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聲書到廣播劇,誰在爭奪你的耳朵?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解放日報

「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人家有傘,你有大頭」是音頻節目《大頭侃人》每期的開篇語。《大頭侃人》專講這個時代的商人,從賈躍亭、雷軍、柳傳志講到羅永浩、董明珠、馬雲。節目在蜻蜓FM上線後,至今已推出124期,總播放量達1.2億,完美踏上音頻經濟的潮流。時下,網絡音頻正改變著無數人的生活。尼爾森網聯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當前中國網絡收聽規模已達6.61億,網絡音頻內容接觸率達47.55%,八成以上網民將收聽網絡音頻作為主要的休閒娛樂方式。

從有聲書到廣播劇,音頻平臺正加快行業布局。這能否延展音頻的觸達率,進而撬動整個行業?

音頻成為獲取知識的途徑

在到處爭奪注意力的網際網路時代,音頻因其「伴隨性優勢」而受青睞。行車途中、上下班路上等碎片化時間段,成為音頻滲透的埠。可以看到,嘈雜的地鐵車廂裡,行色匆匆的人們不忘戴上耳機,耳邊響起的琅琅書聲,代表著知識型社會的你追我趕。「聽音頻,主要是為了獲取知識。」會計師張瓊說,「一堂不長的英語課、十幾分鐘的主播說書,回程路上就能聽完,都是年輕人的『充電』方式。」

「知識型節目」成為各大網絡音頻平臺的主打內容之一。國內首家在線音頻平臺蜻蜓FM成立於2011年,已聚合超過1200萬小時的有聲內容,平臺有聲書數量過萬本。在「文化必聽」板塊,平臺上線了《馬未都文化大觀》《蔣勳人文經典合集》、蔣方舟《一生之書》等由文化名人主講的音頻節目。「行業大咖本身即IP,這些節目人文屬性非常強,加上名人效應與權威性,聽眾願意付費收聽。」蜻蜓FM公關總監黃靜將高曉松的音頻節目《矮大緊指北》視為標誌性事件,「播放量1.6億,音樂人變成比較主流的知識人。」而在喜馬拉雅FM上,《曉說2018》《讀者》《歷史趣談》等人文歷史類節目同樣頗受歡迎。

《大頭侃人》每天的訪問量近百萬,主播於大頭有了不少「甜蜜的煩惱」:後臺會有熱心聽友糾正他的普通話發音,或是指出講述中的知識錯誤。「與傳統電臺相比,網絡音頻節目自由度更大,從聲音的辨識度來講,就像聽鄰居在聊天。」這位曾當過記者,如今下海創業的主講者,內心一直有個主播夢,「網絡音頻帶來技術賦能,但一個好的節目,必須要有料、有趣、有乾貨,讓聽眾能獲得足夠的信息。」

聲音表達更貼近人的內心

在北京的冠聲文化錄音棚,配音演員顧然正忙於有聲書《鬥羅大陸》的錄製,這是「唐家三少」的知名網絡小說。在知識型音頻節目外,以網絡小說為主的有聲書異軍突起,迅速佔領龐大的消費市場。在蜻蜓FM上,有聲書是平臺付費音頻中復購率最高的一個類別,達到80%;有聲小說「收聽之王」《盜墓筆記》累計播放量超過60億,有聲書人均日收聽時長超過3小時。對喜馬拉雅FM而言,有聲書部分也為平臺貢獻了超過一半的流量,收聽時長佔比超過60%。

「網文重劇情,連貫性強,信息密度相對比傳統出版物低,更適合音頻收聽。」蜻蜓FM副總裁吳曉晶說,目前有聲書製作也從只「求量」的粗放型轉向精細化發展,在單播、雙播外,產生了超級廣播劇、多人有聲劇等不同的節目形態。冠聲文化市場總監翟薇淇表示:「有聲書內容質量不斷提升,音頻平臺、有聲書錄製團隊會根據小說內容進行不同的創作。」

即將於4月上線的有聲書《鬥羅大陸》,便以多人有聲劇的形式呈現。「相當於閉著眼睛聽戲,有旁白和不同人的角色演繹,相對單播書,多人有聲劇無論是還原度還是劇情的演繹感,都更有吸引力。」顧然說道。通常,一萬字小說內容可轉化為一個小時的音頻,拿到原稿後,還要進行一定的「去水」編輯,刪除小說中不適宜音頻轉換的邊角內容。在顧然看來,聲音的表達更貼近人的內心,主播也好,聽眾也罷,都是聲音的「情懷者」,這也是音頻之所以打動人的地方。

