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史上最全《拜老爺修煉手冊》

2020-12-14 騰訊網

請添加媽祖珠珍文化公眾號

祭拜神明,是中國人乃至全人類都存在的現象,潮汕人也一樣,如《東裡志》(陳天資,明萬曆二年)所云:「粵俗尚貴,祠廟興矣」。

在潮汕地區,存在著成千上萬的大小神廟。既崇拜原來的道教、佛教及民間神明,還有閩越和南越本地的鬼神崇拜,以及土生土長的神靈,因此在潮汕地區神靈名目繁多,神廟祠堂也舉目皆是。每逢初一、十五,可見提籃擔筐的婦女們,奔走於各個廟宇之間,虔誠膜拜。

神廟不論規制大小,統稱「老爺宮」;神明概稱「老爺」。在潮汕民間村社小廟中,多供奉潮人自己創造的神。潮人深知"神是人造的"玄機,需要什麼就創造什麼,十分得心應手。其形象多取材於三個方面:古今英雄偉烈人物、各族各姓祖先和各種神話傳說。

在意識上,潮汕人認為這些屬於"自己"的神最為可靠,關鍵時刻能予人以庇佑,對之禮拜最勤。平時所謂"拜老爺",多指拜這些地方神。

現在,送你一本《拜老爺修煉手冊》,希望你好好修煉,傳與後世!

01

第一式:火眼金睛

修煉本手冊,最重要的是有一雙雪亮的眼睛,第一招,教你如何在每一個祭拜的節日中精確挑選出正確的供品!

02

第二式:錢坤大挪移

這是拜老爺中最關鍵的一式,千萬要練好,要認真學習各種銀紙錢財的正確搭配方法,觸動錢坤大挪移的效果,老爺就會來保佑你賺多多!

03

終極一式:天君真傳

在學習第三式之前需要精通第一式和第二式為基礎,三式合一。第三式為【天君真傳】雙膝跪地,左右手掌合併,緊閉雙眼,需要氣運丹田,全神貫注,氣通神靈,你想說的話就會傳達給老爺,老爺銘記於心,授你仙氣,接下來你的生活事業將會順風順水,一片光明!

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本手冊可以幫助你有效率的完成拜各種拜老爺的習俗,適用於各種傳統祭拜節日,最後送你一句話:珍藏手冊,老爺秘籍,一冊在手,天下我有。

