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明的書畫印

2021-01-08 孔孟之鄉

劉國明清原兄,我是很早就聽說過他的大名。十年前,謝喧齋主執掌書院,衛東先生興辦辰廬,書事在東緡古郡興起。方家之多,習者之眾,成為書壇的一大奇觀,外人稱之為「金鄉現象」。那些推波助瀾的人,即士友、全景、慶龍、清原等幾位。前三者都已經是我的老友,唯獨跟清原先生不相熟識。其中,自然是因為機緣淺薄,遇不逢時。然而,兩人雖沒有過面對面片言的交流,卻可以說神交久矣。

那還是在金鄉書畫振興的初期,歲末年初,有種掛曆(也有檯曆)在市面上悄然流行,名曰「山陽書畫十二家」。其中的一家,即清原兄。睹其字,筆酣墨暢;看其畫,精煉簡約;見其照片,有文氣、英氣、倔強氣、純樸氣。心中竟然覺得似曾相識,真想說一句:這個兄弟我認識的。

後來,得知清原兄跟我同樣是農家子弟。他的成就,得之於自己的先天稟賦與勤奮好學,得之於金鄉的崇文重道與碑刻遺存及翰墨傳統。惺惺相惜,情感上自然又近了一層。再加上,又聽說他經歷傳奇:多種職業,顛沛輾轉;三次高考,矢志不渝。又不禁感喟嘆服,想結交其人的心情更加強烈了。

金鄉文脈汩汩,誕生過王粲這樣的詩壇大家,留下過詩仙李白的巨型腳印,寓居過晁補之這般的「精金美玉」,見證過石曼卿的奇節偉行。金鄉與書法結緣甚早,「禳盜刻石」「魯竣碑」「禮器碑」為其淵源,晉朝又有書法家郗鑑及其東床快婿王羲之承其後。文風洇潤,以至人人握管,家家學書,近現代以來,方家更是數不勝數。

因為我與清原兄都執鞭杏壇,有時監場,學校混編,偶會巧遇。有兩次看見他那像我一樣樸實的身影,在人叢中匆匆而過,卻也只是遠遠看著,並沒有就近打擾。今冬,清原兄的第三本書畫集即將付梓,書畫展即將開展,實乃雙喜臨門。他將畫集攜來,邀我撰寫前言,可謂天假其便,何其幸甚之至。

清原兄涉獵廣泛,書、畫、印三藝兼修。他的字開張奔放,書風勁健,從容不迫,用筆大膽靈活,流暢,技法成熟,內涵深厚。真草隸篆均有涉獵,猶擅行草。他師古不泥,在傳統中求新、求變,兼收並蓄,與時俱進。他的行草跌宕多姿,筆酣墨飽,大開大闔中追求沉著痛快,縱橫跌宕中尋求凝練渾厚。

他的畫風樸實,氣息飽滿。寫意畫刪繁就簡,形神兼備。尤擅花鳥,對陳淳、朱耷、徐渭、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諸位大家多有研習。中國畫最忌板滯,板則無神,無生命力;又忌媚俗,俗則無骨,無精氣神。清原兄的畫,動而不滯,雅而不俗,靈虛高蹈。其筆下的花草、山石、禽鳥,或清新,或老辣,或蒼渾,或雅致,都水氣淋漓,蓬勃著旺盛的生命。

他的印多作滿白文,細朱文,細膩清秀。用刀果斷,端莊雅致,古樸靈動,情趣盎然,於方寸間見乾坤。這種平和大氣,自然是與其不追名,不逐利,不浮躁,平心靜氣的自我修養與人格修煉分不開的。

從這本有待付梓的作品集看,清原兄的筆墨已相當嫻熟,從容中透露出宏大的氣象。他又善於交遊,周邊縣市經常走訪,廣結善緣,博採眾長。加之揮毫不止,刀耕不輟。我們雖不常見面,卻時時見他朋友圈中發出的新作。大飽眼福的同時,也不禁欽佩其勤奮與執著。清原兄是一位有境界,有追求,有理想的實幹家。在他那裡,書畫不僅可以頤養心性,陶冶性情,也可以做出一番轟轟烈烈事業的。

我們見證並期待著!

