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王亮
共享充電寶。來源:視覺中國共享充電寶頭部玩家「三電一獸」中將要迎來第一家上市企業。
7月3日,浙江證監局披露《關於杭州小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輔導工作計劃及實施方案》。公告顯示,小電科技已於6月29日同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
對於具體上市日期,小電科技並未對外透露。小電科技的主營業務是運營共享充電分時租賃設備,即共享充電寶,旗下的產品組合包括大型櫃機、小櫃機、桌面充電寶等。
根據Trustdata數據顯示,「三電一獸」四家公司(街電科技、來電科技、小電科技和怪獸充電)共佔據共享充電寶市場96.3%的份額,小電科技以2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僅次於28.6%的街電科技。不過,小電科技頗受資本青睞,其投資方相較其他三家陣容豪華。
小電科技已進行了五輪融資,在今年4月的新一輪股權融資中,蘇寧旗下的蘇寧易購和蘇寧金融參投,具體數額未透露。按照一般情況,上市輔導周期為3-6個月,如果沒有意外,小電科技或在年內上市。
根據小電科技官方數據顯示,其已覆蓋全國超過1600座城市,用戶量約2億;2019年第三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長300%,峰值日訂單量超過200萬。
共享充電寶市場此前並不被看好,被認為是「偽需求」,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對時代財經表示,共享充電寶從「共享經濟」中突圍,剛需、高頻、低價的屬性使得共享充電寶的盈利路徑更為清晰。經過前期的跑馬圈地後,包括小電科技在內的多家運營商均已宣布實現整體盈利,足以可見共享充電寶存在市場發展空間。
如今,美團作為巨頭宣布入局,是否會對「三電一獸」的格局造成一定衝擊還需進一步觀察。但有業內人士認為,美團的入局,不會衝擊到頭部企業,但會推動行業併購重組。
騰訊背書,資本方陣容豪華
小電是後來之輩,它成立於2016年,比來電(2014年成立)和街電(2015年成立)都要晚。
雖然成立時間晚,但其能夠逆襲,離不開其背後的資本助力。
小電科技CEO唐永波系公司第一大股東,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控制股份數佔公司總股本的37.9516%,為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第二大股東為騰訊旗下林芝利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持股9.6591%。
2017年3月,小電科技獲得由金沙江創投和天使投資人王剛領投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4月初獲得近億元A輪融資,由騰訊、元璟資本領投,鼎暉、道生投資,及上一輪投資方王剛、金沙江創投、德同資本、盈動資本跟投;5月完成B輪3.5億元融資,由紅杉中國和高榕資本領投,騰訊、鼎暉投資、眾為資本、元璟資本和昆仲資本聯合投資。
短短三個月,小電獲得三輪融資,受資本青睞程度遠超其他同類選手。據億歐網報導,元璟資本和道生資本投資小電的原因是,移動互聯流量接近紅利,線上流量面臨枯竭和越來越昂貴,而線下流量處於相對分散且未被運營的狀態,其中有很多機會。
唐永波當時的規劃是,「未來是一個物聯網時代,智能共享充電寶會成為移動端的流量入口,『廣告+支付+數據』是小電的核心優勢,未來很有想像空間;但是任何想像空間都是基於用戶量,有了用戶之後再去做迭代」。小電不考慮盈利,以做大商戶鋪設數和用戶量為核心。
2017年共享經濟火熱。不過,單就共享充電寶而言,唱衰聲音普遍有之。當時市場意見認為人們要麼自帶充電寶,要麼在外是不需要的。《中國企業家》報導稱,就連當時小電的天使投資機構,金沙江創投內部也有人持懷疑態度。
不過,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認為,未來手機應用種類會更多,只會越來越耗電。他相信唐永波對共享充電寶的構想。
在商業模式上,共享充電寶依靠租金,競爭對手之間依靠價格戰閃電擴張,小電也不例外。朱嘯虎的作風就是「六個月結束戰鬥」,金沙江創投內部認為,共享充電是下一個滴滴。
但朱嘯虎後來發現,共享充電寶和直接to C的餓了麼、滴滴、ofo 並不完全相同,他們的業務是先to B再to C,訂單不可能像純to C業務一樣在幾個月內翻一倍。停止價格戰的的策略讓小電幾個月後實現了盈利。
而經過市場的洗牌,在2017年上半年,一些企業資金鍊斷裂被爆出局,剩下來的企業經過淘汰形成「三電一獸」行業格局。
2018年3月,小電科技完成了B+輪數億元人民幣融資。本輪融資加B輪融資後總額超過1億美金,至此小電在共享充電行業估值超過3億美金。到2018年下半年,包括小電在內的多家共享充電寶企業已宣布實現盈利。
艾瑞諮詢在《2019年Q3中國網際網路流量季度分析報告》中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微信小程序用戶數Top100榜單中,小電微信小程序位居總榜第27名、共享充電行業第一,在共享充電頭部企業中領先優勢明顯。
美團闖入,「三電一獸」 格局要變?
