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進三退」抓好長江大保護

2020-12-10 中國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以空前的決心和力度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展示出江蘇智慧、江蘇方案和江蘇作為。本版即日起開設「黨政領導談生態文明 助力江蘇高質量發展」欄目,刊發江蘇各級黨政領導守護環境美新江蘇的創新做法、典型經驗及成效,以饗讀者。

  ◆陳金虎

  近年來,江蘇省江陰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思想,按照黨中央、江蘇省和無錫市關於開展長江大保護的部署要求,以「三進三退」的實踐,走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前列,貢獻了共抓長江大保護的「江陰力量」。

  聚力產業轉型,高端進、低端退。在「無效供給、低端產能」上堅定做減法,積極騰退化解舊動能。嚴把項目門檻,實施最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堅決做到凡是生態紅線及水源地保護區範圍內的項目一律不批、超出區域環境容量的項目一律不批、不符合國家產業和環保政策的項目一律不批等「三個一律不批」。淘汰落後產能,大力實施「263」專項行動,基本完成長江沿岸重點規劃區域內化工企業整治任務。優化能源結構,全面開展熱電整合、推進「煤改氣」,啟動建設華能江陰燃氣發電和江陰熱電燃氣機組項目、市天然氣高壓輸氣管網,累計建成燃氣管網2680公裡、供熱管網159公裡。

  在「高端產業、綠色產業」上持續做加法,全面培育壯大新動能。堅定實施產業強市首要戰略、創新驅動核心戰略,深化落實產業強市30條、科技創新20條、經濟高質量發展30條等系列政策,用好「四個100億」產業發展基金。聚焦自主可控抓「強鏈」,圍繞「讓創新成為加速器、資本成為雲動力、人才成為點金石」,著力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控制力、產業創新集群帶動力、產業創新鏈條整合力,累計建成省高新技術企業330家、省民營科技企業1196家。聚焦未來優勢攻「補鏈」,在加快提升千億級紡織服裝產業、千億級裝備製造產業的同時,打造以特鋼、金屬製品、石墨烯為主體的千億級新材料產業,以風電、光伏為主體的千億級新能源產業,以封裝、測試為主體的500億級集成電路產業,以現代中藥、新藥研發、醫療器械為主體的500億級生物醫藥產業等四大新興產業集群,構建起全新增長極。聚焦智能和服務促「延鏈」,全面實施工業企業資源環境利用績效評價,深入推進千企技改智能裝備升級行動,

  推進服務與製造深度融合,推進節能環保產業做強做大,累計建成省示範智能車間28家。

  聚力源頭控汙,治理進、汙染退。堅定不移地守,著力推動空間優化。圍繞嚴守生態底線、嚴守自然資源保護紅線、嚴守長江生態空間,按照水岸和諧、江河聯動、江城互動、林溼一體四大原則,高標準編制江陰長江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1+9」規劃體系,把江陰全市域特別是沿江的每一寸土地都納入規劃的掌控之中。

  堅決精準地治,著力打好「三大保衛戰」。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制定實施《江陰市加強長江大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和20項重點工程,紮實推進水規劃、水生態、水資源、水景觀、水安全、水文化「六水共建」。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嚴格落實《江陰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圍繞燃煤煙氣、有機廢氣、車船尾氣、城市揚塵、油煙廢氣「五氣共治」,全面推進704個工程項目。今年初,江陰有兩組對比強烈的數據吸引了各方關注:江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4%,增幅位居全省縣市前列;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71.2%,城區PM2.5濃度同比下降8.3%,降幅位居全省前列,一升一降凸顯了江陰長江大保護的突出成效。全力打好淨土保衛戰,啟動建設總面積4.1平方公裡的秦望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光大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建成投用,全市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達到2200噸,實現日產日清。加快推進年處理能力40萬噸的電廠摻汙泥焚燒設施建設,到2020年,徹底搬掉影響長江大保護、制約江陰生態文明建設的垃圾、危廢、汙泥「三座大山」。

  聚力生態修復,生態進、生產退。以碧水為魂,彰顯濱江親水特色。將省政府批覆的23.4公裡港口岸線主動壓縮到17.48公裡,僅佔長江江陰段35公裡黃金岸線的50%。持續推進「十三五」時期城鄉建設十大重點工程(簡稱「1310工程」),到2019年上半年,濱江公園和錫澄運河公園樣板段全面建成,到2020年,錫澄運河公園全面建成,加上位於南部的應天河公園,江陰主城區30公裡寸土寸金的長江、運河生產岸線將全部變為生態岸線、親水岸線。

  以青山為骨,做好靚山親山文章。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基礎設施先行」的原則,啟動建設總面積83平方公裡的環城森林公園。目前,環山路、停車場、登山步道等基礎設施和啟動區建設正有序實施,環城森林公園建成後,不僅讓江陰城區有一個綠色生態的大屏障,讓廣大市民有一個郊遊休閒的好去處,更讓江陰旅遊產業、體育事業有一個快速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好平臺。

