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愛戴高帽,送他一頂又何妨!拍馬屁?不存在!叫誇人的藝術

2021-01-13 小讀怡情久讀情深

有一個故事說:山上有一對師徒,徒弟考上功名,要下山做官了,師傅問他:「官場複雜,你下山後如何處事?」徒弟答:「我準備了一百頂高帽,逢人給他戴一頂高帽即可。」師傅生氣的訓斥到:「糊塗!只有小人才喜歡戴高帽,怎麼可能人人都喜歡?」徒弟答:「山下那些人粗俗淺陋,不比師傅您境界高遠,一頂高帽足以讓他們對我和氣三分。」師傅聽罷,笑了起來:「說的也是。」徒弟走下山,默默嘆息:一百頂高帽現在只剩99頂了!

戴高帽,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拍馬屁」了,也可以雅稱為「誇人的藝術」。

「拍馬屁」本來不是壞事

一位著名的西方哲人(具體是誰,這個真不知道了,捂臉)說過,中國人民的思維習慣中,感性壓倒理性,所以經常愛得如痴如醉、恨得不共戴天,走極端、不淡定。這話絕對是錯的。比如三個人去吃火鍋,南方人蘸香油、北方人蘸麻醬,還有一位山西人默默端了一小碗醋,桌上湯鍋居然是九宮格。大家酸甜麻辣鹹鮮,各吃各的,嗨得不行。這種和諧景象,每天晚上都同時上演幾千萬次。憑啥黑咱們中國人走極端呢?

但仔細想想,這話也不是全錯。比如「拍馬屁」這個詞語,原本只是誇讚對方、拉近距離的溝通手段(據說元人善騎,見面拍拍對方馬屁股,稱讚寶馬良駒,以示友好),多年來卻被引申為「無節操」討好別人、特別是上級領導的代名詞。這不就是走了極端?

還有一個典故:一次,孫權見到諸葛恪(諸葛瑾之子),問他:「你爸和你叔(指諸葛亮)誰更牛?」 諸葛恪想都沒想,應聲回答:「我爸。」 孫權納悶兒啊:「你叔叔在蜀漢大權獨攬,治理國家政治清明,軍事上平定南蠻,做了那麼多大事,你爹就是東吳一普通官員,你憑啥說你爸牛?」 諸葛恪:「我爸知道該跟著誰幹。」

所以,不要忘了,誰都希望得到認可,這是萬年不變的人性。

小孩學走路,你給鼓掌喝彩,他就走得更遠、更起勁;

媽媽在家做飯,你誇一句好吃,辛勞頓時消除大半;

坐高鐵,想跟鄰座交個朋友,上來先問你家是哪兒的?嘿,山東的,我最喜歡跟山東人交朋友,爽快!

到菜市場買菜砍價,你不能說「嘿,大姐你這菜都不新鮮了,給我便宜點吧」,小心大姐拿刀砍你。 「嘿,大姐你這菜跟別家真不一樣,又新鮮又實誠,以後我就買你家了,長期客戶給便宜點?」這麼說話,大姐指定給你打9折,還送你兩根胡蘿蔔。

可見,生活中的「馬屁」簡直隨處可見。恭維別人跟「節操」沒啥關係,反倒是體現一個人的情商和溝通技巧。我們常說,某人「會說話」,其實準確地說,是人家「會誇人」。借用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賈玲老師的一句臺詞,「愛誇人的姑娘,運氣不會差!」

2 為啥大家討厭「拍馬屁」?

當然,之所以「馬屁」這個詞變成貶義,恐怕是有些緣由的。

史書記載,南宋奸相韓侂胄新修了一座氣勢恢宏的莊園,一天他帶著手下來到山莊,環顧四周後隨口說,可惜聽不見雞鳴狗吠之聲。大家繼續向前遊覽,走著走著,突然聽到一聲聲公雞打鳴,又有狗吠聲不絕人耳。韓侂胄大喜,最後才發現是趙師睪躲在草叢中,撅著屁股,老韓捧腹大笑。從此韓侂胄對趙師睪另眼相看,不久就提拔其為工部侍郎。

這種故事流傳開來,大家對無底線逢迎上級、博取功名,把廉恥二字拋在腦後的做法,當然是深惡痛絕。但仔細想想,趙大人這種做法,早已經遠遠超出了交往法則、溝通技巧的層面。趙大人給韓大人提供的,也絕非什麼尋常意義的「認可」,而是卑躬屈膝的奴相和自輕自賤的惡搞。嚴格來說,這根本不叫「拍馬屁」或者「恭維人」,而是一種人格出賣、人身依附。

3 「馬屁」到底應該怎麼拍?

