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鼓吹消費升級,日本青年在欲望面前斷舍離

2020-12-11 神居秒算日本房產

前段時間央行發布的《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中顯示,目前中國18-34歲的年輕人月平均儲蓄為1339元,而這點錢能做什麼?

就算一天上班所需開銷為50元,也只能勉強維持26天,如果這點錢想要再交個房租,那可能真的就要每天喝西北風了。

中國青年

消費在升級,負債也在升級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已經漸漸脫離使用現金的日子了,正因如此,金錢對中國青年來說只是一串數字,消費再多也不會有心痛的感覺。因此買東西會毫不計後果,逐漸累積N多負債。因此中國青年目前的經濟現狀用九個字就可以概括:

工資低、負債高、存款無

白條、花唄、貸款、信用卡……許多無形的枷鎖正在一步步拖垮我們的年輕人。這種現狀背後的原因,正是年輕人所謂的「消費升級」。有的人一直在鼓吹「不會花錢就不會賺錢」的理論,可如此會花錢的年輕人,就真的會賺錢嗎?

這可未必,中國青年的賺錢能力遠遠比不上自己日漸高漲的物質欲望,如果只是一味的消費,到最後留下的只有一大堆帳單,卻讓自己喪失了抵禦現實風險的能力。

據統計,當前中國90後人均負債比高達1850%,平均每個90後負債12萬元。某網紅直播帶貨、某新遊戲上線氪金、某網紅奶茶新開業、「沒有什麼能比買一支口紅來的快樂,如果不能,就買兩支」……這種隱形消費正逐漸掏空中國青年的錢包。

在「隱形消費」的洗腦下,一味地追求物質,而忽略了自身真正的經濟承受能力,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類人:

他們明明月入4K,剛能勉強養活自己,卻一味聽從某些媒體的鼓吹,只用高端護膚品、化妝品,面膜單張價值就過百,口紅要紀梵希小羊皮,LV名牌包不能少。賺得不多,想要的卻不少。其實這些所謂的窮不是真正的窮,是在 「消費升級」影響下盲目自信的超前消費,讓欲望成為年輕人的消費動力。

其實,商家所鼓吹的消費升級,不過是希望讓你掏更多的錢。真正的消費升級,是消費者們跳脫價格和品牌的束縛,追求更高的性價比,追求內心最真實的需求,體驗更好的品質服務。絕對不是讓所謂的頂配變成自己的標配。

日本青年

在欲望面前「斷舍離」

大家還記得那個靠省吃儉用攢錢買下三套房子的日本妹子嗎?(為了坐擁千萬房產,每天少喝1杯奶茶,你願意嗎?),在這位名叫咲(xiao)的日本女孩身上,我們找到了在很多年輕人那裡早已丟失的樸素的消費觀:對不必要花費的地方「節流」,對有投資價值的地方「開源」

如今很多人已經普遍信奉消費主義,人生應該享樂,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享樂,當下國內還流行起了各種消費貸。像咲那樣省錢的人,在中國的大城市多半會受到嘲笑:土氣、不會享受生活、完全沒有情趣……

或許咲是一個過於極端的例子,但其實在經歷了泡沫經濟後,整個日本青年的欲望都在明顯下滑,不單單是消費欲,對於結婚的欲望、性慾、買房買車的欲望均是如此。

日本的年輕人一直保持著「能省則省」的消費心態。遠離時尚、遠離名牌、遠離買車、甚至是遠離戀愛……日本年輕人在遠離看上去和「消費主義」有關的一切

據統計,日本20~30歲的年輕人中有近70%表示最想把錢用於「儲蓄」,這在所有年齡層消費者中佔比最高。此外,表示會在購買前充分了解商品質量、價格的年輕人比例也更高,15歲至19歲消費者的這一比例為21.6%,20歲29歲比例為23.9%,都超過17.3%的全體平均水平,這一趨勢也說明日本青年現在的消費觀念已經有所轉變

從實際行為來看,日本年輕人的降低消費欲表現在:熱衷於中古店(二手商店),對於一些自己確實十分喜愛的奢侈品,不太會買全新的,而是選擇去中古店淘;喜歡租房,不太願意買房;約會費用AA甚至不約會等等……

日本已然成為一個「低欲望」的社會。

「低欲望」社會就一定可怕嗎?

