等現象。整治提升後人車分行,增加慢行系統,規劃綠蔭停車場,對廣告牌匾進行規範設置,對城市家具如休閒座椅、公共服務設施等進行設計更換,整條街巷變得更加靚麗宜居。
雅麗世居路位於京通快速路通州出口南200米,緊鄰廣渠路延長線和地鐵八通線果園車站。整治前街巷兩側存在違法建築、機動車亂停亂放等現象,空置的土地雜草叢生也給附近居民帶來了很多困擾。經過提升改造,原來荒廢閒置的空地新建了兒童娛樂設施和休閒座椅,周圍雜亂無章的綠化進行了補植補種。有了休閒公園,居民們可以在此休憩、閒談、晨練,孩子們可以在此嬉戲、玩耍,大大地提升了宜居度。
位於喬莊北街中段的喬莊公園,佔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由於年久失修,設施損毀嚴重,鋪裝破損,雜草叢生,整治前基本處於荒廢狀態。改造後拆除臨街圍牆,增設出入口,變封閉空間為開放式公園。保留原有石橋及高大喬木,留下歷史痕跡和場地記憶。同時重新規劃功能空間,滿足全齡化居民的休閒活動需求。增加休閒休憩、健身娛樂、夜景照明等設施,重塑綠植空間,形成步移景異的特色空間,更好地滿足了市民改善居住環境的需求。
雲景東路營業廳北側路全長約300米,整治重點為牆面、停車位、綠化等方面。改造以服務居民慢生活需要為目標,一方面對違建進行拆除,對破損處進行翻新;另一方面將文化元素融入景觀元素當中,利用「金角銀邊」增加健身設施,方便居民活動,最終為當地居民呈現出一條文化氛圍濃厚的靚麗街巷。
據通州區城市管理委工作人員介紹,下一步通州區將繼續開展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工作,全力推進49條市級任務開展,圍繞「七有」「五性」需求,結合「責任雙師」落地情況,根據新調整的街道、鄉鎮區域劃分,重新梳理各屬地工作任務,將背街小巷整治與街區更新相結合,研究背街小巷精細化整治向平房院落延伸的途徑和機制,以群眾訴求為導向,鼓勵群眾參與,徵求群眾意見,最大限度地將群眾生活所需所想及合理化建議融入背街小巷精細化整治提升中,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北京日報)
【來源:北京通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