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建城始於蒼梧王城

2020-11-25 廣西新聞網

開篇語

一個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城市的血脈,構成並傳承著她的特質。

梧州,一座有著豐厚歷史沉澱的城市,她的文明史與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史同步開啟,一路同頻共振。

4100多年前,虞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古蒼梧烙下了深深的華夏文明印記。由此延續約2000年至公元前183年(漢高后五年),趙光受封蒼梧王建立王城,為梧州建城之始。公元1470年,明憲宗在梧州創設中國歷史上首個總督府,轄兩廣地區,確立了梧州區域中心的地位。此後歲月變遷、時代更替,梧州一直是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要地。1927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批准梧州建市,成為廣西第一個省轄市。

一個城市的文化是歷史的積澱與升華。梧州素來是人文鼎盛之地,嶺南文化發祥於此,儒、道、釋文化在此交相輝映。梧州籍先賢牟子著成中國第一部佛教理論專著《理惑論》,成為西方佛教中國化第一人,西漢名震中原的古文經學家陳欽在梧州興學,宋代名相陳執中在梧州起步,明代民族英雄袁崇煥的祖籍在梧州……宋之問、張九齡、李白、杜甫、元結、李商隱等都曾以詩詞吟詠梧州。

近代以來,深蘊厚積的梧州更是群英薈萃,風雲際會。舊民主主義革命武昌首義,梧州在廣西率先通電響應,孫中山先生曾三次駐節梧州發動北伐戰爭。共產主義者播火神州大地之時,周恩來同志親臨梧州指導中共廣西地方組織建設和開展革命運動。新中國首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生長於梧州,從梧州走上革命道路……

梧州,水匯三江、承東啟西,特殊的地理區位成就了「兩廣輪輻」和「小香港」的美譽。千裡西江、黃金水道,鑄就了梧州的產業地位及其商貿文化影響力,成為古代海陸絲路的交匯節點。

歲月如歌,百轉千回。在2200年及至更為綿長久遠的傳承與變遷中,梧州這片獨具嶺南特色的山水,孕育和演繹著屬於自己、屬於時代的精彩。值梧州建城2200周年之際,本報推出系列報導,試圖以史實為綱,以演義為手法觸摸一座城市在歷史長河中的脈動,讓讀者從不同的側面更多的了解梧州。

兩漢之交,史在蒼梧。

處於西江中部的梧州,至今建城已有二千二百年歷史。「蒼梧」,一支不老歌謠,傳唱千年。公元前一八三年,南越王趙佗封趙光為蒼梧王,趙光即在潯江(西江)與灕水交匯處興建蒼梧王城,漢武帝時期改稱廣信城,這就是日後的梧州城,也是廣西最早的城池。

歷史上,漢代蒼梧郡是位於湘桂粵相交匯的大片富庶地區,是嶺南最早接受中原文化薰陶、也是開發最早的地方。歲月荏苒,時過境遷,從公元前一八三年開始,一個個風雲人物,一段段盪氣迴腸的歷史,圍繞著蒼梧王城輪番上演。千百年來,這座古城不斷續寫著她的歷史,演繹著歡喜與悲涼、平淡與傳奇。

  蒼梧王城復原模型圖(現存於梧州市博物館)。陳遠禎 攝

我市美術工藝師、民間收藏愛好者葉權生根據史料記載製作的漢代梧州城池立體模型圖。

採寫:梧州日報記者 羅麗思 全淦枚

攝影:梧州日報記者 麥朝樞(除署名外)

梧州荔枝進貢漢高帝

大凡一個城市的開端、形成與發展,皆有一個時間與過程,梧州也不例外。清流擊楫,鴛鴦秀水世無雙的梧州城,坐臥三江交匯處,如鯉魚得水般飽含著生命的律動,一腔一調、一顰一笑都充滿動人的魅力,連那遍野生長的荔枝都是那樣的紅豔豔,肆意地張揚著生命的美好。

