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明朝的富人,那不得不提沈萬三了,據相關的歷史記載,沈萬三擁有的財富已經是當時世界前三甲了。據說沈萬三的財富,富可敵國,比當時的明朝政府還要有錢,換成現在的美元來看,約有兩萬億的美金,這是什麼概念呢?比四十個比爾蓋茨加起來還要多。沈萬三的財富讓當時的皇帝都頗為羨慕。在正史上對於沈萬三描寫的筆墨並不多,想要徹底了解沈萬三,我們還要結合民間的資料共同來探討。沈萬三得益於祖下留下來的財產,利滾利,積累的富可敵國的財富,是個了不起的企業家。沈萬三的父親是沈祐,世代祖籍在浙江湖州,元至二年遷到周莊,在長洲縣東蔡村居住。沈祐是一個勤勞的人,他把很多荒地自己開墾成良田。積累財富之後,又開始做起了放高利貸的生意。沈萬三趁著這混亂的時代大發了一筆橫財,種植,水利設施,應有盡有,不久之後就嫣然成了一名富二代模樣。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能夠將這筆財富進行翻倍,賺取更多的錢。
元末時期政府對於海運管控不嚴,所以導致那時期的海運非常發達,國內外的商業往來非常的密切,其中就以蘇州這片土地為中心。藉助這個機會,沈萬三憑藉自己聰明的頭腦。把中國的特產茶葉,紡織品和絲綢賣往國外,把國內缺少的藥材和香料從國外運往國內。從中賺取差價,很快成為了巨富。根據不少的民間傳言,沈萬三的生意之道,是被劉伯溫點醒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幾點便是誠信勇敢,勤勞智慧。可最後他的結局卻是非常的悽慘,曾經還幫助過朱元璋修過城牆的他,還是被朱元璋給流放了。可他為何最終落了個這樣的下場呢?通過分析,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敲山震虎
重農抑商,是封建專制社會的一個經濟常態。因為農業是國家的基礎和根本,失去了農業和農民,國家必定會混亂。辛辛苦苦建立明朝的朱元璋,也不例外。他抑制商業發展,尤其是打壓那些富商大賈的發展,沈家在江南一代,赫赫有名,自然是首當其衝。同時朱元璋出身貧窮,與沈萬三形成鮮明對比。自幼遭受地主欺壓的朱元璋,又怎麼會對同是地主階級的沈萬三有好感呢。這應該也是朱元璋打擊商業的一個原因吧。江浙一帶,幾千多個富豪,都在朱元璋的打壓範圍之內,長長的一串名單,滿族了朱元璋的一系列措施。這就是朱元璋最開始積累財富的一個方法。強制讓富豪們搬遷南京,販賣土地良產,重新收歸國有。當然他這樣做的不僅是為了報復自己小時候受富人欺負的氣,更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
二、有通敵之嫌
沈萬三被抄家,還有一個原因,他與朱元璋的死對頭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不然如果他好好做自己的生意,至少短時間內是沒有性命之危的。朱元璋推翻元朝暴政的過程中,對手不少。其他的都是蝦兵蟹將,唯有張士誠,讓朱元璋從來不敢掉以輕心。張士誠是起義軍首領當中最富有的,作為朱元璋的死對頭,張士誠的能力才是朱元璋最忌憚的。沈萬三在江浙地區做生意,難免會與張士誠產生聯繫,當然,原本也是沈萬三可以避免的。在張士誠剛剛起義的時候,沈萬三拿出了很大的一筆錢幫助他招兵買馬。而到了張士誠處於弱勢的時候,趕上了朱元璋攻打蘇州城,張士誠苦苦抵抗力八個月之久,幫助張士誠抵抗的,就是沈萬三。可惜的是,沈萬三押錯了寶。等朱元璋當了皇帝,他又悔又怕,想亡羊補牢。聽說朱元璋想修葺南京城,趕緊捐贈錢。朋友們遊覽南京,看到的「聚寶盆」「水西門」等歷史遺蹟,就是當年建造的。除了這些,沈萬三還幫助明朝修築城牆,建造廊坊,鋪設橋梁,速度比皇家完成還快,成果比皇帝還氣派。這讓明太祖更加生氣,小小一個沈家,比皇家還有錢。過猶不及。皇帝更加猜忌他,財富太多了。這也說明,沈萬三的政治敏感度明顯差太多。
三、猜忌造反
說沈萬三造反,其實有點誇大其詞。一是他沒有那個野心,二是他沒有那個能力。但是,他和一個造反嫌疑人藍玉,有了關係。1398年的時候,沈萬三女婿得罪了人,於是就有人誣告他女婿和藍玉一起密謀造反。事實的真相是,藍玉家的一個教習先生,在沈家也做老師。這就成了大逆不道的理由。這件事經不住調查,仔細想來也不符合實際情況,但是朱元璋巴不得有這種事情發生,於是將女婿全家,沈家的所有男人全部處決,沒收所有的家產,沈家於是走向了沒落。沈萬三雖然是距今有600多年的人物,可是他的故事卻還在人們的口中代代相傳,在沈萬三的老家,即便過去了這麼久,可是仍然婦孺皆知,可見他的影響力。小編覺得,沈萬三雖然最作為商人,但是他的故事與知名度,卻遠遠的比當時的很多的起義軍首領要廣,或許沈萬三作為古代的商人代表,對現代的很多的經商之人有很多的啟發,尤其是在誠信與智慧這一方面。
不知道大家讀完沈萬三的故事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