作者簡介:

程相崧,1980年生於山東金鄉。中國作協會員、第八屆全國青創會代表、魯迅文學院山東作家班學員,山東省作協小說創作委員會委員。小說集《金魚》入選中國作協「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2018年卷」。發表小說、散文100餘萬字。作品散見《十月》《作家》《山花》《芒種》《大家》《西湖》《青年文學》《山東文學》《時代文學》等純文學期刊,部分作品被《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中外書摘》《西部散文選刊》《小品文選刊》等刊物推介,有作品入選灕江版年度選本。曾榮獲2005年《中國作家》雜誌社主辦「第十八屆文學青年徵文大賽」新星獎、2015齊魯文學年展最佳作品獎、第二屆濟寧市喬羽文藝獎文學創作獎;另外,2008年出版文學評論專著《項羽評傳》,並著有長篇小說《在野》散文集《生命若弦》。

劉國明書畫作品選

劉國明,字清原,號水墨堂主,祖籍山東金鄉。自幼酷愛書畫藝術,然少年時期缺於師承,直到考入聊城大學書法本科專業後,視野漸變開闊,受教於鄭培亮、劉元飛、向彬、王好軍、林兵等諸師。2012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2016年5月考入北京榮寶齋畫院範揚山水工作室,研習山水,受教於範揚、艾國先生。2017年7月參加上海浦東篆刻會公益硏修班,得吳煕人、張遴駿、高申傑等諸先生指導。書法作品多次參加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書法展,2014年出版《劉國明書畫作品集》,2018年出版《劉國明花鳥小品集》多幅作品被各大博物館收藏。所帶學生近百人被中國美院、南京藝術學院、浙江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錄取。

