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湖南:還洞庭一湖清水

2020-11-26 央視網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湖南:還洞庭一湖清水

原標題: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從前我們這裡魚肥鳥多,歐美黑楊長起來後,鳥都不搭窩,對環境損害太大了!」2月22日,劉落滿站在湖南省沅江市南洞庭蘆葦場摞刀口站石灰山洲子上對記者說,他前些年種下的2.3萬棵歐美黑楊在幾個月前已全部砍倒運走。

  大規模栽種歐美黑楊,對洞庭湖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溼地生態系統的安全造成了嚴重破壞。2017年12月6日,湖南提前完成中央環保督察要求徹底清理洞庭湖核心區歐美黑楊的任務,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8萬多畝歐美黑楊全部清理完畢。這是湖南省打贏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衛戰的一場關鍵戰役。

  2017年10月30日,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在參加完黨的十九大回湘後,將調研首站選在洞庭湖,督查湖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治理。隨後,湖南召開五級幹部大會,就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推進、再落實,吹響了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護更加嘹亮的號角。

  作為「長江之腎」,洞庭湖關係湖區千萬人民的生產生活,牽連整個長江生態系統的平衡。

  2013年,湖南啟動湘江保護與治理一號重點工程,從2013年至2021年連續實施湘江保護和治理三個三年行動計劃。2016年,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啟動,一號重點工程向洞庭湖和湘江、資水、沅水、澧水「一湖四水」延伸。

  2017年,湖南省落實中央統一部署,全面推行河長制,加強河湖管理保護。省、市兩級河長名單在《湖南日報》公布: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擔任總河長,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及分管水利的副省長擔任副總河長,其他省領導分別擔任湘江、資水、沅水、澧水幹流和洞庭湖(含長江湖南段)省級河長。杜家毫在洞庭湖專題調研時強調,要以河長制為切入口,上下聯動,還洞庭湖一湖清水。

  同時,沿湖三市一區積極行動:嶽陽在洞庭湖沿岸和長江沿線全面實施封洲禁牧,近3萬頭牛羊全部退出;常德自然保護區內32個砂石場堆場全部關閉,珊泊湖清淤、補水、截汙、禁投,整治汙染頑疾不遺餘力;益陽公共水域的20.76萬畝矮圍網圍,全部完成功能性拆除;長沙望城區大眾垸河湖水系連通工程進展加快,實現新溈水向老溈水補水……

  山綠了,水清了,候鳥回來了。目前,洞庭湖Ⅴ類水質斷面由2015年的8個降至0個;候鳥由10年前的200多種增加到300多種。

  2017年11月,湖南首個港口岸電在城陵磯港投運。「油改電」後,所有停靠城陵磯港的船舶都能使用清潔能源發電,可有效減少能耗及環境汙染。湖南城陵磯新港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王文華介紹,城陵磯是全國內河唯一綠色循環低碳試點港口,正著力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不搞大開發,不是不發展。目前,城陵磯新港二期、綜保區二期建設快馬加鞭,港口體系更加健全,萬噸海輪可直達城陵磯港,嶽陽從「洞庭時代」邁向「海洋時代」,將城市定位為湖南融入長江經濟帶的橋頭堡、湖南通江達海的新增長極。

  以「綠」換「金」,嶽陽在開放中崛起。2017年,城陵磯港貨櫃吞吐量突破40萬標箱,創歷史新高,全年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70%以上,躍居湖南第三位。嶽陽市進出口前50強企業中,有21家為新增商貿物流企業,物流業成為嶽陽第3個千億元產業。

  (光明日報記者 龍軍)

  《光明日報》( 2018年02月28日 01版)

