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賢君燕昭王:修築黃金臺,為國攬英才

2020-12-11 慕已成雙

公元前317年,燕王噲效仿聖賢將王位禪讓給相邦子之,並且為了讓子之能夠穩坐王位,燕王噲將三百石以上的官印都收了回來,全部交給子之自行任命。

公元前314年,太子平和燕將市被聯合發動叛亂,被子之率兵鎮壓,太子平逃亡,市被被殺。同年,齊宣王打著討伐子之的旗號入侵燕國,燕國國都被攻破,燕王噲被殺,子之逃跑後被齊軍抓住剁成肉醬。

後來,趙武靈王將當時在韓國為質子的公子職護送回燕國繼位,是為燕昭王。燕昭王勵精圖治,招賢攬才,志在振興殘敗不堪的燕國。

使國家強大離不開人才,吳起在魏國訓練魏武卒,使魏國的軍事力量雄踞列國榜首;商鞅變法,讓偏居一隅的赳赳老秦國富兵強,為最終秦國一統天下奠定基礎。於是燕昭王下定決心招攬人才,可是來的人卻很少,而且都沒有真才實學,燕昭王為此很是鬱悶。

一天,燕昭王與郭隗在商討政事,討論過後燕昭王嘆息的說:「齊國破我都城,擄我子民,毀我宗祠,殺我父王,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無奈現在燕國弱小,對付齊國是有心無力,想要報仇雪恥,就必須強大起來,而國家要富強就必須依靠人才,您能不能推薦這樣的人才呢?」

郭隗說:「我現在也不知道誰有這樣的能力,但是請允許我講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國君非常喜愛馬匹,尤其是千裡馬,於是他便派人四處尋找,花重金購買千裡馬,但是找了三年一匹也沒有找到。後來聽說郊外出現了一匹名貴的千裡馬,國君非常高興,立即派最信任的侍者帶著一千兩黃金去買。侍者到了那裡,一打聽才知道,千裡馬得了重病,已經死了,於是侍者就用一千兩黃金買了千裡馬的屍骨,帶回去交給國君。國君當即怒不可遏,說:『我讓你去買活著的千裡馬,沒買著就算了,居然還花那麼多錢買了一堆沒用的馬骨回來。』侍者說:『雖然我這次沒有為您買到千裡馬,但是請您相信,千裡馬已經在來的路上了。』國君不解,侍者接著說:『您想,別人聽說您連千裡馬的屍骨都願意花重金購買,您還怕沒人把千裡馬送過來嗎?』國君聽後恍然大悟,不再責備侍者。不出侍者所言,人們聽說國君重金買馬骨,都認為國君非常想得到千裡馬,不出一年,從各處送來數匹非常名貴的絕世千裡馬。」

郭隗講完故事,接著說:「大王決心招攬賢才,不妨就從我這個馬骨開始做起吧。讓天下人都知道,像我這樣沒有才能的人,您都如此厚待於我,何況是才能遠勝於我的賢士呢?」燕昭王聽後大受啟發,立即拜郭隗為老師,並修了一座非常精緻的房子給他住,每天都去探望,對他十分恭敬。

燕昭王還在沂水之濱修建了一座高臺,臺上放了無數黃金,作為賢士的見面禮,這座高臺便是著名的「黃金臺」。

各國有才能的人聽說燕昭王真心招攬人才,紛紛前往燕國,而最為我們所熟知的便是魏國的樂毅(諸葛亮就是自比管仲樂毅),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亞卿,請他整頓國政,訓練軍隊,燕國果然像燕昭王所期盼的那樣一天天強大起來。

燕昭王審時度勢,知道振興燕國必須抓住人才這個關鍵要素,禮賢下士,而且用人不疑,最終攻破齊國,報仇雪恥,並且驅逐東胡,攻佔中山,使燕國達到鼎盛時期,躋身戰國七雄之列。

