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被俘虜,為何陳玉成不寫下一字,而李秀成卻有五萬字的自述?

2020-12-19 縱橫國史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太平天國骨幹力量在內鬥中損失慘重,政治、軍事局勢頓時惡化。此時,陳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將領承擔起了匡扶天朝的重任,繼續與清王朝做鬥爭。不過,由於敵我力量懸殊,陳玉成、李秀成這兩位頂梁柱分別在1862年4月與1864年7月被俘虜。有意思的是,陳玉成不給清王朝留下半字「供狀」,而李秀成卻一氣呵成,洋洋灑灑寫下了五萬多字的自述,闡述了太平天國的興亡史,還不忘歌頌曾國藩兄弟。那麼,為何兩者有如此大的差別呢?其中之原因,究竟何在?

其一、兩者被俘虜的時代背景不同,這很關鍵。作為天國後期的兩大支柱,陳玉成和李秀成被俘虜時,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差距很大,這是他倆面對敵人時表現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陳玉成是在1862年被俘虜,當時太平天國雖說失去了安慶要地,但在江浙一帶卻連連獲勝,東南之財富盡入囊中,並沒有顯示出失敗的跡象。因此,陳玉成不可能寫自述,當然,清朝也不會讓他寫自述。李秀成被俘虜時,太平天國已經徹底失敗了,連天京都落入了清軍之手。此時的李秀成,其背後已經沒有強大的靠山,對革命之信念也消失殆盡。所以,李秀成為了反思天國之興衰成敗,自然就寫下了幾萬字的自述。後來,硬氣十足的遵王賴文光被俘虜時,一樣寫下自述,只是影響力沒李秀成的大而已。

其二、相對於勝保,曾國藩威望更高,人格魅力更大。作為一個強者,他只會向比自己更強大的對手屈服,強大是贏得別人尊重的資本。嚴格意義上講,陳玉成並不是在戰鬥中被勝保俘虜,而是受叛徒苗沛霖設計陷害,栽在自己人手裡。更為關鍵的是,勝保屢次被陳玉成擊敗,在江北大營攻防戰時,勝保差點就被陳玉成活捉了。如此之手下敗將,心高氣傲的陳玉成,怎會看得起他呢!曾國藩則不一樣,雖說獨自帶兵時屢戰屢敗,但他在練兵與選將上卻非常厲害,是當之無愧的帥才,否則他不可能擊敗太平軍,延續清朝國祚近五十年。此外,曾國藩理學修養高深,人格魅力十足。所以,李秀成可以不服九帥曾國荃,但卻不得不敬佩曾國藩。要知道,李秀成在自述中對曾國藩的稱謂是「中堂」、「中堂大人」。

其三、陳玉成心高氣傲,不可能寫自述。除了一腳踢飛劊子手的李開芳,太平天國中最硬氣的漢子應該就是陳玉成了。在平時的戰鬥中,陳玉成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哪裡有危險,我就到哪裡去」,「最危險的地方,讓我去」。事實也是如此,冒著被射成刺蝟之危險,孤舟闖鎮江,試問誰人敢,陳玉成也。被俘虜時,陳玉成還很硬氣,直接大罵勝保是手下敗將,是清朝中最不堪重任的將領,還說當世之將領,唯有「二李一鮑」是對手。準備受凌遲時,放下狠話,「天國失去了我,也就失去了一半」,將自己抬得相當高。所以,想讓傲氣十足的陳玉成寫自述,幾乎是不可能。對此,勝保自然是知道的,沒必要自討沒趣。

其四、李秀成待人坦誠,與人為善,即使是敵人。如果楊秀清不死,繼續統籌全局工作,那李秀成一定大有用處,尤其是在招降納叛與搞策反工作上。原因很簡單,李秀成待人坦誠,與人為善,即使是敵人亦是如此。例如,李昭壽在滁州叛變天國,獻城給清朝,李秀成不但不責怪他,反而將其家人偷偷送出南京,讓他們團聚。攻破江北大營後,揚州知府不願意歸降,按理當殺,不過,李秀成卻給他幾百倆銀子當路費,任其而去。部將陳坤書,殺敵不足,擾民有餘,經常劫掠民宅、民資,李秀成也不責怪,反而自己去安撫受傷群眾。由此可知,李秀成確實夠仁慈,只是有點過頭,甚至可以說是毫無原則。所以,曾國藩只要對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並申明大義,李秀成是會寫下自述的。

總而言之,陳玉成不給清朝留下半句自述,而李秀成卻只用幾天時間便在獄中寫下了五萬多字的《自述書》,其中既有時代背景之差異,對手威望與人格魅力之懸殊,更主要的還是兩者性格之不同。無論如何,這兩位年輕將領都是值得敬佩之英雄,若是遇到明主,也是大有可為。各位說說呢?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

