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矛與盾,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會怎樣

2020-12-19 謀略歷史觀

在中國古代,最具有傳奇色彩的「矛與盾」,就是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這兩個都是由皇帝親自頒發,而且歷朝歷代都有過,體現的其實是一種人治精神。那麼,說到這裡,可能大家就會有個疑問,如果拿著尚方寶劍的人遇到了拿著免死金牌的人,會出現什麼樣情況?下面點點就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根據目前發現的各類歷史文獻,對這種情況的發生,沒有明確的記載。但這不妨礙我們根據這兩者的屬性和定義進行相應的推測。首先,御賜的「尚方寶劍」有皇帝親臨的意味,可以先斬後奏。然而「免死金牌」也就是丹書鐵卷。卻也可以免掉皇帝判下的死罪。由此看來,是免死金牌贏得了第一回合。但是,大多數免死金牌是有使用次數的,而尚方寶劍卻可以無限制使用,那麼就這樣僵持下去,尚方寶劍是不是會贏得最終的勝利呢?其實,無論是尚方寶劍或是免死金牌,本質上都是皇帝個人權利的延伸,其最終解釋權,在皇帝那裡,最後的結局也只會是「君要臣死臣就死,君要臣活臣就活」罷了。

在小說《水滸傳》第五十二回合中,有這樣一段別有意味的對話。柴進說:「我家也是龍子龍孫,放著先朝的丹書鐵卷,誰敢不敬?」。殷天錫卻接著說:「便有丹書鐵卷,我也不怕,左右與我打這廝。」要不是梁山好漢前來搭救,估計柴進早就被打死了。從這裡面,可以看出來一些端倪,如果說這只是一部小說,只是作者一家之言,並不一定準確。那麼,我們來看下正史中的案例。

後唐主李存勖曾賜李繼麟、郭崇韜和李嗣源三人免死金牌,結果是後來這三人均遭猜忌和排擠。李繼麟本名朱友歉,巨盜出生,歸附李存勖後來,被賜名李繼麟,開始深得皇帝信任,兩個兒子都被封為節度使,後因得罪莊宗身邊小人,被誣陷。莊宗相信了,便被誅了九族;郭崇韜是為後唐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在平滅後梁過程中,貢獻很大,因此被賜免死金牌。後來又憑一己之力攻下了後蜀,這下引起了宦官的猜忌,在宦官的挑唆下,李存勖也對其猜疑起來,最終,慘死亂錘之中,連3個兒子也先後被殺;李嗣源是三人中結局比較好的一個,他年輕的時候,因為驍勇善戰,被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收為養子,並輔佐李存勖建立後唐。李存勖曾拉著他的衣服說「我的天下都是你血戰而來的,將來我們一起治理」,其得寵程度可見一斑。然而後來的李存勖,一改往日英明決斷,開始重用宦官,對「功高蓋主」的李嗣源也起了猜忌之心,派人暗中監視他。後唐同光四年,士兵不滿皇帝昏庸,發生兵變,李嗣源本是奉旨去鎮壓,結果發現自己的部下也參與其中,而且要擁戴他在北稱帝。李嗣源一邊有感於李存勖的無道,另一方面在他的女婿石敬瑭的勸說下,自立為王。這樣的事情,其實不止後唐才有,明朝的開國元勳李善長一度官拜百官之首,右相國,朱元璋親賜丹書鐵券,最後依然慘死,連同妻女弟侄80多人,一起被誅殺。

以上的這些事例不難看出,賞賜的免死金牌,本質上是皇帝對人心的一種收買,功臣也需要它作為一種肯定和寄託,可以說這是穩定皇帝和臣子之間關係的制衡之舉。然而,任何朝代的帝王,都需要面對一個矛盾:既要倚重大臣們治理國家,又要對他們時刻加以提防。反觀那些大臣,也有著同樣的矛盾,既想建功立業有所作為,又擔心「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所以免死金牌的制度,可以使以上矛盾得到表面上的緩衝,但卻沒法解決矛盾的根源,大臣們得到皇帝賞賜的免死金牌而深受寵幸,難免不招人嫉妒,正所謂「樹大招風」,立於風口之上,稍有不慎,就會招來殺身之禍。而且一旦大臣恃寵而驕,那更為日後埋下禍根。

當年,彌子得寵之時,私駕衛靈公馬車去看望生病的母親,本應獲罪,但卻被靈公贊為「孝子」,把吃剩下的桃子留給靈公,靈公亦發出「愛我哉」的感嘆。後來彌子失勢,得罪於靈公,衛靈公便責難他「你曾私駕我的車子,還給我吃你剩下的桃子」,之前的寵愛全部都變成了現在責難的口實。在那個封建社會時期,個人權利極度膨脹之下,任何法令都成了一紙空文,生殺都要只看皇帝的臉色行事。

所以與其說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會怎樣,不如說皇帝個人對其的態度如何。在那個時代,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就真的和文藝作品一樣,僅僅是稍微高明的一個道具而已。

