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市許村鎮拆除報國村張某某違建紡織廠等一批違建,重點亮劍家庭工業違建;丁橋鎮拆除萬新村5處舊廠房,騰出土地28畝;斜橋鎮拆除仲樂村一處久失修襪廠廠房,落實好企業主把廠房搬進鎮工業園區;馬橋街道掛出「作戰圖」,綜合「低小散」整治、三改一拆、拆遷搬遷、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多項工作於一體;周王廟鎮以「銷號制」推進整治……
年初以來,海寧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主旋律,全面推進低小散(高危汙)、全域土地「兩整治」,為發展騰空間、保增量、優環境。以全域一盤棋的思路,海寧科學規劃、因地落子:許村、長安圍繞全域融杭、平臺擴容整片整村整治;硤石、海洲、海昌、馬橋加快城郊村莊整治清零;丁橋、斜橋加速聯動開發區塊整治;其他鎮開展整組整自然村整治。
如此大力度推進「兩整治」,信心來自哪裡?去年海寧在全省率先實施「三退三進」,已在「低小散」整治領域創新打開了一條破立結合、破舊立新的高質量通道。
「三退三進」,具體指園區外企業「退散進集」、鎮區範圍內企業「退二進三」、園區內企業「退低進高」。去年海寧在全領域、全行業「低小散」企業整治中,以「三退三進」為抓手,以「整村清零」(園區外村級工業企業全面關停騰退入園發展)為切入點,統籌推進「四無」企業(作坊)整治、出租型企業整治等工作。嘉興花皇生活電器有限公司是袁花鎮梨園村騰退的24家「低小散」企業之一。前幾年,企業負責人沈海平在自家房前屋後搭了個車間,開起了生產太陽能、空氣能熱水器的「夫妻店」,年產值不過三四百萬元。後來借著村裡實施「低小散」企業整治和土地全域整治的東風,他騰退了小廠、拆了自建房住進了新社區,並在袁花鎮工業園區租了新的車間打理生意。得益於加強技術投入、提升附加值,企業有了一定的成長,年產值翻了一番。
去年,按照上級有關「低小散」企業騰退、存量整合的要求,梨園村置換了鎮區陽光小鎮經營性物業50畝近55000平方米,其中70%用於企業發展,30%由村集體投資經營,預計2019年建成使用,切實解決了企業「進到哪裡去」的問題。目前,沈海平已購買3000平方米標準廠房,準備回鄉大展拳腳。「2014年,我們村的穩定經營性收入還不到50萬元,去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02萬元。」朱雪峰測算,置換的經營性物業全部建成使用後,每年可再增加500萬元的集體收入。
對此,長安鎮興城村黨委書記俞祖明也感同身受。「我們聯合一家轉型中的第三方公司投資建設創業園70畝,推動『退散進集』,目前一期20畝9幢廠房已吸引9家優質服裝企業入駐。」俞祖明說,村裡積極投資發展其中2幢,通過提高租金收入方式為年村級集體收入增加了90餘萬元。同時,9家企業還為村民帶來了200多個就業崗位,家門口就業,年人均工資收入可超5萬元。俞祖明預計整個創業園29幢廠房全部投入使用後,可實現年產值6億元。嘗到甜頭的俞祖明正馬不停蹄深化村裡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向土地高效利用要出更多經濟效益和品質生活。
許村鎮「退散進集」標準廠房園區項目、黃灣中小企業產業園三期項目、袁花鎮「兩創中心」雙豐區塊……海寧著力以「兩創中心」建設實現助推「退散進集」、實現小微企業集聚提升發展,提高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2015年至2017年底,全市共建設完成「兩創中心」項目18個,新增標準廠房面積108.99萬平方米。2018年,海寧還將計劃新開工建設100萬平方米以上標準廠房。
破立之間,成效初顯。數據顯示,至去年末,海寧共完成「低小散」企業整治3743家,涉及紡織、服裝、太陽能、家具等行業,騰出低效土地面積2858畝,退出低效落後產值9.3億元,減少COD排放16.8噸,騰出用能空間0.68萬噸標煤。同時,完成兼併重組項目20個,「進高」項目主要為紡織、機械製造等行業,新項目投產後畝均銷售和畝均稅收可分別達到480萬元/畝和25.8萬元/畝。
破舊立新,更要統籌推進。在鞏固拓展去年「低小散」整治成果的基礎上,日前海寧出臺了《關於組織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實施意見》,推進抓好「低小散」連片整治、土地整治與耕地保護、三改一拆、農戶剛需建房等統籌聯動。全市上下正奮力邁向高質量發展、勇當「兩個高水平」建設排頭兵,以破開局,收穫更好的立、更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