相關焦點

  • 自述書:石達開、陳玉成寫幾百字,為何李秀成能寫幾萬字?
    對於太平天國將領,無論是投降、俘虜,清朝一般都是凌遲處死,也就是常說的割千刀,非常殘忍。處死之前,清朝大都要求他們寫下《自述書》,也就是「供狀」,以便了解太平天國軍政情況。其中,李秀成《自述書》最為出名,9天之內寫下五萬字,被曾國藩刪改後還有三萬字左右,這是研究太平天國歷史之珍貴資料,學者多有引用。
  • 陳玉成講義氣,被困廬州時,為何李秀成、楊輔清都不去救他?
    忠王李秀成《自述書》中說:陳玉成非常講義氣,經常解救朋友於水火之中,義無反顧地幫忙;本人受困桐城、浦口,都是陳玉成出兵協助,才擊敗圍城清軍,奪取戰役勝利。陳玉成被俘虜時也說:哪裡有危險就去哪裡,哪裡清軍最多,我就殺去哪裡,堪稱「救火隊長」。陳玉成講義氣,經常幫助朋友,為何遇危險時沒一人來救他?1861年12月,陳玉成受困皖北廬州孤城,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 陳玉成講義氣,被困廬州時,為何李秀成、楊輔清都不去救他?
    陳玉成被俘虜時也說:哪裡有危險就去哪裡,哪裡清軍最多,我就殺去哪裡,堪稱「救火隊長」。陳玉成講義氣,經常幫助朋友,為何遇危險時沒一人來救他?1861年12月,陳玉成受困皖北廬州孤城,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此時,李秀成經略蘇常,楊輔清經營皖南,都沒渡江北上,解除廬州之圍。
  • 李秀成和陳玉成本來關係親密,為何後來李秀成對陳玉成見死不救
    據《李秀成自述》中記載:「至陳玉成在家,與其至好,上下屋之不遠,舊日深交,來在天朝,格宜深友。」可見陳玉成和李秀成的關係既是同鄉,又是同僚,因此兩人關係親厚更與別人不同。(李秀成劇照)李秀成比陳玉成大13歲,都是貧苦農民出身,早年李秀成在村塾幫忙時,識了些字,不過這並不能改變貧困的現狀
  • 脫離石達開將領,投靠李秀成,為何很少投奔陳玉成?
    有意思的是,這些脫離石達開的將領,基本全部投奔李秀成,而沒一人投靠陳玉成,這又是為何呢?除中途陣亡將領,童容海、朱衣點、吉慶元、譚體元、汪海洋、譚星等太平天國後期悍將,從石達開軍團離開後,都納入李秀成麾下。此時,李秀成、陳玉成是兩顆將星,為何他們不選擇陳玉成呢?
  • 太平天國雙子星:陳玉成越打越弱,為何李秀成越打越強?
    新崛起的將星陣營,陳玉成、李秀成實力最強,兵力最多,也是最能打仗,號稱太平天國雙子星。其中,第一強自然是英王陳玉成,這點從李秀成《自述書》中可以看出。忠王李秀成說:英王兵力雄厚,實力超級強悍,我只能協助他。 陳玉成、李秀成兵強馬壯,能徵慣戰,承擔起力挽狂瀾之重任。
  • 李秀成死亡謎團,為什麼曾國藩要迅速處死李秀成
    李秀成為了成就自己一家獨大,就想方設法的對陳玉成進行分化打壓,甚至在危急關頭見死不救。從某種程度來說,李秀成是陳玉成失敗的幫兇。陳玉成被覆滅之後,李秀成並沒有醒悟,不僅不悲痛,反而還沾沾自喜。他覺得總算等到這一天了,現在太平天國內自己一枝獨大的局面,總算成功了。可他沒想到的是,陳玉成一死,唇亡齒寒。
  • 石達開、陳玉成獲得對手尊重,李秀成卻被曾國荃羞辱嗎?
    的確,曾國荃抓住李秀成之後,上來就是一頓亂捅,刺的對方胳膊大腿鮮血淋漓。後來,又打造了一隻豪華版大木籠,把李秀成關了進去。陳玉成被俘,送到勝保面前,雙方唇槍舌劍幾個回合後,陳玉成啟動毒舌模式。俗話說: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
  • 太平天國歷史之謎之忠王李秀成自述是真是假?
    太平天國被清軍攻破之後,李秀成也不幸被湘軍俘虜。李秀成在湘軍天牢裡寫下了一篇長達五六萬字的《親供》,即《李秀成自述》。這篇《自述》成為李秀成戎馬一生的最大汙點,晚節不保。那麼這封類似於投降書的自述是否真是出自於李秀成之手?現代很多學者對李秀成投降書的真偽提出了質疑。
  • 從另一角度看:李秀成數萬言自述,也許是曾國藩的「勸進書」
    聽說李秀成血性十足,沒有屈服,曾國藩於是從安慶乘坐火輪船來到南京,親自會會這位與自己打了十幾年仗的王爺。結果大家都知道,李秀成應曾國藩邀請,每天數千字,寫下了數萬言的《自述書》,闡述自己參加革命之經過,以及太平天國成敗的經驗得失。
