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華《胭脂扣》:世間女子所追求的,都是一樣滑稽

2020-12-14 殺不死與雲雀

那你洗盡鉛華,同他相宿相棲去?」 「沒有。」 「二人難道不肯挨窮?」 「不是不肯,是不敢。」三人默然。多麼一針見血。挨窮不難,只要肯。但你敢不敢?二人形容枯槁,三餐不繼,相對泣血,終於貧賤夫妻百事哀,脾氣日壞,身體日差,變成怨偶。一點點意見便鬧得雞犬不寧,各以毒辣言語去傷害對方的自尊。於是大家在後悔:我為什麼為你而放棄錦衣玉食嬌妻愛子?我又為什麼為你而虛耗芳華謝絕一切恩客? 當你明知事情會演變至此時,你就不敢。

愛情不過是一件普通的玩意,一點也不稀奇。男人不過是一件消遣的東西,有什麼了不起?什麼叫情,什麼叫意?

還不是大家自己騙自己。

什麼叫痴,什麼叫迷?簡直是男的女的在做戲。

李碧華,對男女之事,看著透徹!

沒抵住書名的誘惑,第一篇看的是《胭脂扣》。

講的是:

報社記者袁永定遇到了一位前來登尋人廣告的女子如花,無意中卻發現了如花是個鬼魂。

50年前,它是一名紅牌妓女,愛上了十二少陳振邦,兩人相愛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但是兩人的身份懸殊,十二少的家長激勵的反對者這門婚事。

迫於無奈,兩人以胭脂扣定情,一起吞鴉片殉情,但是如花自盡之後如花卻沒有在地府找到十二少便一直在陽間苦苦尋找。

最後如花在記者的幫助下,找到了十二少,才得知當年十二少被人救活了,現在生活的窮困潦倒。

如花對十二少的懦弱感到失望,傷心欲絕,便把胭脂扣還給了十二少,回到陰間投胎了。

剛開第一頁腦子裡就蹦出個名字,亦舒?至少這一篇她們的語言實在太像了,完全是姐妹花。

《胭脂扣》除了《胭脂扣》之外還收集了《潘金蓮之前世今生》和《滿洲國妖豔——川島芳子》,清一色奇女子主角:一個妓女,一個「淫婦」,一個魔女,情感光怪陸離,故事曲折離奇。

看了第二篇的時候,我就開始冷靜下來對比二者的差異。

李碧華讓筆下的女人所處荒野中,孤立無援,而又使其藉以攀援的男人如此不可靠,情的被否定,被遺棄,被葬送和被破壞的時刻是她們經歷最大創傷的時刻,之後要克服這種創傷,便陷入了弗洛伊德所說的「強制重複」法療傷,或是遊魂不散,或是轉世投胎,或是遊戲人間,但總歸是悲劇的,以致自體再次消亡。

如果李碧華是歷史系學生,那麼她一定名列前茅。後來看了《川島芳子》更堅定了我的想法,這個女人的文筆有很濃的歷史氣息。

我擺房身價奇高,及後臺腳旺,還清債項,回復自己身。恃是紅牌,等閒客人發花簪,不願應紙。

這不僅透露其三十年代香港人的身份,同時在與現代香港人的對話中產生不一樣的化學反應。

李碧華對三十年代的特殊感觸,才使得整個文本都具備舊日的氣息。

同時,作者又藉助現代氣息濃厚的語言、事物如邵氏影業、香港小姐選美比賽、地鐵、傳呼機甚至是廣播中播放的《卡門》音樂等來消解這種傳統氣息。

李小良先生在《小說的文化認同與性別意識》一文中指出:

「李碧華的小說是一種比較有意思的導向:就是緊扣香港當前和過去的特定歷史時空和文化脈絡來閱讀。……

更可以洞見她的作品在特定的文化空間的意義和跟歷史政治現實的相關性。」

《胭脂扣》中,作者將視線投放在回歸前的香港,借如花所說所見重構起半個世紀之久的民間香港史。整個文本在過去與現在之間來回穿梭,在傳統與現實之間「搖擺不定」。

如果她專門寫武俠我也不奇怪,因為她會寫,俠骨柔情恩怨情仇本就是小說家的殺手鐧,加上她的懷古情節,寫出來的武俠不會遜色。武俠與歷史難分難解,多少要帶點古色古香。而歷史本是政治的孿生兒,不關懷政治難寫出深刻的武俠,儘管你想寫閒雲野鶴,但英雄肝膽怎麼離得開兵戈鐵馬呢。