當你可以靈活應用這三招時

資 料 來 源:潮 陽 圈、一膳 美 食

相關焦點

  • 潮汕知多少 | 什麼是拜老爺?潮汕人為什麼執著於拜老爺?
    「拜老爺」是廣東潮汕地區一種傳統民俗和民間祭祀活動,歷史悠久。「老爺」是古時對上司或主人的尊稱,在潮汕就演變成對神明的敬稱。「老爺」涉及的神明數量龐雜,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老爺」要拜,範圍之廣超乎一般人想像。
  • 有一種潮汕傳統,叫「拜老爺」
    >「拜老爺」是潮汕人祭拜祖先、神明,特有的傳統習俗。這也難怪廣東省政協委員張見悅的提案中曾建議,潮汕祠堂,源遠流長,規模龐大建造精堪,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對海內外潮汕人群體的思想和行為影響十分深遠,是全球千萬潮人「記得住鄉愁」最重要的精神聖地,也是一種極具特色的文化現象。
  • 潮汕地區「拜老爺」:什麼是「老爺」?祭拜風俗是如何形成的?
    在潮汕地區,「老爺」並不是「外公」(姥爺),也不是對官紳的稱呼,而是對神明的尊稱,特指伯爺公、土地公、灶神、媽祖等下界諸神。雖然中國其他地區現在已很少稱神靈為「老爺」了,但「老爺」一詞其實並非源自潮汕地區,宋代就已有文獻記載「老爺」的,比如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有「自號老爺,亦稱 天大聖。言有神通,與天通,能救人疾患。」金朝《金大安磚刻》也有「大安二年四月三十日未時,老爺感化趙門白氏,舍地建廟。」
  • 潮汕式拜老爺,算下你的年終獎夠買幾種三牲五果……
    每到年尾,潮汕地區總會煙霧迷繞,炮聲連天,又到一年祭拜時...「初一十五」、「過時過節」總能看到潮汕人祭拜的身影。在潮汕地區,神明之多,氛圍之廣,超乎你的想像...拜老爺的貢品很多外人不解潮汕地區為什麼如此熱衷於祭祀神明?
  • 潮汕人拜的到底是什麼神
    一句「老爺保號」將潮汕文化串聯了起來潮汕人「會行就會拜」,不無道理兒時,很多小孩還在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初一十五,初二十六,時年八節家裡的長輩便會牽著孩子「拜老爺」從厝主公嫲到各種老爺宮很多潮汕人拜了大半輩子熟練掌握了拜老爺的各種習俗可能都不知道拜的是什麼神明很多人詬病潮汕的迷信
  • 教你如何「拜」潮汕各路「神明」!
    「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其歷史悠久,祭祀對象龐雜,影響非常廣泛。潮汕的媳婦從入家門後,除了相夫教子,頭等大事就要繼承婆婆的衣缽將這門「傳統」給傳承下去。說起這潮汕人「拜老爺」,學問實在太大了,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老爺」要拜,範圍之廣,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像,每月除了初一十五(也有的地方是初二十六)要拜家裡的地主爺之外,一年裡還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來佛祖)、觀音娘娘、土地公公、財神、月娘(月神)、門神、祖宗……特別是正月裡,拜老爺更是頭等大事,事關家宅一年興衰,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幾乎每隔兩三天就要拜一次,場景堪稱盛大。
  • 生為潮汕人,不能不拜神:潮汕人拜過的神比你在電視裡見過的都多
    (天公);初二、十六拜地主老爺(伯公);初三、十七拜媽祖;初四、十八拜財神爺;初五、十九拜五穀母;初六、二十拜珍珠娘娘;初七、二十一拜三山國王;初八、二十二拜壽星公;初九、二十三拜觀音;初十、二十四拜如來;十一、二十五拜伯公;十二、二十六拜蝨母仙;十三、二十七拜何仙姑;十四、二十八拜太白金星…… 三天一小拜,五天一大拜,除了逢年過節村鎮裡組織的集體拜神節目,私下裡各個家庭還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
  • 潮汕的老爺宮及其所供奉的「老爺」
    潮人拜神,主要是到廟宇去拜。但說來也怪,潮汕人到廟宇供香,一般不稱拜神,而是稱「拜老爺」。潮人「拜老爺」和拜神是有區別的,只有到舊曆年末酬神時才叫「拜神」、「謝神」。究其淵源,還必須從古籍的說法談起。 所謂老爺,原指舊時的官吏。
  • 廣東潮汕普寧的拜的三山國王你沒見過的風情!
    廣東省潮汕地區的揭陽市普寧市這裡是龍的眼,荔枝的家鄉沿海地帶!我們今天來說說他們潮汕人不一樣的風俗,風情!他們每個節日的非常的不一樣!有機會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潮汕人的拜老爺潮汕人拜的是老爺,信的是三山國王,潮汕有特別好吃的美食:粿條
  • 正月潮汕民俗多,撈熱最數營老爺
    什麼是老爺?」老爺「?你以為是對家中一老的尊稱?不。」老爺「在潮汕地區是指一個鎮或村的守護神,潮汕各地的大老爺數不勝數。"營老爺"是一個民俗祭祀活動,在白天或晚上進行,村裡的青壯年會抬著八抬大轎,抬著老爺走遍村裡的大路和小巷,遊行隊伍龐大,隊伍包括標手(扛標旗),牌手(舉牌),轎夫,樂手組成。"營老爺"是用於祈求風調雨順,全村平安。營老爺時村民可以用手摸一下老爺,相傳可以帶來好運氣並且保一年平安。今年在潮汕過年的你,摸老爺了嗎?
