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粗布、陝西手工織布如何清洗?

2020-12-03 蘇繪手工織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於一些日用品,比如床上用品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更多的人會選擇山東老粗布、陝西手工織布一些高品質的家紡床品,今天陝西手工織布廠家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老粗布、陝西手工織布家紡的清洗及保養方法,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老粗布、陝西手工織布家紡清洗時,應先把洗衣粉等洗滌劑放入水中(勿使用含漂白劑成分洗滌劑),待完全溶解後,再放入老粗布、陝西手工織布床單等物品。 2、一般浸泡時間不宜超過半小時,清洗時水溫一般不可超過40攝氏度。 3、清洗時,淺色產品要與深色產品分開洗滌,避免染色。 4、老粗布、陝西手工織布家紡清洗後,易放在通風處晾乾即可,不要放在烈日下暴曬。 5、如果用烘乾機,請選用低溫烘乾。溫度不要超過35攝氏度,以防過度縮水。 希望以上有關老粗布、陝西手工織布家紡的相關清洗知識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相關焦點

  • 濰坊壽光市:傳統手工老粗布成為消費新寵
    近年來,壽光市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大力扶持老粗布產業,引導當地村民發展棉花深加工,幫助村民走上致富路。老粗布又稱為「土布」,在我國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壽光市雙王城作為壽光重要的棉花產區,棉花資源豐富,聰明淳樸的農民就地取材,以純棉為原料,用原始的紡車、木織布機一梭一梭的精心編織老粗布,從採購棉紡線到上機織布,還要經過軋花、彈花、紡線、打線、漿染、沌線、落線、經線、刷線、作綜、闖杼、掏綜、吊機子、栓布、織布、了機等七八十道工序。
  • 陝西手工織布歷史來源
    陝西特產手工織布來源於1650多年前,最早發明織錦技藝的女工藝家蘇蕙,在她織就的《回文織綿璇璣圖》上,這一古紡技藝被發揮的淋漓盡致。蘇蕙織錦布藝,淵源流長,蘇蕙已是聰明、智慧愛情、家庭幸福的代名詞,從古至今,影響深遠,特別是臨絕跡的蘇繪土織布,仍在蘇蕙家鄉武功一帶廣泛傳承。
  • 探訪非遺老粗布手工織造技藝 山西3000餘戶村民織布增收
    張羽 攝   中新網太原3月13日電 (李庭耀 郭宏偉)13日,46歲的趙志清坐在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古韓鎮北裡信村的家中,在燈光下穿梭織布。她是長治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老粗布織造技藝的傳承人,連同她一起,周邊縣市有3000餘位農村婦女通過與企業合作,靠織布增收致富。圖為女工在工廠加工老粗布。
  • 城·事(377)21種色線72道工序 商河非遺老粗布工藝不「粗」
    ,輪流交替、循環反覆,一匹老粗布就這樣緩慢地在時間流逝中成型……  老粗布,又名老土布。  其中一位名叫陸秀英的紡織工人說,她從事老粗布紡織已經十餘年,如今每天紡紗織布。商河老粗布選用棉花為原料,採用不上槳工藝,用腳踏木製斜梁織布機加工而成,有著機織布不可替代的優越性。2006年,這門製作工藝被列為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72道工序 「老行當」在繼承中創新
  • 河北平鄉:手工老粗布 紡織新時尚
    近年來,在平鄉縣婦聯的引導下,當地農家婦女按照傳統工藝,使用老紡車、老織布機,採用當地種植的棉花,經過軋花、彈花、紡線、織布等多道工序手工紡棉織布,生產服裝、床上用品、家居飾品等品種的老粗布產品。通過傳統工藝純手工生產的老粗布產品質地優良、透氣性好、綠色環保,深受各地紡織服裝、家居裝飾市場的歡迎。目前,平鄉縣形成了一條集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老粗布產業鏈,眾多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實現了創業和就業。
  • 老粗布批發好做嗎 老粗布批發生意如何
    老粗布批發好做嗎 老粗布批發生意如何 2016-06-27 16:19:21 來源:全球紡織網 您覺得老粗布
  • 八旬老人織布70載 一年下來能織幾百米
    說到織布,想起來《木蘭詩》裡寫的: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刻畫了過去社會男耕女織的農耕畫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工業化步伐的加快,農村手工織布已經瀕臨消失,在生活中還有少數老人在能熟練的運用這個流傳了數千年的紡織手藝,畫面中的這位大娘就是其中一員
  • 天下奇聞,看看淳樸的布依族人民是如何手工織布?
