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樹立唯物主義觀點,並且還要從多角度來觀察歷史人物。因為很多時候很多歷史人物非常的複雜,這些人物的好壞與否,很容易受到不同人的角度問題而發生巨大改變。
特別是自晚清以後到民國的那段歲月裡,那一時期史料特別多,多大的讓人根本搞不清楚事實的真相的地步。例如當年的盜國奸臣袁世凱,無數的史料對他進行過描繪,無數的大師更是親自點評過他。但袁世凱到底是個好人是個壞人,到現在都搞不清楚,他是當年最有能耐的人,但他又是人們最痛恨的惡棍。這都是當年民國歷史的一大特色,所有的人物模糊不清。
其實除了袁世凱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也是面目模糊,此人就是康有為。在過去筆者第一次接觸康有為的時候,對他可謂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因為他是改革先鋒。但事實上了解了更多的歷史以後,突然又覺得此人實在是有些不堪,因為他做的事情,本來就不是一個好人能做的。在100多年前,康有為曾花了2億美金,在歐洲買一座島,那麼如今這座島的主權歸誰呢?
一、康有為的崛起
其實仔細討論康有為的歷史,會發現這個人有一定的能耐,但他的確沒有能力站在風尖浪口。正如高曉松所說,康有為就是一個妄人,只是因為機緣巧合恰好站在歷史的巔峰。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史書記載,康有為出生於1858年,是一個書香家庭的孩子,從小熱愛讀書自然不用說,而且他的天賦不錯,在5歲的時候就能背誦數百首唐詩,12歲的時候就被稱為「神童」。有這樣的一個資本,因此他可以在地方上混出一定的名氣。
但可惜的是,康有為這個人雖然有點才華,但特別的傲氣,他和當年的諸葛亮一樣,雖然沒有自比管仲樂毅,但也是把自己和丘處機以及六祖慧能等人相媲美。
不僅如此,他還對曾經的大師進行瘋狂的批駁,特別是針對韓愈,認為韓愈寫的文章根本膚淺無知,毫無內容。
一個學生傲氣一點沒關係,但關鍵要懂得自知,但很明顯康有為當年沒有做到這一點,相反還繼續狂妄,並且有的時候還頂撞老師,這使得他的老師對他又愛又恨。
由於從小離經叛道,所以他很快抗拒儒家傳統,甚至開始鑽研西方學問,據說當年康有為還親自學過西方管理模式,並且在國內宣傳西學為用。
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他靠著特立獨行,很快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但他真正的出名不是因為這些小打小鬧,而是因為他的《新學偽經考》,他居然借著孔子的名義來反駁儒學以及經學,並且提出了改革的思潮。
如果僅僅只是如此,那麼這個人的確是一位優秀的大師,但有很多歷史記載,他是剽竊的另一位儒學大師的作品,並且還在大庭廣眾之下宣揚,甚至還引來了梁啓超,並且逼得梁啓超做了他的學生。
當時,康有為的行為飽受大家的批駁,而且到後來能夠創辦萬木草堂,等等理論基礎都是剽竊別人的作品。因此有不少的學者非常不喜歡康有為,認為他的發家方式是譁眾取寵,以及借雞生蛋。但不管怎麼說康有為還是崛起了,並且聲名大噪,只不過更多的時候是罵名。
二、公車上書與光緒皇帝
接下來的歷史,王樹增老師在自己的作品中有過具體的描繪。當年康有為去參加科舉考試,結果剛好遇到了公車上書,康有為不僅參與其中,而且大肆鼓譟。
不過,按照史學家的具體研究發現,公車上書的主體其實就是那些中下階層的官員以及幹部,他們不滿足於國家的現狀,於是帶頭髮言。
康有為雖然也參與其中,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而且他本來也不是主流。有些史書記載,政府人員對他打了一巴掌,然後他就安靜了下來,公車上書很快就與他沒關了,接下來就是中下官員與皇帝的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康有為在這一次公車上書中又引起了一些人的關注,甚至他還寫了《上清帝書第五書》,因為當時的政治鬥爭的緣故,他還被引進到了光緒皇帝的身邊。