荔枝本是山野之物,卻機緣巧合地被賦予深刻的人文情懷。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曾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千古佳句,其間由鍾愛而生發的那份豪放,始終引人入勝。但人們可曾想到,好吃得讓大文豪根本停不下來的鮮嫩美味的荔枝,就出自梧州。

這故事的開端還得從2200多年前那個愈走愈遠的古時期說起。

公元前二世紀,西漢辭賦名家司馬相如所作的《上林賦》中,就有關於荔枝的記述。「君未睹夫巨麗也,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左蒼梧,右西極。」「於是乎,盧橘夏熟,黃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樸,梬棗楊梅,櫻桃葡萄,隱夫薁棣,答沓離支,羅乎後宮,列乎北園。」這其中的「離支」,便是千百年來引人垂涎的荔枝。這是中國荔枝栽培果樹的最早記載,裡面記述了荔枝從蒼梧被移植到長安帝都的上林苑進行栽培的情況。而這「蒼梧」,便是今日的梧州。

實際上,在荔枝被人工培植為良種之前,野生荔枝已在嶺南的山野上蓬勃生長,歷代書籍對此均有記載。如三國張勃的《吳錄》記載說「蒼梧多荔枝,生在山中,人家亦種之。」《寰宇記》中提到「山上有荔枝,四月熟,以其地熱,故謂火山。」這其中所說的 「火山」,就位於如今梧州市區的南岸。北回歸線貫穿而過的梧州,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溫暖,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使得梧州自古便盛產荔枝,直至如今,火山荔枝、古鳳荔枝、泗化洲荔枝仍然遠近聞名,在藤縣和平鎮、岑溪糯垌鎮更有兩個以「荔枝」命名的村落,可見荔枝在梧州紮根之深。

梧州荔枝令人垂涎,但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那可是連高高在上的漢高帝也是十分鐘愛的。乾隆版《梧州府志》說:「梧屬荔枝獨推蒼梧,泗化洲產為第一。梧出荔枝由來尚矣,自尉佗獻漢高帝始。」由此可見,2200多年前,荔枝被趙佗作為貢品獻給了劉邦。梧州學院研究員、梧州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蘇文龍對家鄉泗化洲的荔枝最為引以為豪,並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在《泗化洲青山廟》一書中,詳細記載了以泗化洲荔枝為代表的梧州荔枝成為貢品荔枝的故事。據傳漢初,正是炎炎夏日,一批士兵將領頭頂烈日,冒著酷暑,在趙佗的指令下「奉旨進貢」,幾條滿載著嶺南特產荔枝等物品的大船浩浩蕩蕩地航行在桂江航道,長途跋涉經過靈渠進入了湘江,最後到達漢室皇都。漢高帝劉邦初嘗荔枝,滿口鮮嫩汁液,香甜充盈口中,他瞬間眼前一亮,為之驚豔,連連點頭讚嘆。漢高帝一高興,便大手一揮,大方地犒賞了南越國的使者、護衛,更在使團返回南越時賞賜了「薄桃錦」給趙佗。

北宋蔡襄《荔枝譜》中說:「漢初南越王尉佗以之備方物,於是始通中國。」這裡「始通中國」指嶺南首次溝通中原,蘇文龍推斷,泗化洲是中國歷史上首個貢品荔枝之鄉,可見梧州歷史之久遠。

蒼梧王城扼嶺南要塞

這「奉旨進貢」的趙佗是何許人也?這就要從秦統一嶺南後說起。

話說,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將嶺南分為南海郡、象郡、桂林郡。四年後,秦始皇便一命嗚呼,三年後,他的基業也跟著土崩瓦解。秦末,暴政籠罩下的中原大地,經濟連年衰敗,社會動蕩不安,各方群雄幾碗烈酒下肚後,便豪氣萬千地摔碗揭竿而起,紛紛逐鹿中原。就在劉邦立漢的大變動中,南海郡尉任囂病重,招來當時為南海郡龍川令的趙佗,商議說:「聞陳勝等作亂,秦為無道,天下之苦……南海僻遠,吾恐盜兵侵地至此。吾欲興兵絕新道自備,待諸侯變。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裡,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郡中長吏無足與言者。故招公告之。」原來,任囂深知嶺南遠離中原政治核心,偏隅一方,易守難攻,也看出了趙佗是個可用之人,所以在臨死前讓趙佗趁亂世割據嶺南,成為一方霸主,既可自保也可保嶺南之境安穩。

