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網紅小店的背後:營銷不是重點 有好產品才能長紅

2020-12-16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上海永康路上的「熊爪」咖啡火了。這家店原名「HINICHIJOU」,意為「非正常」,其充滿創意的「熊爪遞咖啡」營業模式、曾在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比賽中獲得咖啡衝調項目第一名的聾啞人咖啡師、為殘疾人顧客免費提供咖啡的公益模式、每杯20元的實惠價格……這些都是推動顧客從四處趕來排隊「打卡」、媒體爭相報導的元素。

從12月3日正式開業一周以來,這家「熊爪」咖啡依舊保持著每天有顧客排長隊的熱度。然而創始人之一黃海青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這家剛開業的小店並沒有預算、也沒有心思做營銷,而是把重點放在了打磨產品和優化流程上,「當然,我們專門選在國際殘疾人日開業,也是導致在市場上『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一個原因」。

顧客在「熊爪」咖啡店外排隊。周冠伶/攝

為什麼要在「中國咖啡一條街」上開店?

翻閱點評類App,能發現「熊爪」咖啡所在的永康路雖然只有幾百米,卻密集排布著不少富有特色和創意的人氣小店,其中咖啡店就超過10家,此外還有麵包店、酸奶店、日料店、服飾店等。幾位店主介紹,永康路在2016年底政府牽頭整改前,曾是環境較為吵鬧、髒亂的「酒吧一條街」,而近幾年慢慢「修煉」成了在全國咖啡愛好者中小有名氣的「咖啡一條街」。

和「熊爪」咖啡類似,位於39號的咖啡店「control machine」也是新開不到半年的小店,正處於「積澱期」,老闆小趙是一位90後青年。為什麼這家店要「初生牛犢不怕虎」地選在「咖啡一條街」開業?小趙說,自己做了七八年咖啡師,在積累了技術、總結了客戶需求特點以後,去年在襄陽南路開了第一家咖啡店,非常受歡迎。由於偶然被一位知名藝人點了外賣並在社交軟體上推廣,那家店成為所在街區的外賣人氣店,後來轉型只做外賣。為了更好地服務堂食客人,他決定保留原先技術、開發新穎元素,在永康路開了這家符合年輕人喜好的新店。

「在咖啡乃至整個餐飲行業,產品和服務還是不變的核心;在服務方面,一定要和客人做好溝通。」說起咖啡的原料、製作流程和口味開發,小趙侃侃而談,「餐飲業中沒人能保證口味符合所有人的需求,但積極和客人溝通對改進產品非常有效。比如現在很多年輕人開始接受酸味的咖啡,但如果酸味太尖銳就會趕客,而比較柔和的、水果調的酸味會受歡迎,這要和客人溝通後才能了解。」

小趙還認為,在咖啡已經是都市人群剛需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性價比更高、更健康、更有特色的咖啡產品,這導致大型連鎖咖啡店給「小而精」的店鋪留出了市場空間。「雖然上海有很多小咖啡店,競爭很大,但競爭越大的地方越有市場、越容易傳播出去。」

「競爭越大的地方越有市場」,也是「熊爪」咖啡創始人之一黃海青的想法。黃海青和她的兩位合伙人都是80後,她曾在一家知名投行上班,後來運作基金、開酒吧等餐飲店,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永康路上有很多好的、有名的店,如果我們能在永康路得到消費者的喜歡和認可,就有信心在全國的其他地方開店,這就是選址在這裡的原因。」黃海青說。

想要人氣,營銷不是必選項

黃海青說,她對自家咖啡店的產品很有信心,希望以口口相傳的方式招徠顧客:「我們受日本的精選咖啡概念影響比較大,從選豆到研磨、烘焙、水的酸鹼度都有講究,比如我們有一款檸檬果咖,檸檬我們就選了100多款,希望能給消費者帶來驚喜。」

