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特別報導組香港報導 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同為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各界,也在密切關注著澳門。記者採訪到香港江蘇社團總會副秘書長兼理事陳志立,他出生於江蘇無錫,現居香港,在香港有一家室內設計公司,同時在澳門也有多個項目,熟知內地和港澳的情況。在他看來,香港要參考澳門成功的經驗,在體制、教育和媒體宣傳三個方面,向澳門學習。
近觀澳門,「幸福感指數非常高」
12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歡迎晚宴上的致辭中提到:「回歸後的澳門大力改善民生,澳門居民安居樂業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對此,陳志立表示非常認同,「澳門的普羅大眾,對於國家的認同感是非常強烈的,對於現在的生活狀況是滿意的,幸福指數和對生活的認同,都是比香港要高的,甚至與內地很多城市相比,幸福感指數排名都很靠前。」
在陳志立看來,澳門是一個體量比較小的城市,緊靠內地,很容易融入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當中,經濟和幸福感自然就會增強。他說:「澳門是一個比較小型的城市,雖然自然資源比較缺乏,但是澳門更團結,凝聚力也更強。我跟一些澳門的朋友接觸,他們表示澳門的商圈非常團結,互幫互助,在各個發展的領域都互相提點。他們非常清楚澳門作為一個相對來講體量比較小的城市,優勢在於緊靠內地,特別是跟珠海(臨近),人口組成單純,不像香港有很多地方的移民,澳門對自身優缺點非常明確,所以更容易融入到大灣區的建設當中。」
陳志立還表示:「澳門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並且民主自由、言論自由,都是非常高的,並沒有受到影響。無論你去採訪什麼類型的人群,(對這個看法)都是統一的。」
借鑑澳門,「要學習體制、教育和宣傳」
自今年6月以來,香港發生修例風波,局勢動蕩,澳門的良性發展對於香港有何借鑑意義?陳志立說:「香港要參考澳門成功的經驗,結果和事實證明,澳門的發展和推行的方式是更行之有效的。」
在陳志立看來,澳門有三個方面非常值得香港去學習,「首先,在體制方面,澳門在各方面的體制是比較健全的,比如澳門的23條立法,國家安全方面的立法,澳門早就做到了,增強了對於我們民族、我們國家的認同感,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第二,關於基礎教育的部分,對於我們國家的歷史和發展的教育,澳門做的是比香港要好很多的;第三部分就是宣傳,媒體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引導和宣傳,澳門在保證了自身自由民主的前提下,做一些正確的引導,而不是做反方向的渲染,這方面是值得香港借鑑的。」
他認為:「澳門對於身份認同做的非常好,堅定地跟隨內地發展的腳步,中小學的基礎教育,高校的教育,跟內地的交流還是比較多的。從2014年到今年,香港發生的一些事情,對比澳門,我們都在反思這個問題,香港需要向澳門學習。作為香港的新移民,要看到兩地的區別,我跟香港的很多朋友討論過,他們也都非常認同澳門的這一套方法和達到的成就。」
對於香港的未來,陳志立抱有信心,「大家都在努力,但是之後要克服的困難也很多,但不能放棄希望,這個是必須要堅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