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一家三代會手工織布,家藏20多架老織布機

2020-12-09 騰訊網

「老一輩人都是安機織布,婆子也是安,娘家也是安,外婆世世代代都是安,下一代人都跟著我學會了!」洛錦手工織布技藝第四代非遺傳承人嶽翠萍說起織布的歷史頗為自豪,她說的下一代就是她的兩個兒媳婦。

嶽翠萍(中)指導兩個兒媳婦織布

近日,記者來到洛陽市伊川縣平等鄉張奇莊村57歲的嶽翠萍家,嶽翠萍和兩個兒媳婦馬傑、李靜豔正在忙活著織出五顏六色的布,她們織出的洛錦手工布,色彩豔麗煞是好看,如天上的彩虹一般。

「我家裡有二十幾臺織布機,有的有五六十年的歷史,我的織布技術也是老人們傳下來的,到我這一代,就把手工織布技藝傳授給了兩個兒媳婦。」嶽翠萍告訴記者。因新冠肺炎疫情上不成學的孫子孫女,也會跟著大人們學織布。她8歲的小孫子也會在織布機前露兩手,飛梭、織布,有模有樣。

嶽翠萍在整理織好的布

據介紹,洛錦手工織布技藝是幾千年以來勞動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種手工織布工藝。以質地柔軟,手感極佳,透氣性好著稱。其色彩豔麗但不張揚,而且無靜電反應,持久耐用,是居家的首選面料。又因其線粗紋深,整個布面形成無數個按摩點,對人體皮膚起到意想不到的按摩作用,具有良好的保健和美膚效果。由於洛錦手工織布技藝採用純棉紗為原料,全部工藝採用純手工製作,產品為綠色環保產品,非常適合喜歡田園風格,愛好自然,尋求返璞歸真的人士。據悉,我國的手工織布機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

嶽翠萍和小孫子

在嶽翠萍家,老人和兒媳們每一道工序都配合得十分默契,嶽翠萍先用一部老式紡車將棉紗線分打成「線穗」備用,兩個兒媳則將色彩搭配好的「緯線」固定在織布機上,然後一個人分坐一臺織布機,將「線穗」裝入「梭子」,在手腳配合下有節奏地開始了織布。她們編織到一定長度後,會剪裁下來檢查是否有破損線頭,最後疊好備用。

嶽翠萍的大兒媳婦

記者還看到,有許多織布機上都有半成品的布匹,村裡有的婦女一有空也會到嶽翠萍家裡打工織布。一條條彩色的布匹,襯託出巧手織女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

