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越王勾踐劍,為什麼會出現在楚墓中?

2021-01-17 歷史觀景臺

時間定格在1965年,話說這一年的秋冬時節,已經開工好幾年的湖北漳河水庫工地上,忽然傳來了一個重大消息:民工在修建水庫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一處楚國墓葬群,且規模十分龐大,史稱:望山沙冢楚墓。

當時正值深秋時節,天氣漸漸轉涼,在沒有足夠補給、工作環境十分惡劣的情況下,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湖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和湖北省博物館組織考古專家,冒著寒風和飛雪,對望山楚墓群進行搶救式發掘!

經過3個多月的緊張作業,到1966年的元月中旬為止,考古隊在望山楚墓群中,一共發掘出了2000多件文物,至此,望山楚墓群田野考古工作,基本結束!

令考古隊和國人感到驚訝的是,在這2000多件文物中,有一樣文物,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堪稱國寶級文物,它就是國家一級文物:越王勾踐劍!

說到越王勾踐,相信許多喜歡歷史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他是春秋時期越國的君主,著名成語「臥薪嘗膽」,就源于越王勾踐的故事。

作為百家號:歷史觀景臺的作者,至今依稀還記得那首膾炙人口的對聯,名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據史料記載,越王勾踐這個人,不僅能吃苦,能忍耐,還有一項偏好,那就是:喜歡鑄造並收藏寶劍!

據說當年,越王勾踐曾邀請龍泉寶劍的鑄劍師歐冶子老先生,鑄造了5把名貴的寶劍,分別為 :湛廬 、純鈞、勝邪、魚腸、巨闕,並且,這些寶劍,都是削鐵如泥的稀世寶劍,而上面提到的越王勾踐劍也屬于越王勾踐所藏寶劍之一!

不過,有一件事情讓許多人都大感意外,那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越王勾踐劍,為什麼會出現在湖北境內的望山沙冢楚墓中呢?要知道,那柄寶劍可是越王勾踐的心愛之物啊!

據湖北博物館一位朋友所言,她說:這柄寶劍剛出土的時候,是放在墓主棺內人骨架的左則,發現的時候,寶劍是裝在黑色漆木箱鞘內,劍鞘與寶劍貼得很緊,拔出寶劍的時候,寒光凜冽,毫無鏽蝕,劍刃十分鋒利。

考古隊員為此還曾做了試驗,將20多層紙張放在一起,用越王勾踐劍試一試鋒芒,沒想到, 20餘層紙,一划而破,足可見,即使歷經千年,越王勾踐劍,依然鋒芒畢露,鋒利如初,絲毫不見其鏽蝕痕跡!

然而,我們百家號:歷史觀景臺今天所要和大家一起探討的,倒不是越王勾踐劍為什麼千年不鏽?而是它為什麼會出現在楚墓之中?

為此,我們百家號:歷史觀景臺特意諮詢了湖北博物館的朋友,同時也查詢了當年的文物出土資料,發現對於這個問題,在50年前,也曾有過爭論和探討!

當時,國內許多著名的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和考古學家紛紛對此發表過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其中,就包括方壯猷、於省吾、唐蘭、容庚、徐中舒、夏鼐、陳夢家、史樹青等老一輩文史專家。

我們特意查證了一下,發現有兩種觀點,比較受大眾認可!

觀點一:嫁妝說

有史料表明,在楚威王之前,楚國和越國這兩個諸侯國,關係還是比較好的!話說當年,越王勾踐曾經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楚昭王。

楚昭王在位的時候,正好趕上楚國中興之時,按照這個邏輯,越王勾踐為了巴結楚昭王,很有可能將自己的心愛之物越王勾踐劍當作嫁妝,隨女兒一起陪嫁到楚國。

最後,這柄寶劍被楚昭王賞賜給了下面的一位楚國貴族,而這位楚國貴族,一開始被誤認為是楚國著名的外交家召滑,但是,從後來出土的文物中判斷,墓主人不是召滑,而很有可能是楚國士大夫邵固。

這一點,我們百家號:歷史觀景臺後來發現,墓主人的確不是召滑,召滑的墓穴直到2010年,才在湖北省沙洋縣境內的嚴倉古墓群中被發現。

觀點二:戰利品

與第一種觀點完全不同的是,第二種觀點認為,越王勾踐將心愛之物贈與別人的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可能是楚國滅掉越國之後,在越國的宮殿之中,繳獲了越王勾踐劍,並將它帶回了楚國,自此,也就成了楚國的戰利品!

