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大雪的到來,意味著氣溫繼續下降,降雨、降雪逐漸增多,不過朋友們要理清一個概念,大雪節氣和天氣上的大雪不一樣,大雪節氣並不代表一定要下雪,它只是一個節氣的概念,而天氣上的大雪指的是下雪非常大,兩者代表的含義不同,不能混淆。
關於大雪節氣,在民間有一些諺語,在以前科技不是很發達,大家判斷後續的天氣,會根據前面的天氣情況來做決定,一些諺語就是不同區域的人們總結出來的,部分諺語到目前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其中,通過大雪節氣當天的天氣表現,來判斷明年天氣的諺語有幾條,下面和大家說說,一起來看看。
「大雪不凍,驚蟄不開」
這句諺語流傳區域比較多,大概意思是說,如果大雪節氣時,當地的土地還未封凍,到了第二年驚蟄節氣的時候,土地也不會解凍,通俗來說,如果大雪節氣時,當地的溫度比較高,天氣比較溫暖,第二年驚蟄期間溫度會較低,驚蟄的時間在3月初,正常情況下,應該是春暖花開的開始,萬物復甦,如果土地還未化凍,可能預示著會出現倒春寒,從農業種植角度來分析,也不適合農作物的返青生長。
「大雪晴天,立春雪多」
這句話的意思比較明顯,如果大雪節氣當天是晴天,那麼當地到第二年立春時降雪較多,立春一般是在2月初,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預示著冬季已過去,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季節已來臨,如果降雪較多,實際上還是處於冬季,不論是對於人們的生活,還是農業的勞作,都不是一個好消息。
「大雪下雪,來年雨不缺」
這句俗語從字面意思也很好分析,如果大雪節氣當天下雪,第二年降雨較多,不是說集中在某個時間段,而是從整年情況來預測,整體降雨都較多,我們常說希望風調雨順,雨水適量就行,多了可能發生澇害,少了可能發生旱災,從農業種植方面來說,雨水多也不利於作物的正常生長。
「大雪不寒明年旱」
大雪不寒明年旱大概意思是說,如果大雪節氣當天不寒冷,預示著第二年可能會出現乾旱,不寒冷可以分析出沒有降雪或降雨,因為如果出現降雪或降雨的情況下,在冬季是比較寒冷的,和第二條有些互相矛盾的意思。
通過上述4條諺語可以看出,大雪當天不同的天氣表現(晴天或降雪),第二年的天氣則有不同,有沒有依據呢?如果說沒有依據,這些諺語已流傳了多年,可能部分是區域性的諺語,但既然流傳了這麼久,就有它存在的意義;如果說有依據,卻又說不出具體什麼原因,大家也只是聽說了諺語,然後講給下一代人聽。
另外,還要注意一點,我國面積大,區域多,上述俗語並不代表全國的區域,基本上都是某一代區域流傳,可能在某些區域比較適合,但不適合全國所有區域,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今日大雪,查看天氣預報,西南地區、長江中下遊等地陰雨天氣較多,新疆局地有大雪,而華中、華北等區域,大部分以晴天或陰天為主,再從溫度角度來分析,東三省區域最低溫度可能已達到零下10-20度,而南方的一些城市,最高溫度還在20度以上,更不說海南區域。
舉上述例子,想要說明一點,今日大雪節氣,不同區域的天氣差別較大,民間的諺語代表不了全部,按照諺語的說法,如果今天是晴天,則第二年立春降雪多,甚至到驚蟄,還有可能出現倒春寒,如果今天是降雪天氣,則第二年降雨多,實際情況卻非如此,倒春寒、降雨、降雪等,是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單憑一句諺語,有些不嚴禁。
總結一下,通過大雪節氣當天的天氣表現,來判斷明年的天氣,有些不科學或不嚴禁,但是,流傳了這麼多年,又不能說完全不對,因此,個人建議朋友們對待一些諺語時,可以作參考,有一定的借鑑意義,但是具體如何,還需要相信天氣預報,科學才是真理。
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今日大雪節氣,你們那裡什麼天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