例外的是你以家族代替種族,以江湖掩蓋國家,但只是神似而形不似罷了,說到底還是有保家衛國的影子的。

金庸古龍濃墨重彩塑造出來的江湖,正邪兩派傾軋惡鬥,武林盟主橫空出世,誰敢說這沒有國家和政權的影子呢?換個說法罷了。

亦舒是師太級人物,把一個深刻的道理三言兩語輕描淡寫就說到你心坎兒裡了。給人感覺是她說完她輕飄飄的走了,給你木在原地愣了半天一拍大腿頓覺豁然開朗。

但是她出了名的不關懷政治,作品極具欣賞性,妙語連珠妙筆生花,但始終觸不到時代的靈魂。換句話說,除了鷹一樣的大女子的婉轉獨立強大的內心與這個世界的聯繫之外,亦舒都是不大關心的。

題材寫爛了,從平實生活裡找不到沒寫過的素材可供下手,竟然熱衷寫科幻,難道是那個科技翻雲覆雨的香港給她的啟示?亦舒是不能染指武俠的,她不合適。另外一點,也是最初令我不敢深讀李碧華的原因,就是她的筆墨太過幽怨。像什麼呢?好像有個女子從墳墓裡爬出來帶給你的醒世箴言。

《胭脂扣》和《潘金蓮》完全是這樣的。除了這些的其它作品,即使民國年代的川島芳子,你能說她不是妖孽麼?

很明顯的悽悽怨怨,一落筆就讓讀者隱約看到了一條彎彎曲曲迷霧氤氳的黃泉路,甚至還大膽猜測了孟婆湯的味道,又酸又鹹一如人生。

李碧華有時實在像個靈媒,把魑魅魍魎寫的活靈活現有血有肉。

我是個膽小的人,畏懼鬼神,所以一讀李碧華就覺得脊背生涼,就差沒毛骨悚然了。

太清醒的寫著輪迴,讓讀者嚇的退縮,我就是其中一個不中用的膽小鬼。我在腦海裡搜索可以描繪李碧華和亦舒這二人的似與不似,最後只能說,如果你想讀個乾脆利落爽快輕盈,那麼你去讀亦舒。