來 源:大河報洛陽新聞

實習編輯:程飛虎

審 核:李韶萌

相關焦點

  • 百年織布機、會跳舞的機器人…… 帶你領略不一樣的博覽會
    2019山東·泰山旅遊商品與裝備博覽會在泰山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自11日開幕以來市民與遊客絡繹不絕,展會上七百多年歷史的老織布機、會跳舞的機器人以及炫酷的遊艇賽車吸引著市民的眼球。
  • 洛陽57歲女子成洛錦手工織布技藝第四代非遺傳承人
    近日,記者來到洛陽市伊川縣平等鄉張奇莊村57歲的嶽翠萍家,嶽翠萍和兩個兒媳婦馬傑、李靜豔正在忙活著織出五顏六色的布,她們織出的洛錦手工布,色彩豔麗煞是好看,如天上的彩虹一般。「我家裡有二十幾臺織布機,有的有五六十年的歷史,我的織布技術也是老人們傳下來的,到我這一代,就把手工織布技藝傳授給了兩個兒媳婦。」嶽翠萍告訴記者。
  • 使用手工織布床品有這麼多好處,你知道嗎?
    在關中地區,民間手工工藝製作的土織布,在勤勞、質樸、智慧的關中兒女手中,經過幾十個流程加工而成,多種紋樣經過農家婦女的巧手組合,再加上經緯紗線色彩的不同變化,一塊塊手工織布成品質地柔軟,色澤豔麗,圖案變換多端,風格粗樸豪放。
  • 老粗布、陝西手工織布如何清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於一些日用品,比如床上用品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更多的人會選擇山東老粗布、陝西手工織布一些高品質的家紡床品,今天陝西手工織布廠家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老粗布、陝西手工織布家紡的清洗及保養方法,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陝西手工織布歷史來源
    陝西特產手工織布來源於1650多年前,最早發明織錦技藝的女工藝家蘇蕙,在她織就的《回文織綿璇璣圖》上,這一古紡技藝被發揮的淋漓盡致。蘇蕙織錦布藝,淵源流長,蘇蕙已是聰明、智慧愛情、家庭幸福的代名詞,從古至今,影響深遠,特別是臨絕跡的蘇繪土織布,仍在蘇蕙家鄉武功一帶廣泛傳承。
  • 莆田七旬老人 用手工織布織出一份懷舊
    她是村中有名的織布能手,也是村中一位至今還在用木質手工織布機織布的老人,村民都親切地稱她「阿道」。阿道說,她19歲時便從奶奶那邊學會了如何紡線織布,至今手工織布有60年了。孩子結婚 村人做壽 都愛用手工織布織布機還要配紡線車,阿道向記者展示如何使用紡線車,只見她先將棉線纏在紡線車的錠子上,搖動紡車讓錠子高錠子轉後,左手陸續鬆動棉線,依次循環往復,不一會兒,一個線穗就紡成了。阿道告訴記者,用紡線車紡線穗要比手工纏線快得多。記者不禁感嘆古代人類的智慧,發明出這種省時省力的機器。
  • 天下奇聞,看看淳樸的布依族人民是如何手工織布?
    手織布的織造工藝極為複雜,打線工序。多彩多色的織布線。手織布的織造工藝極為複雜,從採棉紡線到上機織布經軋花、彈花、紡線、打線、漿染、沌線、落線、經線、刷線、作綜、闖杼、掏綜、吊機子、栓布、織布、了機等大小72道工序,這只是其中的一道工序。
  • 古老的家織布工藝重現遷安(組圖)
    ①走綹。  她們先把帶有圓環的鐵絲掛在門口的樹上,然後在東西方向相距20餘米的空地上,並排楔上4個木橛子,之後把五顏六色的撓子一字擺開,把線穿過鐵環,依次再穿過走綹用的風板子,一番準備後開始走綹。  「走綹至少得3個人,1個人『拾交』,另外2個人負責『掛綹』。」「主走」王素花一邊走綹一邊介紹說。
  • 手稿中的足跡:陳寅恪一家三代手跡的集藏故事
    他留下的四部專著近百篇論文,千餘多讀書札記,絕大部分是不朽的傳世之作。他不是一個單純的考據家、資料家,而是一位識見卓絕的思想型的學問家。他的學術思想和方法,對我國學術文化的發展有重大的價值,是海內外學術界公認的最有見識的、最優秀的史學家之一。20世紀40年代初,相繼出版了陳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篇》和《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二書。
  • 織出幸福的手織布
    在「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艱難時日,老家農村的家家戶戶都有一臺能工巧匠打制的織布機,織布機結實厚重、龐大複雜,由機身、機樓、線輪、腳踏等部件組成。由織布機織出的布稱為手織布或者粗布,手織布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發揮聰明才智、源遠流長的手工技藝。手織布圖案豐富多彩,色彩鮮豔,質地柔軟,吸汗耐髒,渾然天成。一臺織布機溫暖著一家人的希望。
  • 探訪非遺老粗布手工織造技藝 山西3000餘戶村民織布增收
