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讀音要不要改?我總結出了五大觀點,請大家對號入座

2020-11-21 騰訊網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當年的報導 圖源:網絡

類似這樣的字還有很多:

確鑿záo、說shuō服、鐵騎qí、蕁xún麻疹、呆dāi板、粳gěng米

……

中國文字博物館 攝影:馬蜂窩信天遊

關於某些漢字改讀音這事,從去年鬧到現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半會誰也說服不了誰。

論證孰是孰非之前,首先請權威人士來闢個謠:

社科院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所原副所長黃行、《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表示:引起網上爭議的是國家語委2016年6月6日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徵求意見稿》,但最終版其實尚未公布!

在教育部的官方網站上我找到了這份意見稿,感興趣的可以下載下來仔細看看~

圖源:截取自教育部網站

我還在上面以「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為關鍵詞進行了搜索,確實只有這一條涉及到此次引起爭議的「修訂稿」。

圖源:截取自教育部網站

可見對改讀音這事有關部門是非常慎重的,而且專門作了回應,不會說改就改。

2019年的回應 圖源:時間視頻

至於為什麼該讀音鬧得如此沸沸揚揚,實在是因為大家的立場不同,意見相差太大了。我粗略觀察了一下,至少有五大派別。

一、堅決反對派

「傳統文化的傳承,不是因循守舊,抱殘守缺,不能以順應社會發展之名破壞傳統文化之美。」

「對保留古音的漢字讀音隨意更改,不但直接破壞了古詩詞的韻律韻味,而且讓人難以理解其中的含義!」

圖源:網絡

「隨波逐流地更改漢語漢字讀音,不僅會造成大眾在一些漢字讀音上的混亂,而且會損害漢語文化的魅力。」

「漢字多數是『形音字』,『形』和不同的『音』結合在一起,表達不同的意思。」

「『書同文,車同軌!』如果大家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普通話推廣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圖源:中青報公眾號

「某些特殊字詞被修改讀音後會喪失原有的特殊含義。」

「我沒有那麼多道理可講,就問一句!多記一個讀音有那麼難嗎?」

「這些字的讀音,當時老師講了一遍,我沒怎麼背就記住了,也理解含義。」

微博上帶有些許人身攻擊意味的評論,獲得大量認同 圖源:網絡

二、牆裂支持派

「語言說到底是交流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應該隨著使用者來變化,以人為主,人說了算!」

「社會發展了,語言也要跟著發展啊。特別是網絡文化,古代沒有啊,肯定要按現代人的讀音來!」

圖源:網絡

「英國都可以接受咱們中國人發明的『中式英語』,為什麼我們反而不能接受自己人發明創造的現代漢語的讀法呢?」

圖源:網絡

「要是早就一個讀音,當初考試也不會因為拼錯多音字被扣分了。」

「普通話是以地方語音為基礎的吧,憑什麼別的地方要遷就他們的讀法呢?」

三、客觀公正派

「看具體情況!語言能夠在可接受範圍內有效傳遞信息,就是對的。沒有必要對古音進行100%的遵從。」

「可以新增加讀音,比如『拜』增加注音bái,這個可以接受!但是不要去改,特別是古文古詩詞裡的讀音。」

圖源:網絡

「不是不能改,其實漢語言一直是在不斷演變的。但是如果要對拼音改動,起碼得遵守一定的程序,明確建立改動拼音的原則,必須慎重,不能為了迎合網際網路時代的大眾口味。」

「改可以啊,但是不能發個文件強迫大家接受。說出你的道理,徵詢好意見再改~」

「說實話,我很反感這麼改。我寧願是讀錯了,然後發現自己讀音不對,我去糾正!也不願意看到官方遷就自己的讀音。我願意知錯就改,我覺得這才是科學的態度。」

上半部分即為「二簡字」 圖源:網絡

「以前不是搞過什麼『二簡字』嘛,反對的人那麼多!後來不是又廢除了嘛。現在網絡發達,呼聲很高,但也不見得就能成~~」

「像『呆板』、『說服』這些可以改,改得還挺好,沒影響原來的意思。『誰』可以統一讀音,也不影響意思。但是那些影響原意的不能改。」

統讀拼音舉例 圖源:網絡

「改拼音要科學,不能一刀切直接進行簡化,弄個統讀拼音啊!」

四、無所謂派

圖源:網絡

「無所謂了,你們爭,把最後的結論告訴我就行了,我照辦,我改還不行嗎?」

「隨便,我反正該怎麼讀還怎麼讀。只要我自己明白意思,跟我交談的人明白我的意思就行了。」

「這個嘛……以你們老師教的為準吧……不用聽我的……」

「反正輸入法我能敲出來這個字就行了,你們怎麼個讀法我不管~」

五、自成一派

圖源:網絡

「都可以,但是同時公布正確讀音。比如考試時,拼錯的不扣分,拼正確的加分。讓考生自己選~」

「不會讀的就查《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按它的讀。教學大綱和教材裡有的,就按教材裡的讀。」

