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9.3萬多人摘「窮帽」,37個省定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

2020-12-13 騰訊網

「春節假期是橋陳村的旅遊旺季,但今年因為疫情,幾乎沒有遊客,農產品也一度銷量不佳,幸好有社會各界及時幫助。」在汕頭市的省定貧困村橋陳村,村支書陳瑞雄度過了一個憂心的春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來,無疑為脫貧工作增添一場預料不及的考驗。

疫情就是命令,戰「疫」也要戰貧。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汕頭市迎難而上,向決勝脫貧攻堅戰吹響衝鋒號,創新舉,出實招,在抗擊疫情的同時,「輸血、造血」並舉,產業扶貧和消費扶貧雙向發力,確保如期高質量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汕頭市建檔立卡相對貧困戶27931戶、93826人,目前已有27926戶、93802人脫貧退出,脫貧率達99.97%;37個省定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並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

1 「幫扶+督導」加快復工復產

自疫情發生以來,潮陽區西臚鎮龍溪村成了汕頭市審計局和汕頭警備區駐村工作隊的戰「疫」現場。

駐村工作隊與龍溪村黨員幹部日夜堅守在一線,將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進行有機融合,多方籌集為精準扶貧戶送上防疫物資,鼓勵貧困戶積極投入到春耕生產,大力發展姜薯、楊梅等特色農業,推動扶貧產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項目有序復產復工。

戰「疫」線上,汕頭市扶貧辦組織駐村工作隊行動起來,全面摸查貧困戶受疫情影響情況,建立工作檯帳,對因疫情或其他原因返貧致貧的,及時落實幫扶措施。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情況下,加快扶貧車間復工,扶持創設鄉村公益崗位,吸收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積極開展「就業扶貧助復工」行動,大力開展消費扶貧,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重點工作。汕頭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掛牌督戰的市縣鎮村,紮實推進到村到戶的精準幫扶措施,統籌各類資源,強化幫扶措施,確保上半年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

在濠江區,該區扶貧辦第一時間印發《區內脫貧攻堅督導掛鈎聯繫工作方案》,成立脫貧攻堅督導組,開展督導工作,查漏補缺,補缺短板,建立資料臺帳。同時,支持貧困戶發展產業的扶貧小額信貸發放,適當延長受疫情影響還款困難貧困戶的還款期限。

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在脫貧攻堅進入「最後一公裡」的衝刺階段,汕頭市在全省率先制訂出臺《關於建立產業扶貧資金管理長效機制的若干指導意見(試行)》和《關於大力發展產業扶貧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區(縣)依託本地的資源和產業基礎,積極調整產業布局,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累計實施產業項目9.6萬個。

事實上,通過實施南澳海水養殖、澄海隆都設施蔬菜、潮陽金灶特色水果、潮南紅場茶葉等一批特色農業扶貧項目,形成以「務工工資+固定收益」「生產經營+固定收益」等增收脫貧模式。

2 小額信貸增強扶貧「造血」功能

發展產業扶貧,必然少不了資金的投入。為了讓更多貧困戶能夠「造血」脫貧,汕頭市積極做好扶貧小額信貸的工作。

在龍湖區新海街道七合村,90後的小謝是一名養鵝戶。在脫貧攻堅戰中,他從家裡一窮二白到實現月均收入過萬元,僅僅用了3年時間。而在這一過程,扶貧小額信貸幫了他關鍵一把。

小謝的父親已去世,家中只有他和母親,以及兩名仍在求學的妹妹相依為命。作為家中長子,賺錢養家的重擔自然落在他的身上。2018年,小謝申請了5萬元的扶貧小額信貸,購買了1000多隻鵝苗,用於繁殖。在區扶貧辦的指導下和自己的悉心經營下,小謝一家的養鵝場慢慢壯大。沒過多久,5萬元的貸款就已經還清,現在的收入還比之前增加了近一倍。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我的妹妹也畢業了,生活的重擔會越來越輕。」小謝說,如今她和母親一同經營著養鵝場,主要售賣鵝苗,平均下來每月的收入超萬元。

小謝的脫貧經歷,是汕頭扶貧小額信貸的一個縮影。2019年,汕頭市印發《進一步做好扶貧小額信貸工作的通知》,明確堅持戶貸、戶用、戶還,堅持精準用於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在貧困戶參與的前提下,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結合「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積極創新扶貧小額信貸模式和機制。

