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60本瓊瑤,不如讀懂一部李碧華

2020-12-06 洞見

洞見小姨說

小姨經常收到讀者留言,想要我推薦一些書給大家。

我不覺想起,有一個人的書,姑娘們真當值得讀一讀。

雖然我翻遍了網絡,找不到一張能確定是她本人的相片;查遍了資料,發現她是一個從不拋頭露面的迷。

但她比張愛玲更毒舌,比瓊瑤更會寫情愛,比嚴歌苓更會寫世事滄桑。

她的書也許你沒有讀過,但改編的電影你一定看過,裡面全是七情六慾,看得眾生落淚。

但她落筆成文,之後便平淡隱去。

紅塵情苦,愛恨痴纏,唯有她自己最灑脫。

25年前,中國有一部電影,斬獲38個國際大獎。

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日本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費比西獎」……

《紐約時報》評價說:「這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新高峰,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的曠世巨作。」

它就是《霸王別姬》。

相比電影本身的燦爛,有一個核心人物卻黯淡無光,只在熒幕上留下一閃而過的名字。

但沒有她,就沒有這部享譽中外的電影。

她就是原著、編劇——李碧華。

與瓊瑤一樣,李碧華的小說多歸於言情一類。

但李碧華寫的,才是愛情最真實的樣子。讀她,熱戀時能冷靜下來,失戀時能活絡過來。

即便讀遍60本瓊瑤,也不及讀懂一部李碧華。

李碧華有一個詩意的原名,喚做李白。

她出身於廣東一個舊式大家族,家裡做中藥材生意,祖父娶了4房太太,還納有妾侍。

從小,她就穿梭於古舊的老房子裡,在修竹滿徑的庭院裡長大,聽慣了一地雞毛的是非,也見多了悲歡離合,這些殘存的記憶為日後的創作提供了無盡的素材和靈感。

大了一點,父母帶她搬去香港。

在女子學校讀書的時候,李碧華的文字就常在《幸福家庭》和《中國學生周報》上發表,畢業後,她當了一名小學老師。

1976年,李碧華的才華被伯樂賞識,她成了《文季月刊》的記者,主攻人物專訪。

她一邊為《東方日報》撰寫專欄,一邊開始創作小說。

《霸王別姬》、《胭脂扣》、《青蛇》、《川島芳子》、《秦俑》……這些經典之作,一一在她的筆下誕生。

1988年,導演關錦鵬請來張國榮和梅豔芳演《胭脂扣》,十二少與如花生死相隔卻無法磨滅的愛恨,拿下了金馬獎和金像獎等多個大獎;

1990年,梅豔芳在《川島芳子》中,背負著家國命運,野心勃勃,恨自己不是男兒身,只能凋零在亂世的大海上。

這兩部電影,成就了影壇的梅姑。

1989年,張藝謀和鞏俐還在熱戀之中,一部改編自《秦俑》的《古今大戰秦俑情》,讓這段愛情被記刻在時光裡。

1993年,陳凱歌把《霸王別姬》搬上了熒幕,兩個伶人的一生,挾裹進時代的起起伏伏,戲裡張國榮臉上的胭脂紅,也成了無數人心裡的硃砂痣。

徐克看上了《青蛇》,王祖賢和張曼玉搖曳著腰肢,半夢半醒,蝕了一眾看客的骨,也留下「你們說人間有情,但情為何物」的心碎一問。

香港導演如此愛拍李碧華的小說,正是因為她寫的,皆是這世上最濃烈的愛與恨,從歷史的塵埃裡復活,糾纏著前世今生的夙願。

她筆下的世界,是人鬼妖佛四屆交纏的世界,四界皆有愛欲,皆有心魔,悽婉妖嬈,苟且偷生。

紅塵中的人,不也正是如此麼,忙碌喧囂,尋尋覓覓,最後在這世間,還是被情慾絆住了腳。

難怪有人說,看李碧華的言情,也能看出盪氣迴腸的感覺。

女人在愛情裡,總是追求極致,可最後才發現這只是一場與自己的掙扎。

李碧華的書裡,道盡了這些糾葛。

《霸王別姬》裡,「女人」程蝶衣對師哥段小樓的愛戀,無法言說,求而不得,他壓抑得越深,痴念就變得越癲狂。

在臺上,程蝶衣是萬人敬仰的角兒,可謝了場,他只是那個想陪在霸王身邊的虞姬,像個不講理的孩子,梗著脖子對師哥發脾氣:

