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客觀來講給人的印象並不是很好,既沒有唐朝般繁榮富庶,也沒有元朝般勇猛無敵。即便有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但在史學界對於這個盛世一直保有不同的看法。相反一談到清朝,人們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條約,因為籤訂了眾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使得我們的近代史並不光彩。但是曾經也有一批先驅試圖改變清朝落後的局面,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來自強求富,救亡圖存。
戊戌變法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開展起來的,儘管其成效甚微,遠不如同時期它國的明治維新,但是它仍然起到了啟蒙作用,推動中國的近代化。戊戌六君子雖然英勇就義卻喚醒一部分人的覺醒,並且這場運動也沒有完全失敗,康有為和梁啓超兩位領導者由於提前知道情況,做好預防工作才最終免於此難。康有為更是去往海外,繼續組織愛國人士來救亡圖存。同時他也做起了生意,有很多的錢財,甚至在海外購買私人島嶼。
康有為本是廣東人,雖然出生於官僚世家,但是從小對於西方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1891年在廣州開設草堂,開始宣傳自己的主張。到了甲午戰敗後,其組織震驚海外的公車上書。變法期間深得光緒帝器重,積極推行變法主張,甚至想要組織圍園殺後,徹底剷除頑固派,但是計劃失敗後,輾轉海外。在日本的時候,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也同時受到海外愛國人士的敬重。在1899年,清政府與日本交涉,不準康有為留在日本,於是康有為開始他的世界演講之路,也是在這時買下瑞典的一座無人島嶼。
1904年,康有為在去歐洲的時候,被那裡的風光所吸引,於是在瑞典買下一座私人島嶼。他在日記中曾經描述這裡有眾多的島嶼,山中有城市,城市中又有山,想要遷徙定居在這。於是買下了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附近的一座無人島,因為康有為在當時還是很有影響力,並且有很多追隨者,所以最終以兩萬八千克朗成功購得。後來又在這座島上進行精心地布置,修建府邸,稱其為北海草堂。而在購島和建造方面一共花費約150萬元人民幣。但是康有為並沒有在這裡定居,因為他還有未完成之事,僅在這裡度過了三年愜意生活,之後便將這座島交還給瑞典。
瑞典收回島嶼後,便將其開發成專門的旅遊場所,並且由於有名人效應,門票收入還是十分不錯的。每年有大量的遊客來這裡參觀遊玩。於是這座島也被人們稱為「康有為島」,雖然裡面的建築已經被腐蝕得不成樣子,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曾經一代變法功勳在這裡生活過的點點滴滴。
歷史上對於康有為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有人說他是近代變法的先驅代表,是一代人的啟蒙導師,對於國家的近代化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康有為實則是打著變法的幌子,謀自己的私利,因為他曾經將愛國人士籌集的錢財用到了自己的房地產上面,使得自己賺得盆滿缽滿,而且雖然他主張男女平等,但是自己卻妻妾成群,與那些潔身自好,品行端正的領導者完全不同,並且他不算是徹徹底底的改革者,因為他始終支持的是保皇。
其實我認為人本來就是「五顏六色」的,不同的角度會看到不同的顏色,不同的方向也會得出不一樣的判斷。在近代化的方面,我們不可否認其曾經的貢獻,從最終島嶼以他的名字命名來看,還是有很多人支持,甚至肯定他曾經的功勳。但是在人品或者其他方面我們有待商榷。大家覺得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繫作者必定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