如果你想讀個迷離宿命警世靈動,那麼你去讀李碧華。這二人都是寫女人心思的好手,倘若你想探求旖旎女子立足大千世界的真理,她們的文字是不能錯過的。

相關焦點

  • 讀完60本瓊瑤,不如讀懂一部李碧華
    她就是原著、編劇——李碧華。與瓊瑤一樣,李碧華的小說多歸於言情一類。在女子學校讀書的時候,李碧華的文字就常在《幸福家庭》和《中國學生周報》上發表,畢業後,她當了一名小學老師。1976年,李碧華的才華被伯樂賞識,她成了《文季月刊》的記者,主攻人物專訪。
  • 《胭脂扣》30周年紀念 世間再無如花、十二少
    《胭脂扣》講述紅牌妓女如花和南北行大戶公子陳十二少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上世紀30年代的香港石塘咀,舊時青樓,高朋滿座,笙歌鼎沸。一位女子女扮男裝、眉目如畫,口中吟唱著粵曲《客途秋恨》。
  • 李碧華《胭脂扣》:「人一窮,連最細緻的感情都粗糙」
    多年前看《胭脂扣》的電影,記住了梅豔芳和張國榮。如花那暮氣沉沉的眼晴裡透出的幽怨與悽婉,給人無盡綺思,身姿更是如風拂柳;十二少氣質風流,細緻溫文的風華,出場時第一個浮現出來的詞竟是「面若桃花」,一個男人原來也可以煙行媚視,滿目慵懶繾綣。這概是最動人的鬼故事,古來多少人鬼情未了,都不及《胭脂扣》來得深刻。
  • 紅塵情苦,愛恨痴纏,唯有李碧華自己最灑脫
    優秀的小說,似生命哲理,一如李碧華的小說,讀完之後常常冷汗涔涔,跟著痴情的、哀怨的、被背叛的、殘暴的、人鬼情未了的世間兒女,在情關輪迴一遭。她筆下的女人往往痴情又無情,捨得自己在最好的華年死去,男人卻都現實而卑怯,寧可苟活,滿懷著內疚與不安,貪戀不再繁華的世間,為在女人眼裡不值得的東西出賣時間、肉體或靈魂。
  • 「致敬李碧華」系列電影推薦!
    李碧華,香港文學圈大名鼎鼎的才女,代表作品有《霸王別姬》、《青蛇》、《秦俑》、《胭脂扣》、《生死橋》、《餃子》、《誘僧》等。李碧華生長在一個大家庭裡,祖父以前在鄉下很有錢,有四個老婆,還有妾侍。胭脂扣。
  • 《胭脂扣》:本來以為闊家富少和青樓女子會有真正的愛情
    李碧華因為《霸王別姬》的馳名中外而名聲大振,《胭脂扣》反倒成了她小說裡相對來說比較「默默無聞」的一本。但其實這本書拍成的電影倒也有著說不完的精彩,本來以為闊家富少和青樓女子會有真正的愛情,沒想到卻也是「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
  • 劉德華鍾楚紅都放棄《胭脂扣》了,最後梅豔芳請來張國榮
    2003的愚人節帶走了那個精靈般的哥哥,意外發生後社會各界都為之震驚,繼而是感到深切入骨的悲痛。 而在那些傷心者中,香港作家李碧華在悲痛之餘寫下了最切合哥哥的悼文,標題為「血似胭脂染蝶衣」。
  • 《胭脂扣》:因為張國榮入了電影坑,最後卻愛上了梅豔芳
    李碧華因為《霸王別姬》的馳名中外而名聲大振,《胭脂扣》反倒成了她小說裡相對來說比較「默默無聞」的一本。但其實這本書拍成的電影倒也有著說不完的精彩,本來以為闊家富少和青樓女子會有真正的愛情,沒想到卻也是「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如花對十二少的愛,從生到死,從有到無,從未改變,反倒是十二少,辜負了她這份深情。
  • 回顧經典:李碧華文筆一絕難被復刻,為何現在書籍泛濫難出經典?
    胭脂扣》表達了唯有愛情,向來無解的態度。李碧華擅長寫愛情,她筆下的愛情大多悽美,作品裡的女子都痴情且絕情,男子則懦弱和現實。它講述的是一位風塵女子如花與富家少爺陳振邦相戀。陳十二少為與如花在一起,與家人決裂,但由於生活的窘迫,兩人相約一起赴死。如花死後成鬼,卻遲遲不見十二少,苦苦等候十二少50年,因為她堅信他會來和她共赴黃泉。後來她來人間找,與十二少再次相見,原來十二少當年被救活後就膽怯了,沒有追隨如花一同而去。
  • 看了李碧華筆下的各種「壞女人」,才懂得為愛英勇是壞女人的骨氣
    李碧華出生、成長於中國香港,她的文字和這座城市一樣,華美,瑰麗,還帶著一絲頹靡的魅力。在博客裡一份「答非所問」的檔案中,李碧華對自己的「壞」毫不掩飾。而在李碧華筆下,「壞女人」雖不工整,卻充滿生命力和探索不盡的複雜性。她們不按常理出牌,決不循規蹈矩;她們給出恰到好處的誘惑,不會危險到令人生畏,也不會無聊到讓人不願上鉤。讀著她們的故事,讀者一面拍案一面唏噓,似乎也同她們一道卸下防備與偽裝,直面內心深處的欲與愛。李碧華稱頌的女子,愛起人來坦坦蕩蕩,是如此性感、熱忱。
  • 李碧華書裡那些讓人念念不忘的句子,都是經典,值得收藏~
