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徵服者4-敦刻爾克大撤退

2020-12-08 百家號

哈嘍小夥伴們,今天我們來繼續聊遊戲、品人生。今天我們要聊的這款遊戲還是世界徵服者4,世界徵服者4相比世界徵服者3來說遊戲畫面更加精緻、遊戲策略更加燒腦也更加具有可玩性。遊戲中的劇本模式共穿插介紹了幾十個歷史戰役,世界徵服徵服者4也在極力的還原歷史場面。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場戰役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敦刻爾克大撤退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在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在與德國的戰爭中節節敗退,於是聯軍高層決定,英軍將會在敦刻爾克這個城市進行部隊的戰略轉移。敦刻爾克的戰略撤退為英國保留了實力,但同時也意味著英國的勢力撤出了歐洲,歐洲的大部分國家已經被德國佔領。

英國準備在敦刻爾克撤退

回到遊戲中,我們可以看到,德國繞過馬奇諾防線出其不意的從比利時進攻法國,並成功佔領了法國。同時在法國境內部署了大量的裝甲軍團。而英國以蒙哥馬利為首的軍隊全部龜縮在法國北部的一個港口處,歷史上的大撤退即將開始了。歷史上蒙哥馬利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期間僅僅只是一個師長,但蒙哥馬利卻在這場大撤退中大放異彩,指揮軍隊拖住了來進攻的德軍,掩護英國的主力軍隊撤退。在遊戲中我們可以看到蒙哥馬利的面板屬性屬於一等將領系列了,出色的五星裝甲指揮。但相信很多玩家不是很喜歡這個將領,因為蒙哥馬利這個將領雖然強,但在遊戲中他的性價比偏高,相同的價錢我們完全可以考慮入手巴頓、隆美爾這樣的將領。而蒙哥馬利雖然擅長指揮裝甲軍,但他自帶的技能卻對指揮裝甲加成不多,屬於一個綜合型的將領了。對於平民玩家來說,贊勳章憋古德裡安會更划算,當然土豪除外。。。

蒙哥馬利

再看德國方面,德國的兵力很多,但在遊戲中大都分布在法國境內,在法國邊境地區的兵力很少,這點也是非常符合歷史的。英法聯軍在德軍的進攻之下迅速敗退,正當德國裝甲軍團想要一舉拿下英軍的時候,希特勒卻突然下令停止進攻。史學家對於希特勒的這個命令褒貶不一,雖然希特勒很快便恢復命令繼續進攻,但還是給了英軍寶貴的準備時間。遊戲中德軍的兵力分布均勻,而且像曼施坦因、古德裡安這樣的德國神將也沒有出現,這就給我們的英軍撤退留下很大的餘地。

德軍兵力均勻分布在法國境內

歷史就是一場遊戲,就是一場戰略。玩遊戲,體驗歷史的波瀾壯闊,身臨其境,指點江山。歡迎小夥伴們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遊戲經歷、歷史見解!