她認為,要在永康路上立足,其根本還是產品質量。而在店鋪運營初期,花錢做營銷性價比不高,目前也沒有這部分預算。「每個行業,特別是快消品,宣傳是必須的。我們這次找到了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很開心也很自豪,但你說可複製性強嗎?我們心裡沒底,也不知道能紅多長時間。有的店花錢營銷可以買到一時的人氣,但如果想走得更遠,必須是口口相傳的、有生命力的自發傳播。」

永康路53號「盛壽司」 魏其濛/攝

靠口口相傳而非營銷積累人氣,開在永康路53號的「盛壽司」是典型例子。張滿超和妻子經營這家日料店已經10年,靠摸索不同顧客群口味,開發出了美式加州卷、波士頓卷、勞斯萊斯卷等熱銷產品,沒花過一分錢做廣告。「我們就是開家小店而已,感覺沒有必要做廣告,曾有平臺找我們合作推廣,我們拒絕了。」張滿超說。

張滿超是河南人,十幾年前來上海後和朋友合夥開過四五家餐飲店,其中生意最好、保留到現在的就是這家日料店。針對附近街區白領多、年輕人多、外國人多的特點,他創作出不少含有顧客名字的壽司,如「傑克遜卷」「海倫娜卷」。「每個顧客名字都代表他背後有一個群體都喜歡這種口味,比如西班牙客人喜歡壽司卷裡有三文魚、金槍魚、鰻魚醬、芥末汁,口味重一點;美籍華人喜歡卷裡有白金槍魚、紅金槍魚、三文魚腩、牛肉,外面有醬汁;上海本地人喜歡的『勞斯萊斯卷』裡有培根、芝士,還加了蘋果片,脆脆甜甜的,可以蓋掉一點芝士的膩味和培根的煙燻味。」

張滿超說,開業10年來,「盛壽司」的客人已經和店家培養出了默契,「這裡很多是熟客,人都很好的。比如中午忙的時候我妻子收臺子來不及,他們就幫忙收好;有時候店內沒有位子,客人會坐在門外等一下,提前把菜點好,進店後坐下就能吃了」。

小店「長紅」,生存土壤很重要

今年,新冠疫情對小型餐飲業造成了很大衝擊,永康路上的小店也同樣過了一段艱難的日子。張滿超說,疫情期間,市政府針對中小企業的租金減免、稅收優惠等政策幫了很大忙;負責永康路招商工作的公司也施以援手,幫店裡裝修了門面。

不止「盛壽司」,永康路上幾位店主都提到,扶持政策和街區氛圍對小店「長紅」起到不小的作用。

永康路59號「舔勺!spoooon酸奶」 魏其濛/攝

開在永康路59號的「舔勺!spoooon酸奶」店主郭亮說,他和合伙人曾在外地遊客必「打卡」的田子坊開過酸奶店,雖然那裡人多、熱鬧,但業態混雜、租金高,經營5年後關了店。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他們在2017年把店開到了永康路,當時剛經過整改的永康路店鋪少、顧客也不多,和現在滿是人氣店的景象截然相反。

在永康路開酸奶店,郭亮找設計師設計了臺階、桌子一體的座位,店內大大小小的裝飾勺子充滿趣味;他根據顧客口味慢慢調整菜單,現在店裡可自選添加堅果、鮮切水果的希臘酸奶,加了酸奶、水果和冰激凌的華夫餅等產品十分熱銷。郭亮不認同有些網紅店大肆營銷的做法:「有句老話說『其進銳者,其退速』,如果產品花裡胡哨但內涵不行,就做不長,一個風潮過去後,可能倒得也快。做生意要有群眾基礎才行。」

永康路27號 「Big Bagel」 魏其濛/攝

「群眾基礎」是永康路特色小店們的又一個共同點。位於永康路27號的「Big Bagel」是一家小小的貝果店,老闆張美燕說,她是因為愛逛街、喜歡小店文化才來這裡開店的。4年多來,顧客黏性越來越強,有的顧客在外賣軟體上下單過300多次,到店無需說明就默契地完成了點單,「貝果是一種相對小眾的麵包,上海還有幾家有名的貝果店,其中一家老店不斷擴張,最後折騰倒了。所以我不再有新想法,也不做營銷,覺得只要有這些老客戶,專一地做好這家小店已經足夠」。

