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在北方過年時節必不可少的主食。寓意,更歲交子。無論哪一種美食,都無法撼動餃子的地位。當今眾多手工美食被放上流水線複製,唯獨餃子在上演著千百年來的傳統,手工餃子,中國人世代傳承的記憶,一種對美食的記憶!
餃子好不好吃,主要有五個步驟:和面、擀皮、拌餡、包捏、煮熟。其中餃子皮就佔了兩個步驟,可想而知是多麼重要。餃子皮有3個小竅門,做出來才又軟又筋。
竅門1:食材選料。在北方多數以小麥粉為主,但是高筋麵粉或者餃子粉,一樣是做餃子的首先。原料選對了,離好吃就近了一步,因為餃子皮需要較好的延展性,高筋麵粉活性強,蛋白質含量高,所以筋度強。
竅門2:冷水和面。用冷水和面效果更佳,因為冷水能阻止麵粉中的蛋白質熱變性,所以形成了較多的的麵筋。冷水和面的特點是:不會膨脹糊化,故而麵團結實,韌性強,拉力大。
做法:麵粉500克,分次少量加入冷水(大概230克),攪拌成疙瘩狀,也就是絮狀。用手揉成光滑的麵團,封上保鮮膜,餳面20分鐘。醒好面好繼續多揉一會,在分成劑子,擀皮。
竅門3:和面加料。麵粉加入適量的鹽,效果出奇的好。俗話說:「鹼是骨頭鹽是筋」,比如500克的麵粉,加入3克鹽,擀的餃子皮又薄又韌,煮時還不易破。還有另一招:「加雞蛋和面」。500克麵粉加一個雞蛋,好處是煮好的餃子皮柔軟,口感很好,冷了也不發硬。缺點是餃子皮微黃,有蛋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