此前,艾瑞報告曾指出,2017年中國有聲書市場規模達32.4億,預計2020年將超過78億。隨著市場崛起,名嘴的身價、版權方版權轉售價格、音頻製作費用乃至音頻用戶付費規模都水漲船高,呈現一片欣欣向榮。與此同時,廣播劇、有聲劇製作周期長,內容水準參差不齊、音頻滲透率低等問題仍亟待解決。業內專家認為,音頻行業內容製作還未進入成熟階段,也尚未出現眾多成熟的音頻企業,「優質內容還不夠,大眾習慣需養成,行業有眾多值得深耕的地方,期待5G成為新的增長點。」(記者 張熠)

相關焦點

  • 《三體》廣播劇投資千萬,喜馬拉雅或成「有聲IP策源地」
    科幻與聲音的組合,能讓更多人借著想像的力量,尋找「我們是誰、又該往哪走」的終極答案。「把科幻小說改編成廣播劇的難度在於既要交代背景,更要塑造人物、演繹劇情,同時對音響、音效的要求還格外高。」姜峰對於製作科幻廣播劇的挑戰沒有諱言。
  • 那些年聽水千丞的廣播劇,這四部讓你的耳朵著迷,很爽!
    大家好,那些年你們聽過的廣播劇有哪些,有哪些還記得名字?水千丞的小說廣播劇算是較多產量的,有幾部廣播劇出現多個版本,具體自己聽哪個,大家自行用耳朵判斷吧,接下來看看小編說的這四部廣播劇讓你的耳朵著迷,可鹽可甜,可一口聽完過癮,很爽!
  • 從混沌到秩序,四十億有聲書市場嬗變
    「當時大家的普遍思維是,聽個破故事還花什麼錢,我聽你故事是給你面子。」紫襟表示。但幸運的是,幾位粉絲特別支持,給他湊了些錄製費。紫襟開始保持著每天純錄製四到五小時的節奏,而這背後,還需大量準備時間。擅長講故事的他很快積累起了粉絲。喜馬拉雅平臺看到他的潛力後,也開始扶持培養他。
  • 耳朵代替眼睛:有聲書能否帶來閱讀方式新變革?
    隨著人們閱讀習慣的變化,從紙質書到電子書,再到如今的「聽書」(即有聲閱讀),當碎片化的時間成為網際網路爭奪的重點後,用耳朵代替眼睛,逐漸讓閱讀有了更多可能。在2019北京圖書訂貨會上,有多位讀者和出版業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喜歡「聽書」的人群在逐漸擴大,未來也許會成為數字出版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 從TME、字節繫到網易雲,有聲市場的巨頭搶灘戰
    從喜馬拉雅、荔枝、蜻蜓FM、懶人聽書等老牌平臺,到貓耳FM、克拉克拉等垂類音頻平臺,再到TME(酷我暢聽)、閱文集團(閱文聽書)、網易雲音樂、字節跳動(番茄暢聽)、快手(播客類產品 皮艇)等巨頭入局,有聲市場開啟了「大亂鬥」模式。
  • 歐美明星熱衷錄製有聲書 有聲讀物成出版界新寵
    如今有聲書的創作及出售方式,也開始改變讀者消費文學的方式,並培育出一批新的文學愛好者。在這些人看來, 「聽」書和「讀」書已經變為相同的享受。去年亞馬遜旗下的數字音頻書籍供應商Audible發布同步功能,利用這一功能,讀者可以在電子書和數字有聲書之間無縫切換,耳朵聽到某一段落之後想用眼閱讀,馬上可以切換到文字版面上的同一句話繼續下去,可以連接得分毫不差。
  • 音頻平臺終將內容為王,這才是有聲書的意義
    移動音頻市場崛起初期,各家平臺已圍繞有聲讀物展開版權和主播的布局。特別是在大平臺、多品類策略的影響下,移動電臺應用和移動聽書應用的界限日益模糊,包括有聲書、廣播劇、相聲、脫口秀等在內的多個內容品類相繼被移動音頻平臺納入整體版圖。其中,產業鏈發展成熟、在內容儲備量佔據優勢的有聲書板塊優先迎來了由量到質的改變。有聲書真的火了嗎?
  • 盤點那些讓你耳朵懷孕的有聲小說
    九、《修真十萬年》 演播 :北冥有聲科幻和修真結合的一部小說,個人比較喜歡八、《最後一個道士》 演播 :胖書生書生的聲音非常有磁,這部小說值得去聽>七、《無罪謀殺》 演播 :有聲的紫襟非常好的一部破案懸疑類小說,故事的情節很緊湊,值得一聽。
  • 美國小說作者丹·布朗中文有聲版權首次授權清湖有聲書
    美國著名暢銷作家:丹·布朗(Dan Brown)作品《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地獄》(Inferno)有聲書,近日已由獨家合作方「北京清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製作完成。
  • 有聲書主播上榜福布斯:內容創業正進入音頻時代
