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華:對個人低調生活的忠誠,何嘗不是一種英雄夢想?

2021-01-17 周衝的影像聲色

她寫人,愛欲斑駁,苟且偷生。

她寫鬼,純善悽婉,執著無悔。

她寫妖,迷醉妖嬈,赤膽忠心。

她寫佛,鏗鏗鏘鏘,為心所困。

她更寫魔,心魔,情魔,病魔,人鬼妖佛四界,懷心魔者,是眾數。

人因有魔而自由,也因有魔而困於桎梏,掌控之間,如何打磨其分寸,把握其高低起落,是一生人修行的要義,或許更是千千萬萬轉魄歸魂的主兒們,需要修煉的要義。

紅塵中人的世界,只有人界,也就是社會,忙碌的社會,焦躁的社會,喧囂龐雜的社會。

而李碧華的世界,則是人鬼妖佛四界交錯混雜,眼前的物質與光輝,可以無限延伸出去,你說這不可能,一廂情願,幻想偶合。

她卻說,精神的世界,有靈性的心海便是如此遼闊無疆,教人尋尋覓覓,百轉千回,經歷許多事,夢過許多人,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心屬之地。

心海與心魔,前者是自由,後者是枷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題材的推陳出新,讓人眼前一亮。

武俠、捉鬼、妖氣,仙俠等各種類型的電影,陸續出現在大熒幕裡。

城市中人,忙碌了一天,去那個與世隔絕的影廳裡,看一場電影,愜意又滿足。

如今的大牌明星,在那時正是當紅,他們在光影世界的愛恨情仇、婉轉磕碰,仿佛要將現實打包,用黑布蓋住,讓觀眾只記得他們,只記得那稍縱即逝的光輝。

那時的林青霞、張曼玉、張國榮、梅豔芳、王祖賢,仿佛只屬於電影本身,沒有絲毫的煙火氣息。

李碧華與大明星相比,並不出名。而這種不出名,由她自己一手造就。

《霸王別姬》的原著與編劇都是她,跟著團隊一起走遍坎城,卻沒留下任何一張個人的照片。

徐克的《青蛇》的原著與編劇也是她,找來找去,沒有更多消息,只見編劇李碧華三字在側,神神秘秘,與電影氣氛相投。

問她,為何不照相,為何能夠一張偷拍都沒有?

她擺擺手說,這事簡單,讓人家不拍,人家就規矩了,不拍。

主要還為了圖省事,我可以任意在街上走,我可以到小楊生煎去吃生煎包,我可以去記錄,我可以去看,這樣舒服嘛。

問,那你不穿名牌?

她答,我就是名牌。

低調,樸素,卻也知己知彼,精明通透。這才是真正的李碧華。

據說,李碧華出生於1959年,原名李白,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學歷不高,畢業於著名的女子學校香港真光中學,曾做過小學老師,也做過人物專訪的記者,更是電視臺裡的資料收集員,策劃、編劇。

她來自一個富庶的家庭。

祖父是做中藥材生意的,家底豐厚,皆有傳統國學之風貌,娶過四個老婆,還有過妾侍。

家裡雕梁畫棟,書卷滿門,人多口雜。

從小她便在舊時的人事爭鬥裡摸索,在他人的悲歡離合中體驗生活。

可是,再多口舌之爭的樂趣,也比不過一本書給她的快樂多,她沉迷於紙頁之中,遠離塵囂,也收穫了內心的豐盈。

她熱愛藝術,也著迷於妖魔、詭異之事,有空便自娛自樂地寫上幾筆,到了學生時代才重視起自己的創作才華來,於是常常給《幸福家庭》和《中國學生周報》投稿。

她視角獨特,這是她的異稟天賦。

1976年,她的才華得伯樂賞識,成為《東方日報》的記者,主攻人物專訪,同時也寫專欄,發表小說。

這時期,她寫了一生中最著名、影響力最大的幾部小說,《霸王別姬》、《青蛇》、《胭脂扣》、《川島芳子》。皆是構想奇異、立意深刻之作。

她擅長寫紅塵往事,奇情畸戀,而電影市場的繁盛也為她的小說拓寬了表現方式,讓獨特的「李碧華式」風韻大紅大紫。

而李碧華式的風格是什麼呢?

