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最有錢的人絕對是沈萬三,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沈萬三的財富即使在今天也能排得上名。如果將沈萬三的財富兌換成現代的資產來看的話,大約有兩萬億美元,而沈萬三大約相當於四十個比爾蓋茨,可以買下十家騰訊那樣的公司,財富可想而知。沈萬三的財富讓當時的皇帝都頗為羨慕。在正史上對於沈萬三描寫的筆墨並不多,想要徹底了解沈萬三,我們還要結合民間的資料共同來探討。縱觀沈萬三的一生,可以用有能力的富二代來形容他。出身好個人能力又強,想不富都難。沈萬三雖然出生於浙江湖州,可是他更多的時間是隨父親沈祐一起在周莊居住。他父親很勤勞也很聰明,通過勤勞開墾了大片荒地,讓荒地變成了良田。後來又憑藉自己的頭腦,開始放高利貸。當時明朝社會動蕩,田地疏於管理。沈祐趁此機會佔了不少良田,從無到有,從貧到富,算是給自己的兒子存下原始財富。沈萬三並不滿足於當下,為了增大財富的積累,他開始經商。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一地,物產豐饒,尤其是糧食產糧高,沈萬三就在江南有著大片良田。而且元朝時,對外貿易繁盛。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沈萬三不發財都難。他積極主動做海外貿易,把中國的紡織品、絲綢、茶葉等產品,賣給國外人,然後再購入一些中國稀缺的藥材,一來一往,賺取巨額的差價。沈萬三堅守的誠信、勤勞、機遇、智慧做生意的道理,據民間傳說是劉伯溫曾對沈萬三進行過指點。可最後他的結局卻是非常的悽慘,曾經還幫助過朱元璋修過城牆的他,還是被朱元璋給流放了。可他為何最終落了個這樣的下場呢?通過總結,我們認為主要有一下幾方面原因。
一、以儆效尤
眾所周知,古代的封建制度在國情方面重農抑商,在當時的社會地位中農民的地位要遠遠的高於商人,商人是不能當官的。而商業的出現極大程度上會影響農業的發展。人人都覺得商業好,不事農耕,那這個社會還怎麼發展呀!於是朱元璋一當上皇帝就開始著手打壓商人的各項活動了。這其中沈萬三自然是逃不掉的啦。除了是政治需要,仇富心裡也佔朱元璋抑制商業的一個原因。朱元璋以前叫朱重八,家裡窮得叮噹響,他還給地主放過羊。朱元璋不喜歡那些有錢人。而且當時朱元璋的打擊範圍很廣,整個浙江一帶的富商都受到了他的打壓。明朝剛剛成立之時,朱元璋就命令他們搬遷到南京,側面逼迫他們賤賣自己的土地財產,將他們的財富進行掠奪。朱元璋之所以這麼做,可能是一方面是釋放自己心中的怒氣,另一方面通過這項措施來鞏固自己的統治。
二、交友不慎
沈萬三如果僅僅做生意的話,是不會得到朱元璋的記恨的,也不至於有被抄家的危險。這件事還要從元末那時候說起,張士誠是元末時期其中一支農民起義軍的首領,他們活躍的地區,就在江浙一帶。和朱元璋相比,張士誠有很多優勢,有能力,有魄力,並且不缺錢。軍費闊綽,都能讓他在一眾起義軍裡面,打下持久戰,成為佼佼者。張士誠盤踞江浙地區,帶領農民起義。沈萬三在江浙一帶,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兩個人都是各自領域裡的佼佼者,早晚會認識。張士誠起義之時,沈萬三拿出來大筆的錢去資助他,於是便一隻腳踏進了政治裡。朱元璋有一次攻打蘇州,沈萬三為防守蘇州的張士誠提供了資金的支持。使得朱元璋苦戰三個月才佔領蘇州。這樣的行為讓朱元璋加深了與富人階層的對立。沈萬三在知道自己得罪皇帝以後,每天都在擔驚受怕,當朱元璋要修建南京城的時候,主動出全額幫助國家修建,現在南京城裡面的「聚寶盆」「水西門」等等就是沈萬三修建的。後來沈萬三又進一步,提出為國家修建城牆。與同樣在修建城牆的政府工程相比,他的又好又快。這樣的結果讓政府很難看,明顯預示他比朝廷還厲害。比政府還有錢。看來沈萬三當商人還行,這玩政治還是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呀!
三、關聯藍玉
最後給沈萬三的定罪是造反,對於他來說,是沒有造反的條件的,他也不像造反,可是無奈朱元璋一直想要對付自己,可惜沒有抓住機會,藍玉一事讓朱元璋抓住了把柄。在1398年之時,沈萬三的女婿在外得罪了人,被人蓄意報復,誣告女婿顧學文與藍玉在商量謀反一事。而造成這件事成立的原因,還要從一個教書先生說起,之前在沈家教書的先生,後來跑到了藍玉家教書,於是被人說成了謀反。這樣的誣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真假。可是朱元璋正盼著這類事情發生。於是不管真假,一律按謀反處理,沈家及其女婿家男人全部被處死,家產充公,沈家走向了終結。小編認為,雖然沈萬三已經去世了600多年,但是到今天,民間關於他的傳說有很多,尤其是在蘇南,浙北,安徽一帶,關於他發財的故事數不勝數。人們都羨慕他有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聚寶盆」,財源滾滾,富可敵國。
不知道各位看官看到小編的分享後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