「以前全民教育水平較低,文盲多,統一讀音很及時很有必要。現在文化素質逐漸提升了,改不改讀音不是很有必要。我覺得可以讓語言文字自己演化一下,再繼續觀察觀察……」

拋開立場,本文的觀點是:

活字印刷 圖源:網絡

文字不只是記錄人類文化和文明,以及進行社會交流的工具,毫無疑問它也是人類藝術的載體,不可不察也。基於這個前提,所以某些漢字改不改讀音要分為三種情況:

1、網絡用語、現代詞彙,以網民和現代人的意見為主要參考,考慮實用性;

2、古籍、古文、古詩詞裡的字詞則要充分尊重古人的意見,保留藝術價值;

3、如果改後不影響原意,又有利於記憶和書寫的,可以改!雖然不影響原意,但對記憶書寫無益的,沒必要改!

當然,在國家最終決定之前應該避免字典、教材、有關部門三者互相「打架」,免得大家無所適從。

相關焦點

  • 家長通知:部分漢字或改讀音,請提前告知孩子
    光頭俠說:要說現代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非網際網路莫屬。網際網路改變的不僅僅是我們的生活,更多的是我們的生活習慣。而這次主管漢字讀音審定的教育部有關部門即將做出的一重大決定也是順應社會潮流的一個新的開始。「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其中「斜」字在很多80後以前的人看來是讀「xiá」,又比如「一騎紅塵妃子笑」中「騎」的注音理應讀「jì」。在和尚我的記憶中,面對這些古漢字的讀音曾經也向老師提出過異議,老師的回應大體是「古代人就這樣讀的」,如此發音是為了尊重傳統文化,當時也不疑有它。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 仍需審核 目前以原讀音為準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社交網絡,文中舉了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並寫道,「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這篇文章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網友紛紛驚呼「上了個假學」,「當時好不容易糾正過來的讀音,現在因為大部分人讀不對就改了?」「這事還有少數服從多數的?」
  • 小學古詩裡的斜、騎要改讀音?大家覺得合理嗎
    我沒有親眼見這課文,只是聽說。但聽後心裡也不是滋味。第一,本著尊重傳統文化的原則,隨便改讀音是非常輕率的。這幾個字的讀音,我們一直按傳統語音去讀的,人們已約定俗成,認同詩中的斜、騎字就應該讀成xia、ji,如果改成現代語音反而讓人詫異。
  • 教育部回應「古詩改讀音」!這些字到底該怎麼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深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來,跟傳播君一起念!是這麼念嗎?能這麼念嗎?近日,為了古詩漢字改讀音這件事兒,網上炸鍋了。
  • 漢字讀音更改必須慎之又慎
    近日,一篇名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刷屏。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19日回復記者,網文中提到的「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等漢字讀音並沒有改動過。
  • 「部分字詞改拼音」是舊聞仍引熱議,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我老人家費勁心思完成的押韻,好不容易成了千古名句,就這麼被改了?」上述文章用調侃的語氣稱。早在2018年5月,就有一篇《查詞典竟看到「說shuo客」、坐騎(qi)我怕是上了個假學》的文章在網上引起熱議。根據《北京晚報》報導,在隨後不久的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不少專家也表示「既要尊重、適應拼音隨著社會發展而出現的新變化,也不能盲目隨波逐流,丟失漢字拼音原有的表意語言魅力」。
  • 網友曬怪異讀音漢字舌頭打結 實際是"韓國漢字"
    繞口令能讓人舌頭打結並不稀奇,可是你有沒有體驗過單獨一個漢字的發音都能讓你的舌頭「十八彎」的感覺?微博「當時我就震驚了」發布的一條微博確實讓不少網友震驚了一把。在博大精深的漢字面前,眾多網友惶恐地發現自己「失語」了。   作為中國人,還能被漢字給難倒?那讓我們先從一個構造簡單的漢字開始見識一下吧。「怾」這個字怎麼讀?
  • 「字詞拼音被改」刷屏!怎麼改幾個讀音,就能牽動千萬國人的心了...
    &nbsp&nbsp&nbsp&nbsp對此,省教育廳語言文字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教授林倫倫認為,對漢字讀音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體現了語言學中兩個派別的觀點衝突。
  • 那些年我們努力念對的漢字讀音被改了?其實是個誤會!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社網絡引發網友熱議。說(shuì)服變成了說(shuō)服 ,一騎(jì)紅塵變成了一騎(qí)紅塵,粳(jīng)米變成了粳(gěng)米,蕁(qián)麻疹變成了蕁(xún)麻疹……不少網友發現,小時候被語文老師改正的錯誤讀音