在《胭脂扣》,妓女如花與公子哥十二少相戀,兩人同居又迷上鴉片,最後窮途末路,希望用殉情來實現永恆的愛戀。

一起吞食鴉片,喝摻了大劑量安眠藥的烈酒,可最後落入黃泉的,只有如花一人。

她在陰曹地府苦苦等候,五十年時光,匆匆流逝,卻不見戀人的蹤影,於是到陽間來尋他。

她果決,她痴情,美貌絕倫,數年等待的結果,居然是生活落魄,苟且偷安的老年十二少。

歲月蠶食了他的青春,連靈魂也一起吞掉,蒼老可憐,她尋覓之人血肉雖存,卻也早已不在人世了。

如花見了他,失望之極,憤然離去。

在《誘僧》裡,太子的親隨石彥生與秦王交好,兩人一起打獵時,偶遇了公主紅萼。

石彥生愛上了紅萼。

後來玄武門之變事發,太子被殺,石彥生為保石家清白,立誓絕不侍大唐,與五名下屬剃度為僧,隱居寺廟,伺機起兵反對秦王。

公主紅萼拜訪石彥生,朋友相會,一起在山下的花花世界流連,這才得知天下太平,國富民安,謀反已無動機可言。

在回寺廟的路上,公主紅萼被殺,讓石彥生心痛不已。

雖遁入空門,塵緣往事卻一直襲上心頭,不得解脫。

他就快走出這愛而不得的痛苦之時,一名酷似紅萼的女子在廟中削髮為尼,石彥生再一次陷入回憶與現實的纏繞中,無法自拔。

為情生,為情亡,被情所毀,被情所救,孰對孰錯,塵世與佛門,哪一道門才算是遁入空門。

誰說,愛上一個人,不是修行。

在現實裡,李碧華式的作風是:

1988年,導演關錦鵬執導了《胭脂扣》,梅豔芳,張國榮主演。

還未在香港上映,便已在臺灣金馬獎上奪得最佳女主角與最佳攝影。

李碧華也獲得了金馬獎最佳編劇和最佳改編劇本,一時名滿天下。

再加上,上映期間,正好是梅豔芳的二十八場演唱會期間,樂壇頒獎禮也來湊熱鬧,李碧華的風頭一時無二。

可她來去無蹤,從未露面,此番榮耀仿佛另一個世界的龍捲風。

她筆下的哀與怨,痴與纏,充滿了煙火味的躁動,也瀰漫著聊齋式的絕唱。

她的情,是白水裡兌了烈酒與冰塊的情,嫉妒、狡詐、使壞、膽小、自私、懦弱都兌進了那份生生世世,糾纏不休的情事之中,讓看點更加純粹,也讓人物更加真實。

張國榮曾評價她,「碧華的作品是成功的,有美而壯烈的內在,故事往往能抓住人生最光輝、最燦爛的剎那加以發揮。而我最欣賞碧華小說中那種坦坦蕩蕩、毫無保留的風格。」

他也表示,《胭脂扣》裡的十二少是他個人最喜歡的角色。

而李碧華對自己的作品,是傲氣的,不是浮誇的炫耀。

她堅持「我為東道主,不作奴才文章」。

她說,「寫作人都是獨立個體戶,我不願意像誰。」

她處事為人,簡單直接,絲毫不拖沓。

有一次,她打電話給內地的話劇導演及編劇田沁鑫,劈頭一句便是,「我是李碧華。」

田沁鑫愣了一下,問:你是那個作家李碧華嗎?

她自信地說道,「還有哪個李碧華啊。」

當時她與田沁鑫未曾見過,田沁鑫相當於一個陌生人。

她卻直言不諱,非常直爽地說,「我想跟你見一面,我查了一下你,你在圈子裡沒有什麼微詞,而且我看了你的劇本,你的文字很好。」

田沁鑫問她在哪裡,她直接說出了地址,「我在上海。」

再問怎麼見,她答,「你來一趟。」

她做事情,複雜簡單化。

娛樂圈裡看似無比複雜的談版權、籤合同的事,放在她那兒,從來都是直來直往。

田沁鑫飛了一趟上海,見了她。

兩人落座後,她直截了當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有一部戲要給你做,叫《青蛇》,我希望你把它搬上話劇舞臺,我們可以談一談版權的問題。」

