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總是偏袒他媽媽,一有事就說是我的問題」這是一個閨蜜昨晚跟我聊天時說的原話。
她和丈夫雖然由朋友介紹認識,不過第一次見面兩人都有「相見恨晚、似曾相識」的感覺;兩人談了1年浪漫的戀愛,順其自然地走向了婚姻;婚後生活一年,她說兩個人的婚姻出現了問題---丈夫偏向他媽媽!
聽完她的訴說,我初步判斷她丈夫有點「媽寶」男的跡象(並沒有告訴她)。隨後我查閱了一些相關書籍和文獻,找到了對「媽寶」男的心理學解釋。今天,與大家一起分享:
什麼是「媽寶」男?
「媽寶」男:在本該獨立的年紀,仍過度依戀母親,與母親有著很強烈的情感聯結的兒子。英文名稱更加清楚---「mama’s boy」,直譯過來就是「媽媽的男孩」,換句話說,他和媽媽之間存在雙向歸屬關係:他屬於他的媽媽,他的媽媽也屬於他!
如何判斷對象是否是「媽寶」男?
「mama’s boy」通常有以下至少三種特徵:成年男子在與母親相處時,表現得十分依賴或者親密無間;
別人不可以說有關他母親的任何一點不好;他的母親不可能有任何事是做得不對的;他無法對母親說「不」;他無論如何也不會與母親有任何衝突,但和伴侶的衝突就可以有;一旦伴侶和母親之間有任何的矛盾,你能夠明顯感覺到,他總是袒護他母親。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這類男孩子的母親大多對兒子的控制欲很強,從小到大參與到兒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為兒子做各種決定,對兒子處處保護。
遇到這樣的男朋友/丈夫,女性需要有一個心理預警:
這樣的母親往往會過多地參與到兒子與女朋友/妻子的親密關係裡,這是婚姻、戀愛關係中常見的問題,也是需要雙方面對和解決的主要問題!
「mama’s boy」是如何長成的?
1. 「戀母情結」
依據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男孩在3-6歲時,處於性心理發展的前生殖器期,兒子對母親較為渴望,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情感(戀母情結),是個體在發展過程中普遍要經歷的過程。
如果在這個階段,母親與兒子的關係沒有得到健康地發展,母親過於保護兒子,幾乎不給兒子獨立發展的幾乎,兒子就會過於依賴母親,容易發展為「媽寶」男。
2. 痴迷型母子關係
母親在養育兒子的過程中,如果與兒子關係過於親密,忽略了兒子的男性角色,使其錯過許多獨立成長、表現男子漢氣概的機會,那麼這樣的母子與兒子之間就很容易形成痴迷型母子關係。
痴迷型母子關係,對於兒子的自我認知和成年後的親密關係都會產生重要影響。
首先,在痴迷型母子關係中,由於母親總是鼓勵、誇讚兒子,往往會使兒子非常自戀,覺得周圍的人一定都很喜歡自己。然而,一旦獨立走向社會(工作崗位),難免會遇到不少挫折,這時,外界現實和自我認知就會發生很大衝突,嚴重的可能會造成三觀的崩塌。(例如:《都挺好》中蘇明成的角色)
其次,由於長期處於痴迷型母子關係中,兒子會產生對母親的極大認同,非常順從母親,不會拒絕母親的要求,而且在內心中也不會意識到母親會做錯事。
這種對母親的認同感,會容易被帶入到成年後與伴侶的相處中,這樣的男孩子往往性情溫和,待人真誠,善解人意,很容易得到異性的好感。在兩人的相處中,多是甜蜜幸福的;
然而,一旦伴侶和母親之間發生矛盾,問題就會頻頻顯現出來:一味地袒護母親,母親是不會有錯誤的,一定是伴侶自身的問題;即便能夠意識到母親有錯,也會以母親辛苦撫養自己長大成人,孝敬長輩為由,說服伴侶選擇忍耐!
文章寫道這裡,想必大家對「mama’s boy」有一定的了解了
如果你的伴侶是個「mama’s boy」,你該如何和他相處?
當與他媽媽發生矛盾時,你會不會選擇忍耐?
母親在兒子3-6歲時,在撫養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歡迎大家留言,一起吐槽、分享、支招那些關於「mama’s boy」的故事!!!
(PS:本人對男性不存在任何偏見,只是在嘗試描述和解釋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