趙佗果然是一位具有魄力和治國才華的人才,他精明能幹,志向遠大,早就想控制嶺南,在嶺南大地上遍插旗幟,稱霸一方。在任囂與他商議可割據嶺南之後,立即著手布局大計,一邊緊盯著各地群雄爭奪的局勢,一邊下命令誅殺郡內秦置的官吏,並召集同黨心腹,乘機絕道封關,揮刀進攻嶺南各郡。一番你爭我奪後,趙佗以南海郡(今廣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帶)為根據地,兼併了象郡、桂林郡,將嶺南各郡收入囊中。隨後,心有大計的趙佗繼續馬不停蹄地屯兵積糧。據史籍資料記載,在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趙佗建立了南越國,自立為南越王。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又自稱「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廣州),掌控嶺南。不久,趙佗又對番禺城擴建,城牆達到十裡,被稱為「佗城」,這也就是後來廣州的中心地區。正因趙佗政治智慧與管理能力非凡,在百越地區,南越國一帶民心歸向。南越國的疆土包括了如今的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地,甚至遠至越南也有其屬地。

此時屬於嶺南範疇的蒼梧又是什麼情況呢?《一統志》說:「唇齒湖湘,襟喉五羊。」明《蒼梧圖記》記載:「梧距五嶺之中,襄九嶷三江之險,為粵東咽喉。西枕藤峽八寨,諸蠻出沒無時;東接封川信宜,鼠竊狼吞窟其穴……屹然重鎮。」清王棟《蒼梧縣誌》也說:「東泛五羊,北連八桂,西走邕州,南通合浦,咽喉之所,四達之區。」這些史籍記載無一不說明,蒼梧區域內河流縱橫交錯,扼三江之口,溝通東西南北,水路交通十分便利,是嶺南連接四方的要塞。於是,自立為南越王后,趙佗便以番禺為中心竭力控制嶺南,但嶺南之地範圍不小,以一人之力又如何能夠保證嶺南兩廣範圍都能夠時刻控制在自己手中。趙佗想到,要想更好地統領嶺南,控制西江中部的戰略要地,防止西甌、駱越叛亂,南越國還需要建立一個重要的轄地,並任用可以信任的親信,以幫助自己達到管控目的。

深思熟慮一番,趙佗看中了三江交匯,水路交通便捷的蒼梧,便又率軍進攻蒼梧土族部落,打敗部族首領安陽王,並封族弟趙光為蒼梧王。清同治《蒼梧縣誌》記載:「高后五年,佗以其族弟趙光為蒼梧王,治廣信(地)。」然而,翻閱各類史籍,對趙光並無過多的詳細記載。那麼趙光有何個人魅力得到趙佗的賞識?梧州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彭志創推斷認為,首先趙光精明能幹,精通軍事,戰功赫赫,因此得到趙佗的注意。其次,趙佗與趙光是同宗同族的關係,族弟的身份也讓趙光備受趙佗信任。

漢高后五年(前183年),趙佗做了一件對梧州可謂影響極為深遠的大事,冊封族弟趙光為蒼梧王,同時準許他修建蒼梧王城。而這,正是梧州建城之始,也是廣西有文字記載建城之始。

趙光一上任,便大刀闊斧地興建蒼梧王城。梧州歷史上最早的這座城池,所在何地?建城之初,蒼梧王城又是一番怎樣的面貌?據清同治《蒼梧縣誌》記載:「古廣信土城也,昔蒼梧趙光始居此土。其後漢置郡縣交趾刺史因之。考其舊基,依茶山,傍桂水,大江繞其前。趙宋加築,始甃以甎,作五門。至明總督建牙(衙)開府。高之廣之,雄過百雉,奚翅大都參國之一矣。」