前文已經說過,「拍馬屁」實際是被汙名化的一個概念。我們不鼓勵大家「拍馬屁」,但鼓勵大家學會「誇人」。

「誇人」要有四個字的口訣:

其一,「誠」。有人可能想,真實想法藏在我心裡,「口蜜腹劍」你怎麼知道?實則不然。,每個人都沒有秘密可言。你所謂的真實想法,一定會在經意和不經意間流露出來。你的處心積慮,不過是別人眼中的拙劣表演。所以,寧可不誇人,也不要言不由衷、偽善做作。那我確實不喜歡領導,可又不得不誇怎麼辦?很簡單,任何人都有閃光點,即便是再討厭對方,他身上也有可取之處。你要做的,就是善於發現、真誠表達。僅此而已。

其二,「準」。只有一片真心還不夠,還要有精確提煉和表達的能力。比如,明明對方工作能力很強、效率很高,在短時間內就把所有任務都完成得很出色。你就不要誇讚對方吃苦耐勞、全身心鋪在工作上。這種誇獎,既沒有抓住重點,又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人家工作做得很好,富餘時間在讀在職學位或者做一些個人的事情。你的誇獎,可能就引起對方的警惕。本是好意,如果被當做「敲打」和「暗示」,反而疏遠了雙方的距離,豈不尷尬?除此之外,誇人之前,信息也要掌握準確。別誇人誇成了」車禍現場「!

其三,「恰」。兩層含義:一方面,誇獎要適度,過猶不及。比如,這個人在單位範圍內很優秀,不代表在上級單位視野內也很優秀,更不意味著在年輕人群體中的典型意義。誇獎時,聊聊幾句、點到為止即可。切忌大張旗鼓、大肆渲染。過度誇張的讚美,在對方看來一定是不真誠的,甚至引發反感;另一方面,誇獎要符合身份。下級不能隨意公開誇讚上級,特別是當著上上級的面。平級可以誇讚平級,但只能誇細節,不能作總體性的評價。上級可以誇讚下級,但如果現場有多位下級,要注意其他人的感受。

其四,「慎」。也有兩層含義。一方面,誇獎的次數和力度要控制,誇獎好比一頂頂帽子,送得出去、收不回來。把零售搞成批發,帽子只能貶值,實際意義會大幅縮水;另一方面,職場人際關係比較複雜,選擇誇獎對象、誇獎內容和誇獎時機都要慎重,避免觸及敏感人物、敏感事項,切不要讓自己輕易捲入風波和紛爭。