「不行!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

《胭脂扣》裡,妓女如花與十二少相戀,窮途末路,約好吞鴉片殉情。

可十二少退縮了,苟且偷生,徒留如花一人隻身赴黃泉。

如花在陰曹地府等不到愛人,只能到陽間找他,一副胭脂盒,她掛了53年,等了53年。

《青蛇》裡,白素貞修煉千年,卻委身下嫁給懦弱自私、一無是處的許仙,只想為他做個賢妻良母,不惜跟姐妹翻臉。

她的愛情宣言是:「情嘛,要從一而終的。」

李碧華筆下的女人,愛得果敢、炙熱,她們純美衷心,執著無悔。

正如張國榮所說:「我最欣賞碧華小說中那種坦坦蕩蕩、毫無保留的風格。」

但李碧華談的是感情,剖析的卻是人性。

她寫痴情,是為了點破,點破女人心裡的那些痴念。

她早就明白,女人的用情至深,在男人面前只是一廂情願,她們跳進滾滾紅塵,摔得頭破血流,最終卻只能迎來一個毀滅的結局。

當法海託著缽要收了白素貞時,許仙的反應是抱頭鼠竄,滑稽無情。

白素貞灰心喪氣,丟盔棄甲,終於清醒,道了句「半生誤我是痴情」。

她帶著決絕,現出原形,匍匐在地,心甘情願被法海收服。

如花為了尋到十二少,做了50年的孤魂野鬼,但多年等待的結果,見到的卻是苟且偷生、落魄蒼老的十二少。

歲月吞噬的不僅是他的青春,還有他的靈魂。

如花只能絕望說出一句:「十二少,謝謝你還記得我。這個胭脂盒我掛了53年,現在還給你,我不想再等了。」

借著《胭脂扣》裡香港現代情侶之口,李碧華說:

「這便是愛情,大概一千萬人之中才有一雙梁祝,才可以化為蝶,其他的,只化為蛾、蟑螂、蚊蚋、蒼蠅、金龜子,就是化不成蝶,並無想像中的美麗。」

有人說,人生一世,不過情愛二字,

多少女人,飛蛾撲火,為情所困,萬般心酸無奈,都在李碧華的筆下成了奇異詭譎的紅塵。

那些才子佳人,傾城佳話,很多隻存在於小說電影裡,真實的生命若是如此燃燒自己,大抵只有像李碧華小說的所有結局一般,崩壞毀滅。

而人生不過短短三萬天,不如像青蛇所說的那樣:與有情人做快樂事。

多少寫情的作家最後都桎梏於凡俗情愛中淪為下乘,用甜膩的愛情遮蔽女人的眼睛。

可李碧華卻告訴你:人心最是複雜,複雜到連它的主人也不了解,女人何必為情所困不能自己。

情深不壽,活在情裡,傷的只會是自己。

李碧華用華麗張揚的大戲,唱出了人生如戲那點兒荒誕況味,她寫得透,看得卻更透。

她說,快樂美滿的人生,其實只需「七成飽,三分醉,十足收成,過上等生活,付中等勞力,享下等情慾」即足夠。

生活中的李碧華,享受的是再尋常不過的愛情,沒有轟轟烈烈,沒有刻骨銘心,卻經得起平淡流年。

1976年,在出版社工作的郭崇元與李碧華一起出席了一場研討會,郭崇元對那張寫著「李白」的名牌頗感興趣,便主動與她攀談起來。

這時郭崇元才知道,這位相貌平平的女子,原來是位大作家。

為了能再見李碧華一面,郭崇元故意打碎會場花瓶,被負責人帶到辦公室見李碧華。

李碧華聽聞,大手一揮:「算了,記我帳上。」

郭崇嚴一時竟忘了言謝,只顧著盯著李碧華的手,說了句:「手上無戒,必定待字閨中。」

李碧華在那時在《東方日報》寫專欄,郭每期必看,之後他也開了一個時評專欄,經常為文請教李碧華,一來二去,彼此欣賞,就這樣相愛了。

戀愛,波瀾不驚,沒人見過李碧華收到鮮花,也沒人見過他們卿卿我我。

他們的婚禮更是平淡,證婚人是兩人出版的書籍,高高厚厚的堆了一臺子。

婚後,李碧華沒有放棄事業,身兼數職,常常忙到捧著稿子就睡著了。

郭崇元的責任,就變成了幫太太收拾書桌和床鋪,幫太太送果汁、遞字典,端湯送水,登高找書,完全變成了小工。

房間總是零零亂亂,地板全是報紙雜誌,郭崇元有時也會抱怨幾句,但總會默默又去幹活。

平凡,瑣碎,雞毛蒜皮,與俗世所有的愛情一樣。

但只要彼此還有共同語言,只要還互相懂得欣賞,就是最美好的幸福婚姻。

愛情其實就是如此,不必追求炙熱,不必將彼此燒個粉碎。

只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知相守,不失溫情。

少年時讀瓊瑤,以為愛情就是撕心裂肺,女人就是為情而活。

懂事後讀李碧華,方知太過極致執著的愛,只會得到一個負心的結局,燒死的,只會是自己。

原來這世上除了愛情,還有太多動人的東西,為情所困,只不過是放不下執念。

原來痴迷於傳說中浪漫美好的愛情故事,也許會在現實中迷失自己。

原來女人,只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靠不得男人成全。

正如李碧華在《霸王別姬》裡寫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故事,諸位聽得不少。那些情情依依,恩恩愛愛,卿卿我我,都瑰麗莫名,根本不是人間顏色。人間,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臉。」