現為:中國書協會員、北京榮寶齋範揚工作室畫家、上海浦東印友會會員、濟寧市教育書協主席團成員、山陽書院特聘畫師、金鄉縣書協副主席、金鄉二中書法教研室主任。

作品入展及獲獎

2004年5月山東趵突泉杯青年書法大賽二等獎

2005年12月入展山東省第四屆書法篆刻展

2006年6月入展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85周年全國書法展

2006年6月入展《書法導報》國際書法篆刻年展

2006年12月入展全國第六屆刻字展

2007年4月入展紀念老子誕辰2578周年全國書法展

2007年6月入展金威杯山東省第二屆篆刻展

2007年6月獲濟寧市第五屆青年書法篆刻展一等獎

2010年9月入展首屆孔子藝術獎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書畫大展

2012年2月入展瘞鶴銘獎全國書法展

2014年12月入展北大時代杯第四屆山東省青年臨書大展

2014年12作品榮獲濟寧市首屆孔子書法獎一等獎

2015年4月入展山東省書法家協會主辦的首屆文心雕龍獎全國書法作品展

2017年9月入展萬印樓當代國際篆刻精英千人大展

2018年10月入展山東省書法家協會主辦的顏真卿獎書法作品展

2018年11月篆刻作品榮獲全國中小學師生書法篆刻展二等獎

相關焦點

  • 論中國畫的詩書畫印
    論中國畫的詩書畫印摘要:詩書畫印是中國畫特有的,含有四種優秀文化綜合在一起的表現形式,而這種表現形式是經過歷代書畫大師不斷總結、逐步完善形成的。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印是古代人在社會生產生活中互相交往的作為信譽的保證,在長期的使用中逐步被藝術化,是人們承認的(不可複製的)代表官方或個人的符號,篆刻也是在印的使用中發展成獨立的一種藝術形式。筆者從四個方面談詩書畫印如何在國畫中的結合,即中國畫的定義與發展,書與畫的結合, 詩與畫的結合,印與畫的結合中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裡獨樹一幟,自成體系,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
  • 巴蜀文史翰墨第六屆詩書畫印藝術展開幕 書畫印繡裡品味「天府風華」
    原標題:巴蜀文史翰墨第六屆詩書畫印藝術展開幕 書畫印繡裡品味「天府風華」 9月16日,「天府風華」——巴蜀文史翰墨第六屆詩書畫印藝術展在成都文軒美術館開幕。本屆藝術展共展出79件書畫印繡作品,83首傳統詩、詞、曲,參展作者主體為省政府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館員,省政府文史研究館特約館員以及參事室文史研究館幹部職工。展覽將持續至9月19日。
  • 古書畫上常見的清朝官私鑑藏印
    印章,是中國書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書畫中,詩、書、畫、印這四種元素既可各自獨立,又能互補共存,融為一體,共同構成傳統書畫的核心內容。中國古代書畫上的印章,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作者在書畫創作時,所加蓋的個人印鑑,它是藝術創作的組成部份,構成傳統書畫的精彩亮點;二是後人觀賞古代書畫作品時,陸續加蓋的鑑定、收藏印章。
  • 他是蕭退庵的弟子,詩書畫印無所不能!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安終南印社顧問,陝西省文史館館員。張範九先生1923年生於蘇州一書香門第,自幼即隨祖父張蟄公學習詩文,後拜江南大書法家蕭退庵為師,學習書法,工篆書。又投吳江老畫師顧墨畦之門,學習國畫,工山水。繼又入吳門金石家周梅谷門下,學習篆刻,工漢印。業餘研習詩書畫印六十餘年,不論書畫金石均能為之。
  • 全國「中山國杯」詩書畫印聯賽啟動
    本報訊 (記者 黃鎣)10月8日,全國「中山國杯」詩書畫印聯賽啟動儀式暨「厝王杯」詩詞大賽頒獎慶典在石家莊隆重舉行。省會詩、書、畫界領導及名家100餘人參加了盛會。  該活動由石家莊市書法家協會、市美術家協會、市詩詞協會、中山國文化藝術研究院主辦。
  • 古代帝王在傳世書畫蓋印題字,土豪是否也在古書畫上題字蓋印呢?
    中國書畫作品上蓋印章是有不同的用途的,對於書畫家來說在自己的作品上蓋上姓名章可以表明自己是此畫的作者,書畫家在畫面適當位置蓋休閒章也是為了豐富畫面,書畫界有句話是:「畫不足,印來補」!一枚枚精緻的印章往往是繪畫作品質量的體現,可見印章在書畫創作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 刀—李暉書畫印作品展在北京開幕
    7月27日,「刀——李暉書畫篆刻作品展」在朗禾空間開幕,展覽持續至8月4日結束。展覽由80後代表作家、大米藝術創始人施晗先生和策展人、朗禾空間創始人文白女士共同策展。 現場展出篆刻、書法、國畫代表作品近60幅。
  • 吳廣詩書畫印藝術回湘匯報展長沙舉行
    「吳法吳跡·吳廣詩書畫印藝術回湘匯報展暨五體書曾國藩楹聯展」在湖南省長沙天心區湖南省文化館開幕。在展出作品中,能看出吳廣對中國繪畫中和正脈的堅守。紅網時刻6月11日訊(記者 湯紅輝 通訊員 徐卓俊)今日,「吳法吳跡·吳廣詩書畫印藝術回湘匯報展暨五體書曾國藩楹聯展」在湖南省長沙天心區湖南省文化館開幕,受到書畫藝術界的關注。吳廣是湖南湘陰人,現居深圳,當代青年學者,金石書畫家,作家,詩人。他擅詩書畫印,偶作歌曲賦,喜經史子集。
  • 唯印彰書畫 金石蘊大千——談張大千的篆刻藝術
    美術史家、書畫鑑賞家魏學峰評論道:「大千先生不以篆刻名世,但他的篆刻藝術入古出新,有筆、有法、有情、有魄、有意,應當在中國現代篆刻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一中國書畫是融入「詩、書、畫、印」的綜合性藝術。作為治印的篆刻藝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一,許多藝術家都學習研究,張大千也不例外。