張美燕特別提到,永康路所在的徐匯區衡復風貌區,政府很支持「小店文化」,比如召集店主開會調研、介紹媒體來採訪等,這是她安心在這裡營業的重要原因。

記者了解到,徐匯區在3年前提出「要在堅持以市場資源配置為主體原則,政府不幹預市場自由配置的前提下,積極引導衡復風貌區內有特色、有傳承的知名小店健康發展」。

10多年來負責永康路招商工作的上海派豐永康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池之蕙說,「酒吧街」完成整治後,她有意引導永康路成為一條居民不受打擾、商家能安心經營的「慢生活街」,一直沒有高調宣傳,「我們招商的理念就是一定要有好的品牌,尤其支持年輕人創業,只要有想法、有創意、敢拼搏就歡迎來開店。同樣是咖啡店,只要有特色,這條街就不會千篇一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中國冰淇淋元年」資本大湧入 多數網紅產品難長紅
    除中街1946、鍾薛高、田牧、橙色星球等網紅外,便利店等線下渠道也誕生了奧雪「雙黃蛋」等爆款;在伊利、光明等傳統品牌紛紛「觸網」之際,烘焙、涼茶、口香糖等企業也借勢搞起了跨界營銷……一時間冰淇淋市場銷量迅速翻漲,業內甚至將2019年定義為「中國冰淇淋元年」。
  • 前四代網紅餐廳覆滅,全因為不踏踏實實開個好餐廳
    現在貌似只有北京一家店,上海正大廣場店已是歇業狀態。 清楚認知網際網路影響,好產品才能保持持久生命力 同一時期的伏牛堂卻是走得最長久的一個品牌。 2014年4月,即將碩士畢業的張天一借了10萬元錢,開了家37平米的牛肉粉店。
  • 網紅經濟這麼火 化妝品品牌該如何做好網紅營銷?
    如奢侈品集團LVMH,就有注資1000萬美元跟Rihanna合作推出彩妝系列的意向;美寶蓮美寶蓮紐約4月在上海舉行品牌發布會時,也邀請了50位網紅,並在化妝間開啟直播模式;中國本土品牌同樣不甘示弱,4月25日,植美村就攜手100位網紅達人舉行了一場品牌線上促銷活動……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由於網紅經濟關注度太高,5月30日甚至被定為「網紅節」。
  • 奢侈品與「網紅」營銷
    但這樣的回答也讓他很是自豪:比朗是「意見領袖(即網紅)影響力營銷」(Influencer Marketing)風潮的引領者——讓各大品牌與那些粉絲達數百萬的網紅通力合作(不管是通過親身體驗產品、免費贈送還是支付酬勞),來推銷自己旗下產品。
  • 桃園眷村部分門店進行閉店升級 「網紅」如何變成「長紅」?
    網紅在中國是一個熱詞,但已慢慢演變成為一個爭議性話題。   從瘋搶貓抓杯,到流心奶黃八寶飯,再到排起長隊的奶茶店,網紅餐飲光速迭代。幾個月前在朋友圈被High爆打卡的網紅店,如今可能早已翻篇。   但作為一個開創豆漿品類的探索型品牌來說,更值得深思的是背後的大命題:在網紅經濟盛行的當下,如何讓「網紅」變成「長紅」呢?   1、網紅名號要不要?   桃園其實算得上是國內網紅店的元祖之一。開業之初,它被媒體奉為「早餐愛馬仕」,因為他是第一個開到LV旁邊的「早餐店」。
  • 網紅營銷的定義是什麼?網紅營銷的優勢與劣勢介紹
    網紅營銷作為網絡推廣的一個渠道,近幾年真的非常火,但很多朋友其實對它並不熟悉。今天就來介紹網紅營銷的定義是什麼?找網紅的渠道都有哪些?下面一起看看吧。 網紅營銷,也稱之為 Influncer Marketing, 主要是依靠有影響力的網紅傳遞產品和品牌信息,來吸引潛在受眾獲得轉化。網紅營銷是眾多數字營銷手段中的一種,它同社交營銷和內容營銷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網紅營銷是企業通過與受歡迎的社交媒體用戶或自媒體作者合作來推廣其產品和服務的營銷策略。網紅通常會吸引大量參與的受眾,品牌可以利用這些受眾建立信譽,甚至推動銷售。