或許是在這次戰爭中,楚王認為某位貴族的功勞較大,論功行賞,就將越王勾踐劍賞賜給了這位貴族,而貴族死後,將越王勾踐劍當作寶貝,一起陪葬,於是,便有了後來考古隊員看到的一幕:越王勾踐劍,放在墓主棺內人骨架的左則,寶劍裝在黑色漆木箱鞘內!

從目前來看,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史實依據,究竟誰是誰非?目前還不好完全下結論,畢竟相隔了2400多年,妄下結論,為時過早!

親愛的讀者朋友,以你所聞,你支持哪種觀點?

歡迎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歷史見聞,敬請關注百家號:歷史觀景臺。

相關焦點

  • 越王勾踐的佩劍,為何會千年不鏽,它又為什麼出現在楚墓當中?
    專家們把這一片古墓群稱為望山楚墓,並進行了考古發掘。在望山楚墓當中,考古隊有不少發現,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把青銅劍。1965年12月,考古隊在一座內棺中發現一把裝在漆木劍鞘內的青銅劍。當工作人員將青銅劍取出時,所有人都震驚了,無他,這把劍實在是太令人著迷,哪怕是外行人來看,也能一眼認出這是一把絕世寶劍。
  •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發誓復仇,後來回到了越國勾踐重新讓國家強大起來,打敗了夫差報了仇,歷史已經變成雲煙,但是越王勾踐的傳說卻在中華大地上流傳。  一、「越王勾踐劍」的成分主要是銅,銅是一種不活潑的金屬,在日常條件下一般不容易發生鏽蝕。
  • 越王勾踐劍,為什麼被譽為天下第一劍?
    前言:人們所熟知的臥薪嘗膽的成語,講述的就是春秋末期的最後一任霸主越王勾踐,是怎樣一步步打敗強大的吳國的。而被考古發現的越王勾踐劍,其千年不鏽的特性,優美的造型,其蘊含的文化底蘊,讓他被稱為天下第一劍。越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為何越王勾踐劍會出土在湖北?
  • 冷兵器瑰寶——越王勾踐劍
    首先越王勾踐劍作為春秋晚期吳越文物,對了解當時的歷史有很大的幫助,吳越寶劍在史書中獲得很高的評價:《考工記·敘》曰:"吳粵(越)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莊子·刻意篇》云:"夫有幹(吳)越之劍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寶之至也"。
  • 歷史上的未解之謎(一)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為什麼不生鏽1965 年,在湖北江陵發掘的一號楚墓中發現了越王勾踐劍,此劍長 55.7 釐米,寬 4.6 釐米,劍寬 5 釐米。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在幾千年的漫長歲月中,它為什麼不鏽呢?越王勾踐劍的主要成分是銅、錫以及少量的鋁、鐵、鎳、硫組成的青銅合金。劍身的黑色菱形花紋是經過硫化處理的,劍刃的精磨技藝水平可同現代在精密磨床上生產出的產品相媲美,比如說寶劍的尾部是圓錐體底座,座內內空,有極其規整的 11 個同心圓刻紋,間隔只有 0.2 毫米,圓圈中間還有細繩紋,這是現代的車床技術都無法實現的。
  • 劍中之王,千年不朽,越王勾踐劍
    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越王勾踐劍在楚墓中也重見光明,然而當其被拔出來的時候,一連串的疑問也隨之而來。越國地處東南浙江一帶,而江陵楚墓地處湖北,而兩地距離千裡,越王的佩劍怎麼會出現在楚墓中呢?因為邵滑大功,楚王將寶劍賞賜給了他,邵滑死後,越王勾踐劍也自然而然成為了陪葬品。也有人說越王劍為越國的陪嫁品。有學者研究墓中出土的竹簡、墓葬規格以及隨葬器物後認為,該墓的主人並非邵滑,而是楚國士大夫邵固。這個說法也引起一段爭議。