田沁鑫覺得自己好像做不了,便建議她拿出別的小說來改編。

她斬釘截鐵地回答,「就是《青蛇》好。這是我寫自二十年前的作品,我希望你幫我把作品(的名氣)再往上提一提。」

她精明卻不世故,經營自己小說的銷售,也很有一套。

每次去見演員,到了後臺,她都要帶自己的一本書送去,一算是見面禮,二也算是推廣。

對自己的作品,正版有多少,盜版有多少,價錢如何,印刷的質量如何,她全都知道。

可以說,她一個人就是一個公司。

她為人敞亮,從不遮遮掩掩。

她從不買房,也不忌諱有人說她古怪。

她住在酒店式公寓裡,每天都有固定的人來為她打掃房間,收拾物品。

這樣做,是因為她心頭有主見,有想法。

她覺得買房子沒用,人終有一死,買了房給社會留下一堆垃圾,別人還得幫著收拾這堆垃圾似的遺物,這也太能搞事了。

她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次性把房錢交到了一百歲的時候,了卻無數煩惱,住得既清爽又簡潔。

如此狡黠精明、特立獨行的李碧華,應該是什麼樣的容貌?

見過她的人,說她長得很普通,短髮,個子不高,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她非常白皙的皮膚、狡黠的目光,還有那邏輯清晰的飛快語速。

沒見過她的人,要麼把她認做臺灣歌手李碧華的模樣,要麼把她認作當年拍《霸王別姬》時站在張國榮旁邊的小姑娘,還大言不慚地說,看見了吧,不要再抱希望了,女神就是長得那麼普通。

