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烏裡雅蘇臺俗稱外蒙古,分為喀爾喀、科布多與唐努烏梁海三部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清政府直接派遣烏裡雅蘇臺將軍、烏裡雅蘇臺參贊大臣、科布多參贊大臣與庫倫辦事大臣等官員,並通過蒙古王公、活佛、喇嘛等上層貴族對蒙古進行統治。日俄戰爭之後,外蒙古成為俄國的主要侵略目標。為了阻止俄國對外蒙古的滲透,1910年,清政府在外蒙古實行「新政」,設立巡警隊、審判廳、衛生局、商品陳列所等機構。沙俄乘機煽動一部分封建領主和活佛,醞釀叛亂。1911年7月,杭達多爾濟親王糾集四盟王公,在庫倫召開會議,密議外蒙古「獨立」。會後派「代表團」赴俄,並許以優惠貿易、修築鐵路、開辦郵政、印刷鈔票、設立軍事學校等種種特權,換取俄國對外蒙古「獨立」的武力支持。很快沙俄派兵千餘人進入外蒙古,清政府被迫於9月13日停辦新政。10月,沙俄又要求清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不在外蒙古駐軍和建立行政機構;不得到俄國同意不準在外蒙古進行任何改革。清政府予以嚴正拒絕。
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政府無力北顧,沙俄認為是它「吞併中國領土而能達到其宿願的大好時機」。它藉口保護領事館,增派俄軍侵駐庫倫,並撥給外蒙古杭達多爾濟集團大批軍械彈藥。10月18日杭達多爾濟集團宣布「獨立」,與俄軍一同進攻庫倫辦事大臣衙門,驅逐辦事大臣三多。12月1日,他們發表「獨立宣言」,宣布成立「大蒙古國」。庫倫活佛哲布尊丹巴舉行登基典禮,自稱為「皇帝」,年號「共戴」,車林齊密特任「總理」兼「內務大臣」,杭達多爾濟任「外務大臣」。同時,科布多的封建領主和烏裡雅蘇臺扎薩克圖汗也在沙俄策劃下,佔領科布多和烏裡雅蘇臺,俄軍驅逐了科布多參贊大臣傅潤和烏裡雅蘇臺將軍奎芳。
俄國隨即於1912年1月發表聲明表示支持,並稱俄國將與外蒙古實際的政府發生關係。6月,沙俄再次提出:如果中國承認外蒙古「自治」,不在外蒙古設治、駐軍和移民,它願進行「友誼調停」。中國政府拒絕了沙俄幹涉中國內政的無理要求。7月,第三次《日俄密約》籤訂,把我國內蒙古分為東西兩部分,俄國「承認」日本在東部內蒙古的「特權利益」,日本支持沙俄對西部內蒙古和外蒙古的侵略。9月間,俄、英就英國侵略西藏和俄國侵略外蒙古達成了「諒解」。中國政府於8月13日對英、俄、日三國發表了關於《滿蒙藏之主權五事》的聲明,指出滿蒙各地皆為中國領土,凡有關滿蒙各地之條約,未經中國政府承認,不得私訂;滿蒙各地之礦產,無論何人不得私自抵押;中國政府在滿蒙各地有自由行動之主權,外人不得幹預;各國不得以護僑為名向中國增派軍隊;現蒙藏地方少數王公貴族反對中國政府的行動是非法的,外人不得主使挑撥。沙俄無視中國政府的嚴正聲明,於11月3日與外蒙古當局非法籤訂了《俄蒙協約》及《商務章程》,宣稱「蒙古對中國的過去關係已經終止」,俄國政府「扶助蒙古的自治」,並為其編練軍隊,不準中國軍隊「進入蒙境」,不準漢人「移居蒙地」;俄人在蒙古享有特權,其他外國人不得享有超於俄人之權利;不經俄國政府允許,蒙古不得與「中國或別國立約」。以後,又籤訂了有關鐵路、礦山、電訊等條約,沙俄在外蒙古取得了廣泛的特權。
中國政府在《俄蒙協約》籤訂前即向沙俄提出抗議,聲明對俄蒙所訂「條約」概不承認。「協約」籤訂後,中國政府於11月7日發表聲明,重申「概不承認」俄國與外蒙古所訂任何條約,抗議沙俄「侵犯中國主權」。中國各族人民強烈反對「俄蒙協約」。北京市民舉行「反對俄國奸計大會」,報刊紛紛揭露沙俄侵略罪行,許多市民連日持票往俄國銀行兌換現金,商人抵制俄貨。孫中山致電參議院,要求「否認俄蒙協約,堅持到底」。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和愛國華僑3000多人在東京集會,強烈譴責沙俄。蒙古愛國王公宣布「蒙古擁護各族聯合一體的中華共和國,斷無獨立之理」,強烈要求哲布尊丹巴取消「獨立」,並以「蒙古王公聯合會」的名義,通告世界各國,絕不承認沙俄炮製的「俄蒙協約」。中俄於1912年11月開始在北京舉行談判。1913年11月,袁世凱政府與沙俄籤訂《中俄聲明》,追認了《俄蒙協約》及其附件,「承認外蒙古的自治權」。聲明雖然載明「俄國承認中國在外蒙古的宗主權」,外蒙古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卻規定中國政府不能在外蒙古設治、駐軍、移民。