  • 漢字讀音發生變化,不必大驚小怪
    教材中漢字拼音的更改,在近日引發熱議。許多字的「正確讀音」較以往有了變化,比如:「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不少網友認為,這樣改「是對文盲的妥協」。眾聲喧譁中,也出現了對文化傳承的擔憂。
  • 這些字詞的拼音要從原來的正確讀音改成錯誤讀音,學渣表示改晚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cuī]→[shuāi]】。↓↓↓杜牧、賀知章聯名哭泣:「我這絞盡腦汁的千古佳句啊!嗚呼哀哉!當然了,詩句都難逃一改,更別說那些改得更加口頭話的字詞了。改來改去,字都不會讀了,想著我寒窗苦讀數十載,到頭來,竟白白讓沒念過書的人嘲笑了去,真真是天大的笑話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這是條『假新聞』請不要擔心
    原標題:這些字拼音改了?《咬文嚼字》主編:別緊張,還沒定呢說(shuì)服變成了說(shuō)服,一騎(jì)紅塵變成了一騎(qí)紅塵,粳(jīng)米變成了粳(gěng)米,蕁(qián)麻疹變成了蕁(xún)麻疹……2月19日,公眾號「普通話水平測試」發表的一篇《注意!
  • 界面新聞評漢字讀音變與不變之爭:要標準化,還是要約定俗成?
    雖最終稿還未出爐,關於漢字讀音的爭議已經出現,漢字的讀音應當改變嗎?如果要改變的話,是應當將之標準化,還是按約定俗成做出更改?網友熱烈討論拼音修改改讀音是正常需要還是遷就錯誤?一部分學者和專家認為,漢字讀音因時而變是很正常的。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教授王暉在《環球時報》的文章中表示,「以時音(當代的普通話語音)教學,便於學習和交流,也是歷代的做法。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然而,五四遠動時,漢字差點被廢除了,這也是漢字最危險的一次。當時,漢字都是繁體字,老百姓的文盲率達到了95%,老百姓學繁體字特別困難,所以魯迅提出了在當時來看非常極端的口號:「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 名句讀音被改是與非
    【小菜一碟】文字及其讀音,除了是信息傳遞的載體,同時還有文化傳承的使命,並不能只求效率。聽說,一些千古名句裡的字讀音被改了,類似還有一些習以為常的字詞讀音,也變得面目全非。曾經語文課早自習時,常常要朗讀甚至背誦這些未曾改變時的名句和字詞,朗朗上口,回味無窮。修改後的讀音我也看了一遍,頓感韻味全無。
  • 漢字讀音,約定俗成不是將錯就錯
    原標題:漢字讀音,約定俗成不是將錯就錯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要讀cuī而不讀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要讀xiá而不讀xié……這些曾經語文老師千叮嚀萬囑咐要注意的讀音,近日卻傳出消息即將反轉。雖然教育部迅速表示此類「改讀音」尚未通過審議,但因之引發的討論久未平息。
  • 讀音改了?不一定
    雖然文章中的內容已經被闢謠,但是對於每天都可能會用到的這些字詞,大家還是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  網友@瀟渺無人煙表示:詩就別改,浪費作者辛辛苦苦的押韻。  網友@堇色安年犬夜叉表示:多音字也是一種文化,不希望改,可惜了。  網友@言稼:支持,文字是載體,要簡明易用。  網友@忌都浪子表示:一律改為通俗讀法也好,不易犯錯。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不要大驚小怪,其實沒多大事!
    據稱是這樣的改動是因為讀錯的人太多,所以就「將錯就錯」改了,此消息一出網絡一片驚呼,大多數吃瓜網友表示,這樣的改法是不對的,一些人認為這樣的修改方式背棄了傳統文化的傳承理念,破壞了古人創作詩詞時為了文意與押韻兼容的精巧構思;還有一些人認為,讀音地變更豈不是會讓自己學生時期的學習記憶都混亂了,難道還要再來一次九年義務教育嗎?
  • 酈波:呵護母語,慎改讀音!人民日報:字裡有乾坤,修改須慎重!
    最近這段時間,關於「古詩改讀音」的消息刷爆網絡,各大網站網友都在瘋傳「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一時間引起廣大網友熱議。具體到每個字,可能在現代是這個意思,在古代,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意思,而如果按照我們現代漢語的讀音來的話,很可能就將其意義曲解了,也就體味不出其中的韻味來了。關於「古詩改讀音」這則消息,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老師,近日發表了一些微博,談《呵護母語 慎改讀音》。
  • 網傳古詩詞要改讀音?到底應不應該?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6版,不少字詞注釋的漢語拼音已經發生變化。一些字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比如「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這這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