她究竟長什麼樣,大眾只是模稜兩可。

她不像張愛玲那樣,拋頭露面,大膽放言,「出名要趁早。」

她的語錄要麼是從小說裡摘錄下來的,要麼似說未說,最終也不確定哪句話是真的出自她的口。

成名數十年,她一直堅持不露真容,不接受電話採訪,更不參加任何宣傳活動。

她有自己的生活,她只過自己的生活,這也意味著她選擇並遵守選擇後的默認協議:她不去打擾別人的生活。

她相信自己有通靈的。

她曾對田沁鑫說,自己與張國榮、梅豔芳的關係都很好。

有一次臨時要打出一個《胭脂扣》劇本,結果電影熒幕上就出現許多亂碼。

她便轉過頭,對著空氣說,張國榮、梅豔芳,你們兩個真的不要再鬧了啊,這次的劇本要急用。這麼一說,整個劇本就順利的打出來了。

如果她看見你戴了水晶,會覺得你是不是身上有不乾淨。

她的這些敏感,並非迷信。

而是真誠的相信,所以她才寫了許多的神鬼故事,穿越的愛情小說。

網絡上盛傳她結婚了,丈夫是她在一次研討會上認識的郭崇元。

戀愛時兩人以筆墨交友,一期一會。

後來結了婚,郭崇元便經常照顧她。

她忙碌,經常抱著稿子就睡著了,郭崇元心疼愛妻,經常幫著她收拾凌亂的桌面,她工作忘記了吃飯,他就準備小食和湯水,送到她身邊。儼然一副小女人的溫馨狀態。

還有的,則是關於她個人檔案的傳說。

丈夫郭崇元問她,「幹嘛要把自己包裹得如此神秘,其實有人崇拜是一件幸福的事。」

李碧華笑而不語,給出了自己最驚豔的答案——一份古靈精怪的簡歷。

外貌特徵:充滿內在美。

身體特徵:頭角崢嶸。

性格特徵:忠肝義膽,一絲不掛。

讀書成績:身懷六甲。

擇偶條件: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小丈夫不可一日無錢。

最想旅遊的地方:我暗戀者的心。

工作心得: 對劇中人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

願望:不勞而獲,財色兼收,醉生夢死。

遺憾:上述願望終成泡影。

李碧華的故事,似真似假,神蛇遊龍,細細讀來,反倒像極了她的小說本身,充斥著許多煙波繚繞似的神秘片斷,盤根錯節的逼真描述。

有人說她是修煉了好幾世的才女,看透了男人,所以小說的男人都是負心漢,膽小鬼,支配點綴裝飾別人的人生。

有人說她生活精緻,儀式感很強,房間裡是青花瓷器,一床印著古老繁體字的被子,老到字典裡都已經不做收錄的字了。

她喜歡穿真絲衣服,喜歡泡澡解乏,還喜歡修飾雙手,從指甲到皮膚都要護理。

以上說辭,形容非常嬌慣愛顯擺的三流女明星還說得過去,用來形容一個作家,未免太看低了。

如此珠光寶氣,文筆必定俗豔。

用李碧華自己的解釋,那就是:「藏比露好,誰也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老記掛著自己的影響力,不去想有多少人正在看你寫的文字,不至於動不動就把自己當成苦海明燈,方才真可以瀟瀟灑灑地寫。」

她的一舉一動,私下為人,像瑪格麗特·杜拉斯。

杜拉斯在《怦然心動》裡說,「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欲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李碧華對於個人低調生活的忠誠,何嘗不是一種英雄夢想?

奧斯卡·王爾德這樣解剖自己,「擺脫誘惑的唯一方式是臣服於誘惑,我能抗拒一切,除了誘惑。」

名利、暴富、榮耀等等,這些對他人來說量身定製的誘惑,於李碧華而言,不過是用心寫作的又一羈絆而已,她要的,是執著、是透明、是澄澈,放棄,放棄,再放棄,放棄所有她不渴求的。

她用沉默無聲與消失不見抒寫自己的人生。

她用冷厲魔幻創造自己的神話。

旁人只需見證,不必挖掘。

作者:香蕉魚(周衝工作室撰稿作者)