低欲望的本質,其實只是改變一種生活方式而已,它並不可怕,可怕的只是不能正確面對罷了。

現在的日本年輕人,他們正好是生長在日本經濟泡沫被刺破的時代,在他們的童年裡曾親眼看到自己長輩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間化為烏有,除了留下一大堆的債務外,就只剩一副心神憔悴的軀殼,這使得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得不小心翼翼。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2017年年底,日本的養貓數超過了養狗數

據「一般社團法人寵物食品協會」對日本全國寵物貓狗飼養實態調查並推算飼養數為:寵物貓為953萬隻,比前年增加2.3%;寵物狗為892萬隻,比前年減少4.7%。這是自1994年開始實施該調查以來,日本養貓數首次超過養狗數

養貓人數超過了養狗人數,意味著什麼呢?

要知道,養狗的開銷相對於養貓來說要高出不少,而養狗的人明顯減少表明日本人更嚮往「斷舍離」的生活狀態,狗是一種能促進人出門社交的寵物,狗纏人貓不纏人。日本人連被狗纏繞的情趣也喪失殆盡,他們只想像貓一樣靜悄悄地窩在角落。

飼養貓狗一個月平均所需的費用

如今,這一代年輕人已經逐漸成為日本社會的支柱,儘管日本的經濟仍在漸漸上升,但過往的教訓培養出的這種謹慎的性格將會一直伴隨他們——這不是一件壞事。

如今的中國青年或許也正慢慢了解到自己真實的經濟狀況,不然網絡上也不會鋪天蓋地的推出許多理財課,這種趨勢在小博士看來是一種良性的發展,雖然有那麼一絲販賣焦慮的嫌疑,但它至少給當代青年敲響了正確消費觀的警鐘。

我們不能像日本一樣通過經歷一次經濟泡沫才去懂得正確的消費觀對一個人來說有多麼重要,這種代價實在是太高。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你可以選擇省吃儉用存錢投資,也可以當月光一族瀟灑走一回,但如果遇到一場大病、如果遇到相愛的對方、如果突然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手上沒錢的你能確保順利渡過這些「關」麼?

無論是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我們都要知道,消費水平應該是和經濟能力掛鈎,你可以偶爾踮起腳尖看看上面的世界,但是踮起腳尖總會累的,盲目的超前消費會讓你從隱形貧困人口變成真·貧困人口

賺錢不易,前行且珍惜

參考來源:

[1]從"日本最省女孩"看年輕人消費觀http://xiaofei.people.com.cn/n1/2019/0808/c425315-31282535.html

[2]日本年輕人的低欲望到底有多可怕?http://www.sohu.com/a/327055064_120063549

[3]平成30年版消費者白書目次

https://www.caa.go.jp/policies/policy/consumer_research/white_paper/2018/index.html

[4]日本総務省統計局ホームページ-消費動向指數(CTI)http://www.stat.go.jp/data/cti/index.html

[5]日本消費者庁ウェブサイト-消費者調査課https://www.caa.go.jp/publication/statistics/

[6]低欲望的日本人,在為什麼而活著?