  • 網紅帶貨背後的營銷模式:教買不叫賣,秒空百萬存貨靠的是什麼?
    陸喜梅:網紅直播帶貨,並不只是叫賣這麼簡單,這種營銷模式其實是個人IP時代的"審美觀"販賣。網紅直播帶貨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曾經紅極一時的電視購物,當年的魔性產品"八心八箭",比起今天李佳琦的"OMG,買它買它"有過之而無不及。
  • 2021海外網紅營銷避坑指南
    2021年海外網紅營銷市場非常有希望突破400億大關。網紅營銷常規化的趨勢也引導著無數中小企業參與到這個賽道中。但是海外網紅營銷仍然是一個非標行業,這裡面有很多的坑需要知道與規避。這一篇文章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海外網紅營銷中常見的坑,以及我踩過的坑。希望可以幫到每一位剛剛入行的新人以及使用海外網紅營銷平臺Noxinfluencer的用戶。為什麼我邀請了網紅不回復?不回復是正常的,但是不可能一直得不到回復。在我的理解中,任何事情都有一個漏鬥指向你想要的結果。
  • 網紅營銷與kol營銷有什麼區別?
    營銷人員可以交替使用KOL和網紅進行營銷活動。他們各自的定義通常不會很明確,但有一些顯著的區別。比如KOL在某個領域或話題上分享專業知識,成為意見領袖,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粉絲建立良好的關係;而網紅之所以被大眾所熟知,是因為他們通過網際網路成名,但他們在推薦產品時,其觀點不一定被認可或值得信賴,從而導致一些KOL被稱為網紅時會感到生氣。 這些社交媒體網紅的觀點,會隨著中國消費者的購物和消費行為而搖擺不定。
  • 什麼是網紅營銷,如何有效利用它?
    這是一種可行的策略,但這並不是我們定義為網紅營銷的方法,我們稱之為名人代言。消費者知道演員或運動員獲得促銷產品的報酬,因此其有效性受到限制。 良好的網紅營銷活動的重點是與網紅建立真誠的個人關係,並共享有用,獨特,專有或早期的信息。好消息是,網紅很好奇。
  • 宣布網紅營銷的下一次發展:有機網紅
    儘管他們可能有成千上萬,甚至數百萬的追隨者可以提供營銷人員不斷努力的關注因素,但事實證明,他們的影響力不如您想像的那樣。在研究了這些趨同趨勢之後,我們在Stackla看到網紅行業整體上正在朝著更多的納米網紅和日常消費者轉移,因為傳統網紅營銷的問題在於它聚焦於錯誤類型的「網紅」。 我們認為,與其將大量的追隨者(而不是真正的參與度)從幾個人的幾篇文章中浪費掉成千上萬美元,我們不如相信品牌可以更好地專注於吸引和激勵消費者。
  • 超8000名網紅直播助力「黑眼豆豆」超級樂隊跨界奶茶爆紅背後
    回頭探究黑眼豆豆奶茶迅速走紅的歷程,真的就只有網紅「帶貨」與一篇「逆勢」聲明那麼簡單嗎?顯然不是,黑眼豆豆奶茶走紅的背後,有更值得深思的商業邏輯。值得一提的是,「報復性」消費的背後,黑眼豆豆奶茶一系列的「高能」操作功不可沒。1、超8000名網紅主播助力引流超8000名網紅主播「集體」輪流喝黑眼豆豆奶茶,直播活動遍及抖音、快手、酷狗等熱門直播平臺,贏得了超過8000萬人次的曝光,形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刷屏」行動。
  • 爆紅武漢的「茶顏悅色」背後的營銷思考
    爆紅武漢的「茶顏悅色」背後的營銷思考最近一杯名叫「茶顏悅色」的奶茶賺足了眼球和話量,這個從長沙進軍到武漢首次開店的奶茶品牌,可謂是首戰大捷。你不敢相信,喝杯奶茶竟然也出現了黃牛。朋友圈中曬奶茶的、曬長長的排隊人群的、曬他們僱人當託等內情的屢見不鮮。