  • 「陸斬犀兕,水截蛟龍」:從出土的越王勾踐劍,談楚人鑄劍
    首句「越王勾踐破吳劍」所提到的越王勾踐青銅劍,1965年出土於湖北省江陵望山4號楚墓。勾踐劍通長55.7釐米,劍莖長8.4釐米,劍身寬4.6釐米。劍身遍飾黑色菱形暗紋,劍格兩面鑄有花紋並嵌以藍色玻璃珠和綠松石,劍首呈圓形,頂端鑄有突起的、寬度不到1毫米的同心圓。
  • 《國家寶藏》:越王勾踐劍為什麼「千年不腐」?
    越王勾踐劍的工藝之精美無與倫比,集當時各種先進的青銅冶煉技術於一體,代表了當時吳越鑄劍技術的最高水平,剛柔相濟,既堅韌又鋒利的特性,使越王勾踐劍成為不可多得的國寶級文物。臥薪嘗膽鑄春秋公元前6世紀中葉,正值春秋戰國時期,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周室衰微,禮崩樂壞,諸侯割據,徵戰頻繁。
  • 中國歷史未解之謎:越王勾踐劍之謎
    1965年冬天,湖北省荊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出土了一把青銅劍。專家通過對劍身8個鳥篆文的解讀,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 這把越王勾踐劍,無論是從外形,還是從質料搭配來看,都無疑是我國青銅兵器中罕見的珍品。而且,這把寶劍在古墓中「埋藏」了兩千多年,被發現時卻依然鋒利無比,劍身也不見鏽跡,這其中的奧秘是什麼呢?
  • 出土時鋒利無比,做工像現代工藝,古人是如何造出越王勾踐劍的?
    在湖北省博物館,有個展品是入館必看的,它不僅是我國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級文物之一,也是湖博的鎮館之寶,它就是越王勾踐劍。而越王勾踐劍之所以被禁止出國展出,除了那次新加坡展被意外劃刻上一條傷痕外,還因其讓人難以置信的精美工藝和巨大的文物價值。越王勾踐劍劍身雖略顯小巧,只有半米多點,但卻代表了先秦,甚至整個古代最高的鑄劍水平。
  • 探究越王勾踐劍之謎:八字銘文上的越王到底是誰
    越王劍為什麼會在楚國  然而,地處長江下遊的越國國君勾踐之劍,何以在地處長江中遊的楚國墓葬之中出土呢?  其實,考古學家們早已發現,吳越之劍的出土地很少是在古代吳國和越國的領地範圍內,反倒是多見於河南、湖北、安徽、山西等地。湖北和安徽曾經一度是楚國的地盤,而山西則是晉國的天下。
  • 越王勾踐劍為何千年不鏽?
    1965年,在湖北江陵發掘的一號楚墓中發現了越王勾踐劍,此劍長55.7釐米,寬4.6釐米,劍寬5釐米。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在幾千年的漫長歲月中,它為什麼不鏽呢?1977年12月,上海復旦大學靜電加速器實驗室的專家們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活化分析組一道,採用質子X螢光非真空分析法對越王勾踐劍進行了無損科學檢測,得出了劍身青銅合金分配比的準確數據表。越王勾踐劍的主要成分是銅、錫以及少量的鋁、鐵、鎳、硫組成的青銅合金。
  • 「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再次亮相湖北省博物館
    網絡配圖「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再次亮相湖北省博物館。聞名天下的國家一級文物、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日前從四川成都「出差」歸來,新春佳節期間再度亮相湖北省博物館。越王勾踐劍是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號墓出土。
  • 「國寶」越王勾踐劍——探尋「天下第一劍」之謎