相關焦點

  • 李碧華《霸王別姬》:從始至終,只有菊仙一人是「忠誠」二字
    但是她從李碧華的文字中,我們便可以感受到,菊仙的不畏強權。她不願意委身趙七爺,因此她反抗了,逃了出來。她同樣也和這些千千萬萬的頭牌一樣,心懷幸得良人的美好憧憬,過著幸福的平凡生活。段小樓在她被混混追逐的時候,在樓上大喊「我跳了!我跳了!」。放蕩不羈的笑,張開雙臂道「你快跳啊,我會接住你的」。她遇到了這個人——段小樓。
  • 簡單生活,簡單愛,這何嘗不是一種美好
    生活過的是一種心情,心若晴天,人生就沒有陰霾。幸福的人生,從來都是簡單的,你奢求的不多,生活就不會那麼多的煩惱;你貪婪的不多,人生就沒那麼多的雜念。人的一切煩惱都來自於想得太多,活得簡單點,你會發現,無論生活怎麼對待你,你都能感受到快樂和幸福。
  • 林徽因:生活縱然很苦,但苦中作樂,又何嘗不是一種過法
    大家似乎關注林徽因的感情生活,多於關注她的個人成就。 事實上,林徽因的感情生活比普通女子要豐富,這是源自林徽因的個性、才情,以及自身魅力。但相較於感情生活,林徽因的個人成就更值得拿出來談一談。 林徽因是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女子,她出生名門世家,深得長輩們的疼愛,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 「致敬李碧華」系列電影推薦!
    李碧華,香港文學圈大名鼎鼎的才女,代表作品有《霸王別姬》、《青蛇》、《秦俑》、《胭脂扣》、《生死橋》、《餃子》、《誘僧》等。李碧華生長在一個大家庭裡,祖父以前在鄉下很有錢,有四個老婆,還有妾侍。胭脂扣。
  • 言情鬼妹 李碧華
    臺灣知名歌手李碧華,在1980年代中期的後民歌時代,因其高學歷與純樸形象取得一定歌壇地位。天下言情第一人李碧華生長在一個大家庭裡,祖父以前在鄉下很有錢,有四個老婆,還有妾侍。父親做中藥,住的是祖父的物業,所以李碧華從小生活在那種樓頂很高,有著木樓梯的舊式樓字之中,聽聞過很多舊式的人事鬥爭,這種環境和殘餘的記憶為李碧華提供了創作的素材和靈感。
  • 信仰觀音菩薩,何嘗不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祈禱
    雖然酒肉穿腸過,菩薩心中留,可這是規矩,也代表著一種虔誠,大凡六七十歲的老者,皆很看重忌葷腥。當然現代的年輕人,老人們已無能力管束,但是他們自己必須盡職,仿佛基督徒參加禮拜儀式。如果家人瞞著老人給他加了點油腥,他不幸誤口而食,待他知曉後,就「罪過罪過」念叨開了,好似犯了天條一般。年輕一輩覺得好笑,老人們卻做得認真。每到觀音節,有的地方還要舉行觀音會。
  • 李碧華:一半
    這種「半」文化的巧妙,讓我想起香港的一位知名通俗小說家,李碧華。李碧華的小說,雖然不乏讀者喜愛,且常有人拿她與張愛玲作比較。但從純文學創作角度來說,許多學者都認為李碧華的小說是遠夠不上一流文學的。 可有趣的是,李碧華的作品,文學性雖不如一流作品完整,但她的小說,卻幾乎每一部都被改編成了電影,且許多部,都是銘刻在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
  • 郭崇元:才女李碧華老公,巧施詭計追才女,婚後方知娶懶妻
    「年齡:數字太大;三圍:數字太小;身體特徵:頭角崢嶸;性格特質:忠肝義膽,一絲不掛;願望:不勞而獲、醉生夢死;人生追求:七分飽、三分醉、十足收成,過上等生活,付中等勞力,享下等情慾。」李碧華不屑的瞟了他一眼,臉上的表情似乎在說明:我早就知道,你小子那點兒花花腸子,休想躲過老娘的法眼。漸漸地兩人感情越來越深,就自然而然走到一起。兩人有個最大的共同點,那就是低調,低調的猶如世間的塵埃,只想暢意的飄蕩,而不驚起一絲波瀾。
  • 何嘗不是指責?
    何嘗不是對自己的指責?看到這句話給了我莫名的鼓勵!是啊,我們不應懷著無限的憧憬而生活嗎?不應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嗎?誰能一次成功?我應多關注自己,為夢想努力的自己不是最好的榜樣,也是最好的教育。壹點號智簡課堂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 李碧華五作品內地再度出版 曾拒絕授予版權
    李碧華作品在內地的出版卻並不順利。上世紀末,李碧華作品的內地出版方多達數十家,不僅版權混亂,產品也良莠不齊。一怒之下的李碧華乾脆不授權給內地,10多年裡,內地圖書市場已很難找到她的作品,這讓其讀者非常失望。  「我們最終用良好的信譽和和誠意打動了李碧華,成為其作品在內地的唯一出品方,結束了李碧華小說在內地十數年沒有出版的局面。」新經典文化有關負責人昨日對記者說。
  • 作家李碧華與歌手李碧華因為一首《心雨》走在了一起