  • 潮汕媳婦,一個地球上最接近神仙的人!
    「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其歷史悠久,祭祀對象龐雜,影響非常廣泛。潮汕的媳婦從入家門後,除了相夫教子,頭等大事就要繼承婆婆的衣缽將這門「傳統」給傳承下去。說起這潮汕人「拜老爺」,學問實在太大了,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老爺」要拜,範圍之廣,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像,每月除了初一十五(也有的地方是初二十六)要拜家裡的地主爺之外,一年裡還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來佛祖)、觀音娘娘、土地公公、財神、月娘(月神)、門神、祖宗……特別是正月裡,拜老爺更是頭等大事,事關家宅一年興衰,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幾乎每隔兩三天就要拜一次,場景堪稱盛大。
  • 潮汕地區的「營老爺」,地方習俗的傳統信仰
    潮汕地區的祭祀活動類似于于北方的廟會,潮汕人稱神仙為老爺,各村都有自己的神。將神像從廟裡請出來,到村子裡遊行,在一個地方舉行拜祭儀式,然後再送回神廟安放。祈求新的一年能夠風調雨順,平平安安。今天小編帶你領略一下潮汕地區的風俗文化。
  • 潮汕習俗「營老爺」讓人眼界大開,村民們爬上牆頭圍觀
    潮汕習俗「營老爺」讓人眼界大開,村民們爬上牆頭圍觀 2019-02-18 2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組圖:潮汕社日迎老爺實錄
    【大嘴巴小記者-陳超報導】潮汕地區濠江區河浦12年一次的大型營老爺,兩天一夜的全民狂歡,晚上的營燈碉堡了,LED燈+舞檯燈+放煙霧+電光人+電子舞曲,居然還有DJ~這陣勢是在酒吧現場嗎?營老爺居然還能這麼玩!不過確定放江南style和鳳凰傳奇老爺愛聽嗎?
  • 在潮汕,我的婚後考驗是:拜不拜神
    編輯|童言空氣中的「老爺味」「媽媽,我聞到了老爺味。」三歲半的女兒牽著我的手走著樓梯。我剛剛從幼兒園把她接回家,我們一起去她奶奶家裡吃晚飯。這一天是農曆初二,老城區的樓房沒有集中燒紙錢的地方,由各家自己備一個燒紙錢的桶在樓梯過道燒紙,潮汕人稱之為「化可司」。空氣中瀰漫的這種微微嗆鼻的味道,就是女兒口中說的「老爺味。」在傳統的潮汕家庭裡面,初一十五拜祖宗,初二十六拜地主爺,是每半個月都要操持的事情。地主爺地牌位通常放置於廚房牆角邊,有些家庭爺設置在灶臺邊,紅色的長方形神牌,上書「地主神位」四個大字。
  • 潮汕鹽灶拖老爺習俗:見過虔誠拜神的,沒見過拖神打神的
    但在潮汕地區,有一種「敬神活動」卻與眾不同,在潮汕各路營老爺活動中算是翹楚,它就是潮汕鹽灶地區的「拖老爺」。營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常見的祭祀活動「營」是指遊行、迴繞;「老爺」是指供奉在廟裡的各種神明 ;「營老爺」是指把各種神仙抬出來在鄉裡巡遊。
  • 歌手李桂合首發潮語歌曲《潮汕老爺》直扣心弦
    《潮汕老爺》是公司首推的原創潮語作品,參加「全球潮語歌曲排行榜」打榜時更名為《虔誠》,民間則更喜歡《潮汕老爺》這個通俗的歌名。《潮汕老爺》寫的是潮汕民俗和文化現象,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普通老百姓的心理寄託,也是潮汕人民虔誠、重情義、敬賢的心態,填補了潮語歌曲關於歌唱民族信仰的空白。
  • 「僑」這四十年:潮汕「走老爺」
    廣東潮汕地區是中國最大僑鄉,全球5000萬潮汕人,旅居海外和居住國內各佔一半。潮汕平原只有4000平方公裡,人多地少,唯有熱愛,方能生存。對土地的愛護和崇拜,一方面形成了「平土可耕、高土可種、下土可漁、下滷可鹽」的獨特生產方式,另一方面,必然產生對社神的崇拜,借本土神靈保境安民。戰亂和遷移的經歷,促使潮汕人非常崇尚健康的體魄和勇猛的性格,體現在神靈崇拜的民俗中,就是「武遊神」的流行。「武遊神」,即是以孔武的方式遊神,潮汕人稱之為「走老爺」。
  • 生為潮汕人,不能不拜神!
    潮汕人的一生,只需要做兩件事,滴茶、拜神: 初一、十五拜玉皇大帝(天公);初二、十六拜地主老爺(伯公);初三、十七拜媽祖;初四、十八拜財神爺;初五、十九拜五穀母;初六、二十拜珍珠娘娘;初七、二十一拜三山國王;初八、二十二拜壽星公;初九、二十三拜觀音;初十、二十四拜如來;十一、二十五拜伯公;十二、二十六拜蝨母仙
  • 潮汕美食越來越火了,可我們擔心潮汕的年味也越來越少
    (潮汕的「紅桃粿」,謅星星攝)潮汕美食是越來越火了,作為一個潮汕人,目睹越來越多遊客慕名而來:牛肉丸、牛肉火鍋、腸粉......最近聽聞汕頭要起一條商店街,將所有老字號食肆都請去開店,有點擔憂,說不定那些樸實的美味,會不會因為驟然大增的名氣和過度商業化做壞了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