相關焦點

  • 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結局怎樣?
    在《鹿鼎記》這部電影中有個經典的鏡頭,就是多隆拿著尚方寶劍要殺吳三桂和吳應熊時,他們兩個為了活命爭搶免死金牌。那麼,現實中,如果「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結局會怎樣?「免死金牌」的形狀和星爺版《鹿鼎記》的形狀完全不同,因為它不是金牌,而是個鐵券。
  • 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結果會怎樣?那人是殺還是留?
    除了尚方寶劍,電視劇中還有一種很牛的道具——免死金牌。擁有了免死金牌似乎就具備了刑事豁免權,可以抵消任何所犯的過錯。因此很多人就想知道,尚方寶劍遇上免死金牌,哪個更厲害?當上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此人是斬還是留? 咱們先來看看這兩樣東西的來路和技能。
  • 免死金牌可以免死,當遇到尚方寶劍誰說的算,主要看皇帝的態度
    說起免死金牌,我們在很多影視作品裡看到這個。在傳統的印象中,擁有免死金牌後,犯罪之後不用被處死。很多人擁有這個後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和免死金牌相對的就是尚方寶劍。擁有尚方寶劍的人,可以說先斬後奏,可以斬殺任何人。那麼問題來了,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的話,誰說的算呢?
  • 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究竟誰更勝一籌?
    不知大家可曾記得周星馳電影《鹿鼎記》中有這麼一個片段,手持尚方寶劍的多隆要斬吳三桂,結果被人家的免死金牌給擋住了,一直僵持不下。那麼這兩件東西要真遇到的話,到底誰更厲害一些呢?由此可見,尚方寶劍的使用是有約束的。再來看免死金牌,這不是有功就能得到的。持有免死金牌的不是皇親國戚就是開國功勳,亦或是天子近臣等,試問又有幾個手持尚方寶劍的大臣,敢像袁崇煥那樣擅自做主誅殺這些人?一旦殺錯,自己的小命可就沒了。
  • 古代兩大保命神器!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 那個較厲害?
    堪稱中國古代封建皇權的最強「矛」與「盾」。但這兩個保命神器若相遇,誰更厲害呢?尚方寶劍因為是皇帝的專屬用劍,所以擁有尚方寶劍的大臣就擁有先斬後奏的特權。而免死金牌又稱「丹書鐵券」,是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待或者減免罪責的一種憑證。但是這種東西也會假冒,所以為了防止假冒,鐵券就分為了兩半,一半讓功臣保留著,一半就留藏宮中。
  • 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哪個更厲害?它們的來歷是什麼?
    世間最鋒利的矛遇到世間最堅實的盾,其結局會怎麼樣呢?那麼大家熟知的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結局又會是怎麼樣的呢?它們又各自有什麼來歷呢?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今天我們就好好聊聊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尚方寶劍這個名字,是秦漢時期叫「上方令」的官職而得名。
  • 在古代,尚方寶劍與免死金牌哪個更厲害?答案其實很簡單
    那麼「免死金牌」究竟是啥東西,有著這麼大的權力呢?實際上,免死金牌的官方稱呼叫做「丹書鐵券」,是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南北朝以後,丹書鐵券開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在隋時又用金粉填字,所以後世對這種鐵券的俗稱也就成了「免死金牌」。
  • 在古代「尚方寶劍」與 「免死金牌」誰的權利象徵意義更大
    在不少的古裝影視劇中,我們除了能看到能代表皇帝命令的聖旨存在之外,還能看到代表皇帝權威的 「尚方寶劍」與「免死金牌」的的存在。這兩者之間看似有著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因為兩者都授權人都是由皇帝親自頒發的,能夠獲得兩者之中的其中一個也是無比榮耀的人。那麼「尚方寶劍」與「免死金牌」之中,誰的權利更大一些呢?
  • 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時,你覺得誰能更勝一籌?當然是他了
    在周星馳主演的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為了給秦小蓮申冤,他的母親送來了尚方寶劍,只可惜那是明朝的劍,無法作效。這些都是電影中演的,那麼真的有尚方寶劍嗎?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中確實還有。丹書鐵券其實就是免死金牌,是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在史料中也有記載。
  • 古代的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聽星爺這麼一說,尚方寶劍厲害多了
    顧名思義免死金牌呢,就是一個可以免除死刑的金牌。一提到這個免死金牌呀,我就總能夠想到那個紫薇用免死金牌救了皇后一面是不是那個情節。權大於法的這個封建社會。藝術作品當中的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呢,無疑是最高明的道具啊。尤其是這個尚方寶劍。