  • 李秀成有沒有投降清朝?李秀成為什麼沒被凌遲?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著名將領,出身於貧苦的家庭,其實在太平天國後期已經顯露出疲態,完全依靠著李秀成、陳玉成、李世賢等人苦撐,但是在面對清軍李秀成最終還是被捕了,李秀成最後在獄中的自述曾引起很多爭議,很多人都認為李秀成投降了,李秀成到底有沒有投降呢?李秀成是誰?
  • 李秀成「誤解」一:不是不救陳玉成,而是實力不允許
    作為太平天國後期絕對頂梁柱,在東西兩線同時迎戰湘軍、淮軍,延續洪氏王朝命運的忠王李秀成,總體上評價非常高。洪秀全冊封他忠王榮千歲,寓意是「萬古忠義」;給他「秀」字,絲毫避諱,可見天王對他的態度。但是,李秀成有兩點深受後世詬病:是否晚節不保,對藤縣老鄉陳玉成見死不救,坐視安慶淪陷。
  • 李秀成「誤解」一:不是不救陳玉成,而是實力不允許
    洪秀全冊封他忠王榮千歲,寓意是「萬古忠義」;給他「秀」字,絲毫避諱,可見天王對他的態度。但是,李秀成有兩點深受後世詬病:是否晚節不保,對藤縣老鄉陳玉成見死不救,坐視安慶淪陷。第一點,羅爾綱先生已經撰文論述,李秀成並沒投降。在此,筆者就來說說第二點,李秀成對藤縣老鄉陳玉成見死不救,果真如此嗎?其實,李秀成已經派兵救援陳玉成,但實力不允許,他沒帶主力前往。因為,就算去了安慶,結果還是一樣,且遭受更大損失。
  • 五萬字《李秀成自述》僅刊行三萬字,曾國藩刪了啥?考證結果已出
    其次,李秀成以非常之人奮非常之志在囚籠中完成了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寫下了自稱五萬多字的《自述》,但九如堂刻本刊行的《李秀成自述》只有二萬多字,這就說明曾國藩在李秀成的親筆原稿基礎上刪減了近兩萬字,那麼,這兩萬字到底都是些什麼內容呢?為此,史學界又是一番爭論,猜測不斷,臆想聯翩。
  • 洪秀全「封地制」,害苦陳玉成、李秀成,成全了曾國藩
    那麼,為何太平軍不改變戰術,打破封鎖線,尋找新戰機,或者團結一致,破除對方包圍圈呢?洪秀全「封地制」,害苦了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成全了曾國藩一文,將會告知答案,歡迎各位點評。:「過去東王在世時,拓土開疆,猶有日闢百裡的勢,而今進寸退尺,戰勝攻取,大遜於曩時」,道出了東王之作用。
  • 都知道李秀成和陳玉成雙雄並立,卻未必知李秀成將陳玉成迫害致死
    但特別要說明的是,這兩位大英雄的出處竟然是出自同一個縣同一個鄉同一個村李秀成在《李秀成自述》中也深情地回憶說:「至陳玉成在家,與其至好,上下屋之不遠,舊日深交,來在天朝,格宜深友」。然而,李秀成和陳玉成都是貧苦人家的子弟,文化程度不高,雖然在用兵和謀略上有天賦異稟,但到頭來,仍擺不脫小農意識的局限,走進了歷史上常見的「或以共患難、不可同富貴」的怪圈,最終從貌合神離走向決裂——甚至於從某個程度上說,李秀成竟然成為了迫死陳玉成的兇手之一。為什麼這樣說呢?
  • 李秀成為何不救安慶?自述不參與救援的兩大原因,其實都是藉口
    【太平天國系列533,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如果對太平天國、對李秀成的人生了解頗多,仔細去讀《忠王李秀成自述》,還能從其中看出到李秀成在寫這份自述時的各種小心思,至少小佛能夠從李秀成的自述中看出他對自己能力的拔高
  • 陳玉成、李秀成有何不同?清方用2個字總結,簡潔準確!
    1859年夏,年僅23歲的陳玉成被封為英王。李秀成28歲參加金田起義,1857年就被升為了副掌率,提兵符令,進入領導核心。但洪秀全對他並不太信任。太平天國太平天國晚期取得的各大戰役的勝利基本都是陳玉成和李秀成共同完成的,《李秀成自述》詳細記載的9次戰役分別是1856年2月到8月一破江南大營之戰、1856年9月解救桐城之圍、1857
  • 太平天國名將雙子星的墜落:陳玉成死戰時,李秀成為何不救援?
    李秀成也是早年加入拜上帝教,跟隨太平軍東徵西戰立下戰功,得封忠王。李秀成與陳玉成都是同一鄉同一村,二人交情一直不錯。據《李秀成自述》載「至陳玉成在家,與其至好,上下屋之不遠,舊日深交,來在天朝,格宜深友。」
  • 陳玉成手下基本沒投降,為何李秀成部下大多投降?2個字
    從眼光、格局、智慧、謀略、意志力等方面看,李秀成要遠遠強於陳玉成:忠王是帥才,英王只能算將才。然而,有意思的是,陳玉成手下很少有將領投降,而李秀成部下卻大多投降,甚至是「乞降」,兩者反差非常大,這又是為何呢?其實,也就2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