http://news.ifeng.com/a/20180129/55559443_0.shtml

[7]被「消費升級」毀掉的年輕人https://new.qq.com/rain/a/20181031A0IV6P

相關焦點

  • 90後低欲望?透視日本「平成廢宅」和中國「佛系青年」的差距
    大前研一推斷:無論日本實施貨幣寬鬆政策或進行公共投資,都無法提升消費者信心,拿再多錢也無法改善經濟。近些年,在媒體上也有不少人說,中國青年人現在也有類似的「低欲望」狀態:不想升職加薪,不想出人頭地,無欲無求,年紀輕輕十分「佛系」。於是有人問:中國青年會不會成為下一屆「平成廢宅」?
  • 佛系青年,中國農村比城市更先「低欲望」,90後:努力也沒用
    「年輕人沒有欲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會」!這本是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低欲望社會》一書中的一句話,用來描述日本當代年輕人消極的生活狀態。日本社會的冷漠幾乎人盡皆知,可以人情社會著稱的中國,似乎也開始面臨「低欲望社會」帶來的困境。所謂低欲望,其實就是「佛系青年」的精神核心,喪一點說就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在一個公司裡,佛系員工被描繪成「交代下來的任務從不推辭,但是也絕對不會給自己攬工作;工作質量永遠保證合格,但從來不會有驚喜」。
  • 日本墮入「無」欲望怪圈:青年不購房購車,適婚人群多數不願成家
    宋朝曾有位無名氏創作了一首《昭君怨·坐後談禪說道》,其中說道:「欲望做神仙」。欲望作為人類下意識的本能,是一種最原始的動力,它像神仙一樣決定著人類社會的興盛衰亡,既可以讓人萬劫不復,也可以讓人功成名就。 一般而言,人有強烈的欲望才能夠取得較大的進步,沒有欲望則意味著原地踏步。
  • 中銀研究:日本消費升級對中國的啟示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中銀研究消費是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已連續六年成為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近幾年,中國消費升級明顯加速,新消費成為熱點。(一)中國處於日本的「第三消費時代」,並與其他「消費時代」並存一方面,總體而言,中國處於日本的「第三消費時代」,整體機會在於「升級」和「品牌化」。當前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增速水平接近日本第三消費社會時期,2019年中國人均GDP與1982年處於第三消費時代中期的日本相當(見圖4)。
  • 解讀消費新勢力——當代社畜青年
    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進入泡沫經濟時代,企業們將大筆資金注入房地產市場,看似一片大好的經濟形勢給了日本青年前所未有的寬鬆環境。然而隨著泡沫經濟的崩塌,就業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多數年輕人不得不任勞任怨只為求得一份工作。曠日持久的經濟蕭條把曾經的安逸的青年活生生逼成了社畜。
  • 年輕人不胡吃海喝就是「低欲望」了?——青年財富觀漫談之二
    近年來,一種起源於日本的「低欲望社會」的概念,開始在國內網絡輿論場盛行。所謂「低欲望」的表現有:年輕人喪失物慾,不再購買汽車等傳統意義上的高消費品,甚至厭倦名牌時裝,餐飲主打「輕食」。一篇篇渲染「低欲望」的自媒體文,收割了一輪又一輪的流量,向指尖滑動屏幕的年輕人輸出焦慮。
  • 中國步日本後塵正走向「低欲望社會「?問題並非這麼簡單
    來源:環球網 作者:盤和林今年10月,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所著的《低欲望社會》一書出版。根據這本書的描述,「低欲望社會」在日本新一代年輕人中的體現主要是沒有欲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等。於是就有人把這些特徵往中國年輕人身上一一比照,發現也是相當契合的,所以提出我們的社會也正走向「低欲望」的觀點。
  • 日本人的斷舍離,究竟指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縱觀這些年的日本經濟發展,進入第四消費時代之後,對於物品的品質追求,勝於對物品囤積的數量追求。關於這個現象,從近些年的消費經濟裡面就能夠窺見一斑。拋開生活裡面的物質枷鎖,日本人的斷舍離,更多的是在強調一種簡約有質感的生活狀態。不困於眼前的消費數量,降下來的量,也是提升上去的生活品質。生而為人,拋開各種多餘的欲望,其實,每個人真正所需要的東西,是非常有限的。
  • 北上廣深的「下流青年」
    最大的特徵是,他們努力過,奮鬥過,稍有存款但不多,溝通能力、工作熱情、學習意願、消費欲望開始下降,慢慢準備逐漸放棄在一線城市買房安家的奮鬥欲望又懷有最後一絲希望,不甘心就此回鄉。此「下流」非彼下流。從靜態來講,他們大多數是沒有本地戶籍的城市白領且大齡未婚。
  • 日本「尼特族」、英國工人子弟 與中國「三和青年」