在人間,越是簡單,越是平常的愛情,才是生活最真實的樣子。

等年華流逝,光芒褪去,依然純粹,依然相知,何其幸也。

相關焦點

  • 李碧華:一半
    這種「半」文化的巧妙,讓我想起香港的一位知名通俗小說家,李碧華。李碧華的小說,雖然不乏讀者喜愛,且常有人拿她與張愛玲作比較。但從純文學創作角度來說,許多學者都認為李碧華的小說是遠夠不上一流文學的。 可有趣的是,李碧華的作品,文學性雖不如一流作品完整,但她的小說,卻幾乎每一部都被改編成了電影,且許多部,都是銘刻在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
  • 21世紀華語電影IP五絕東邪李碧華,西毒嚴歌苓,劉慈欣中神通?
    原因有三:一、進入21世紀後,金庸老爺子並無任何一部作品被搬上大銀幕,那些膾炙人口的武俠電影基本上都是在上世紀70、80、90年代拍攝及上映;二、金庸老爺子已於18年10月作古,華語電影IP「五絕」自然還是要選擇那些依然健在(最好仍筆耕不輟)的當代作家;三、劉慈欣的《三體》系列思考深邃,震古爍今
  • 紅塵情苦,愛恨痴纏,唯有李碧華自己最灑脫
    01.李碧華就像是伏在朱門梁上的一條蛇,冷眼看著塵世百態,痴男怨女。她小說裡的主角一生只愛一次,或不停轉世,卻都只愛上同一個人,這是李碧華小說的基本設定。這種痴絕基調的小說,它裝在不同時代、不同男人女人的身份裡,每一部都驚心動魄。李碧華的小說像了林夕的那首《風月寶鑑》——「石破海枯的挑戰,你堅定,你忠誠,你轟烈,你千年萬年。
  • 陳淑樺、李碧華…… 臺灣老牌巨星都去哪兒了?
    劉文正小檔案:  成名年代:70年代  專輯數:超過30張專輯  經典曲:《諾言》、《小雨打在我身上》、《三月裡的小雨》等  消失時間:消失已經35年,至今從未露臉  去哪了:不詳  現況:只知他以四海為家  70年代的巨星劉文正,在拍完瓊瑤的《燃燒吧
  • 為愛自殺、當十年小三,瓊瑤的人生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瓊瑤劇
    70、80年代,文學界流行「男讀金庸,女讀瓊瑤」的說法。到了90年代,熒幕上能與金庸武俠劇爭收視率的,也只有瓊瑤劇。瓊瑤一生創作了60多部小說,有50多部拍成了影視劇,創下的電視劇單集最高收視紀錄至今無人打破。人紅易招黑。有觀眾寫信問瓊瑤「瓊瑤劇中轟轟烈烈的愛情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會存在,是不是都是你杜撰的?」
  • 好書必讀:李碧華的《煙花三月》
    唐朝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碧華的書現在成了小眾讀本,曾幾何時,她是香港最知名的作家和編劇,小說《霸王別姬》《青蛇》《潘金蓮之前生後世》《生死橋》《滿洲國之妖孽》都被改編成電影,風靡一時,文風奇豔,穿越古今。但現在如果你搜索她的書名,大抵會掩埋在一些電影電視的資訊裡。比如《煙花三月》,最先出來的是言情電視連續劇。
  • 瓊瑤兒子:媽媽談師生戀做小三,他在母親公司任職地位不如妻子
    瓊瑤事業上的成就毋庸置疑,但她的情史卻令人詬病,談師生戀、與前夫離婚、做小三、花葬丈夫,每一樁每一件都挑戰著人們的底線。然而比起瓊瑤的驚世駭俗,她的兒子陳中維卻人生平淡無人知,在母親公司任職,地位還不如自己的妻子。故事還要從瓊瑤的第一段婚姻說起。
  • 「致敬李碧華」系列電影推薦!
    李碧華,香港文學圈大名鼎鼎的才女,代表作品有《霸王別姬》、《青蛇》、《秦俑》、《胭脂扣》、《生死橋》、《餃子》、《誘僧》等。李碧華生長在一個大家庭裡,祖父以前在鄉下很有錢,有四個老婆,還有妾侍。胭脂扣。
  • 言情鬼妹 李碧華
    作家李碧華,女,原名李白,廣東人,出生、成長於香港,同時也擔任記者(人物專訪)、電視編劇、電影編劇及舞劇策劃。代表作品有《霸王別姬》、《青蛇》、《胭脂扣》等。專欄及小說在中港臺新馬等報刊登載,並結集出版逾七十本並有多國譯本。
  • 春秋開始,中國三千年的歷史文明如何一口氣讀完讀懂?
    要想一口氣讀完,都是一個問題,更別提一口氣讀懂。那要如何才能讓人們快速了解國家歷史,快速讀懂歷史呢?資深通俗歷史作者和歷史故事收集人將進酒.黃,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與東方出版社合作精心打造了一套名為《一口氣讀懂中國史》的讀物。該套書共10冊,分別為春秋、戰國、西漢、東漢、魏晉南北朝、唐朝、北宋、南宋、明朝、清朝故事。
  • 李碧華《霸王別姬》:從始至終,只有菊仙一人是「忠誠」二字
    毫無疑問,《霸王別姬》,是李碧華雕琢的最美的一部作品。最早知道李碧華這個人,就是《霸王別姬》,衛視中文臺日日廣告,林憶蓮那一句「往事已經太匆匆,我好害怕總是淚眼朦朧」悽婉悱惻,勾魂奪魄,是那時期我最愛的歌。婊子無情,戲子無義。這個婊子說的就是菊仙。