敦刻爾克撤退前英德勢力分布

相關焦點

  • 1940年的世界怎麼看敦刻爾克大撤退
    寫在前面今天我們能到電影院看一個英國導演的電影《敦刻爾克》而不是德語版的《大決戰之敦刻爾克戰役》,自然與二戰英國人贏了,納粹輸了有關。只是,設身處地,1940年的那個夏天,人們還不知道未來世界的結局。奧斯維辛的地基也沒打好,普通人並不知道納粹的種族滅絕是怎麼回事。日本仍對歐洲戰局保持中立,而美國的孤立主義者還在指責羅斯福總統妄圖把美國拉入不必要的戰爭中。
  • 同樣是撤退,敦刻爾克大撤退怎麼也比不上長徵!
    近期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新作《敦刻爾克》正在熱映,一些看完電影的觀眾發出:「長徵都有臉能拍,敦刻爾克當然能拍」的荒謬言論。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敦刻爾克大撤退和長徵,有哪些可比之處。而1940年5月25日開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前,英法荷三國雖有300萬大軍,卻躲在防禦工事後面觀賞德意志戰車碾壓歐洲各國。終於在馬其諾風景區崩潰後,看好戲的英法荷300萬大軍不到一個月,就潰不成軍。一個月後就剩下四十萬不到的殘兵擁簇在敦刻爾克這個僅有萬名居民的小港,等待著船隻帶他們逃跑。
  • 二戰奇蹟:敦刻爾克大撤退
    求勝心切的戈林在德空軍司令部作戰室內按耐不住了,拿起電話打給德國元首說:「元首,請讓下官的空軍去殲滅在敦刻爾克的敵人吧!」 元首非常爽快地接受了這一請求!這一天,禿鷹般的德國施圖卡式機群幾乎整天都在港區和海灘的上空盤旋俯衝。空中硝煙瀰漫,地面火光沖天,1.5萬枚高爆炸彈和3萬枚燃燒彈把敦刻爾克港變成廢墟。
  • 勝利大逃亡:敦刻爾克大撤退
    ,但兩個星期以來,該地區一直遭到德軍猛烈轟炸,4個船塢全部被毀,8公裡長的碼頭被炸成一片廢墟,甚至敦刻爾克大半個市區也在空襲中被夷為平地。  5月30日,敦刻爾克地區由於空氣中溼度非常大,大霧幾乎將海灘籠罩住,不時還有小雨,加上地面上硝煙瀰漫,能見度很低,德國空軍無法前來攻擊。海面上以風大浪急著稱的英吉利海峽卻一反常態的風平浪靜,使得英國動員的大批小型船隻其中不少是內河船隻都能夠出海,到達敦刻爾克接運撤退的官兵。全天共撤出53822人,其中近一半是法軍。
  • 二次世界大戰:敦刻爾克大撤退
    敦刻爾克歷史地圖  英文:Battle of Dunkirk  法文:Bataille de Dunkerque  概述  敦刻爾克大撤退(代號:發電機計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1940年5月,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城市進行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 二戰最成功的撤退,敦刻爾克大撤退
    這場撤退人數將近40萬人的大撤退,讓盟軍有足夠的人數可以和納粹繼續抗衡,獲得二戰的勝利,那事情的來龍去脈是甚麼呢?德國當然不是笨蛋,德軍裝甲師司令古德裡安為了讓人員傷亡減至最低(順便嚇死法國),就從直接從比利時旁的阿登森林衝進法國,讓當時駐守在防線的士兵嚇到皮皮挫敦刻爾克大撤退
  • 所以說,敦刻爾克大撤退無疑是一場奇蹟
    美國著名作家勞德的這本書《敦刻爾克》,是一部描寫敦刻爾克大撤退的經典傑作,打破了人們對戰爭就是要不斷前進的固有思想,還原了二戰史上最壯烈的一場撤退戰。 《敦刻爾克》這本書,是作者勞德走訪世界各地、親自訪談戰爭親歷者,搜羅各種相關資料刪減整合後完成的。
  • 二戰中最大的撤退奇蹟,敦刻爾克大撤退到底是如何成功的?
    這讓英、法聯軍和比利時等國的軍隊潰不成軍,將近四十多萬大軍被壓縮到法國北部港口敦刻爾克附近的狹窄地帶,三面被圍,一面環海,處境十分危險。可就在此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當時希特勒正在A集團軍群司令部視察。5月24日,當德軍先頭裝甲部隊進至距敦刻爾克只有12千米的時候,希特勒突然通過龍德斯泰特向部隊下達了停止前進的命令。
  • 除了「敦刻爾克」歷史上還有哪些戰略撤退?
    當然,由於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將33.8萬名抗擊法西斯將士撤退至英倫三島,為盟軍日後反攻保存了相當主力,因此也是世界戰爭史上極為著名的戰略大撤退。黯淡了刀光劍影,近年來戰爭題材影片一直為電影市場所鍾愛,這部堪稱英國主旋律的電影雖然在故事情節表達上帶有一些主觀任性色彩,但也充分調動起人們對於戰爭史上這次大撤退事件的高度關注。
  • 希特勒的「神助攻」,成就了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蹟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許多被我們忽視和誤解的地方,其中敦刻爾克大撤退就是一個。這次大撤退一向被描繪為二戰轉折點,但是誰又能想到,這次葬送希特勒法西斯生涯的大撤退恰恰是希特勒自己一手造成的。19和41兩隻裝甲軍背後是後繼的幾十個步兵師,只需稍微加點勁兒,便可直取敦刻爾克,打一個漂亮的圍殲戰,將英法聯軍數十萬人馬徹底消滅在濱海地區。
