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明朝的富人,那不得不提沈萬三了,據相關的歷史記載,沈萬三擁有的財富已經是當時世界前三甲了。沈萬三最大的標籤就是,錢多。多到何種程度呢?據說按照如今的財富值,他大約有兩個億美元,抵得上四十個比爾蓋茨,一口氣買下十個騰訊公司。他的財富,連皇帝都十分羨慕。沈萬三得益於祖下留下來的財產,利滾利,積累的富可敵國的財富,是個了不起的企業家。祖籍浙江湖州,父親名沈祐,年幼時家庭有過變動。元至二年,沈家舉家遷至周莊,後一家人生活在長洲縣東蔡村。而他當時之所以能攢下萬畝良田,也與當時的時局有關。亂世之中他能攢下萬畝良田也是十分不易了。就這樣,等到沈萬三繼承家業後,他就有了足夠的啟動資金。所以說沈萬三一出生的時候,就是錦衣玉食,祖輩們積累的家業殷實,沈萬三自身也非常有能力,繼承家業之能是錦上添花。只不過後來的沈萬三不想一輩子就呆在田裡,於是他便開始做起買賣。
元朝開放海外貿易,大量外國人來中國做生意,在蘇杭主要進行糧食買賣。沈萬三因為田地眾多,儲備很多糧食,國際貿易給他帶來了賺錢的良機。通過國內外的商業往來,沈萬三賺取了很大的一筆差價,再加上他的生意頭腦,這時期的沈萬三如魚得水,成為全國的首富。當然民間傳說沈萬三曾經跟劉伯溫有過聯繫,被劉伯溫點醒,教給沈萬三的生意之道,分別是勤勞,誠信,智慧,機遇。沈萬三和皇帝的關係也不錯,自己還幫助皇帝修城牆。就是這樣一個有錢,有權,討皇帝喜歡的大富翁,最後竟然被皇帝給流放了,悽悽慘慘死去。這其中有哪些隱情呢?小編覺得可能跟以下幾點原因有關。
一、殺雞給猴看
在當時,統治者的政策都是要發展農業的,因為農業才是當時社會發展的一大原動力。為了恢復農業生產,需要在短時間內集聚財富,方便控制中原,於是來時打壓各種商業的發展,而作為商業代表的沈萬三家族,自然成為了朱元璋的目標。朱元璋的出身是農民,可能農民都算不上,所以是非常痛恨那些脫機取巧的商人的,多少是有仇富心在作怪。江浙一帶,幾千多個富豪,都在朱元璋的打壓範圍之內,長長的一串名單,滿族了朱元璋的一系列措施。這就是朱元璋最開始積累財富的一個方法。強制讓富豪們搬遷南京,販賣土地良產,重新收歸國有。不得不說,朱元璋的這一計策非常有效。明朝的國庫充盈起來了,朱元璋富起來了,而且他因為窮被欺負的心理陰影也得到滿了。
二、交友不慎
作為商人,沈萬三也在不斷地拓展自己的人脈圈。要是他甘於做個簡單的富商,就沒有殺身之禍。但是,他的交際圈太不簡單了。元朝末期,農民起義四起,張士誠就是活躍在江浙一帶的農民起義軍首領。張士誠是朱元璋面對的最為強大的對手,張士誠軍隊非常有錢,同時張士誠本人也很有能力。活躍在江浙一帶,讓他們的軍隊很有錢。沈萬三也在江浙地區做生意,重心在蘇州地區,兩人一個起義,一個做生意,本來是沒關係的,但是偏偏又產生了聯繫。在張士誠剛剛起義的時候,沈萬三拿出了很大的一筆錢幫助他招兵買馬。朱元璋攻打蘇州城之時,沈萬三拿出了很大資金幫助張士誠抵抗,這讓朱元璋打了八個月之久,耗費了朱元璋的很大精力,自然非常痛恨他了。後來朱元璋從起義軍裡面勝出,當了皇帝。沈萬三回首往事,後悔不跌,趕緊補救。得知朱元璋要修建南京城,捐出大筆財富,給國家裝點門面。如今南京城的「聚寶盆」「水西門」就是他的大作。後來沈萬三又進一步,提出為國家修建城牆。與同樣在修建城牆的政府工程相比,他的又好又快。這樣的結果讓政府很難看,明顯預示他比朝廷還厲害。比政府還有錢。看來沈萬三當商人還行,這玩政治還是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呀!
三、試圖叛亂
說沈萬三造反,其實有點誇大其詞。一是他沒有那個野心,二是他沒有那個能力。但是,他和一個造反嫌疑人藍玉,有了關係。那就是藍玉。朱元璋一直懷疑藍玉有反心,偏偏1938年,沈萬三的女婿顧學文得罪別人,被人狀告揭發,顧藍兩個人狼狽為奸,要造反。這件事的牽扯點有點勉強,主要是藍玉家的一個教書先生,以前在沈家工作,於是被人說說成了謀反,這樣牽強的一件事,反而讓朱元璋抓住了把柄。這種事情就屬於無中生有,不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朱元璋抓住了沈萬三的把柄以後,開始迅速的將沈萬三定罪,抄了沈萬三的家,還將沈家上下幾十口的男丁全部處死。沈萬三的財富至今仍然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他是如何發財的,在民間至今流傳著多個版本。有人說他家有聚寶盆,所以他才有那麼多的財富。所以他才能富可敵國。
不知道大家讀完沈萬三的故事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