    提起越王勾踐劍,大家也算得上耳熟能詳,第一反應是國寶!《國家寶藏》讓著名的越王勾踐劍再次成為公眾眼中的焦點。明星段奕宏化身劍靈,向觀眾訴說越王勾踐劍的故事。但如果問及,這把越王勾踐劍到底「寶」在何處?為何被譽為「天下第一劍」?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 天下第一劍——春秋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點擊音頻,和我一起聆聽歷史☝️☝️☝️(臥薪嘗膽)1965年越王勾踐劍在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中出土在越王勾踐劍的劍首,裝飾有壁厚極薄,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十分規整,在沒有先進工具機的春秋時期,能達到這樣的製作水平,真的是非常了不起。這些同心圓也是我們最能直觀感受越王勾踐劍製造技藝精良的地方。
  • 越王勾踐劍到底有多神奇?
    先說說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鏽之謎吧,看了下面很多小夥伴回答:有說越王勾踐劍採用了鉻鹽氧化技術,這個技術早了西方兩千多年的歷史;有說這把劍表面經過分析檢測上面含有硫化銅,這是當時鑄劍大師歐冶子做的防鏽處理技術,也是領先西方幾千年。  這裡要給這些答案潑一些冷水,越王勾踐劍之所以不鏽和這些技術沒有一毛錢關係。
  • 93年新加坡借走越王勾踐劍受損,永遠無法修復,從此禁止出國展覽
    若真有越王八劍,越王勾踐劍的「天下第一劍」的名頭就難保了。越王勾踐是春秋末年五霸之一,他因兵敗吳國,成為了吳王夫差的人質,專給吳王夫差養馬,兩年後才回國,為了不讓自己忘記受辱情景,他在房間裡掛上了一隻苦膽,每次吃飯都要嘗嘗苦味。為攻滅吳國,文種又提出了「伐吳九術」,勾踐選了第四條美人計:「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
  • 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節目一出現就紅遍了大江南北,那就是「國家寶藏」。在這檔節目裡面各大博物館一共拿出了27件國寶重器,件件都是歷史悠久價值連城的匠心之作,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貴」的綜藝節目了。當然最珍貴的還不是這些,那就是今天要說的「越王勾踐劍」。它當時出土於望山5號楚墓,當時就躺在墓主人的身邊,考古專家立刻就意識到它的重要性,當他被拔出來的那一刻,它那種畢露的鋒芒何必人的寒氣,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打了一個冷戰。越王勾踐劍通高55.7釐米,寬4.6釐米,柄長8.4釐米。
  • 【珍寶檔案】越王勾踐劍
    圖為越王勾踐劍(湖北省博物館供圖)越王勾踐劍1965年出土於湖北省江陵望山一號楚墓在劍身正面靠近劍格處還寫有兩行鳥篆銘文,分別是「越王鳩淺 自作用劍」,經專家考證,鳩淺就是勾踐,八字銘文向我們表明了這把劍的身份和地位。這把劍在出土時插在漆木劍鞘裡,出鞘時仍然寒光閃閃,耀人眼目,其劍刃的薄而鋒利更是令人讚嘆不已,經測試它能夠一次輕鬆地劃開20張白紙。這把青銅劍深埋地下2500餘年,為何不生鏽呢?
  • 越王勾踐劍,一柄不生鏽的寶劍
    歷史上有很多劍道高手,春秋女劍術家越女,戰國末年劍客智蓋聶,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聶政,三國刺客之首劍術大師韓龍,唐開元年間,左金吾大將軍裴旻,還有一個大家想像不到的人物,魏帝曹丕。而在小說中劍道高手就跟多了,我們熟悉的華山風清揚,難求一敗的獨孤求敗,神鵰俠楊過白衣勝雪,衣炔飄飄的西門吹雪等等。他們都曾是少年時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