  • 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結局會怎樣?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大染缸,是一場權力之間攻與守的角逐和較量。最強的矛無疑是&34;,最強的盾就是&34;。那麼當可以先斬後奏的&34;,遇到能免除一切罪責的&34;,結局會如何呢?那麼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會產生怎樣的情境呢?筆者翻閱了史料,未見到有&34;的歷史記載,但是卻有尚方寶劍遇見尚方寶劍一事。明朝末年毛文龍&34;。
  • "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遇到一起會怎樣?西瓜視頻告訴你
    然而他下面的人卻不這樣認為,畢竟伴君如伴虎,怎麼也得維護自己的利益還有生命才行,故而雙方一拍即合,只要做出突出貢獻,那麼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就是最常見的了。不過他們的作用卻不盡相同。對於一些達官顯貴來說,至關重要,某些程度來說,可以是自己的第二條生命,話說知曉他們能耐的大家,又是否知道,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究竟誰的排面最大呢?
  • 免死金牌VS尚方寶劍 !鹹魚勝?
    當懲奸除惡,先斬後奏的皇家殺人利器尚方寶劍,遭遇懷著一顆拯救蒼生聖母心的免死金牌
  • 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誰更厲害?若二者相遇,結局如何?
    除了免死金牌,在古代還有一個東西十分厲害,那就是尚方寶劍,作用跟免死金牌一樣大,甚至更甚,因為這把寶劍可以斬殺皇親國戚那麼問題來了,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誰更厲害?一個是拿著尚方寶劍的人,一個是拿著免死金牌的人,若二者相遇,結局又如何呢?
  • 「尚方寶劍」VS「免死金牌」,狹路相逢誰能勝出?西瓜視頻揭秘
    「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是封建王朝的產物,「尚方寶劍」有皇帝賦予的生殺予奪的權利,「免死金牌」則是皇帝賜予的保命符,當它們強強相遇,會有怎樣的結局?筆者在西瓜視頻看到相關內容,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二。雖然朱雲最後被表彰為直臣,但尚方寶劍卻未求到。明代劉伯溫在其詩詞中也寫到:"先封尚方劍,按法誅奸髒"。可見尚方寶劍未必是皇帝賜予的,可能是臣子求的,求得到求不到全憑皇帝心情。「免死金牌」指的是「鐵券丹書」,顧名思義是用丹砂在鐵製的憑證上寫字,一分為二,一半由朝廷保管,一半由頒授的功勳之家保管。
  • 同為皇帝御賜寶物,歷史上的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哪個更厲害一點?
    在真實的中國古代歷史中,尚方劍是指中國古代皇帝收藏在「尚方」(掌管制造供應御用器物的官署,秦已有之,漢負盛名)的劍,在漢代稱「尚方斬馬劍」,至明代稱尚方劍,即皇帝御用的寶劍,持有尚方寶劍的王公大臣,具有先斬後奏等代表皇權的權力。
  • 在古代若尚方寶劍碰見免死金牌,到底是殺還是留?並非你想的那樣
    北魏孝文帝的時候,丹書鐵券就有了免死的能力,宋代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從後周柴家奪取皇位,為了安撫天下,他也給了柴氏「丹書鐵券」,這也就到了柴進的手裡。明清兩代,鐵券制度越來越完善,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等人獲得公爵封號,並被賜予「金書鐵券」。鐵券上的內容是什麼呢?
  • 尚方寶劍、丹書鐵券、免死金牌、黃馬褂…誰克制誰?
    丹書鐵劵最開始並沒有明面說有「免死」的作用,只是一種特殊的、額外的賞賜,但是後來就不同了! 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經常頒發給皇室、大臣們作為防身傳承之用,甚至有大臣向皇帝乞求賞賜丹書鐵劵。從南北朝開始,丹書鐵劵開始有了「免死」的作用,每份丹書鐵劵大概可以免死1-3次。
  • 傳說中的免死金牌、丹書鐵劵、尚方寶劍到底什麼樣?
    到底是免死金牌厲害呢?歷史上的免死金牌和尚方寶劍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在周星馳演的《鹿鼎記》裡有這樣一個搞笑的橋段,平西王吳三桂和世子吳應熊為了不被多隆的尚方寶劍斬首,父子兩個人為一塊免死金牌搶作一團。這個情節,戲謔地提出了一個問題,到底是免死金牌厲害呢?還是尚方寶劍比較強呢?歷史上的免死金牌和尚方寶劍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歷史上的「免死金牌」,真名叫做「丹書鐵券」,是皇帝賜予功臣的一種莫大獎賞。
  • 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這兩大神器,為何在清朝都沒有出現過?
    在周星馳主演的電影《鹿鼎記》中,出現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橋段:欽差大臣多隆拿著皇上御賜的尚方寶劍要殺吳三桂,而吳三桂則請出了先帝御賜的免死金牌來抵擋。這個橋段的設計很有意思,因為按照我們影視劇過去解釋,尚方寶劍有上斬昏君,下斬佞臣,先斬後奏的特權,堪稱政治場上的一件絕世神兵;而免死金牌則具備不論大小罪行一律免死的功能,也是政治鬥爭中的一件最強防具。多隆和吳三桂見到對方祭出的神兵,其實內心都有點犯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