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當年的報導 圖源:網絡
類似這樣的字還有很多:
確鑿záo、說shuō服、鐵騎qí、蕁xún麻疹、呆dāi板、粳gěng米
……
中國文字博物館 攝影:馬蜂窩信天遊
關於某些漢字改讀音這事,從去年鬧到現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半會誰也說服不了誰。
論證孰是孰非之前,首先請權威人士來闢個謠:
社科院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所原副所長黃行、《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表示:引起網上爭議的是國家語委2016年6月6日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徵求意見稿》,但最終版其實尚未公布!
在教育部的官方網站上我找到了這份意見稿,感興趣的可以下載下來仔細看看~
圖源:截取自教育部網站
我還在上面以「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為關鍵詞進行了搜索,確實只有這一條涉及到此次引起爭議的「修訂稿」。
圖源:截取自教育部網站
可見對改讀音這事有關部門是非常慎重的,而且專門作了回應,不會說改就改。
2019年的回應 圖源:時間視頻
至於為什麼該讀音鬧得如此沸沸揚揚,實在是因為大家的立場不同,意見相差太大了。我粗略觀察了一下,至少有五大派別。
一、堅決反對派
「傳統文化的傳承,不是因循守舊,抱殘守缺,不能以順應社會發展之名破壞傳統文化之美。」
「對保留古音的漢字讀音隨意更改,不但直接破壞了古詩詞的韻律韻味,而且讓人難以理解其中的含義!」
圖源:網絡
「隨波逐流地更改漢語漢字讀音,不僅會造成大眾在一些漢字讀音上的混亂,而且會損害漢語文化的魅力。」
「漢字多數是『形音字』,『形』和不同的『音』結合在一起,表達不同的意思。」
「『書同文,車同軌!』如果大家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普通話推廣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圖源:中青報公眾號
「某些特殊字詞被修改讀音後會喪失原有的特殊含義。」
「我沒有那麼多道理可講,就問一句!多記一個讀音有那麼難嗎?」
「這些字的讀音,當時老師講了一遍,我沒怎麼背就記住了,也理解含義。」
微博上帶有些許人身攻擊意味的評論,獲得大量認同 圖源:網絡
二、牆裂支持派
「語言說到底是交流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應該隨著使用者來變化,以人為主,人說了算!」
「社會發展了,語言也要跟著發展啊。特別是網絡文化,古代沒有啊,肯定要按現代人的讀音來!」
圖源:網絡
「英國都可以接受咱們中國人發明的『中式英語』,為什麼我們反而不能接受自己人發明創造的現代漢語的讀法呢?」
圖源:網絡
「要是早就一個讀音,當初考試也不會因為拼錯多音字被扣分了。」
「普通話是以地方語音為基礎的吧,憑什麼別的地方要遷就他們的讀法呢?」
三、客觀公正派
「看具體情況!語言能夠在可接受範圍內有效傳遞信息,就是對的。沒有必要對古音進行100%的遵從。」
「可以新增加讀音,比如『拜』增加注音bái,這個可以接受!但是不要去改,特別是古文古詩詞裡的讀音。」
圖源:網絡
「不是不能改,其實漢語言一直是在不斷演變的。但是如果要對拼音改動,起碼得遵守一定的程序,明確建立改動拼音的原則,必須慎重,不能為了迎合網際網路時代的大眾口味。」
「改可以啊,但是不能發個文件強迫大家接受。說出你的道理,徵詢好意見再改~」
「說實話,我很反感這麼改。我寧願是讀錯了,然後發現自己讀音不對,我去糾正!也不願意看到官方遷就自己的讀音。我願意知錯就改,我覺得這才是科學的態度。」
上半部分即為「二簡字」 圖源:網絡
「以前不是搞過什麼『二簡字』嘛,反對的人那麼多!後來不是又廢除了嘛。現在網絡發達,呼聲很高,但也不見得就能成~~」
「像『呆板』、『說服』這些可以改,改得還挺好,沒影響原來的意思。『誰』可以統一讀音,也不影響意思。但是那些影響原意的不能改。」
統讀拼音舉例 圖源:網絡
「改拼音要科學,不能一刀切直接進行簡化,弄個統讀拼音啊!」
四、無所謂派
圖源:網絡
「無所謂了,你們爭,把最後的結論告訴我就行了,我照辦,我改還不行嗎?」
「隨便,我反正該怎麼讀還怎麼讀。只要我自己明白意思,跟我交談的人明白我的意思就行了。」
「這個嘛……以你們老師教的為準吧……不用聽我的……」
「反正輸入法我能敲出來這個字就行了,你們怎麼個讀法我不管~」
五、自成一派
圖源:網絡
「都可以,但是同時公布正確讀音。比如考試時,拼錯的不扣分,拼正確的加分。讓考生自己選~」
「不會讀的就查《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按它的讀。教學大綱和教材裡有的,就按教材裡的讀。」
「以前全民教育水平較低,文盲多,統一讀音很及時很有必要。現在文化素質逐漸提升了,改不改讀音不是很有必要。我覺得可以讓語言文字自己演化一下,再繼續觀察觀察……」
拋開立場,本文的觀點是:
活字印刷 圖源:網絡
文字不只是記錄人類文化和文明,以及進行社會交流的工具,毫無疑問它也是人類藝術的載體,不可不察也。基於這個前提,所以某些漢字改不改讀音要分為三種情況:
1、網絡用語、現代詞彙,以網民和現代人的意見為主要參考,考慮實用性;
2、古籍、古文、古詩詞裡的字詞則要充分尊重古人的意見,保留藝術價值;
3、如果改後不影響原意,又有利於記憶和書寫的,可以改!雖然不影響原意,但對記憶書寫無益的,沒必要改!
當然,在國家最終決定之前應該避免字典、教材、有關部門三者互相「打架」,免得大家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