相關焦點

  • 湖南:還洞庭一湖清水
    2017年10月30日,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在參加完黨的十九大回湘後,將調研首站選在洞庭湖,督查湖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治理。隨後,湖南召開五級幹部大會,就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推進、再落實,吹響了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護更加嘹亮的號角。
  • 謀洞庭一湖碧水須形成「最大公約數」
    在還洞庭一湖碧水的關鍵命題中,既要治標又治本,練好湖內修復、湖外轉型的「內外功」,建起長效治理之道,更要立足於觀念更新和教育疏導,從源頭防範環境汙染,以馳而不息的努力,讓「天下洞庭」重現「岸芷汀蘭、魚翔淺底」的風貌。綠色洞庭的理念不可缺。
  • 湖南航務工程公司:拆除矮圍網圍,還洞庭一湖碧水
    秉持著國企擔當精神和還湖於民的大局意識,航務工程公司將堅定信心、攻堅克難,竭力克服施工環境差、時間緊任務重等不利因素,搶抓施工節點,力爭在計劃竣工時間前保質保量完成目標任務,助力洞庭「一湖碧水」早日呈現。(湖南航務工程公司黨群部 嚴立、吳小平)
  • 為了一湖洞庭水清
    一方洞庭,始終是長江流域生態安全的重要基礎。近日,記者跟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組織的「中華環保世紀行」採訪團來到湖南,實地探訪當地水環境保護。因水得名,伴水而興,對湖南而言,守護好一湖洞庭,無疑是守護好一江碧水的必由之路。一把草籽治癒「大湖」    「快看,水鳥正在湖面上築巢呢!」
  • ...在湖南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訪談」守護一江碧水 建設生態洞庭...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戴竟「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湖南時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展現新作為。這是我們今後做好生態保護工作的重要遵循!」近年來,嶽陽縣認真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紮實推進洞庭湖生態綜合治理,共關閉砂石碼頭23處,取締非法砂石堆場11個,復綠碼頭26萬平方米,實現拆圍還湖26萬畝,完成生態修復3070畝,洞庭湖水開始變清、河岸正在變綠、候鳥逐年增多。如何打好「十四五」時期的碧水保衛戰?
  • 護一江碧水 還一湖清波——市紀委監委開展「洞庭清波」專項行動...
    行盡瀟湘到洞庭,楚天闊處數峰青。一碧萬頃的洞庭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它是大自然賜予湖南的一顆璀璨明珠,哺育著千千萬萬的湖南人民。從宏觀的戰略角度來看,洞庭湖直接關係到長江中遊水利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再者,洞庭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在保證長江生態安全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 守護一湖碧水 推進「法治洞庭」 - 理論智庫 - 華聲評論 - 華聲在線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洞庭湖之美,自古名震天下。 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嶽陽市君山華龍碼頭和城陵磯水文站視察時強調指出,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
  • 洞庭之水兌澤來
    對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註解,很多人理解重心還在於經濟效益的考量,保護的目的在於開發,綠色的價值在於經濟。實際上,這種「發展導向」的思路仍然墜入了粗放型經濟的邏輯窠臼。到底什麼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意?比起「增與變」,我們真正要做的是「減與守」,減少開發和掠奪,守住生態環境的容量、守住生態系統的活力,讓經濟朝著更加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 【敏堅訪談室】洞庭母親湖還您雲夢澤的榮光
    出品:湖南日報 華聲在線 新湖南 洞庭母親湖還您雲夢澤的榮光 它接納四水,吞吐長江,是養育三湘兒女的「母親湖」。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口不斷集聚,洞庭湖常年積累的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凸顯,已經成為全省環保問題最突出的地區之一。 值得高興的是,近些年來,湖南省、市、縣各級在洞庭湖生態環境整治方面花了很多力氣,取得了很大成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洞庭湖」的地方更多達11處。 洞庭湖環境治理進展如何?還存在哪些痛點?
  • 黨的建設要有新氣象新作為