以「戶貸戶用」合夥發展模式為例,即貧困戶與貧困戶,或與一般農戶,或者與能人大戶、農民合作社、致富帶頭人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代種代養、訂單生產等合夥生產經營,通過互幫互助帶動貧困戶共同發展產業,形成抱團發展的合力。

戶貸社管合作發展模式,即貸款貧困戶加入或抱團成立特色種養業、手工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提供產前培訓、產中指導、產後銷售等一條龍服務,統一採購原材料,統一標準生產加工,統一銷售,讓貧困群眾在參與中學有標杆、幹有標準,學習技術、學會經營,變「輸血」為「造血」,形成脫貧致富長效機制。

戶貸社管合營發展模式,即貸款貧困戶加入或抱團成立農民合作社,與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協作合營,成立新的經營主體,並確立抱團貧困戶的主體地位和合作社的經營主導權,引入和發揮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資金、技術、信息、銷售和服務優勢,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保證合作社和貧困戶資金安全、穩定收益和生產就業能力的提升。通過創新扶貧小額信貸模式和機制,使貸款貧困戶發展產業有路子、有項目、有帶動、有效益,增收脫貧。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汕頭市扶貧小額信貸歷年累計金額2564.24萬元,累計還款1143.26萬元,貸款餘額1420.98萬元,風險補償金注入1171.5萬元,累計貼息91.01萬元。

3 創新消費扶貧探索「汕頭樣本」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汕頭市不斷壯大扶貧產業規模,累計投入扶貧開發資金12.26億元,發展產業項目643個,帶動貧困戶家庭持續增收。同時,動員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優先吸納貧困戶就業,開設「扶貧工作坊」「扶貧車間」和公益性崗位,為貧困人口提供更多就地就近就業機會。截至目前,超過八成貧困人口已實現返崗就業。

有了產業,產品要賣出去,貧困戶才能真正得益。那麼,在消費扶貧方面,汕頭市又進行了什麼樣的探索?

據了解,汕頭市在全省率先出臺制定了《關於大力發展產業扶貧的指導意見》和《汕頭市「千企幫千村」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方案》,就產業扶貧、銷售扶貧任務、脫貧攻堅工作要求等進行了明確指引,使消費扶貧有了制度保障,吸取更多的養分,探索消費扶貧「汕頭樣本」。

其中,積極依託中國社會扶貧網、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交易市場、電商平臺等載體,組織企業參加廣東脫貧攻堅展、東西部協作市場農產品交易博覽會,結合「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消費扶貧農產品「進村入戶」活動,集中展示展銷扶貧農產品。

建設3000平方米的汕頭市消費扶貧農產品交易中心,並創建「廣東省消費扶貧創業創新基地(汕頭)」,聯結13個淘寶鎮、93個淘寶村和45個農村電商驛站、12家生鮮超市,集中展示該市6區1縣的特色農產品,在供銷系統的12家新供銷輝華生鮮超市和25家汕頭供銷社農村電商驛站設立消費扶貧專櫃,從基地到市場直接銷售扶貧農產品,減少中間環節,引導更多市民「認購促銷」參與消費扶貧,帶動5000多名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就業創業。

以濠江區為例,面對此次突如其來的疫情,該區積極推動消費扶貧工作,先後在礐石街道葛朱社區設立汕頭市濠江區消費扶貧農產品銷售點,在葛朱電商驛站舉辦扶貧產品展銷活動。近期還計劃建設1個區級消費扶貧農產品交易中心,並積極做好推薦澳士蘭公司和瑞利釀酒廠作為參加廣東消費扶貧月活動。

目前,汕頭市共組織22家企業參展,100多種產品申請網絡交易會的產品對接表並進駐到東西扶貧網網站,在線上進行展覽展銷。

此外,汕頭市連通與鶴崗市和省內兄弟市的消費扶貧對接渠道,創建汕頭市扶貧開發辦公室駐佛山市粵桂黔特色農產品流通交易中心工作站,全力構建消費扶貧和創業創新大格局。圍繞該市脫貧攻堅成效,聚焦產業扶貧名特優新農產品和省定貧困村美景,發動扶貧一線幹部、愛心人士和帶貨網紅自發原創短視頻,積極投稿參加廣東「扶貧優品」短視頻大賽,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4 完善長效機制構築「防貧堤」