    手織布的織造工藝極為複雜,打線工序。多彩多色的織布線。手織布的織造工藝極為複雜,從採棉紡線到上機織布經軋花、彈花、紡線、打線、漿染、沌線、落線、經線、刷線、作綜、闖杼、掏綜、吊機子、栓布、織布、了機等大小72道工序,這只是其中的一道工序。
  • 山西長治四旬男子返鄉做「織布郎」 傳承老粗布手藝帶農增收
    靳小姝 攝中新網長治1月14日電 題:山西長治四旬男子返鄉做「織布郎」 傳承老粗布手藝帶農增收作者 李庭耀 張梟冬閒時節,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西池鄉小河村的老粗布工廠車間裡,機聲隆隆,幾位村民正在操作織布機,編織各種圖案的老粗布。2017年,當時41歲的王雷波從零學起老粗布手藝,返回農村,開辦了這家工廠。
  • 上黨區:四旬男子返鄉做「織布郎」 傳承老粗布手藝帶農增收
    中新網1月14日報導山西長治四旬男子返鄉做「織布郎」傳承老粗布手藝帶農增收2017年,當時41歲的王雷波從零學起老粗布手藝,返回農村,開辦了老粗布工廠。 畢業後,王雷波一直在外經商,後來在上黨區的城裡開起了老粗布店。他告訴記者,隨著時代變遷,當地織老粗布的人越來越少,一度幾近消失,老粗布店的貨全都需要從河南、山東等地進。從1臺織布機開始創業,王雷波的老粗布工廠如今已有6臺織布機。靳小姝 攝「經營老粗布店的過程中,我產生了學習老粗布手藝的想法。」
  • 莆田七旬老人 用手工織布織出一份懷舊
    她是村中有名的織布能手,也是村中一位至今還在用木質手工織布機織布的老人,村民都親切地稱她「阿道」。阿道說,她19歲時便從奶奶那邊學會了如何紡線織布,至今手工織布有60年了。孩子結婚 村人做壽 都愛用手工織布織布機還要配紡線車,阿道向記者展示如何使用紡線車,只見她先將棉線纏在紡線車的錠子上,搖動紡車讓錠子高錠子轉後,左手陸續鬆動棉線,依次循環往復,不一會兒,一個線穗就紡成了。阿道告訴記者,用紡線車紡線穗要比手工纏線快得多。記者不禁感嘆古代人類的智慧,發明出這種省時省力的機器。
  • 工業機械園、非遺老粗布、手工地毯孵化園,孫集打好「第二產業...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 見習記者 張瑋 通訊員 尹鑫泉 鄭逢凱  談起商河,不得不提到「土特產」老粗布,作為生產老粗布的大鎮,孫集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現階段,孫集不僅老粗布紡織工藝發展出自己獨特的產業鏈,工業機械園、手工地毯孵化園等第二產業的發展勢頭也很迅猛。8月2日下午,記者來到孫集鎮一探究竟。
  • 使用手工織布床品有這麼多好處,你知道嗎?
    在關中地區,民間手工工藝製作的土織布,在勤勞、質樸、智慧的關中兒女手中,經過幾十個流程加工而成,多種紋樣經過農家婦女的巧手組合,再加上經緯紗線色彩的不同變化,一塊塊手工織布成品質地柔軟,色澤豔麗,圖案變換多端,風格粗樸豪放。
  • 洛陽:一家三代會手工織布,家藏20多架老織布機
    「老一輩人都是安機織布,婆子也是安,娘家也是安,外婆世世代代都是安,下一代人都跟著我學會了!」洛錦手工織布技藝第四代非遺傳承人嶽翠萍說起織布的歷史頗為自豪,她說的下一代就是她的兩個兒媳婦。
  • 一段美妙的愛情故事——陝西蘇繪手工織布
    前秦才女蘇惠,字若蘭,武功(今陝西)人。約生於秦王苻堅永興元年(公元357年)。與蔡文姬,謝道韞、並稱魏晉三才女。蘇惠自小聰穎過人,三歲學畫、四歲作詩、五歲撫琴、九歲便學會了織錦;十歲有餘,即可描龍繡鳳。蘇惠知識廣博,儀容秀麗、謙默自守、不求顯耀。十六歲時隨父進香法門寺,巧遇彎弓射鳥的翩翩少年竇滔,兩人一見鍾情,不久結為連理。
  • 洛陽57歲女子成洛錦手工織布技藝第四代非遺傳承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菊 通訊員 李德偉「老一輩人都是安機織布,婆子也是安,娘家也是安,外婆世世代代都是安,下一代人都跟著我學會了!」洛錦手工織布技藝第四代非遺傳承人嶽翠萍說起織布的歷史頗為自豪,她說的下一代就是她的兩個兒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