    黨的建設要有新氣象新作為——論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工作會議精神本報評論員  集團公司工作會議強調,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打造世界領先潔淨能源化工公司,黨的建設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要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
  • 洞庭南北本一家,說一說湖南湖北的分家史
    其實,歷史上湖南湖北本是一家人,洞庭湖南北無分彼此,同為楚地,同屬湖廣行省。那麼湖南湖北是怎麼成今天的模樣的,你知道嗎?分享個小知識。春秋戰國時期,湖南湖北基本都在楚國境內,所以湖北籍的屈原在傷心欲絕的情況下,在湖南汨羅江投了河,他絕沒有隨意跨越國邊境。
  • 歌曲:湖南湖北一家親《共飲一湖水》
    2020年春節前夕,一場史無前例的新冠肺炎襲擊了湖北武漢進而席捲全國。在災難面前,共飲一湖水的洞庭南北兩岸兄弟姐妹手挽手、心連心,唱響了共同阻擊疫情的壯歌。在湖南各地,人們紛紛伸出援手,不僅向湖北輸送了大量的醫藥防護物資,派遣了精銳的醫療志願隊伍和醫院建設施工隊伍,還設置了湖北來客專用賓館,安排了湖北來車專門服務人員,為流離失所的湖北兄弟送去了春天般的溫暖。
  • 為什麼說湖南湖北曾是一家人?弄清湖南和湖北的「湖」,就明白了
    在中國眾多的省份中,沒有那兩個省份能夠像湖南、湖北一樣如此的具有歷史淵源,光從名字上就能看出,這兩個省份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一樣,而這個「湖」字就像共同的姓氏一般。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而已。其實湖南和湖北的「湖」是一條真實存在的湖,當年就是以這條湖為界,將其南北分開的。
  •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革命老區贛州:紅色贛南的"橙色振興"
    原標題:【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革命老區贛州:紅色贛南的"橙色振興"[   國際在線報導(駐江西記者 範存寶、贛州臺記者 劉照龍 李興滿):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國革命老區江西贛州充分運用網際網路+、直播、電商等網際網路宣傳推廣手段,進一步擴大了贛南臍橙的品牌影響力。
  •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新華門對面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原標題:【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新華門對面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西城大媽」王廣文(攝影:榮蓉)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榮蓉、阮誠忠):北京西城區北新華街社區東安福胡同全長452米,是一條東西向的單面胡同,隔著長安街,對面就是中南海的新華門。
  • 人民日報:一生守護一湖清水——追記湖南洞庭湖管理局原總工程師...
    初心:「要時刻記著,我們是『洞庭人』」「守護好一江碧水的重擔,首先得我們『洞庭人』來挑。」2018年12月14日,餘元君給同事上黨課,未曾想,這是最後一堂黨課。「洞庭人」,是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幹部職工的自稱。對於餘元君,含義更為特殊。湖南省臨澧縣佘市鎮荊崗村,距西洞庭不遠,餘元君就生長於此。村外道水河,隨澧水匯入洞庭,河不大,卻旱澇無常。
  • 嶽陽省域副中心城市確立|長江時代盛起,洞庭熱度長紅
    洞庭湖向來有著「洞庭熟天下足」的美譽,作為中國傳統農業發祥地,洞庭又被稱作「魚米之鄉」,從古至今以水產養殖和商品糧油養育著一方水土;作為傳統文化發源地,洞庭湖區名勝繁多,以嶽陽樓為代表的歷史勝跡見證著這座城市的千年文明;作為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它自然也是湖湘地域中不可或缺的維穩存在……一湖大境,便是如此蘊養著嶽陽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文脈肌理。
  • 天下湖鮮出洞庭 湖鮮美味在嶽陽
    為了擴大內需,打造以德勝南路和求索西路為主的美食一條街,進一步促進嶽陽餐飲業健康發展,拉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壯大,嶽陽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嶽陽市南湖風景區管委會、嶽陽市商務局共同主辦了2008嶽陽首屆湖鮮美食文化節暨中國第六屆烹飪大賽湖南賽區嶽陽選拔賽。
  •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鐵路今年首次調圖,復興號增加京滬車次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鐵路今年首次調圖,復興號增加京滬車次 張穎川/法制晚報 2018-03-14 11:05
  • 湖南日報評論員:守護一江碧水 彰顯湖南作為
    湖南日報評論員2021年1月1日0時起,長江湖南段、洞庭湖、湘資沅澧「四水」幹流等水域,正式全面實行「十年禁漁」,湖南以最堅定的決心、最嚴格的制度、最有力的舉措,還長江母親河以水清岸綠,護一江碧水浩蕩東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