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光緒帝支持下卻猶如兒戲般的維新變法,雖然一定程度促進了當時社會的思想進步,但是,毫不意外的,這場改革中最終以失敗告終。不過,在這一時期,也誕生了許多足以歷史留名的人物,康有為就是其中之一。康有為作為「戊戌變法」的領軍人物之一,還被後世譽為「南海聖人」。百日維新失敗以後,慈禧太后下令捉拿維新派,但康有為早已離京,開啟了他長達16年的逃亡之路。一般來說逃亡的生活都是十分苦的,但康有為則不然,他的逃亡生活不僅不苦,還是山珍海味,娶了好幾房小妾,甚至還買了一個島嶼。那麼這些錢都是從哪來的呢?
康有為流亡國外時,七赴法國,八遊英國,十一次出入德國,還遊歷了義大利、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希臘等42個國家。出行時他並沒有帶多少錢。但康有為就這樣拖家帶口,可還是能保持山珍海味,遊歷全球,是因為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於他的一個謊言。
光緒二十五年(1999年)四月,康有為來到加拿大維多利亞,只有一個華人前來迎接。而就是這個華人竟然讓康有為發現了商機。原來當時中國國勢不強,華人在外經常受到欺凌,突然看到一個名動中外的人來到,他們都認為救星來了。這個華人確定康有為的身份之後就去發電報,轉瞬之間,就有一千多華人前來迎接他,並將其帶到中華會館。面對著這些飽受欺凌的中國人,康有為卻發現自己的商機來了。於是,在當年七月,他聯合加拿大華僑領袖們創立了「保皇會」,全名「保救大清皇帝公司」。對外宣傳說保商即保國,保皇亦保國」。「如果以五百萬會員來算,每個人省點抽菸喝酒的錢,每人捐十塊錢,就有五千萬了,我們先開家銀行,印點紙幣,就能有一億兩千五百萬了。我們拿出來三千萬辦輪船,三千萬修鐵路,三千萬開礦,五百萬開零售店,將來有股份的人從礦業鐵路輪船能分到很多的紅利,再拿三千萬成立個救過團體,養一些有才、有勇、忠誠的人,將來中國就有希望了。」在成立這個公司的時候,康有為還聲稱自己有光緒帝的密詔,是奉命行事的。此外,為了能獲得大家的信服,康有為還拿出了一張和光緒帝「合影」的假畫像,說到底就是為了博得同情。
在康有為的忽悠下,給康有為保皇公司投資的人是絡繹不絕。康有為在「保皇會」的條例中明確規定,想要入會,就得收取會費2元。當然,這個會費不是白收的,以後一旦保皇成功,這些會員的發展前景都是會十分可觀的。這個2元,雖然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並不算多,可在百年之前,也不是個小數目了。而保皇公司也是發展迅速,名下的子公司竟然有一百多家,涉及銀行、房地產等多個行業。據記載聽說墨西哥城要建有軌電車,康有為立即在沿線買了很多地,結果電車一通,地價立刻翻了好幾倍,從這個角度來說,康有為搞政治不行,搞投資的確有一套。
據記載戊戌政變前,感受到危險的光緒帝曾經秘密召見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銳商討對策。百日維新失敗後,康有為在遠逃海外時,便宣稱自己手中有光緒帝的密詔,讓他想對策解救自己。「朕唯時局艱難,非變法不足以救中國,非去守舊衰謬之大臣而用通達英勇之士,不能變法。而皇太后不以為然,朕屢次幾諫,太后更怒,今朕位且不保,汝康有為、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等可妥速密籌,設法相救。朕十分焦慮,不勝企盼之至。特諭。」而實際上,康有為所宣稱的衣帶詔內容,和楊銳所接到的大相逕庭,在光緒皇帝的旨意中壓根就沒提到過康有為。而在康的版本裡,他不僅把自己的名字添加在了第一位,還講詔書改得是面目全非。十年之後,慈禧與光緒帝同時去世,楊銳之子便將密詔原件交給了都察院,原文內容才大白於天下,其實光緒帝就是讓維新派放緩改革腳步,並未提及讓康有為等人救他的事。但就是這樣一封偽造的「衣帶詔」,卻成了康有為「發家致富」的幌子。
隨後,康有為的弟子奔赴美國、墨西哥、南美洲、澳洲、東南亞,甚至南非,共創建總會11個,分會103個,總會員更是達到了百萬之巨,人多了,錢自然就不會少了。因此,雖然在海外逃亡,康有為卻一點兒也沒有讓他的生活質量打折扣。
康有為就依靠這些錢開啟了他海外逃亡的奢靡生活。他拿著這些錢去投資了美國、加拿大等地的房地產,從中又大獲其利。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康有為又一次到達了沙丘巴登,買下了湖中的那一座小島,並且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他在這座島上居住了三年的時間,為了能夠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適,他還在這座小島上修建了一座中式園林,取名為北海草堂。根據社科院的一些研究員考證,他所購買這座島嶼花費了2.8萬克朗,而裝飾這座小島又花費了7999克朗。
此後,在康有為海外出逃的16年裡,他的腳步踏遍了歐洲11個國家,康有為甚至還寫下了一本《歐洲十一國遊記》。康有為曾經兩次踏足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第一次到達這座城市的沙丘巴登小鎮的賓館住宿時,他一下子就喜愛上那些遍布在小小島嶼上的房子,這座島嶼星羅棋布的構造,面朝大海的美景,也讓他流亡多年的心能夠平靜下來。
其實,已經有不少的中國旅遊者尋找過這座康有為島,他們到達以後發現,海島確實存在,周圍仍然被大海環繞著,可是小島上面的那一座傳說中的中式園林,早已經蕩然無存。而且小島上長滿了雜草,一片蕭條孤寂的模樣。百年的歲月早已經讓一切都是人非,這座小島現在也已經被瑞典收回去了。只有知道康有為曾在這裡居住過的華人,還繼續將這裡稱為「康有為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