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前門大柵欄經過這條「門框胡同」,原先居然沒留意過,看招牌就是個美食街。沿胡同一直往裡走,有的路段被外賣摩託車擋住半條道,行人得避讓著走。兩側的店鋪「中華老字號「、」非遺「的牌匾赫然掛著,都是老北京小吃。 原來,這條胡同的小吃聞名於世。
曾經有諺語提到京城的繁華之處:「東四西單鼓樓前,王府井前門大柵欄,還有那小小門框胡同一線天」。可見這門框胡同名頭還真不小。
據史料記載,早年的大柵欄地區不僅是京城的商業中心,還是一個娛樂中心,在這裡雲集了「廣和」、「廣德」、「三慶」、「中和」、「慶樂」等戲樓,很多戲曲文藝界的名流常出入此地,他們也是門框胡同小吃攤的常客。如裘盛榮、尚小雲、金少山、魯迅、常寶坤等。
就在這樣的小胡同裡,曾住過我國著名章回體小說大作家張恨水,張恨水一生勤奮寫作,筆耕不輟,在1930 至1933 年居住在門框胡同12 號院裡,僅幾年就創作出了《啼笑姻緣》、《金粉世家》等好幾部小說。
走到胡同中間一個東西向的街口處,看到這個磚石雕牆,再現了當年胡同的小吃盛景和市井風情。上面寫著:爆肚楊、餡餅陸、炒火燒沙、年糕錢、豌豆黃宛、康家老豆腐、油酥火燒劉。看得直流口水啊!
「老六門框」百年滷煮,是老北京人傳承的老店。
滷煮是北京一道著名的地方傳統小吃,它是將火燒、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煮,買一碗主食,副食和熱湯都有了。滷煮起源於北京城南的南橫街。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製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滷煮火燒。地道的北京人估計沒幾個不知道滷煮火燒的。
「老六門框」店內只買滷煮,25元一碗。店夥計說,店鋪是老東家的私宅,現在地道的老北京傳承也不多了。
這是另一家滷煮店,大廚正忙著臺面的操作。
這是胡同盡頭的牆畫,描繪了早年胡同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
小貼士: 門框胡同位於前門大柵欄商業區。北起廊坊頭條南至大柵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