相關焦點

  • 千金買馬骨,勇築黃金臺——一代聖主燕昭王
    視稱為燕昭王。燕昭王——影視形象一日,燕昭王,請教郭槐,如何獲得天下英雄豪傑的支持。樂毅伐齊郭隗講完上面的故事,又對燕昭王說:"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買千裡馬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賢築黃金臺,招賢納士燕昭王認為有理,就拜郭隗為師,還給他優厚的俸祿。
  • 值得一說 燕昭王為什麼要建黃金臺
    前人寫它的詩,也往往從這裡點題,最明顯的兩句是:「燕昭北築黃金臺,四方豪傑乘風來。」  黃金臺,就是金臺,相傳是燕昭王所建。《上谷圖經》說:「黃金臺,在易水東南十八裡」。燕國的下都在易縣,這是很可能的。又有說黃金臺在北京朝陽門外東南,還有說在北京永定門外東南。說法不一,倒也無關緊要。  值得說的是,燕昭王為什麼要建黃金臺。  燕昭王是燕王噲的兒子。
  • 燕昭王為什麼要修建黃金臺?如今黃金臺的現狀怎樣?
    燕昭王姬職是燕國歷史上十分有名的一位君主,姬職在位期間最為著名的便是改革內政,他為了招賢納士甚至還修了一個黃金臺。燕昭王姬職他招天下有才之人是為了幫他報國讎家恨的,因此姬職便是在大臣的建議之下蓋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更是將那個大臣請入席中,每天像拜見老師那般去拜見那個大臣,以此來讓天下人知道燕昭王姬職此時此刻的真心。後來燕昭王姬職又在另一邊修了一個高臺,以此來招納天下賢士,並且還在臺上放了幾千兩的黃金作為給賢士們見面時的見面禮。
  • 燕昭王招賢是怎麼回事 陳子昂的燕昭王表達了什麼
    燕昭王是戰國時期燕國的國君,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他最有名的就是他的招賢了。關於燕昭王招賢的故事有很多,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就是燕昭王高築黃金臺的故事了。說到這個故事,就不得不提一個人了,這個人就是郭隗,郭隗是燕國的大臣,他是燕昭王的客卿。郭隗是中國的歷史上第一個十分有光芒的姓郭的人,而使他聞名於世的事就和燕昭王有關。
  • 高築黃金臺,千金買馬骨,有燕昭王這份魄力,何愁人才難留
    就在燕國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趙武靈王找回流亡在外的姬職,力保姬職為王,這就是燕昭王。燕昭王繼位求賢燕昭王日思夜想,毫無眉目,逼不得已,燕昭王就找來燕國老臣郭隗商議,看看他有什麼辦法。燕昭王醍醐灌頂,立即決定給郭隗加官晉爵,修築富麗堂皇的別墅,像對待老師一樣對待郭隗。燕昭王又在宮殿附近,高築黃金臺,招攬天下賢士。
  • 燕昭王靠著一座黃金臺招來樂毅,燕國也因此起死回生,成為大國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這句詩大家應該都聽過,其中的典故就是燕昭王修築黃金臺招賢納士的故事。也是這座黃金臺讓燕國脫離被齊國滅國的地步,並且組織六國反攻齊國,書寫了燕國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並且燕昭王求賢若渴,他十分清楚人才是富強的基礎,所以他也十分重視人才,為此他經常扮成平民向百姓尋求治理國家的方法。燕昭王身邊有一位很聰明的大臣,名字叫郭隗。他見自己的君王如此想要招攬人才,就告訴燕昭王,在易水河附近築造一個高臺,上置放黃金千兩並在天下間散布消息,說只要有才者就能拿走這些黃金。燕昭王就聽從了他的建議。
  • 郭隗是燕昭王復興的基礎
    趙國本來也想在燕國亂的時候分一杯羹,但是動作慢了,被齊國和中山國搶先了,於是憤憤不平,趁著燕國無繼承人的空隙,將原來作為質子的職送回了燕國,這也就是後來的燕昭王。燕昭王看見國家滿目瘡痍、破爛不堪,心痛不已,想要復仇齊國,但是知道自己能力不夠,現在也不是復仇的時候,就只能忍下來,先進行國力恢復。
  • 黃金臺-光明日報-光明網
    據說,這就是當年燕國黃金臺的遺址(註:確切遺址已不可考,說法有多處)。黃金臺並不是用黃金打造的,而是燕昭王為吸引天下英才而建的專用場所,類似於今天的引智基地或獵頭中心。黃金臺之名得於後世,始見於南朝詩人鮑照的詩句:「豈伊白璧賜,將起黃金臺。」    說到燕昭王築臺招賢,有個叫郭隗的人不能不提。
  • 「黃金屋」與「黃金臺」有區別嗎!
    「黃金臺」和「黃金屋」都與黃金有關,顧名思義,黃金臺,堆滿黃金的臺子;黃金屋,黃金鑄造的屋子。分別出自於兩個不同時期的典故,一個誕生於戰國,一個出自於北宋,都是用世上最精貴的黃金來吸引眼球和說事的。二者有沒有什麼區別或者不同的地方呢?我們來看看各自的出處。
  • 歷史上的黃金臺真的是用黃金修建的嗎?為何要修黃金臺?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國君燕昭王在位,燕國在戰國七雄中勢力始終處於中下,燕昭王具有宏圖大業的理想抱負,所以想要把燕國變得更強。燕昭王也像秦孝公那樣這樣做了,可是號召發出以後石沉大海,一點起色也沒有,來投奔他的人少得可憐。燕昭王求助於當時的名士郭隗,他要怎樣做才能招攬到有才能的人。郭隗就給他講了一個「千金買馬」的故事。郭隗說,從前有一位國君喜歡千裡馬,為得到一匹千裡馬,他甚至不惜花費千金。