    在收集《心雨》這首歌的資料時,才知道了原來有兩個李碧華。#網絡熱歌#第一個李碧華是女作家,中國香港人,是香港文壇大名鼎鼎的才女,作品有我們很多熟知的其個人,才格高絕,行蹤神秘,從不在大庭廣眾前拋頭露面,從不公開照片、身世與年齡。她寫三生三世的愛戀,寫悽豔悲涼的背叛,寫盡痴男怨女的悲歡離合。她個人愛好是讀字典,課外讀物是銀行存摺。人生信條是:「七成飽、三分醉、十足收成。過上等生活、付中等勞力、享下等情慾。」第二個李碧華是知名女歌手,中國臺灣人,成名於80年代。
  • 香港作家李碧華經典作品再度面世
    原標題:香港作家李碧華經典作品再度面世  一向神秘、低調的香港著名作家李碧華近日重新回到讀者的視野。由新經典文化策劃出版、包括《青蛇》《霸王別姬》在內的「李碧華全新修訂典藏文集」五種全面精裝上市,該小說集囊括李碧華迄今為止的人氣作品。
  • 【個人】小窺忠誠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誠為天下倡.」忠誠,即對黨、國家、人民、工作的真心誠意、盡心盡力,沒有二心。忠誠歷來是文人墨客所推崇、信奉之道,可謂是中華民族之魂。  「天下至德,莫大於忠」。
  • "霸王別姬"原作者李碧華炮轟蘆葦:誇大貪功為己有
    他也試圖聯繫李碧華公司,希望此事能協商解決。而對於李碧華聲明中私自曝他人隱私的行為,蘆葦表示將保留法律訴訟的權利。而陳凱歌公司工作人員表示,陳凱歌正在寧波拍戲,暫時聯繫不到。李碧華的版權代理公司在聲明中指出,蘆葦並不擁有《霸王別姬》電影劇本出版權。「為防有人向影視投資方推銷拍攝,誤導各界並造成不良影響等情況,發表嚴正聲明」。  聲明中還態度鮮明地指出:「影片《霸王別姬》因臺前幕後團隊精誠合作才能共創佳績,不容許一人誇大貪功為己有。蘆葦不擁有榨取團隊合作成果謀取私利的任何權利,關於其個人在電影《霸王別姬》中重要性的片面妄想純屬蘆葦自欺欺人。」
  • 青梅煮酒論英雄,看英雄演戲,對曹操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樂趣
    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曾奔走四方,想必對於天下英雄頗有些見解吧!」曹操的這番比喻,其實非常直白。他根本不是想要劉備扯什麼袁紹、劉表、孫策之流。他是說,英雄人物和天上的龍一樣,時機成熟了,他就能夠呼風喚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他就會隱藏自己。曹操就是那條乘勢變大可翻雲覆雨的龍,劉備就是那條隨勢隱身潛伏於人海波濤的龍。
  • 欲窮千裡目,是對遼闊的期待,也何嘗不是一種人生頓悟?
    「70後」的熊培雲寫了一本《自由在高處》,論世事寫人性,初讀驚豔,旁徵博引觀點鮮明,但因其評論多起於色調灰暗的新聞事件,讀到大概四分之一處已經不免焦躁,認定其不是一本很好的枕邊書!當然,這不會影響到我對本書的喜愛以及對作者的欣賞。
  • 郭麒麟和他扮演的範思轍,泰然接受命運何嘗不是一種智慧
    其實小學時,他根本就是個留守兒童,父親還勉強維繫德雲社,生活無著。後來跟隨父親,又看見過多次德雲社危機,他不是看見父親的艱難。他去說相聲,甚至有一種想要和德雲社共患難的意味,並不僅僅是去做一個少班主和少爺的。華少問,你喜歡少班主這個稱呼麼?他說,其實就是個說笑證明不了什麼。
  • 紅塵情苦,愛恨痴纏,唯有李碧華自己最灑脫
    01.李碧華就像是伏在朱門梁上的一條蛇,冷眼看著塵世百態,痴男怨女。她小說裡的主角一生只愛一次,或不停轉世,卻都只愛上同一個人,這是李碧華小說的基本設定。這種痴絕基調的小說,它裝在不同時代、不同男人女人的身份裡,每一部都驚心動魄。李碧華的小說像了林夕的那首《風月寶鑑》——「石破海枯的挑戰,你堅定,你忠誠,你轟烈,你千年萬年。
  • 李碧華《胭脂扣》:世間女子所追求的,都是一樣滑稽
    還不是大家自己騙自己。什麼叫痴,什麼叫迷?簡直是男的女的在做戲。李碧華,對男女之事,看著透徹!沒抵住書名的誘惑,第一篇看的是《胭脂扣》。李小良先生在《小說的文化認同與性別意識》一文中指出:「李碧華的小說是一種比較有意思的導向:就是緊扣香港當前和過去的特定歷史時空和文化脈絡來閱讀。……更可以洞見她的作品在特定的文化空間的意義和跟歷史政治現實的相關性。」
  • 李碧華經典作品面世 結束十年在內地不授權出版局面
    東方網11月14日消息:隨著話劇《青蛇》熱演,一向神秘、低調的香港作家李碧華又重回讀者視野。近日,由新經典文化策劃出版的「李碧華全新修訂典藏文集」(五種)精裝上市,該小說集囊括李碧華迄今為止最具代表性、最具人氣作品。   此次出版的李碧華經典小說集收錄了李碧華迄今為止全部中長篇小說經典名作,完全以新的面貌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