在各幫扶單位的努力下,近年來汕頭的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建檔立卡相對貧困戶脫貧率達99.97%,37個省定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並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

但貧困地區實現脫貧,並不意味著農村貧困的消失,更不是扶貧工作的結束。如何防止返貧、如何及時幫扶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如何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才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題中之義。

為此,汕頭市按照「政府主導,政企合作,貧困戶受益」原則,與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汕頭中心支公司等籤訂合作協議,在全省率先創新推出貧困人口「防貧保」保險保障,合理有效結合社會保障和商業保險,主要通過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為貧困戶減輕負擔,充分發揮保險作用,提升脫貧質量和鞏固脫貧成果,從源頭杜絕返貧問題。

家住龍湖區新溪街道的蔡先生一家,兒子患有馬凡氏症候群,做手術花了15萬元,除去可報銷的部分,還需自費1萬多元。這對於貧困的一家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幸好,在政府購買的「防貧保」保險保障中,還有享受一定程度的報銷,最終蔡先生一家只需自費3000多元治療費。

據了解,目前金平區、龍湖區、濠江區、南澳縣由政府出資149.5萬元,已經為595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構築「防貧堤」,澄海區、潮陽區及潮南區正在與保險公司協商。

金平區由政府出資49.44萬元,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汕頭中心支公司已承保82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防貧保」保險保障,每人每年保險費600元。

濠江區由政府出資29.7萬元,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汕頭中心支公司已承保99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防貧保」保險保障,每人每年保險費150元。

龍湖區由政府出資55萬元,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汕頭市分公司已承保221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防貧保」保險保障,每人每年保險費248元。

南澳縣由政府出資15.376萬元,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汕頭市分公司已承保1922名貧困人口「防貧保」保險保障,每人每年保險費80元。

據了解,澄海區、潮陽區及潮南區與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汕頭中心支公司處於洽談階段,涉及人數約8.7萬人。

■延伸

愛心企業以消費扶貧助農抗疫

「有困難我來幫」

脫貧攻堅戰,戰「疫」即戰貧。受到疫情影響,自春節以來不少貧困村的農產品銷路不佳。得知這一情況後,許多熱心企業紛紛伸出援手,幫助農戶渡過難關。其中,幫扶單位人保財險汕頭市分公司定了近2萬個雞蛋,碧桂園集中採購5噸桑葚、2.7萬個雞蛋和3.6噸胡蘿蔔,並將這些物資贈予粵東各地的抗疫一線工作者,以消費扶貧形式助農抗疫。

疫情發生以來,由於橋陳村的遊客銳減,作為該村的特色農產品的桑葚和雞蛋陷入銷量不佳的困境。奔波在抗「疫」一線的駐潮陽區金灶鎮橋陳村第一書記楊仰凱發現後,立即聯繫幫扶單位汕頭市農業農村局和市農科所協調解決銷售問題。

「很快,積壓的6萬個雞蛋全部被幫扶單位和愛心企業買了。」楊仰凱說,隨後幫扶單位人保財險汕頭市分公司定了近2萬個雞蛋,碧桂園集團啟動了消費扶貧活動,也對雞蛋和桑葚進行集中採購。

碧桂園粵東區域執行總裁韋秀娟表示,繼上周潮州柑助農活動後,這次再採購金灶鎮雞蛋、桑葚等農產品,就是希望能夠幫助農戶渡過困境,助力脫貧攻堅戰。

韋秀娟說,此次碧桂園採購的農產品,將向長期以來奮戰在粵東各地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公安民警、慈善機構、政府單位及轄區業主等群體致以敬意,同心協力開展抗疫工作。

據了解,今年2月以來,在各方幫助下,汕頭市的貧困村和貧困農戶銷售桑葚超過1000噸,大莖芥藍100多萬斤,收儲一大批家禽和水產品。接下來,汕頭市將支持各區(縣)建設消費扶貧農產品交易中心,豐富線上和線下消費扶貧活動,努力拓寬扶貧產業消費渠道。