在《走向共和》中,康有為能夠崛起是因為榮祿和翁同和兩人的鬥爭,事實上康有為當年的崛起也的確是受到這些大佬的影響。
接下來的歷史就顯得尷尬了,康有為與光緒皇帝等人講論觀點,不過他所有的觀點都是強調西方變法以及變法的重要性。但眾多官員一旦問題到經濟事業問題上,他總是迴避,然後強調只要變法這些都有了。因此,當時李鴻章的人對他極度不滿,因為此人就是個花花腸子。
不過,他也的確是幸運,光緒皇帝想要更多的掌握政權,而且的確是想要做出點事情,因此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於是康有為就恰逢其時,站在了風口成為了飛起來的那一個人,於是開始浩浩蕩蕩的戊戌變法,緊接著他又敗退逃跑,但留下了無盡的傳奇。
三、康有為的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康有為明明已經失敗了,但是他卻因為反對慈禧太后,而且搞了所謂的維新變法,因此被所有西方學者認為他是個改革先鋒。
於是,只要康有為在海外罵慈禧太后罵得越狠,西方國家把他捧得越高。而且這個人完全不顧光緒皇帝的危險,居然還拿出了光緒皇帝的衣帶詔,按照史書記載,這個衣帶詔是假的。
在此期間,他在海外坑蒙拐騙,不僅得到西方國家的認可,而且得到了廣大海外華僑的支持,越來越多的人給他捐款捐物。這樣就使得康有為雖然革命沒有成功,但是卻發了大財。在《曉松奇談》中,高曉松更是強調,康有為富甲一方,並且大規模的置辦房產。
在這些大規模的恢復之中,康有為在1904年來到了瑞典,他眼看著這一片區域如此的美麗,於是居然花費了2億美金買下了這裡的一座島嶼,然後在這島上大搞裝修,帶著妻兒在那裡住了下來。
要知道,能夠花2億美金買下一個島,然後將這裡建設成一個自己的獨立王國,這可不是普通人能幹的事情。這些錢財其實都是當年海外華僑的捐款捐物,給他帶來的便利,但他卻用來享受,並沒有真的去拯救光緒皇帝。
但我們不得不說,康有為雖然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情,但他最後還是名利雙收。他不僅成功的把自己包裝成了光緒一條最偉大的維新派,而且後來還與孫先生進行博弈,一度讓人們以為他是最光明正大的忠君分子。
再到後來,他憑藉著海外華僑的支持,居然還組織起了自己的勢力,甚至他還壟斷了華僑回國投資的途徑。任何華僑回國投資經商都必須要繳納一定的保護費,否則的話將無法回國。
當然對於這一紀錄,史學界有不同的看法,但的確使得康有為擁有巨額的資金,所以才買下了那座島嶼。現如今,「康有為島」早已被瑞典無條件收回。
總結
所以通過這些歷史來回頭看康有為的人生,我們真的會感覺一種顛覆感,民國時期很多的英雄,到頭來其實他們背後也有很多的陰暗。
過去不斷反覆教育之下的康有為維新黨,其實他們也只不過是一群投機的政治家,雖然他們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之上,但他們的人品甚至還比不過前清的遺老遺少。所以對於歷史,我們應該多角度多方面來分析,否則極容易陷入到誤區。
當然了,我們也不應該全部否定康有為的人生,不管他的人品如何,但他終究是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而且啟迪的所有的中國人讓大家知道除了封建制度以外,還有一條君主立憲道路。所以康有為事件是一個很好的窗口,讓大家更好的理解什麼叫做歷史的複雜性。
其實除了康有為以外,還有很多的民國人物比他們更加複雜,遠非我們所看到的那麼簡單。因此讀歷史千萬不要單憑善惡而論,而應該多角度分析。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