  以綠道為線,串連自然山水資源。啟動建設近期30公裡、中期71公裡、遠期多環串連的「江陰綠道工程」,通過線路規劃、景觀打造、節點建設,把城區、城郊的各類綠地、公園串起來,把城區與環城山體、森林連起來,成為可以騎車、跑步、慢行甚至舉辦全程馬拉松比賽的健身步道、生態綠道、文化廊道。

  作者系江蘇省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

  

相關焦點

  • 「三進三退」,江陰繪就長江大保護最美畫卷
    在「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下,如何守護一江清水,成為沿江城市的必答題。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江陰並沒有把生態和發展生硬地對立起來,而是立足長遠算大帳,以「人心齊、民性剛、敢攀登、創一流」的勇氣和精神,更加嚴格地「守」、更加精準地「治」、更加高效地「建」、更加堅決地「轉」,高端進、低端退,治理進、汙染退,生態進、生產退,以「退」和「進」的柔性平衡,守護好長江母親河寶貴的生態財富,以「三進三退護長江」的江陰智慧,讓長江沿岸更加風光秀美,讓江陰百姓看得見綠水、望得見青山、留得住鄉愁
  • 江陰:「三進三退」護長江
    作為長江沿線的重要城市,江蘇江陰市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指引,聚力長江的生態修復、源頭控汙、產業轉型,促生態進、生產退,治理進、汙染退,高端進、低端退,全力保護「母親河」。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長江大保護 看江陰「三進三退」
    9月3日至4日,長江大保護(南通)現場推進會議召開,提出要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奮力推動長江經濟帶江蘇段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走在前列。  坐擁20公裡長江岸線,近年來無錫江陰市圍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快建設長江生態安全示範區,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作為重中之重,持續優化沿江生產生活生態空間。
  • 「三退三進」 海寧力促低小散、全域土地「兩整治」
    如此大力度推進「兩整治」,信心來自哪裡?去年海寧在全省率先實施「三退三進」,已在「低小散」整治領域創新打開了一條破立結合、破舊立新的高質量通道。  「三退三進」,具體指園區外企業「退散進集」、鎮區範圍內企業「退二進三」、園區內企業「退低進高」。
  • 破立結合破舊立新 海寧「三退三進」著力整治「低小散」
    如此大力度推進「兩整治」,信心來自哪裡?去年海寧在全省率先實施「三退三進」,已在「低小散」整治領域創新打開了一條破立結合、破舊立新的高質量通道。圖為長安鎮天明村「低小散」整治作戰圖「三退三進」,具體指園區外企業「退散進集」、鎮區範圍內企業「退二進三」、園區內企業「退低進高」。
  • 北京確定養殖業「三退三進」原則
    東方網1月18日消息:作為京郊農業重要支柱的養殖業,從今年開始將進行根本性調整,全面實施「三退三進」方針,促進畜牧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據新華社報導,北京市農委書記趙鳳山介紹說,「三退」首先是指養殖業除特色養殖外,原則上不再在近郊區域發展,以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其次是指為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的生活居住環境,提高防疫水平,實行科學養殖、規模養殖和有利於確立農民家庭主導產業,今後一律不再鼓勵農民在庭院或房前屋後從事養殖業;另外,養殖業要從散養的落後形式中退出來。
  • 無錫:長江岸線「三進三退」 生態T臺恢弘呈現
    山北水南,謂之為「陰」;長江之南,謂之江陰。長江流經無錫,將她此段的天然饋贈都留給江陰。作為回報,江陰在新一曲的「長江大保護」之歌中,聚焦生產型岸線退出,通過「三進三退」,讓「江陰外灘」從願景走進現實。「目前,江陰總長8公裡、面積60公頃的濱江生態公園已見雛形,『八公裡沿江、十公裏運河』生態T臺恢弘呈現。」
  • 全市建成538個三退三進畜禽標準化養殖場
    為解決好畜牧業自身安全、產品原料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等嚴重製約全市畜牧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在近四年的時間裡,我市大力實施以奶牛為主的畜禽「三退三進」標準化規模養殖項目,以項目建設為載體,統籌畜牧業發展布局和要素配置,不斷創新畜牧業生產經營和建設管理模式,全面提高畜牧業抗風險能力和綜合效益。
  • 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⑦|無錫:「三進三退」,生態T臺恢弘呈現
    山北水南,謂之為「陰」;長江之南,謂之江陰。長江流經無錫,將她此段的天然饋贈都留給江陰。作為回報,江陰在新一曲的「長江大保護」之歌中,聚焦生產型岸線退出,通過「三進三退」,讓「江陰外灘」從願景走進現實。  「目前,江陰總長8公裡、面積60公頃的濱江生態公園已見雛形,『八公裡沿江、十公裏運河』生態T臺恢弘呈現。」
  • 持續「三退三進」 京糧集團推進全球產業布局
    進入「十三五」時期,京糧集團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以「五化」為方向,以「大健康、大農業、大糧商」為路徑,構建「一鏈兩翼三平臺」現代產業體系,勇當京津冀協同發展糧食供應保障和市場競爭排頭兵,實現在產區和銷區的同步發展,通過天津自貿區和「一帶一路」實現「走出去」目標,向國際化發展。