    這世間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誰也不是特別像誰,尤其是在香港作家裡面悄悄拔尖的李碧華,不像張愛玲,不像亦舒,一瞅她們都是在鬧市中扎堆過的女人,又是把物慾狠狠地洗滌過的女人。而李碧華最擅長的就是拆解經典,舊事新編,那些你慘不透的結局,都因前世輪迴與因果循環相互交織中,滿滿解開!她的作品貌似在給你談感情,剖析的卻是人性,一點點打開,點破女人心裡的那些痴念。今天就來欣賞幾句李碧華書裡那些讓人念念不忘的句子,都是經典,值得收藏~我來到世上,被世人所誤,你們說人間有情,但情為何物?
  • 李碧華的《胭脂扣》早就告訴我們,在現實面前愛情還是輸給了麵包
    李碧華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之一,她出生富貴之家,但毫無紈絝子弟之氣。感情經歷雖然不多,但他對男人的涼薄之情看得比誰都通透——男人最傷女人心的動物。她的代表作最為人所知道的有《青蛇》,《霸王別姬》,《胭脂扣》等等,部部都是經典,引發女人深思何為愛情?揭示了關於愛情的真理。今天我們就講講《胭脂扣》裡的瑰麗詭譎的故事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啟示。女主人公如花是一位傾城妖豔的名妓,她與富家陳少爺十二少振邦在酒樓一見鍾情。
  • 言情鬼妹 李碧華
    代表作品:《川島芳子》、《霸王別姬》、《青蛇》、《胭脂扣》、《生死橋》 、《秦俑》、《餃子》、《潘金蓮之前世今生》、《誘僧》等。李碧華是香港文壇大名鼎鼎的才女。她才格高絕,行蹤神秘,從不在大庭廣眾前拋頭露面,堅持不公開照片、身世、年齡,容貌不詳。李碧華道:"別那麼好奇我的面貌,我是那種擺到人群裡,不容易特別被認出來的樣子,沒什麼好描述的。
  • 李碧華:一半
    這種「半」文化的巧妙,讓我想起香港的一位知名通俗小說家,李碧華。李碧華的小說,雖然不乏讀者喜愛,且常有人拿她與張愛玲作比較。但從純文學創作角度來說,許多學者都認為李碧華的小說是遠夠不上一流文學的。 可有趣的是,李碧華的作品,文學性雖不如一流作品完整,但她的小說,卻幾乎每一部都被改編成了電影,且許多部,都是銘刻在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
  • 香港作家李碧華經典作品再度面世
    原標題:香港作家李碧華經典作品再度面世  一向神秘、低調的香港著名作家李碧華近日重新回到讀者的視野。由新經典文化策劃出版、包括《青蛇》《霸王別姬》在內的「李碧華全新修訂典藏文集」五種全面精裝上市,該小說集囊括李碧華迄今為止的人氣作品。
  • 對話李碧華
    李碧華:我覺得小說是文字,不管徐克的電影,或田沁鑫的舞臺劇,把原著的中心思想和特色精髓表現出來——他們用了另一種藝術語言和手法再創作,也令小書加分,謝謝。記者:話劇《青蛇》的舞臺呈現,有沒有讓你感到意外?李碧華:有一點。因為這是個離經叛道的創作,與舞臺劇一貫厚實穩重相比,題材已行走於邊緣,意識大膽,希望日後有更前衛,更多新鮮離奇的劇目。
  • 李碧華《青蛇》中許仙變渣男,悽美的愛情神話,莫問是劫是緣
    李碧華作品多有擺脫不掉的前世因果、宿命、禪宗意味,被稱作「詭異奇情小說。不論她華麗如一場舊夢的《胭脂扣》,還是纏綿三生三世的《秦俑情》,迷戀與背叛的《霸王別姬》,但她善於把一些嚴肅題材託筆於言情,以亂世作歷史背景。
  • 李碧華五作品內地再度出版 曾拒絕授予版權
    昨日記者從新經典文化公司獲悉,包括《青蛇》、《霸王別姬》在內的「李碧華全新修訂典藏文集」即將出版,該小說集囊括了李碧華最具代表性的5部作品。  李碧華的小說多年來被改編成影視作品,贏得了市場口碑。1988年由關錦鵬導演,張國榮、梅豔芳主演的《胭脂扣》;1993年由徐克導演,王祖賢、張曼玉主演的《青蛇》;同年陳凱歌導演、張國榮主演的《霸王別姬》;都已經成為華語電影經典。
  • 為張國榮訂做「程蝶衣」的李碧華,是如何「逆插桃花」的
    柏拉圖具備同性身份的白先勇所傳達的愛情意識與柏拉圖是較為接近的,即年長的愛者被年少男子被愛者的美,尤其被他的靈魂的美所吸引,這種愛戀導致年長的愛者會在年少男子的靈魂內「生產」出智慧和德性,或者至少引領他走向德性。
  • 作家李碧華與歌手李碧華因為一首《心雨》走在了一起
    在收集《心雨》這首歌的資料時,才知道了原來有兩個李碧華。#網絡熱歌#第一個李碧華是女作家,中國香港人,是香港文壇大名鼎鼎的才女,作品有我們很多熟知的,如:《霸王別姬》、《青蛇》、《胭脂扣》、《潘金蓮之前世今生》、《古今大戰秦俑情》、《川島芳子》等等,這些影視劇,你至少熟知一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