文/圖 楊立軒

通訊員 蔡純

【作者】 楊立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雲浮:111274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105個省定貧困村全部出列
    雲浮:111274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105個省定貧困村全部出列 2021-01-15 1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珠海保稅區對口幫扶信宜市貧困村「摘窮帽」
    石訂村第一書記林欣(圖左)檢查向貧困戶發放雞苗。據統計,幾年來,三條貧困村累計向貧困戶免費發放雞苗23990隻,直接為貧困戶增加收入287.88萬元,同時也帶動貧困戶通過養殖實現自主增收脫貧。發放雞苗不僅可以幫助貧困戶增收,也可以提高五保戶的生活水平。實施公益性崗位就業幫扶措施俗話說: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 駐馬店市正陽泌陽汝南三個省定貧困縣脫貧摘帽
    5月9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全省又有33個貧困縣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駐馬店市正陽縣、泌陽縣、汝南縣3個省定貧困縣名列其中,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目標。這是繼新蔡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後,駐馬店市脫貧攻堅取得的又一重要成就。
  • 齊心摘窮帽 小康夢可期——寫在吉林省15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春天,吉林省脫貧攻堅戰場再傳捷報。  4月11日,吉林省發布公告,靖宇縣、大安市、通榆縣、安圖縣、汪清縣、雙遼市、柳河縣、長嶺縣、白城市洮北區9個縣(市、區)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吉林省15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吉林扶貧翻開嶄新的一頁。
  • 華陰市:4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據武俊興介紹,目前,華陰市4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566戶10531人精準脫貧,減貧任務全面完成,2018、2019年度,先後榮獲省脫貧攻堅年終成效考核非貧困縣優秀等次、較好等次,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 精準發力 全力攻堅摘窮帽——靖遠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靖遠】精準發力 全力攻堅摘窮帽——靖遠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全縣乾旱半乾旱山區佔到縣域面積的二分之一,自然條件嚴酷,是全省23個省定深度貧困縣之一。 2013年底,全縣核定建檔立卡貧困村88個、貧困人口2.9萬戶12.86萬人,貧困發生率29.05%。2015年8月,省委省政府將定西市岷縣、漳縣兩個地震災區的1690戶7713人易地安置在北灣鎮,成立了富坪和新坪村,全縣新增貧困村2個、貧困人口1588戶7375人。
  • 脫貧攻堅戰!九江市347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
    中國江西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記者程曼華攝影報導:5月9日,九江市政府新聞辦舉行例行發布會,市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朱雲發布九江市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記者從會上獲悉,全市貧困人口從26.13萬人減少到1.49萬人,貧困發生率從7%降至0.4%,全市347個貧困村實現全部退出,修水、都昌兩個貧困縣完成脫貧摘帽。
  • 精準發力 全力攻堅摘窮帽——白銀靖遠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原標題:精準發力 全力攻堅摘窮帽  ——靖遠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全縣乾旱半乾旱山區佔到縣域面積的二分之一,自然條件嚴酷,是全省18個省定深度貧困縣之一。  2013年底,全縣核定建檔立卡貧困村88個、貧困人口2.9萬戶12.86萬人,貧困發生率29.05%。2015年8月,省委省政府將定西市岷縣、漳縣兩個地震災區的1690戶7713人易地安置在北灣鎮,成立了富坪和新坪村,新增貧困村2個、貧困人口1588戶7375人。
  • 陳興超:2018年鷹潭將提前兩年「摘窮帽、斷窮根」
    中國江西網特派記者 劉毅、孫娟 王玉磊 實習生冷其燃 文/圖  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強調,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隨著從中央到江西「五年決戰同步全面小康」的隆隆戰鼓,鷹潭市以精準扶貧為核心,對扶貧對象由面到點,槍口直指扶貧「靶心」,貧困地區和移民安置區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 欽州助兩萬貧困群眾摘「窮帽」
    宦樓村是當地的一個貧困村。為了幫助村民脫貧致富,該縣免費為貧困戶「補苗補柱」,引導廣大農戶種植百香果。如今,該村百香果產業園已種植800畝百香果,有70多戶貧困群眾參與種植。為了解決貧困戶的銷路問題,當地還引入一家農業龍頭企業,與種植戶籤訂百香果保價回收協議,徹底打消了貧困戶的後顧之憂。宦樓村發展百香果產業,是欽州市實施產業扶貧的一個生動例子。
  • 對話:大別山「摘窮帽」後怎樣「拔窮根」
    信息 對話:大別山「摘窮帽」後怎樣「拔窮根」 2016-06-22 20:48:15來源:新華網 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新安:83個貧困村全部脫貧
