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報導再次把石家莊送上熱搜,相較於往年的放開限購、無門檻落戶,今年的話題就顯得格外沉重了,就是「房價跌回三年前」。
這是一個什麼情況呢?為啥石家莊的房價會下跌呢?不是說好房價只會一路漲的嗎?怎麼會出現下跌呢?尤其是石家莊的地理位置也不錯啊,隔壁就是老大哥北京,而自己本身也是二線城市,又是北方交通要塞,隔壁還有「千年大計」雄安,加上「京津冀一體化」的加持,很難不覺得石家莊要起飛啊,怎麼反而房價下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
01
借用當地人的一句話,沒有一線城市的命,卻有了一線城市的房價。而石家莊這個城市根本留不住人才,房價還拼命漲,泡沫早已經很大了。
確實,讓我們把時間倒回4年前看,從2016年最初的9000元/㎡,半年時間漲到15000元/㎡。要知道,之前石家莊房價達到這個數值的跨越,足足花了6年時間。
緊接著,就是2017年,當各地都在嚴格限制樓市的時候,比如北京,已經發布了「317嚴政」,而石家莊依舊沉迷在賣地的局面。根據數據顯示,石家莊2017年賣地高達310億,超7成地塊溢價,地王頻出。
不斷出現新地王,刷新周邊的房價,加上一線城市的樓市被嚴格的調控,大量的資金向周邊城市的樓市流入,加上當地改善以及投資需求的釋放,石家莊進入第二輪全民熱炒階段。大量的炒房客也是蜂擁而至,一套、兩套、三套,買房的行為樂此不疲,直接把房價抬到了2.5萬以上,產生了大量的泡沫。
這樣說吧,石家莊成也2017年,敗也2017年。就在2016-2017年房價風風火火的往上漲後。國家終於出手了,先是在2017年3月17日第一次出臺了「限購令」,要滿一年社保才能買房,不過對於炒房客來說,這根本就無關痛癢,對市場的熱度根本就無法產生影響。
眼看石家莊房地產市場繼續高歌猛進,房價連創新高。2017年9月23日,石家莊再次出臺了更為嚴格的樓市政策,規定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一套住房,同時需要提供近3年內連續繳納24個月及以上個人所得稅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所有新購的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房)5年內不得上市交易。
這個政策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限售和限購,這套組合拳下去,直接冰凍了整個石家莊的樓市。根據58、安居客研究院給出的數據顯示,從2017年10月份起,石家莊的房價就開始趨於穩定了,新房均價在1.7萬,之後連續三年的下跌,到了2020年,目前新房的均價在1.5萬,直接跌回到了2017年年初的房價水平。
根據當地的中介介紹,當初石家莊房價最瘋狂是在2016年到2017年,當時二環邊上項目的價格都到了兩萬多,有的賣到了2.4萬、2.6萬元。我身邊好多炒房客都在拼命地買買買,當時我在的那個項目,賣到了2.4萬。但自從限售出來後,如今項目的均價大約在1.4萬左右,降價了快40%,而且很多炒房客都被套住了,降到1.4萬都賣不出去,基本處於血虧狀態。如今的石家莊少了許多投資客了,可以說基本沒有了,大多數都是本地人的置換群體在買房。
當然,這3年的時間,石家莊不是沒有努力過,先是通過人才引進,買房給補貼。緊接著是降低落戶水平,基本可以說是無門檻落戶了。但樓市依舊無法回暖,就像當初的睡城燕郊、鄭州一樣,都開始低迷起來了。可以說,失去了投資客的信任,後期也沒有什麼大規劃,房價很大程度也就定格在這裡了。
02
其實從石家莊這個案例,我想告訴大家一點,買房千萬別跟風,別以為現階段買房跟過去一樣,閉著眼睛就能賺錢,太多血淋淋的例子,比如長沙、燕郊,都是因為調控,房價一夜入冬,讓許多炒房客血虧。
所以,買房不要去跟隨概念,就像石家莊一樣,靠近北京,有「千年大計」雄安,加上「京津冀一體化」的加持又能如何,都是概念,何時能落地呢?就算落地了,對於石家莊又有什麼落實到具體的利好嗎?
因此,買房最重要的支撐點,還是3個:產業、資源、人口。有這3個才是對於房價最重要的保障。
以東莞為例,目前松山湖的最高房價已經高達6萬了,這個價格基本可以買深圳失去了。但為啥那麼多人還是選擇松山湖呢?就是因為東莞無論是產業、資源、人口都有保障,足以支撐這個區域的房價,加上靠近深圳,交通也開始接駁了,未來能夠有效承接深圳更多的資源。
因此,只有基礎產業搞好來,有了資源,能吸引更多人口過來,跟一線城市齊頭並進,房價才有保障。如果本身底子差,就因為你靠近一線城市,就妄想房價能齊頭並進,那這個算盤就敲得太響了。
我這樣告訴大家吧,如果城市本身底子差,根本無法抵擋住一線城市的虹吸能力,時間一長,不僅房價漲不起來,反而還會被拖下去。北京和天津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總而言之,未來的城市分化會更加明顯,單純靠概念炒房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接下來還得有硬實力才能支撐起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