在中俄互換的照會中,還規定以後「凡關於外蒙古的政治、土地交涉事宜,中國允許和俄國政府協商,外蒙古亦得參與其事」,[24]實際上承認了沙俄對外蒙古的控制。根據《中俄聲明》,自1914年9月起又舉行中俄蒙恰克圖會議,並於1915年6月籤訂了《中俄蒙協約》。沙俄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宗主權」,哲布尊丹巴取消「大皇帝」稱號及「共戴」年號,由中華民國大總統冊封,用中華民國年曆,兼用蒙古幹支紀年。北京政府承認外蒙古的「自治」和沙俄在外蒙古的各種特權。但是,會後沙俄唆使外蒙古當局借詞「謝絕」接受冊封專使,並多方阻撓外蒙古派員來北京,以致冊封儀式延至1916年7月方始舉行。
十月革命爆發後,沙皇政府垮臺,外蒙古傀儡政權失去了靠山。1918年,北洋政府派軍隊開進庫倫,恢復了對外蒙古的主權。沙俄在策動外蒙古「獨立」的同時,還強佔了我國外蒙古西北部的唐努烏梁海地區。沙俄通過1864年的《勘分西北界約紀》,早就強佔了包括原屬定邊左副將軍管轄的唐努烏梁海的十個佐領、原屬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的阿爾泰淖爾烏梁海的兩個旗,以及科布多以西的大片我國領土。1907年,沙俄在烏梁海中部一帶地方建立殖民據點。武昌起義後,沙俄派出「邊疆特使」竄入該地區,發號施令,阻撓我國政府派官員進入該地區行使主權。1914年6月,大批俄軍侵入,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唐努烏梁海地區歸俄羅斯所有,強行霸佔了我國唐努烏梁海地區17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對此,不僅當時中國的北京政府未予承認,以後歷屆中國政府也從未聲明放棄中國對這一地區的主權。
與此同時,俄國還加強侵略我國內蒙古地區。我國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與俄國的邊界,早在中俄《尼布楚條約》和《布連斯奇條約》中便作了明確的規定。但沙俄任意破壞界標,派遣間諜分子進行顛覆活動。1900年沙俄出兵東北時,竟在我國邊境城市滿洲裡建造營房,駐紮軍隊。清政府不得不提出中俄雙方根據條約重新勘界立標的要求。1911年12月,在齊齊哈爾籤訂了中俄《滿洲裡界約》,兩國疆界雖基本上按照舊約,但沿著這條邊界線,沙俄又侵佔了我國1400平方公裡的領土。1912年7月,第三次《日俄密約》籤訂,把我國內蒙古分為東西兩部分,俄國「承認」日本在東部內蒙古的「特權利益」,日本支持沙俄對西部內蒙古和外蒙古的侵略。
在沙俄和外蒙古叛亂集團的煽動下,呼倫貝爾盟陳巴爾虎旗總管勝福、車和扎等於1911年9月向清政府提出撤走政府官員和軍隊、不準移民、移交政權和財權等無理要求,均被清政府拒絕。他們勾結沙俄和外蒙古軍,於1912年1月佔領海拉爾,宣布「獨立」,接著進犯滿洲裡,被擊潰。俄軍和外蒙古軍增援反撲,佔領了滿洲裡。勝福等在滿洲裡成立「自治政府」。中國政府派兵平叛,沙俄以「調停者」出面幹涉。1915年11月,北京政府被迫與沙俄籤訂了《中俄會訂呼倫貝爾協約》,承認呼倫貝爾為「特別區域」;規定非經俄國準許,中國軍隊不得進入該區;將來中國「敷設鐵路,儘先與俄國借款」;承認沙俄與偽組織所籤訂的各項「合同」。1920年1月,呼倫貝爾盟重新回歸祖國。
內蒙古哲裡木盟科右前旗扎薩克圖郡王烏泰、科左後旗鎮國公拉喜敏珠爾等,在沙俄煽動下,於1912年8月舉兵叛亂,分三路進犯桃南府,散發所謂「東蒙古獨立宣言」。北京政府及時調兵平叛,叛軍敗逃外蒙古。10月底,沙俄派遣外蒙古軍數千人,分三路南犯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浩濟特旗及蘇尼特旗,察哈爾都統調兵狙擊失利。昭盟郭爾羅斯左旗臺吉多爾濟公、扎魯特左旗協理臺吉官布札普於11月乘機攻陷開魯。熱河駐軍派兵平叛,官布札普敗逃外蒙古。外蒙古軍自1912年10月到1913年9月,在內蒙古的西二盟及錫林郭勒盟的全盟、昭盟的克什騰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等許多地方,燒殺搶掠。北京政府出兵討伐,到1916年收復了內蒙古全境。
今天的內容就說到這裡了,雖然文章看了會讓人沉迷,但是別忘了準時吃飯,抱著手機吃飯實在是個不好的習慣,總之如果喜歡看我的文章的同學,別忘了關注小編,小編每日都會發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