2019年下半年,美團第三次啟動共享充電寶項目,據36氪報導,這是由原來的收單團隊直接轉來做的。今年5月,美團開始在全國大力布局共享充電寶業務。其產品形態和其他公司相比沒有實質區別,但運營和線上產品方面,美團更有優勢。
不過,美團內部人士也表示,其做充電寶,掙錢並不是主要目的,由於線上渠道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充電寶業務主要是把美團的線上流量帶動到線下,提升APP日活和品牌影響力。
目前,頭部的共享充電寶公司能夠生存下來並實現盈利,主要依靠不斷調高計費標準,豐富使用場景,以及開放廣告投放。
對比一番價格,其他共享充電寶引流時期的收費標準僅為0.5-1元/小時,如今已漲至2-3元/小時,且不同櫃機收費不同,繁華地段可達5元/小時。而美團計費標準為1.5元/半小時,每24小時封頂20元,與行業持平。綜合來看,美團並未挑起價格戰。
而對於場景方面,餐飲是美團的重點投放場景,酒店、KTV、美發/足浴也能較多涉及。除此之外,還有商場、機場、火車站等。不過,共享充電寶業務的新場景還有待挖掘。
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就認為,隨著新基建和5G的發展,共享充電寶行業會有更多利好,三四線城市的下沉市場也會對共享充電寶有較長期的需求。多家共享充電寶運營商高管此前也曾對外表態,2020年將是行業發展決定性的一年,存量市場的競爭將在於精細化運營能力的比拼,而增量用戶則更多來源於下沉市場。
以小電科技來說,引入蘇寧進行戰略投資,目的就在於合作發力下沉市場。
唐永波曾反覆提及,面向未來,小電科技的目標就是深耕市場下沉、搭建多元化業務布局。而2019年4月,小電科技就與蘇寧易購達成深度合作,小電共享充電寶獨家入駐蘇寧易購各類線下門店。小電科技方面稱,雙方合作進一步助推小電深入智慧零售場景,優化共享充電行業新場景應用。
此外,小電科技已經與全國5000餘家影院門店籤約。影院線下門店也是共享充電使用高頻場景之一,這其中包括萬達影城、保利國際影城、盧米埃影城、博納影業、耀萊成龍國際影城、幸福藍海等全國知名院線品牌。
這些都將是小電能夠佔據市場的關鍵。有觀點認為,美團的入局或許會衝擊一些以餐廳業務為主的中小型企業,但對於大的廠商,短期來看衝擊不大,不過有可能會推動行業併購重組。
據全天候科技報導,市場格局可能會從「三電一獸」的四強進入美團和阿里兩巨頭對峙的局面,「我估計阿里會買一家,可能是街電,陳歐和阿里關係一直不錯。」一位共享充電寶業內人士認為,阿里還有一個選擇是撮合怪獸與街電合併。
業內人士還表示,另一種可能是,由於有騰訊這個共同的投資人,美團反而可能合併小電,畢竟小電的體量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