    來源:第一財經日本「尼特族」、英國工人子弟 與中國「三和青年」第一財經:你在《寫在前面的話》中提到,三和青年可能是中國最接近美國和巴西貧民窟的底層群體。在中國大城市裡,城中村也不少見,深圳三和人力中心附近的這片區域為什麼如此特殊?田豐:這片區域和其他城中村主要區別有兩方面。第一,有沒有形成一個相對閉環的底層生態,比如,在三和,吃、穿、住、玩價格都非常低廉;第二,有沒有形成相對穩定的窮人文化?三和青年通過「做一天玩三天」的口號,得到了內部群體的認同,這也是「三和青年」文化的重要標誌。
  • 日本平成廢宅和中國佛系青年的差距
    「平成廢宅」的形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麼一句話:日本明治養士,大正養國,昭和養鬼,平成養豬。 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政府在自己的一通「騷操作」下吹爆了經濟泡沫,GDP二十年不曾增長。美帝一手金融一手軍事,把日本的羊毛擼了個遍。
  • 新青年消費追求性價比,國貨品牌成消費新時尚
    記者 | 周姝祺1近日,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召開「新時代新青年的『拼』生活2020研討會」,對北師大課題組發布的《2020新青年新國貨消費趨勢報告》和《新青年新消費觀察研究報告》等系列新青年研究報告展開討論。
  • 1970-1980:日本消費升級對中國當下的啟示
    在全球範圍內,網際網路創業和投資是近 20 來年的事,消費升級要古老得多。它已經存在了 40 年甚至更久。中國當下正經歷的、被視作新鮮事物的消費升級,在美國、日本等國家都發生過。美日兩國既是人口大國,也是製造大國,之後成為消費大國。從微觀上看,經濟發展到相似程度,會有相似的公司出現。這是我們研究其他國家消費升級發生過程的意義。在這篇報告裡,我們總結、歸納日本七八十年代的消費升級,希望能對當下的消費升級有所啟發。
  • 小鎮青年崛起!看看都有哪些線上消費關鍵詞?
    小鎮青年生活和工作相對穩定,房貸少,已婚已育比例高,使他們擁有更多的消費空間。根據CBNData《報告》,小鎮青年的線上消費需求旺盛,人均消費直追一二線城市,逆襲之勢明顯。記者從報告中了解到,小鎮青年以女性和85後為主。他們具有鮮明的性格特點及對待潮流的態度。
  • 「小鎮青年」帶飛三四線城市消費
    來源:半月談近期,「小鎮青年」消費現象引發市場持續關注——三四線城市消費增速開始領跑,並展現出強大的消費潛力。從無名之輩到消費新貴,「小鎮青年」受到空前關注。半月談記者採訪了解到,「小鎮青年」們不僅「會花」而且「敢花」,呈現出品質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的新亮點。
  • 斷舍離: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無欲自然心如水
    相信大夥對「斷舍離」有一定了解,它為我們展現人與物品之間的微妙聯繫,通過「斷舍離」來改造我們的生活,改造我們的心性。接下來讓我先講一個自己身邊的故事。我公司隔壁的另一家文化傳媒公司,CEO是位女強人叫王慧,三十歲出頭,她自己經營著這家公司。
  • 電子菸商家「套路」年輕人群:標榜時尚、自稱健康、鼓吹消費
    年輕群體已成電子菸消費主力軍冰鎮西瓜、清香綠茶、香芋冰淇淋、白桃烏龍茶……這是專為年輕人定製的電子菸口味;「霧化棒」「能量棒」「天使棒」……這是為年輕人取的電子菸「雅號」;「電子菸花式教學」視頻,教年輕人把吞雲吐霧當做時尚炫酷。記者注意到,電子菸已向年輕人群加速蔓延。
  • 當代中國社會青年生活的現狀
    在B站朱一旦的221期視頻下方,我反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觀點,它是這麼說的:生產過剩的時代催生了消費的「個性化」,消費的「個性化」,使個人患上了消費「強迫症」,只有將自己的一切都置於消費之中,人們才能獲得安寧感與實在感。
  • 日本的低欲望社會有多可怕?
    這樣的社會被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稱為低欲望社會。在日本它已經不再是個人的小確幸的問題,而是一個國家是否能夠維繫下去的社會危機。在日本,對於裁員有著極高的牴觸情緒,這也就直接導致公司職位高低是由資歷而非能力決定的,這就和中國上一代的鐵飯碗一樣,經歷過這個時代的中國都能理解,只盯著鐵飯碗的人和家養的狗沒有什麼區別。在日本得到一個正式崗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公司為了降低用人成本,很多工作都會交給臨時工。由於奮鬥和不奮鬥 都不會有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 標榜時尚、自稱健康、鼓吹消費——應警惕電子菸商家「套路」年輕...
    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題:標榜時尚、自稱健康、鼓吹消費——應警惕電子菸商家「套路」年輕人群新華社記者楊洋、王秉陽、董小紅、孫飛近來,各類電子菸大量充斥市場,不少電子菸商家為爭奪年輕人群市場「套路」不斷,帶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