    在喜馬拉雅6億用戶中,移動有聲書用戶主要以年輕人為主,2018年Q1數據顯示,30歲以下用戶63.4%,其中24歲以下的佔33.8%。但具備高消費能力的中年用戶數也在不斷上升中。整個2018年Q1階段,移動有聲書用戶中,31歲到40歲用戶佔24.4%,41歲以上的佔12.2%。
  • 網文IP改編熱,廣播劇如何突破次元壁?
    同時,書內有7個主要角色的粉絲群人數超過百萬。根據市場反饋數據,IP的商業價值也正凸顯,除將網文整理成冊出書外,漫畫、有聲書也隨之推出。6月19日開始,《詭秘之主》又換了一種新的形式呈現,同名改編廣播劇來了。
  • 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劇《追夢》原著有聲書 獨家上線懶人聽書
    知名有聲閱讀平臺懶人聽書上線該劇原著有聲書《面向大海》,以聲音禮讚新時代、禮讚努力奮進的人們,用聲音續寫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精神。從小漁村到現代大都市,從最初的「摸著石頭過河」到現在「滿懷信心走出國門」,離不開無數創業者的無私奉獻、勇敢擔當。
  • 廣播劇正在衝破次元壁
    那麼,廣播劇掘金時代開啟了嗎? 用愛發電  廣播劇是以語言、音樂和音響為手段,由機械錄製而成的戲劇形式,在國內的發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從聽覺感受上講,它區別於有聲讀物,有聲讀物無論感情多豐富,配樂多優美,歸根結底它還是「照著讀」;而廣播劇,是通過聲音去構建場景、塑造人物,讓聽眾可以用耳朵追劇,像「閉著眼睛看電影」。 目前,國內的廣播劇圈分為商配圈(盈利)和網配圈(非盈利),網配圈為興趣而生,是現在的產劇大戶。比如,老牌的翼之聲廣播劇社團,從2005年開始做劇到2018年,產出了120多部。
  • 耳朵裡的金礦,終於藏不住了
    前些天,一個名為「阿北給廣播劇建立條目你就是我爹」的豆瓣小組被建立並引起了網友討論。簡單來說,由於廣播劇難以被分類到豆瓣的「書影音」條目體系中,常年以來大量優秀的廣播劇作品沒能得到合理的展示。而隨著最近一部由網絡文學熱門IP《劍來》改編的廣播劇在酷我暢聽上線,大量新粉的湧入終於將這個壓抑許久的需求推到了臺前,聽有聲書的人確實越來越多了。
  • 《局中人》開播 懶人聽書上線廣播劇帶你破局
    6月23日,由張一山、潘粵明領銜主演的諜戰劇《局中人》正式開播,廣播劇也在懶人聽書上線。《局中人》廣播劇最大程度忠實於原著,全景呈現諜戰劇情的跌宕起伏,詮釋平凡年代的兄弟情,一經上線收穫眾多聽友好評。
  • 用聲音追逐光明 90後盲人女孩率團錄有聲書創業
    從中華愛國人物故事《馳騁疆場名震詞壇的辛棄疾》到世界名著《約翰·克裡斯朵夫》,還有各類流行網文。我們在被娓娓道來的故事、溫暖的聲音所打動時有沒有想過:這個聲音的背後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上海長寧26歲女孩馬寅青小時候因早產吸氧過量致雙目失明。2019年,她應聘受阻後開了家公司製作有聲書創業,之後兩年時間,帶領團隊錄製了300多本有聲書,她的團隊中有不少視障人士。
  • 有聲文學與網絡配音,從閱讀到朗讀
    有聲文學各種有聲文學的平臺其實現在出現好多,究其形式都算是廣播電臺的網絡化版,包括朗讀文學著作、網絡小說以及廣播劇,形式內容多樣。依託於文字轉語音技術的文字內容機讀形式也正在流行開來,包括一些時事資訊、網站問答(比如知乎的「為你閱讀」功能)等都可以通過機讀來實現「聽資訊」或「聽網頁」。
  • 《清平樂》原著有聲書獨家上線懶人聽書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清平樂最新資訊 > 正文 《清平樂》原著有聲書獨家上線懶人聽書
  • 用耳朵「閱讀」《紅高粱家族》莫言十部長篇小說變有聲書
    這些劇目是莫言系列長篇小說首次被成規模地改編為有聲劇,均以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莫言長篇小說定稿版為底本,得到莫言先生和出版社的授權,是在有聲書方面的一次全新嘗試。莫言長篇精選有聲劇演播陣容強大,由配音演員桑梓領銜演播,華音小說劇匠心製作,以「多人有聲劇」的方式,還原莫言奇幻瑰麗的文學世界。而莫言的小說也堪稱現代白話漢語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