    河南經濟報 記者 韓榮君 通訊員 韓露11月12日,洛陽市「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在洛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重點介紹了新安縣脫貧攻堅的有關情況。新安縣地處洛陽西部,縣域面積1160平方公裡,總人口54萬,轄11個鎮,2個省級產業集聚區,為非貧困縣,共有83個貧困村、4.47萬貧困人口。截止2020年9月,全縣累計脫貧4.39萬人,8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由建檔立卡之初的9.04%下降到0.24%,剩餘的823名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可順利脫貧。
  • 【三年決戰奔小康】找準路子摘窮帽 ——關注貧困縣脫貧摘帽之平涼...
    原標題:三年決戰奔小康  找準路子摘窮帽  ——關注貧困縣脫貧摘帽之崆峒篇  從2013年到去年底,崆峒區貧困人口從4.89萬人減少到5013人,貧困發生率從14.9%下降到1.46%。  他們是如何打贏這場攻堅仗的?  一戶一策,下足繡花功夫  作為平涼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崆峒區經濟發展水平相比平涼其他地方處於領先水平。去年,全區生產總值達138.2億元。
  • 隆安政協:委員履職助貧困戶摘窮帽
    廣西日報 作者:盧彩妹 林丕武 編輯:李香瑩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隆安訊 積極建言獻策、搭建服務平臺、創設委員「扶貧帶富」基地……去年以來,隆安縣政協堅持脫貧攻堅目標導向
  • 甘肅靈臺縣:攻堅拔寨摘窮帽 砥礪奮進奔小康
    2013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村79個、貧困人口1.55萬戶5.83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7.39%。脫貧攻堅開展以來,靈臺縣把擺脫貧困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堅持用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下定破釜沉舟的決心,篤定滾石上山的意志,抱定戰則必勝的信心,向貧困問題發起總攻,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 4.7萬貧困群眾脫掉了「窮帽子」 南昌80個貧困村高標準退出
    從南昌市脫貧攻堅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南昌市委、市政府堅持一手抓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一手抓貧困群眾高質量脫貧,採取「陽光普照」和「精準滴灌」方式,堅決打好「精準脫貧」與「促進發展」組合戰役。截至目前,現行標準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市級以上貧困村全部摘帽,在脫貧路上兌現了「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
  • 脫貧攻堅摘窮帽眾志成城奔小康 ——隨州打好脫貧攻堅戰紀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脫貧攻堅作出新的部署,確立了到2020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壯舉,也是我們黨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隨州屬於大別山革命老區插花貧困地區,2013年底全市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26個、深度貧困村17個,貧困人口18.5萬人,貧困發生率為9.3%。
  • 陽江陽春55個省定貧困村全部達出列標準
    截至11月,陽春累計投入脫貧攻堅資金6.48億元,14981戶34182人建檔立卡相對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55個省定貧困村全部達到出列標準,「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2016年以來,陽春全市上下全力以赴,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在珠海市和省直有關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凝心聚力,真抓實幹,攻堅克難,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任務。
  • 「摘窮帽」後怎樣「拔窮根」 大別山區縣委書記與村支書記扶貧對話錄
    原標題:「摘窮帽」後怎樣「拔窮根」 大別山區縣委書記與村支書記扶貧對話錄【摘要】 新華社鄭州6月22日電題:「摘窮帽」後怎樣「拔窮根」——大別山區縣委書記與村支書記扶貧對話錄 吳支書給前來調研的商城縣委書記李高嶺介紹:通過發展鄉村遊、農家樂帶動數千畝茶園、板慄效益翻了三四倍。
  • 天水市累計減貧92.08萬人 1165個貧困村全部退出
    12月11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天水專場發布會。截至目前,天水市累計減貧92.08萬人,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65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兩區五縣全部摘掉了貧困帽子,「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據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水市舉全市之力盡銳出戰、攻堅克難,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