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連兩則新聞頗引人關注與思考,一是鞋業知名老品牌富貴鳥破產;二是一雙「潮鞋」價格賣到上萬,可見鞋業銷售市場真是冰火兩重天。
據最新報導,8月31日耐克「AJ1黑曜石」發售現場人氣火爆,通宵排隊仍是一鞋難求。「AJ1黑曜石」發售價為1299元,當天22時,某賣鞋平臺42碼兩天內到貨價格為4399元,比預售價高出3100元,漲幅約為238%。據了解,「AJ5冰藍」聯名鞋發售價僅為1399元,今年5月價格3500元左右,現在已經炒到「2萬+」了。
近年來隨著高價潮鞋進入公眾視野,潮鞋商業文化也漸漸受到更多人的關注。潮鞋原本只是小眾文化,少數球迷收集限量版球星籤名的品牌球鞋等。近年來,各知名運動品牌如阿迪達斯、耐克、喬丹等已不再只是售賣普通的籃球鞋、足球鞋,而且不斷推出設計師款、限量版、網紅版、聯名款甚至定製等概念,吸引越來越多的潮鞋粉絲加入收藏、轉賣甚至投資行列。
潮鞋熱如同滾雪球效應,不斷吸引越來越多的人群進行投資,於是「炒鞋」也應運而生。據了解,不久前,世界最貴的球鞋AirYeezy2(RedOctober)以1700萬美元的價格在網上成交,可以說讓人瞠目結舌。
「炒鞋」聽起來新奇,然而卻是實實在在的。「炒鞋」還催生出了二手潮鞋的巨大的交易市場。據有關數據,到2025年全球球鞋市場總值將達到950億美元,其中二手球鞋轉售市場的市值約60億美元。目前中國二手球鞋轉售市場的規模就已超過10億美元。其中毒APP、NiceAPP、鬥牛DoNewAPP等平臺是國內球鞋二級市場規模化的產物,既是球鞋轉售平臺也是球鞋鑑定平臺。
目前,國內潮鞋轉售平臺主要依靠收取預定、轉售、鑑定等手續費,潮鞋價格越高,平臺就獲利越多。事實上球鞋二級市場的火爆,也吸引了不少資本的目光。目前國內較知名的7個球鞋交易平臺其中有4個今年已獲新一輪融資,球鞋二級市場可謂處於融資風口。
同樣是賣球鞋,有的球鞋無論怎打折也無法賣出去,但是有的球鞋經過名人光圈效應卻成了年輕人收藏追捧的對象。當然目前輿論主要持謹慎觀望兼批判的態度,認為球鞋品牌商家飢餓營銷,銷售平臺與商販炒作,消費者跟風炒作,最後買單受損的還是消費者。
的確,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炒作投機之風不宜支持。但是目前能夠被炒作的多是國際知名品牌的鞋類。不妨看看這些知名品牌的產品營銷思路。
如明星籤售版球鞋首先是產品與名家聯繫起來,增加了光圈效應與話題營銷價值;其次限量版,增加了其稀缺性與性價比的空間。這種營銷思路本質是將一件實用性的鞋品添加了文化價值的內涵,使得鞋品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產品屬性,而文化屬性的產品其價格往往取決於其稀缺性,不是由成本來決定。因此,潮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商品銷售加上了文化效應,才可能催生這樣的市場線需求。
當然潮鞋市場紅火,還得益於其借力於網際網路與消費金融,以至於漸漸成為一個融資的風口。有觀點認為,適合投資的產品少,才導致「炒鞋」日漸興起,如何為人們手中的閒錢找到出口才是關鍵。筆者認為,現價段各產能相對過剩,消費相對乏力,各商品銷售也是難有出路,潮鞋的銷售思路或許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新的視角。
當然炒作潮鞋必然會帶來泡沫的風險,事實上潮鞋即便具有相對的稀缺性,也難以具備金融投資屬性,因此宜給予一定的引導,否則也可能導致「鬱金香效應」。但是對於任何新生事物,其誕生必然有其邏輯,有其參考與反思的價值,一味批判並不是好辦法。
筆者認為,潮鞋本來是一種小眾文化,其作為小眾的投資與炒作,恐無大礙;但是大眾跟風就有風險,因此消費信貸的金融措施不宜大規模放鬆。總之,宜辯證看待潮鞋紅火與炒鞋現象。(評論員何翠雲)(責任編輯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