  • 穰城之戰與敦刻爾克大撤退
    歸戰篇認為,凡與敵人作戰時,如果敵人無緣無故撤退,必須認真察明原因。如果敵人確因力量衰竭、糧食斷絕而退走,可選派輕裝精銳部隊跟蹤追擊。如果是撤回本國的部隊,就不要攔擊它。誠如古代兵法所說:「對撤回本國的敵人,不要攔擊。」戰 例漢獻帝建安三年,曹操在穰城(今河南鄧州)圍攻張繡,劉表派兵前去救援。張繡趕到安眾(今河南鄧州東北)控守險要地形,以斷絕曹操退路。
  • 【9.1】有一種撤退,叫敦刻爾克
    說是一場大戰,但其實是一場大撤退。但正是那場被堪稱「奇蹟」的大撤退,讓「敦刻爾克」這個名字,名垂青史。在之前的兩個星期,敦刻爾克遭遇了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4個船塢全部被摧毀,8公裡長的碼頭被炸成一片廢墟,事實上,整個敦刻爾克的大半個城區也都被炸毀了。整個敦刻爾克港口,只剩下了一段可供船隻停泊的東堤,長1200米,用木板搭建,非常簡陋。
  • 假設敦刻爾克大撤退不成功
    敦刻爾克大撤退可以看作日後二戰德國戰敗的最早伏筆。   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對修展開閃電戰,短短十幾天就鑿穿法國,兵鋒直指英吉利海峽,英法等國軍隊全線潰敗,將近40萬潰兵被德軍包圍在唯一有法國北部港口小鎮------敦刻爾克,最近的德軍坦克部隊距離其僅有10英裡左右。
  • 電影《敦刻爾克》背後:二戰最大規模撤退行動
    他的新作《敦刻爾克》將於9月1日起在中國大陸上映,帶來一段二戰中盟軍大撤退的故事。   「我們希望展現一種人的孤獨感。」諾蘭21日在京接受採訪時說,影片中沒有出現敵人,也沒有展現過多爆炸場面,而是重點關注一次巨大軍事撤退行動中人的真實感受。
  • 撤退是為了更好的進攻,二戰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行動
    敦刻爾克事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發生的一起英法聯軍撤退行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39年9月,德國對波蘭發起了閃電戰,在德國軍事家驚才豔豔的策劃和德國精銳部隊的默契配合下,在短短的一個月內便徵服了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拉開了帷幕。
  • 諾蘭談《敦刻爾克》:讓觀眾跟著一起撤退
    8月22日,電影《敦刻爾克》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現身北京。在《敦刻爾克》點映之後,與《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導演、《建軍大業》監製黃建新進行了對談。電影《敦刻爾克》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與妻子現身北京。
  • 諾蘭新作或關注二戰題材 將聚焦敦刻爾克大撤退
    諾蘭新作或關注二戰題材 將聚焦敦刻爾克大撤退 時間:2015.12.2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普世價值假假真真:《敦刻爾克》和敦刻爾克大撤退
    法軍在敦刻爾克外圍跟趕來的德軍殊死搏鬥,等英國佬逃光之後, 法國佬不是陣亡就是被俘。從政治和軍事角度看,敦刻爾克大撤退保存下來的有生力量的意義不可低估,丘胖說:勝利不是靠撤退得來的,但撤退蘊藏著勝利。而日本政客非但參拜靖國神社,而且年年要世界各國來祭奠原子彈紀念日。在這種氛圍下,《敦刻爾克》與敦刻爾克大撤退可以脫鉤,各自表述。單單說這一歷史事件,英國人的表現令人髮指。6月3日是潰逃最後一天,為什麼是最後一天?因為最後一批英軍登船逃離了。防守任務全部壓在法國佬身上,四萬名法軍在格拉夫林到貝居一帶防線上,一直跟德國人打到6月4日。
  • 「二戰風雲42」二戰轉折——堪稱奇蹟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5月27日,40多萬英法聯軍開始集中撤向敦刻爾克,由法國人擔任後衛。現在的他們是真正的背水孤兵,唯一的生存途徑便是渡過英吉利海峽,進入到英國領域。 為了能夠將這一大批生力軍保存下來,英法兩國拼盡了全力。
  • 歐洲史記: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蹟,敦刻爾克大撤退
    在德國機械化部隊快速攻勢下,英法聯軍的防線很快就崩潰了,於是在法國敦刻爾克進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撤退行動,被稱為「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蹟」。在這次撤退行動中,儘管盟軍損失慘重,但許多軍事評論家認為,「德國的失敗和歐洲的光復均始於此」。1940年4、5月間,德軍首先「閃擊」丹表、挪威接著入侵盧森堡、荷蘭和比利時。同時,德軍繞過法國自以為非常穩固的「馬奇諾防線」,侵入法國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