經過幾番實地選址比較,趙光將選址定在了河東。古人建衙署最講究選軍事戰略要地,河東控三江(潯江、桂江、西江)帶兩粵,戰略地位顯著。而如今的摩天嶺、東正路、北山山腳一帶成了最佳選址所在。1956年,經文物專家考察勘測,探明了蒼梧王城的位置和範圍,周長為424米,面積1.12萬平方米,城東由東正路至文化路傳經裡,城西由東正路至東中路一巷,城南由東中路一巷至文化路傳經裡,城北在東正路。具體位置即蒼梧王城的東門約是在舊時兒童遊樂場(同園),即如今尚匯軒樓盤所在位置,南邊大概在東正路路基,西邊接近市第一幼兒園一帶,北邊緊挨北山,如今中山公園牌坊附近就是北門所在的區域。

經勘測,蒼梧王城的東門在兒童遊樂場舊址,即如今尚匯軒樓盤所在位置。

  中山公園牌坊附近是蒼梧王城北門區域。

儘管蒼梧王城最初只是一個小小的土城,但作為趙佗王國藉以控制桂林郡和象郡的行都,其選址處處體現出趙光獨到的眼光。梧州市志辦原主任陳金源解釋道,王城的背後有茶山,即如今的北山這一天然屏障作為依傍,一側的珠投嶺恰如一道往外延伸的護臂,另一側也有白雲山餘脈相維護,作為當時城池的制高點,免受洪澇之災,而城池不大還便於進行排兵防守,有效地鞏固整個防衛體系,城牆順山形地勢土築石磊,木欄柵城門,城外有廓,城和廓之間是平民居住地和集市交易場所。「依山傍水,逐水營建,自然可避水患,軍事有險可恃,易守難攻,可謂一塊風水寶地。」

建城伊始,蒼梧王城作為兩廣重要的政治、軍事戰略重鎮的地位就不斷突顯,之後歷代又經歷數次大規模的改建擴建。根據史料記載還可得知,廣信城是由蒼梧王城沿革而來,一直是重要機關所在地。到漢代設置郡縣,廣信作為交趾郡址,交趾刺史在原來城池的地方沿襲了城市規模繼續擴建。到了宋代,城池向上修築增高,開始用磚塊砌城牆,並在城牆分置五個相當有規模的城門,即東南西北四個城門,以及東南方向上的一個小南門。到了明代,廣信作為兩廣三總府所在地,總督在此建立總督府衙門。城池擴大,城牆更高,規模愈加雄偉。

蒼梧王城影響深遠

從公元前183年至前111年,蒼梧王城存在73年。漢武帝於元鼎六年(前111年)秋天,派衛尉路博德為伏波將軍,遣兵南下,率大軍攻滅南越國,蒼梧王城轄地也隨之滅亡。

但值得一提的是,收復蒼梧王城,沒有經歷惡戰。據《漢書》記載,元鼎五年(前112年)秋,漢武帝兵分五路平定南越,其中一路經靈渠沿灕水而下,劍指蒼梧。《史記·南越列傳》載:「蒼梧王趙光者,趙王同姓,聞漢兵至,及越揭陽令定自定屬漢……皆得為侯。」元鼎六年(前 111 年)秋天,伏波將軍路博德率軍南下,兵臨城下,趙光自知不是對手,上書漢武帝以示言和,主動投降歸漢,得到漢武帝的善待,封他為隋桃侯,盡享尊榮,食邑3000戶。

