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的菜攤生意總是比別人的要好,主要是因為他的蔬菜賣相好,比別人的也新鮮,品種也多。
最近一段時間,老陳的業務開始直線下降。主要是老陳不會用微信。現在的買菜一族,無論男女老少,都是二維碼一刷,直接付款了,很少用現金。
老陳眼睜睜地看著生意從自己跟前溜走,急得上火,嘴上都起了泡。
有一天,老陳的兒媳婦把自己手機的微信二維碼給了他。也就是說,老陳可以用微信收錢了,不過,按老徐的觀察,老陳並不高興,他判斷,錢或許進了老陳兒媳的腰包。
一問,果然是。老陳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都進了兒媳的口袋。
老陳唯一的辦法就是記帳。錢不歸己,但總得有個數吧。
正巧,有天一早,菜場樓下報亭的老何會給他送來一份報紙,然後,凡是微信支付的錢款,他都記住報紙邊沿的空白處。於是,這張老紙就扔不掉了。
有一天,老臣心疼地把記得密密麻麻的報紙遞給老徐說:你看看,今天的生意都是微信支付,都寫不下了。
老徐說:這錢你就不能跟兒媳要嗎?
老陳說:她說這錢給我們存著,以後給我們養老。
老徐說:嗯,厲害。言語上找不到一點毛病。
有一天,一位時髦的老太太來買菜,付錢的時候,瀟灑地把手機往二維碼上一掃,看到收款方是一個女人的名字。待老陳說明緣由,老太太說:我兒子是開手機店的,我叫他幫你換個便宜的智慧型手機,再幫你弄個二維碼,這樣錢就到了你自己的口袋裡。
老陳很高興,堅持不肯收那時髦老太的買菜錢。老太太一揮手,說:小事一樁,我們哪,越老越要學習新東西,生意才能越做越好。
很快,老陳有了自己的新二維碼。名字是他自己起的,就叫「勞動者」。那個二維碼,他刷得很溜,生意又火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