  • 食品賽道爆款不斷 但網紅容易「長紅」難
    來源:第一財經食品消費領域正迎來一場新的變革,眾多網紅品牌「橫空出世」。元氣森林、三頓半、鍾薛高等網紅食品的崛起,一方面預示著新時代消費模式的到來;但在另一方面,也引發了人們對其護城河打造的擔憂。網紅食品們想要成為一家真正「長紅」的企業,需要「補課」的地方似乎還有不少。
  • 「網紅」過後,如何長紅?
    偶然的「網紅」△在四川省理塘縣八一賽馬場,一位康巴漢子在展示鐙裡藏身。和丁真一樣,賀嬌龍覺得自己「紅」得很突然。她告訴《中國報導》記者,這次視頻展現的雪原萬馬奔騰與玉湖一樣,是昭蘇縣主打的冬季旅遊產品,而這一場景最初也不是為她而籌備。「當時抖音平臺的兩位大V到新疆來。
  • 手把手教你如何打造爆款網紅食品
    在上海點尚未開業時,就已經把上海許多知名媒體和平臺通通砸了一遍。開業前三天買一贈一,然後藉助排隊的從眾效應和消費者自發曬圖,進行二次傳播。包括太二不接受同行超過四個人進店,提高獲得門檻,換個角度看也是一種營銷手段。每天只賣100條魚的原則同樣是營造一種稀缺感,有個專門形容這種營銷方式的詞彙——飢餓營銷。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產品要過關,不然你玩飢餓營銷也沒戲。
  • NoxInfluencer:臺灣網紅營銷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因此,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性價比更高的中小網紅應當是廣告主高ROI的首選。不過,這個結論基於高精準匹配中小網紅活動的數據統計。這也意味著,廣告主要更加注意產品與網紅頻道連接是否足夠緊密,與網紅頻道內容的聯動是否足夠匹配等等。  #網紅營銷內容趨於故事性、實用性#  故事性內容是臺灣網紅營銷另一發展趨勢。
  • 老字號網紅店「合流」成上海美食新矩陣
    很多人說,上海的美食文化中歷來有「排隊傳統」。排隊的背後,是上海消費者對於品質生活消費的獨有見解——品牌背後有文化,產品背後有匠心,那些足夠出色、能打動人心的品牌和產品,才值得人們排隊「守候」。  在「五五購物節·品質生活直播周」中,直播鏡頭在各家老字號品牌和各類網紅店之間來迴轉動,我們也欣喜看到,兩條「隊伍」殊途同歸,組合成這座城市的「美食新矩陣」。
  • 記者暗訪網紅店排隊:專業性堪比間諜接頭 小店不惜每天花萬元營造...
    記者暗訪網紅店排隊:專業性堪比間諜接頭 小店不惜每天花萬元營造虛假繁榮  黃琨 • 2018-05-22 12:52:12
  • 上海網紅餐廳「趙小姐不等位」全部停業 網紅店為什麼容易過氣?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在網紅店層出不窮、餐飲業快速更新換代的上海,又一家網紅餐廳消失了。近日,滬上自媒體「上海百分百」曝出,網紅餐廳「趙小姐不等位」已經全部關門。2013年,「趙小姐不等位」首家門店開在上海長樂路,不用等位的「趙小姐」指的是上海知名主持人趙若虹,當年該餐廳被宣傳為「懸疑小說家那多獻給妻子趙小姐的結婚周年禮」。創始人跨界開餐廳的名人效應以及擅長講故事的品牌營銷方式,讓它很快成為了當年最知名的網紅餐廳之一,並很快加速擴張在上海開出多家分店。名人跨界開餐廳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自帶流量和品牌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