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半夜12時10分的時候,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很多人說到了大雪節氣是不是就會天降大雪,萬物皆成冰,其實這個大雪只是一個氣候特徵,而不是自然現象,在咱們實際的生活中,真正下雪量大的時候是在春季的時候,而大雪節氣最大的特徵只是降溫,當然了也不排除一些特殊地區的降雪量會增大。
在過去全球氣候比較平穩的時候,農民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通過天氣判斷明年的收成會如何,而且基本上十有九準,但隨著全球氣候的不斷變化,原本一年四季分明的地區都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天氣,尤其近些年,本是白雪皚皚的冬季,下雪的冬季,但偏偏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這就說明冬季不冷而是變暖了,對於農民來說,冬季不冷,就會預示著明年的莊稼收成不好,因為該冷不冷,五穀不結是咱農民經常說的一句話,冬季出現了暖冬,明年開春就會大概率出現倒春寒,這倒春寒可是農作物爛秧爛根的一大威脅,所以對於農民來講,冬季如果不冷,那麼明年就要做好抗倒春寒的準備。而在農村還有一句俗語是關於預測明年收成的,那就是「大雪不凍,驚蟄不開」,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了解下。
「大雪不凍,驚蟄不開」
這句俗語說的就是大雪節氣的時候如果出現不上凍的情況,那麼明年驚蟄的時候就會出現莊稼不能種的情況。
大雪節氣的時候,氣溫普遍都已經下降到了零下,而在北方東北地區,現在的氣溫最低可以達到-20攝氏度了,這樣的溫度下,相信就算是河流也會冰凍三尺,在過去的農村,小雪節氣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天氣,但如果在大雪節氣的時候還出現天氣暖和,水不凍的情況,那麼只能證明 這個冬天不太冷,而根據先人們的推斷,在該冷的時候不冷,天氣必定是有反常現象出現的,這對於明年的收成來說會有很大影響。
而這裡說的驚蟄不開更能說明這種情況,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一般在驚蟄前後,大地開始復甦,春季的暖流會如約而至,這個時候是人們備耕的好時候,但如果這個時候天氣還是一片祥和安靜的冰凍狀態,土地冰封,那麼在這個好時候就會推遲耕種的最佳時機,而且這種「倒春寒」天氣也會對農作物的生長有很大影響,如果在春季農作物發芽階段形成倒春寒,對於農戶來講基本是毀滅性的危害,所以在大雪節氣的現象會對明年驚蟄春耕時節的情況有很大影響,因此這句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也就應然而生了。
很多人會說,現在這科技手段這麼發達,我們提前預防不就可以了麼,其實筆者想說的是,不管是幾千年的農業基本都逃離不了「靠天吃飯」這個約束,農業發展是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對於一些惡劣的自然災害來說,再好的保護也會有無力的時候,我們只能預防和抵抗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危害,所以對於一些農村俗語,我們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都要認真學習,也許這就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