    探訪非遺老粗布手工織造技藝 山西3000餘戶村民織布增收 2018當地老粗布織造技藝已入選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長治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採棉紡線到上機織布共有72道工序,包括軋花、彈花、紡線、漿染、織布等。  「織布的梭裡纏著穗,以前人們用手纏,現在人們用機器。梭裡面纏的穗是緯線,梭子在經線中反覆穿梭,就織成布了。」趙志清向記者講述了手工織布的過程。
  • 機杼奏響致富路——西藏108歲老人索朗卓瑪一家三代人脫貧記
    新華社拉薩9月24日電  題:機杼奏響致富路——西藏108歲老人索朗卓瑪一家三代人脫貧記  新華社記者李鍵、劉洪明她說:「我覺得自己只是走路不方便,還有雙手,還能拿得動農具,也能做手工活,一定能養活家人。」  雙手織出幸福生活  20世紀80年代初,農村土地承包製實行後,索朗卓瑪一家承包了11畝地、7棵核桃樹和60多頭牛羊,次仁宗巴帶著次仁旺傑一起打理。次仁宗巴身高僅一米五,但身體內蘊含著巨大能量。
  • 尋訪霑益區苗族傳統織布靛染技藝
    炎方法灑土橋苗族織布源於古代中原地區的麻線織布,基本流程為:剝麻——接麻——煮麻——洗麻——曬麻——齊線——拉線(繞線)——紡線——織布。現在能掌握炎方法灑土橋苗族織布技藝的有十人左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傳承人名叫張徐林。
  • 家國春秋丨一家三代鑄劍長空 空軍一級戰鬥英雄的最後心願讓人震撼
    原標題: 家國春秋丨一家三代鑄劍長空 空軍一級戰鬥英雄的最後心願讓人震撼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六集特別節目《家國春秋》,通過六個家庭的故事,講述功勳和傳奇背後的家國情懷。今天要講的,是空軍一級戰鬥英雄劉玉堤一家的故事。
  • 你知道古代女人織布有多辛苦麼?丨壹讀精選
    △南宋《耕織圖》採摘、養蠶、漚麻、紡線、織布,在商品經濟出現萌芽,人們可以靠出賣技術養活自己之前,這種提拉工具稱為「綜」。△綜的產生,不僅簡化了織布工序,還使得各種紋理成為可能也因為有了這項稅,布帛的流通就變成了壓榨女性的一座大山。為什麼這樣講?每年除了應該繳納的布帛稅外,免除雜役要交布,自然經濟條件下換物也要用布,這還不算戶籍登記為織錦戶的官家織工的勞動。收上來的布也沒個去處,一部分沿著絲綢之路向西向南了,另一部分主要用處就是賞賜。漢武帝泰山封禪賞賜臣下,就拿出了一百多萬匹;一次贈匈奴單于就拿出了千萬匹之數。
  • 八旬老人織布70載 一年下來能織幾百米
    這位大娘名字叫張廷枝,今年85歲,是河南省內黃縣人,家住衛河河畔。夏日,順著衛河大堤,我們一行來到張大娘家,走進農家小院,就聽見織布機正歡快地「吱呀」作響,只見張大娘正坐在織布機上織布,老人動作非常嫻熟,伴隨著腳底有節奏的踏板聲,木製的梭子在棉線中來回穿梭,令人目不暇接。
  • 洛陽這9家羊肉館子也太好吃了吧!
    >快來掃蕩洛陽這9家羊肉館子!白沙羊肉湯地址:洛龍區關林路與學府街交叉口西20米路南第一家別看這家店面不大,湯可以選5-30元的,差別就是肉量多少。羊肉酥爛,羊血的口感超棒!湯不夠的話可以免費續,洛陽人的樸實~鐵謝李松祖傳羊肉湯地址:孟津縣白鶴鎮鐵謝村漢光武帝陵對面鐵謝羊肉湯開了三代,靠著一碗羊湯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店,周圍沒什麼景點,來這裡都是衝這一口鮮湯。
  • 生肖解密:一家三口是這三個生肖,苦難不進家,家和興三代!
    生肖解密:一家三口是這三個生肖,苦難不進家,家和興三代!百年修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能成為一家人,那是一萬年修來的福氣。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家是一個整體,一個人得道,一家人就可以升天。即使不是一家人,在事業、生活中相遇以後也是和和睦睦,互相助益,錢財運勢能互通,他們中的一些人哪怕家道貧窮,一無所有,身邊有了這些屬相的貴人,也能從無到有,飛黃騰達。因此,十二生肖中有三個生肖。自然家庭是和諧和幸福的。任何困難都沒有解決不了,一定家和萬事興。
  • 50多年的織布經歷,全國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她卻做到了!
    在機械工業發達的時代,越來越多人已經不了解織布,但在隆安縣南圩鎮四聯村更丹屯,不少家庭還保留著祖先留下來的織布機等紡織工具,他們世世代代都有婦女種棉、紡紗、織布的傳統,如今依然保留著。△織布:穿線的梭子在代代人的手中磨得鋥亮,上面反射的是壯家女智慧與勤勞的光。 近年來,村子裡的大部分年輕女孩都外出打工去了。現在只有老一輩的人會織布,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學。
  • 這8家火爆洛陽的餃子館,最後一家你一定吃過!
    一年一度的餃子節冬至就要到來了  北方的娃們一定要記得(慈母嘮叨三連)  吃 餃 子!  美味佳餚太多,很容易就一不留神忘記了餃子,但大家一定要劃重點,這裡皮薄餡大的手工現包水餃絕對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