  • 黃金臺之燕昭王
    燕昭王繼位了,但他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 燕昭王為攬天下才俊,建黃金臺,幫其聯合四國準備攻齊復仇
    燕國人自發奮起復國抗齊,找到了流亡韓國的公子職,公推他為國君,史稱燕昭王。燕國投降齊國的將士也都響應反齊復燕,趕跑了齊國人,擁護燕昭王。匡章也帶兵返回齊國。燕昭王終於回到燕國,修葺宗廟,整頓政治,立志向齊國報仇。燕昭王和相國郭隗商量:「我晝夜難忘燕國的恥辱﹐誰能替國家出力呢?有人願意為國效力﹐我情願服侍他。這事還請相國替我謀划算計一下,怎樣去搜羅天下的傑出人才。」
  • 燕昭王高築黃金臺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燕昭王,因為燕昭王對他有知遇之恩,在他最窮困潦倒的時候,是燕昭王收留了他,最後成功的讓齊國得罪了其他六國,成功的完成了任務,最後自殺以謝燕昭王知遇之恩,真佩服古人的知恩圖報。最後回到正題上來,燕昭王對於要怎樣招到人才去請教他的老師郭隗,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
  • 保定有個黃金臺,但得一士賢,可以收群材
    攝影:在每組圖片下方分別註明,文字內容來自百度百科先看一段黃金臺的小視頻要說這黃金臺,先要從千金買骨的故事說起。燕國國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攬人才,而更多的人認為燕昭王僅僅是葉公好龍,不是真的求賢若渴。
  • 燕趙地靈出人傑 細數河北歷史名人⑦:燕昭王
    燕昭王,春秋戰國時燕國君主。在位時,派樂毅伐齊國,為了招攬賢士,在今河北定興縣築黃金臺。這次,小編帶你走進這位燕國國君。唐代詩人陳子昂有詩:「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即是形容燕昭王以重金聘用了蘇秦。《戰國策》裡也記載他千金市馬的故事,一時燕國成為「人才高地」。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年)燕國聯合趙、楚、韓、魏諸國攻齊,上將軍樂毅攻破齊國,佔領齊國七十多城。是燕國最輝煌的時期。
  • 圖說北京:燕昭王的黃金臺之謎難解,乾隆考證後定址在朝陽門外
    金臺就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燕國燕昭王築黃金臺招賢納士的黃金臺,這是典出於燕昭王廣納天下賢士的著名歷史故事。據《戰國策·燕策一》中記載,一個很聰明的名士郭隗以尋千裡馬作比喻,說古時候有人以五百金買千裡馬的頭骨,結果一年內獲得3匹千裡馬,他勸燕昭王借鑑此舉,以厚金招納賢士。
  • 歷史的驚鴻一瞥,講述燕昭王復仇始末
    然而跟齊宣王有著雲泥之別的趙武靈王似乎更有遠見卓識,他用自己的威名脅迫韓國交出燕國質子,扶持他做了燕國的新國君,是為燕昭王。燕國謀臣郭隗是個有趣的人物,他給求賢若渴的燕昭王講述「千金市骨」的故事,讓燕昭王倍受啟發,不僅賜予郭隗高管厚祿,還構築黃金臺,並以極低的姿態對待賢良之士。「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臺」。於是,「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
  • ​「名人歷史百科」一手諦造了燕國最為輝煌的時代——燕昭王
    燕昭王聽罷,覺得這話很有道理,便為郭隗修築了官邸,責成他動工建造黃金臺。不久,樂毅、鄒衍、劇辛等人,紛紛從周圍的國家投奔燕昭王而來。沒過幾年功夫,燕國就強盛起來,把齊國打得大敗。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概括出「千金買骨」這個成語,形容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
  • 燕昭王圖強富國報血仇
    公元前312年,趙國國君趙武靈王將在韓國當人質的庶子公子職,從韓國護送回燕國。 公元前311年,公子職即位,這就是燕昭王。燕昭王面對王室蹂躪,百姓失所,恨死了齊國,他的人生就是復仇。 國破家亡,燕王職面對強齊,如何復仇?燕國唯有自強。燕王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 第一,求賢若渴。
  • 戰國時期大將,樂毅,燕昭王為何如此信任他
    那時候的燕國因為受到了齊國的攻擊摧殘早已經千瘡百孔了,也差點滅亡,就連燕昭王的哥哥和父親都慘死在了這場戰役當中,所以燕昭王一心就想著從新振作起來重新復國,就學習了秦孝公的樣子,廣招奇才,這裡面就有樂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