  • 天下言情第一人:李碧華作品推薦
    李碧華,中國香港女作家、記者、編劇。1998年,憑藉《胭脂扣》獲得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2005年憑藉《餃子》獲得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李碧華生長在一個大家庭裡,祖父以前在鄉下很有錢,有四個老婆,還有妾侍。
  • 最毀三觀的電視劇是哪一部,瓊瑤多年好口碑現在怎樣了?
    以前瓊瑤阿姨的作品部部是爆品,她也捧紅了很多明星,如:趙薇、蘇有朋、林心如、古巨基等大咖。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作品,太毀三觀,如果問:最毀三觀的電視劇是哪一部?瓊瑤阿姨的作品絕對排第一。在瓊瑤阿姨的作品中,愛情至上,又見一簾幽夢中,費雲帆對綠萍說,你只不過失去了一條腿,而她失去的卻是愛情!
  • 瓊瑤自己的故事就是一部「瓊瑤」(圖)
    這段戀情僅僅維持了一年,卻影響了瓊瑤的整個生命軌跡。三年後,她以這段感情經歷創作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窗外》,一舉成名,從此步入專業作家的行列。而那位語文老師終身未娶,在鄉下教書了此餘生,瓊瑤曾輾轉與之聯繫,但彼此都沒有勇氣再見面。據說1979年老師病逝時,瓊瑤一連哭了好幾天。  高考落榜,初戀夭折,自殺未遂還被母親逼婚,高中畢業後的瓊瑤曾一度萬念俱灰。
  • 對話李碧華
    李碧華:我覺得小說是文字,不管徐克的電影,或田沁鑫的舞臺劇,把原著的中心思想和特色精髓表現出來——他們用了另一種藝術語言和手法再創作,也令小書加分,謝謝。記者:話劇《青蛇》的舞臺呈現,有沒有讓你感到意外?李碧華:有一點。因為這是個離經叛道的創作,與舞臺劇一貫厚實穩重相比,題材已行走於邊緣,意識大膽,希望日後有更前衛,更多新鮮離奇的劇目。
  • 每一個美食博主都應該好好讀讀李碧華的書
    李碧華的文風是一個特別的存在,詭異奇情,悽豔悲涼,看過《青蛇》、《迷離夜》的朋友都知道。她的文字裡,將每一步烹飪描畫得有板有眼,將每一寸食物口味寫得細緻入微,令「為食貓」半島君滋溜著口水閱讀...關鍵在你食指大動時,故事情節突然急轉直下,叫人驚駭莫名,滿腹欲望忽然剎車,食不下咽。
  • 瓊瑤老了,但瓊瑤劇永遠「年輕」
    上世紀60年代起,由言情作家瓊瑤的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陪伴了幾代觀眾。進入電視時代後,瓊瑤作品改編劇幾乎是播一部、紅一部——從早期的《青青河邊草》《梅花三弄》《一簾幽夢》,到後期的《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再到重拍的《又見一簾幽夢》《新還珠格格》……上周,82歲的瓊瑤又成了新聞人物。
  • 這本「神秘莫測」的《圖解易經》讀完了,用時8個半小時
    這本「神秘莫測」的《圖解易經》讀完了,用時8個半小時。對於《易經》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覺得它很牛,但是到底牛在什麼地方,什麼程度,有點說不上來。甚至還有好多人,提到《易經》,腦海中想到的就是算命先生。其實,讀完就發現,它比你想像的要複雜的多,要智慧的多,所以也難的多。
  • 瓊瑤老了 瓊瑤劇卻常看常新
    瓊瑤宣布告別社交網絡,17部經典劇集上線  瓊瑤老了,瓊瑤劇卻常看常新  羊城晚報記者 龔衛鋒  從上世紀60年代起,由言情作家瓊瑤的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陪伴了幾代觀眾。如果說早期的《婉君表妹》《窗外》《在水一方》等電影已被歷史塵封,那麼進入電視時代後,隨著瓊瑤作品改編劇在大陸傳播,幾乎是播一部、紅一部——從早期的《青青河邊草》《梅花三弄》《一簾幽夢》,到後期的《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再到重拍的《又見一簾幽夢》《新還珠格格》……  瓊瑤如今已82歲,她上周發文宣布關閉社交帳號,安心享受退休生活。
  • 作家李碧華與歌手李碧華因為一首《心雨》走在了一起
    在收集《心雨》這首歌的資料時,才知道了原來有兩個李碧華。#網絡熱歌#第一個李碧華是女作家,中國香港人,是香港文壇大名鼎鼎的才女,作品有我們很多熟知的第二個李碧華是知名女歌手,中國臺灣人,成名於80年代。不算太有名,但她的一首經典老歌,大家卻很熟悉,那就是《心雨》。「因為明天我將成為別人的新娘,讓我最後一次想你」,還有「我的思念是不可觸摸的網,我的思念不再是決堤的海」這些歌詞,你一定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