  • 全國人大代表鈕新強談長江大保護:以解決水問題為重點 以抓好「共...
    □本報記者 林若箐  「共抓長江大保護,要以解決水問題為重點突破口,關鍵抓好『共』字,依靠法治手段和制度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鬥。」針對全國兩會期間熱議的高頻詞「長江經濟帶」,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鈕新強說。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丨江蘇省江陰市「三進三退」護長江促生態
    本期介紹「江蘇省江陰市『三進三退』護長江促生態」情況,敬請關注。江蘇省江陰市「三進三退」護長江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一案例背景江蘇省江陰市擁有35公裡的長江深水岸線、13條入江河道,是聯結長江水系和太湖流域的重要通道,對常州、無錫等蘇南地區的生態安全和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長江大保護巡禮·南京江寧篇
    江寧深刻認識到,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託,是「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題中之義,是新時代賦予的艱巨任務,更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 江蘇江陰:「三進三退」護長江
    作為長江沿線的重要城市,江蘇江陰市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指引,聚力長江的生態修復、源頭控汙、產業轉型,促生態進、生產退,治理進、汙染退,高端進、低端退,全力保護「母親河」。63歲的黃老伯說,「再不保護,長江三鮮就要絕種了。」  江陰制定實施了《江陰市加強長江大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把長江生態安全示範區建設工作細化為20項重點工程。  據江陰市生態環境局介紹,通過控源截汙、清淤疏浚、調水引流、河岸整治、生態修復,江陰9個水質國、省考斷面不僅全面達標,而且6個斷面超過Ⅲ類水質。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江蘇篇 ③)丨江蘇江陰:「三進三退」護長江
    作為長江沿線的重要城市,江蘇江陰市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指引,聚力長江的生態修復、源頭控汙、產業轉型,促生態進、生產退,治理進、汙染退,高端進、低端退,全力保護「母親河」。江陰制定實施了《江陰市加強長江大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把長江生態安全示範區建設工作細化為20項重點工程。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江陰「三進三退...
    江陰依江而盛,以江為名,無錫地區35公裡長江岸線俱在江陰。近年來,為把長江江陰段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示範樣板,走在轉型之路上的江陰,始終樹牢「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更加嚴格地「守」、更加精準地「治」、更加高效地「建」、更加堅決地「轉」,牢牢抓住產業升級、綠色發展這一根本,厚植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唱響長江大保護的「江陰之歌」。
  • 無錫:「三進三退」 生態T臺恢弘呈現
    山北水南,謂之為「陰」;長江之南,謂之江陰。長江流經無錫,將她所有的饋贈都留給江陰。作為回報,江陰在新一曲的「長江大保護」之歌中,聚焦生產型岸線退出,通過「三進三退」,讓「江陰外灘」從願景走進現實。「目前,江陰總長8公裡、面積60公頃的濱江生態公園已見雛形,『八公裡沿江、十公裏運河』生態T臺恢弘呈現。」
  • 海寧「三退三進」重塑鄉村產業版圖
    以產業振興撬動鄉村振興,海寧的有效抓手是「三退三進」,以工促農。去年以來,海寧按照園區外企業「退散進集」、鎮區範圍內企業「退二進三」、園區內企業「退低進高」的原則,力促園區外村級工業企業全面關停騰退入園發展,統籌推進「四無」企業整治、出租型企業整治等工作。
  • 夏立華:推進畜牧養殖"三進三退" 實現工廠化標準化現代化
    「三進三退」極大地促進了全市優質安全牧業基地建設。  夏立華指出,推進畜牧養殖「三進三退」、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發展棚室經濟關乎農業農村大局,而且這三項工作都處在十分關鍵的推進階段,必須集中精力抓緊抓實抓好。她強調,要把畜牧養殖作為一個產業做大做強。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渠道,是縣域經濟的基礎支撐和產業優勢。
  • 進可奮勇殺敵,退可三進三出
    進可奮勇殺敵,退可三進三出的精彩內容就知道了。大家都知道在《英雄聯盟》的遊戲中,是個比較公平的競技類遊戲,同時遊戲充滿的樂趣更是只有玩的人才清楚的,無論是失敗或是勝利,都是有著不少的收穫和成長的。如果真的要玩好這款遊戲的話,當然對遊戲的英雄熟練度還是有著不少的要求的,而我剛開始接觸遊戲的時候,更是從菜鳥出發的,最後慢慢的熟悉就不會被別人虐的那麼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