「和平解放,沒有兵禍,可以說是趙光最大的功勞。」國家安定才有民生安定,在陳金源等多位人文歷史專家看來,趙光主動歸漢,避戰亂侵擾,兵不刃血,王城繁華依舊,人民生活安定,經濟文化得以繁榮發展,這其中不乏趙光歸漢的功勞。儘管好景不長,趙光於同年病逝,葬於梧州火山之側。其子孫歷昭帝、宣帝、元帝、成帝數朝,如今嶺南越族之中的趙姓成員,多是趙光後裔。據清乾隆《梧州府志》記載,當年南越王趙佗曾經到廣信(即今蒼梧)巡視,並把龍精寶劍贈與蒼梧王趙光。南越國滅亡後,趙光便把寶劍藏於西江南岸的火山之中,每到夜間,寶劍便會吐出沖天光芒,又頃刻熄滅。火山夕焰也成為梧州人熟悉的八景之一。

幾經歷史演變,蒼梧王城如今已不復存在,成為歷史長河中的積澱。儘管存在時間不足百年,但蒼梧王城在歷史上卻影響甚為深遠。漢武帝平定南越後,保留了蒼梧國的疆域及軍隊,並置統領南方九郡(包括現今越南)的交趾刺史部,在嶺南地理中樞蒼梧郡設廣信縣,減免稅賦,推行優惠政策,大大加快了嶺南中心蒼梧郡的經濟發展,廣信亦成為最早的嶺南首府,而蒼梧郡正是在蒼梧王國的基礎上設置的。自此,漢武帝把嶺南控制在中原漢王朝的版圖之中,迎來了嶺南歷史上第一個經濟、文化發展的黃金時期。

梧州大事記

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元)

●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

南海尉趙佗以南海郡作根據,相機掠取桂林郡,最後又擊並象郡,整個嶺南地區歸趙佗掌握。漢初,趙佗自立為南越王,治番禺(今廣州市)。蒼梧(今梧州,下同)屬南越王管轄。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

五月 太中大夫賈誼奉使到南越,取道蒼梧,東下南海,詔封趙佗為南越王。

●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

趙佗自稱南越武帝,封趙光為蒼梧王。趙光建蒼梧王城。

●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

十二月 太中大夫賈誼奉使來南越,途經梧州,詔令趙佗撤去武帝稱號,仍稱南越王。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

四月 南越丞相呂嘉反對漢朝。漢對南越用兵,兵分五路,其一派遣田甲(人名)為下瀨將軍抵蒼梧,然後取道西江下番禺,未達蒼梧漢軍已佔領番禺。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冬 蒼梧王趙光降漢,改封為隋桃侯,食邑3000戶。武帝平定南越並將南越王國重新析置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朱崖、簷耳等9郡。蒼梧郡治廣信縣(今梧州市,下同),轄廣信、馮乘(含富川)、謝沐(今恭城、富川境)、高要(今廣東肇慶)、臨賀(今賀縣)、端溪(今廣東德慶)、富川(今鐘山)、荔浦、封陽(今信都)等。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全國初置13州刺史部。蒼梧、鬱林、合浦等郡隸屬交趾刺史部監察。「漢刺史無常治」,交趾刺史羅宏將治所由贏阝婁(今越南河內西北)移至蒼梧郡廣信縣(今梧州)。交趾刺史部統領嶺南9郡,現在的梧州市就是當時新9郡的行政中心,是嶺南地區的首府。交趾刺史部在行政職權上和州並列,所以當時也有人稱嶺南地區為交州。

蒼梧郡增轄猛陵縣(今蒼梧、藤縣境)。

梧州成為交趾刺史部、蒼梧郡治後,城市擴展,城牆周長為600米,面積2.5萬平方米。(摘自《梧州大事記》)