  • 詩書畫印助戰「疫」:葉春芳詩詞作品欣賞
    詩書畫印助戰「疫」:葉春芳詩詞作品欣賞 相關主題連結: 詩書畫印助戰「疫」:武漢程漢唐、鄔守信、章小芳、章小妹作品選 詩書畫印助戰「疫」:田友泉《致敬!
  • 佛國絲路——書畫印拓片題跋展在浙江義烏開展
    日前,由著名書法家朱關田先生題寫展名,西泠印社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義烏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義烏市融媒體中心主辦,義烏市書法家協會、義烏市美術家協會、義烏市翰邦美術館承辦的「絲路佛國」——倪郡陽、陳向民、黃麟貴書、畫、印,佛像漢畫拓片題跋展在浙江省義烏市翰邦美術館開展。
  • 《移花就鏡:二十四品詩書畫印通釋》出版
    央廣網廣州9月13日消息(記者鄭澍)日前,一部關於詩、書、畫、印的藝術研究著作《移花就鏡:二十四品詩書畫印通釋》(以下簡稱《移花就鏡》)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據悉,該書是一部建基於《二十四詩品》,涵蓋中國詩、書、畫、印各門類各時期的文藝評論和理論佳著。讀者可以通過這一本書讀懂「二十四品」美學傳統,打通詩書畫印品鑑通識。《移花就鏡》作者羅韜,廣東新會人,《羊城晚報》編委,廣東省第十一屆政協委員。著有《張九齡詩文選注》、《半半集》等。
  • 詩書畫印助戰「疫」:蔡小石、林振雄、鄭振榮、陳元龍等書畫情結
    詩書畫印助戰「疫」:蔡小石、林振雄、鄭振榮、陳元龍等書畫情結蔡小石、林振雄、鄭振榮、陳元龍等書畫粵東陳元龍、蔡小石、林振雄、鄭振榮等四位書畫家,分別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出生的廣東潮汕人士。
  • 書畫印大家來楚生草書《千字文》
    書畫印大家來楚生簡介來楚生(1903—1975),原名稷,號然犀。別號很 多,有負翁、一技、木人、非葉、楚鳧、懷旦等,晚處易字初生,亦作初升。書齋名有然犀室、安處樓。是詩、書、畫、印四絕的著名藝術家。其畫清新樸茂、筆墨簡練、格調雋逸,在現代花鳥畫壇上獨樹一幟。書法拙中寓巧,草書和隸篆最為人稱道。篆刻遠師秦漢,近踵吳熙載、趙之謙、吳俊卿、齊璜等大家,而能不落前人窠臼,自出新生意,開創了一代印風。其肖形印更是融漢畫像、古肖形印為一爐,在印壇上冠絕古今,無出其右。其好友唐雲曾說:"來氏書、畫、篆刻無不精妙。
  • 廣東青少年詩書畫印大賽書法現場賽舉行
    1月19日,「詩書畫印 文脈嶺南——首屆廣東青少年詩書畫印大賽」書法現場賽在廣州番禺舉行,近2000名青少年及家長現場揮毫潑墨,比拼書法才藝。與會行業大咖結合自身多年的創作經驗和思考體會,圍繞「書法在中國畫創作中的當代意義」「詩書畫印與中國畫的未來展望」等話題展開探討。
  • 《新編二十四孝詩書畫印集》舉行首發式
    8月25日上午,《孝感動天·新編二十四孝詩書畫印集》在臥龍山普淨寺舉行首發式。據悉,該印集由區孝德文化研究會會員範明良先生為主筆繪畫,畫面莊重典雅、線條流暢。此外,還搜集了歷代有關歌詠二十四孝的詩作,並特地選取青田詩詞名家李青葆先生「新編二十四孝」所作新詩中的七首,專門邀請上海書法家謝遠明和上虞金石愛好者朱可偉各篆刻「新編二十四孝」印章一套,並在虞籍鄉親經士晟、袁培群、樊雪梁等的牽頭幫忙下,邀請滬上書法名家為「新編二十四孝」配詩配印。
  • 《阮元詩書畫印選》面世 為清乾嘉學派領軍人物
    今天是清代乾嘉學派領軍人物阮元誕辰250周年紀念日,作為一代學派宗師,阮元在詩書畫印上,也有很深的造詣。昨日上午,由廣陵書社出版、廣陵古籍刻印社印製的《阮元詩書畫印選》面世,為這個重要紀念日獻上一份厚禮。
  • 西泠印社集團赴日舉辦「西泠雅韻·童衍方書畫篆刻展」
    作品詩、書、畫、印形式兼具,藝術風格豐富多樣,充分體現了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的立社宗旨,猶如高士手中的古琴,奏出陣陣靈性清透、境界高遠的典雅之韻。團員:西泠印社理事、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唐存才西泠印社社員、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仲威西泠印社社員、上海書畫出版社編輯馮磊西泠印社集團交流合作部副部長、西泠印社美術館運營負責人何琦
  • 駐閩軍隊老幹部詩書畫印作品展明日閉館
    福州新聞網3月12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曾建兵 通訊員 周建國)在西湖書院舉辦的駐閩軍隊老幹部「雙擁·國防」詩書畫印作品展,經歷1個月的展出後將於明日閉展。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5萬名市民欣賞了駐閩陸、海、空和武警部隊老幹部精心創作的詩書畫印作品。
  • 博聞強識 砥礪奮進——當代書畫印名家徐雄關助力文化中國夢
    與那些只是一味苦練並且「專練一體」的書家不同,徐雄關為人稱道的是詩書畫印四絕的才氣,他對書畫印的執著追求有增無減,能力上更是突飛猛進。徐雄關把藝術大師吳昌碩當做人生追隨的目標,砥礪奮進。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傳承幾千年,縱觀當今國內外藝壇,從事書畫印創作的很多,但在書畫印藝術領域三藝俱精者寥寥無幾,取得突破並有所成就者更是鳳毛麟角,而徐雄關就是一位當今書畫印領域中的佼佼者。經過幾十年藝術的取捨融鑄和提煉升華,徐雄關走出了一條取精用宏,沉雄奇崛、古樸高華的藝術之路,從頓悟到融通,並逐漸達到通會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