相關焦點

  • 揭秘古廣西十大古國之二蒼梧國(南越蒼梧)
    >趙佗正式建立南越國後,漢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 ,趙佗自稱南越武帝,任命同宗族弟趙光為蒼梧王,在「倉吾古國」故地(今梧州市)建立蒼梧王國,在今天封開、梧州構築王城。(這便是梧州城的原身,據史書記載,蒼梧王城也是廣西最早的城池。)據史書記載,蒼梧王城建在今摩天嶺(今東中、東正路一帶),王城既依山防守,又可防洪。
  • 廣西最早建城的城市,曾是嶺南的王者,如今卻淪為了五線小城
    趙佗建立南越國後,封其族弟趙光為蒼梧王,並允許修建蒼梧王城。蒼梧王城位於今梧州>市萬秀區,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整個廣西有記載最早建城的城市,也是近代中國廣西的第一個省轄市。而且,梧州山青水秀,風光旖旎,山在城中,城被水抱,是一個山水旅遊名城。
  • 總制嶺南五六百年的梧州
    >漢初南越「蒼梧王城」舊址。(中為筆者) 廣西梧州古稱蒼梧和廣信,是廣府文化的發祥地,其文明記載在先秦時代已是有史可稽,《史記》載,虞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梧州地總百越,居五嶺之中,襄九嶷三江之險,群山環拱,唇齒湖廣,襟喉五羊,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 去廣西梧州旅遊之前,最好先了解這些(景點篇)
    梧州,廣西下轄地級市。有「綠城水都」、「百年商埠」、「世界人工寶石之都」 之美稱。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自宋代起梧州就形成了著名的梧州八景:桂江春泛、雲嶺晴嵐、龍洲砥峙、鶴崗返照、金牛仙渡、鱷池漾月、火山夕焰、冰井泉香。
  • 1915年的廣西梧州,房屋密密麻麻,江上船桅林立
    梧州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最早在這裡活動的原始部落稱為「倉吾人」。西漢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趙光建蒼梧王城,是梧州建城之始,至今有近2200年的建城史。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滅南越國,梧州屬交趾刺史部蒼梧郡,稱廣信縣。
  • 他是清朝巨富,買下了半個「梧州城」,江湖人稱「李半城」
    他富甲一方,人稱梧州「李半城」;他樂於公益,開辦義學,修繕古蹟,開設義渡,修訂縣誌;他還醉心於學問,出版圖書,創作詩文。李世瑞,字非凡,號月庵(1659~1737年),清朝貢生,後棄官經商成巨富,在梧州購置有大量房產,堪稱梧州「李半城」。
  • 中國二冶中標廣西梧州S201蒼梧京南至梧州人和港公路工程項目
    中國二冶中標廣西梧州S201蒼梧京南至梧州人和港公路工程項目 2020-08-28 10:06:00
  • 廣西梧州行政區劃史,東西並立的宋元,姍姍來遲的蒙山
    今梧州市地區分屬藤州、梧州、昭州管轄:今蒙山一帶屬昭州(今桂林平樂縣前身)管轄;今藤縣、岑溪一帶屬藤州管轄;今三區和蒼梧一帶屬梧州管轄。公元1820年清朝時期此時的梧州府轄蒼梧、藤縣、岑溪、容縣、懷集5縣,本土還是欠缺今蒙山縣一帶。
  • 廣西一座秀麗的小城——梧州,2200多年建城史,嶺南粵語的發源地
    廣西梧州市 雖然我們一說到廣西旅遊,想到的城市就是桂林、南寧、柳州、北海這些城市,但其實梧州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城市,2200多年建城史,在歷史上的梧州曾經是兩廣總督府所在地
  • 廣西籍抗日陣亡官兵之梧州篇:梧州城區及岑溪、蒼梧、蒙山與藤縣
    今廣西梧州市轄岑溪、蒼梧、蒙山與藤縣。梧州市所轄的四個縣市都做得不錯,都有抗日陣官兵名錄,其中以蒙山縣做得最好,該縣不僅有國民黨正規軍抗日陣亡的官兵名錄,也有地方抗日武裝為國捐軀者的名錄。 《梧州市志綜合卷》 收錄梧州抗日陣亡將士名錄282人,但《梧州市志綜合卷》在名錄表後標註:表中陣亡將士前4名為梧州籍,其餘均為蒼梧籍。
  • 低迷梧州,何去何從?
    01蒼梧王城……公元前183年(漢高后五年),南越武王趙陀封其族弟趙光為蒼梧王,在今梧州摩山嶺建立蒼梧王城如今,2200餘年過去了,想必蒼梧王趙光不會想到,梧州,幾經沉浮,依然屹立在西江之畔。梧州舊英領事館開埠之後的梧州,很快就成為活躍的商業口岸,中外客商往來頻繁,外國人在梧州開洋行、建教堂、開醫院、建工廠、辦學校……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思想、理念,還帶來了先進的機器
  • 嶺南文化悠長,山城孕育英才 | 盤點梧州十位歷史人物
    原標題:嶺南文化悠長,山城孕育英才 | 盤點梧州十位歷史人物 梧州,人文傳統源遠流長,有著4100年以上的文明史,2200年的建城歷史,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有古嶺南首享盛譽的「三陳六士」、中國佛教首傳先驅牟子、明代兵部尚書袁崇煥、原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
  • 尋密嶺南|廣信探源——揭開趙佗蒼梧國與西漢蒼梧郡前後相承之秘
    全文共有八章,分別為:分封蒼梧國是趙佗經營嶺南的重要舉措;廣布恩信之語堪稱漢武帝的南風歌;下瀨將軍入粵首攻蒼梧王城;蒼梧王城和西漢廣信縣治古稱封口;今梧州之地建城始於南朝梁的天監年間;步騭入封口殺吳巨 嶺南歸東吳
  • 廣西梧州十大旅遊景點,好玩人又少,需要的趕緊收藏!
    TOP 1中國騎樓城街道22條,總長7公裡,築560幢,規模之大,國內罕見,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騎樓城位於廣西梧州市萬秀區。國家4A旅遊景區「梧州騎樓城—龍母廟景區」的核心景點。中國當代著名國學家、文化學者肖健指出,騎樓城是梧州近現代百年商貿繁華的歷史見證。公元1897年,梧州被闢為通商口岸,逐漸發展成為珠江流域的著名商埠,開始興建騎樓建築,昔日的騎樓城商家雲集,最鼎盛時共有大小商號1500多家,造就了上萬富豪。
  • 尋密嶺南文化|廣信探源——揭開趙佗蒼梧國與西漢蒼梧郡前後相承之秘
    ; 今梧州之地建城始於南朝梁的天監年間; 步騭入封口殺吳巨 嶺南歸東吳; 陶侃在封口用霹靂車退敵; 明末封川縣誌記兩漢廣信故城在江口。
  • 被鐵路耽誤的城市:曇花一現的輕工業,風光不再的梧州將何去何從
    也無力更高層面的政治考量,我們只知道梧州有歷史悠久——公元前183年趙光建蒼梧王城,成為梧州建城之始,目前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廣西建城最早的城市。經濟的發展,使得更多的農民洗腳進城做生意,更促進了商品貿易的高度活躍,如中藥材市場、工業品市場等專業市場湧現,輻射範圍達岑溪、藤縣和粵西地區,甚至到達梧州的胸口蒼梧。
  • 發達了,梧州這些地方即將開始徵地了! 涉及梧州、藤縣 蒼梧、岑溪等多個村..
    藤縣:塘步鎮孔良村、塘步鎮六坊村、潭東村蒼梧在徵收範圍內的梧州小夥伴們趕緊拿著紙、筆、計算器看看你家能補償多少吧!加入梧州好房購買交流群  獲取更多梧州購房內幕 搶梧州好房!等你來抄底!為了更好的服務廣大梧州購房者,梧州好房將為您提供梧州各大樓盤相關諮詢及免費預約看房服務!諮詢專線:18007749188.
  • 中國古代史:解析桂林「王城」城中之城由來
    引言在桂林獨秀峰周圍,有一座石頭城,人們都說它是桂林的「城中之城」。因為它是明代靖江王府的所在地,故通稱「王城」。又由於它在南明時期曾作過永曆皇帝朱由榔的行宮,所以也稱「皇城」。在清代,它又是廣西貢院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