相關焦點

  • 會拍馬屁的人更容易成功?如何優雅的拍馬屁?
    我相信點進來這篇文章的各位朋友都是高尚的人,是不屑於拍馬屁的人,只是為了揭露拍馬屁的醜陋嘴臉。為你們鼓掌。拍馬屁也稱為戴高帽,自古有之。傳言有一個學生出師,師父把他叫到書房問他有什麼準備,他說我準備了100頂高帽,見人就給別人戴高帽。
  • 拍馬屁?彩虹屁?古人還叫頌聖
    拍馬屁,古代文雅的說法叫「 諛 」。民間有句俗話:「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拍馬屁更是司空見慣,馬屁術堪稱一大奇觀,絕對不輸慣吹「彩虹屁」的飯圈文化。其中,很有名的一次馬屁事件,竟然和「彩虹屁」一樣,都和「屁」相關。
  • 農村老話「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話糙理不糙 拍馬屁成功的一個法門
    拍馬屁,就是給人戴高帽。說的書面一點就是讚美。毛主席曾經說過。一個只有真正的懂得讚美,才能擁有全世界。我們先來說個故事。從前有個人,他特別會給人戴高帽,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在全國給100個人都戴上高帽。於是這天他就出發了。第一天,他見到一個修鞋匠,他對修鞋匠說:「您修鞋子最好了,修好的鞋子很結實耐穿。」修鞋匠很是受用這句話,聽了之後很開心。
  • 拍馬屁、戴高帽,糖衣炮彈的外衣下,裹藏著怎麼樣的機心?
    我說是被別人送來的高帽砸死的!這話有點誇張,但並不為過。都知道「戴高帽」的意思,是奉承別人叫做「給人戴高帽」,那「戴高樂」又是怎麼回事?兩者有關係嗎?法國的戴高樂是不是喜歡給別人「戴高帽「?也沒有抓到什麼確鑿的證據。相反,戴高樂會堅持已見,不太習慣去奉迎別人,所以在上個世紀40年代,還是過得比較跌宕起伏的。
  • 讚美不是拍馬屁,前者真誠具體,後者虛無縹緲
    因為沒有人不喜歡讚美!喜歡被讚美,是剛需。有個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職,離京前去和他的老師告別。他的老師說:「外面的官不容易做,應當謹慎些。」那人說:「我準備了一百頂高帽,逢人就送他一頂,應當不至於有關係不融洽的人。」老師生氣的說:「我們以正直的原則侍奉上級,給別人做事,為什麼需要這樣呢?」
  • 職場人最反感「拍馬屁」,但都喜歡「拍馬屁」的氛圍
    大家往往會發現,升官的都是一些交際能力強的,甚至有些人沒什麼專業能力,但口頭表達能力強,也能在職場上走的順豐順水。很多人抱怨說,那些人僅僅是拍領導馬屁,抱大腿,但實際情況是什麼呢?臺灣智慧大學校長,臺灣交通大學曾仕強教授指出: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是靠拍馬屁,而是靠製造濃厚「馬屁味道」。
  • 拍馬屁,這些古人教你正確姿勢,學會之後走上人生巔峰
    語言是一門藝術,有時候簡單的幾個字就可以讓人身心愉悅,如果這個對象是自己領導的話,就被稱為「拍馬屁」。日常生活工作中,有些喜歡拍馬屁的人著實讓人討厭,完全沒有繼承老祖宗們的優良傳統,學學下面這些古人是如何巧妙地「拍馬屁」的,可以讓你在今後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想想是不是有點小激動?在三國時期東吳有一神童叫諸葛恪,是諸葛瑾的兒子,諸葛亮的侄子。有一天孫權就問諸葛恪,你覺得你爸爸諸葛瑾和你叔叔諸葛亮誰更聰明呢?
  • 不會拍馬屁?活該你不升職:職場「拍馬屁」至少要注意這三點
    試想,如果你穿了一件新衣服出門,熟人看見後讚不絕口,連誇你的衣服好看,那麼不管他是真心還是假意,你應該都會心裡美滋滋的。但是如果有人當眾直言不諱地指出這件衣服的缺點,那麼哪怕他再真誠,你也一定會有些不爽。所以說,適當的拍馬屁,不僅是工作需要,更是高情商的一部分。你讓別人舒服,別人就會對你產生相應的好感,這是人之常情。
  • 親切稱呼可以縮短彼此距離,學會給人戴「高帽」
    當他走進診療室後,看到從未有過的乾淨、光亮的鉻制杯託放在儲存櫃裡。面對工作不力的女傭,費倫特醫生可以指責她,但這樣做只會引起她的怨憤,當然,醫生也可以另請一名女傭,但新女傭也未必會比阿格尼絲做得更好。於是費倫特醫生選擇送對方一頂「高帽」,為了這個小小的讚美,女傭工作得更加賣力認真,那麼,她用了多少額外時間呢?一點都沒有。
  • 情商高的人很會「拍馬屁」
    她絕對不會如此高興,心裡還可能很不舒服。這樣一來,交流就會變得尷尬,甚至不和諧了。如果你是王女士,你是更喜歡 「拍馬屁」的趙小姐,還是實話實說的趙小姐呢?猜價格往多了猜,猜年齡往少了猜,這是有溫度的說話,是高情商的說話藝術。
  • 說話是一門藝術,來看古人怎麼「拍馬屁」
    「說話的藝術」。    一般人的馬屁最多也就到張繼先這一層次了,可謂反應靈敏,機智過人。將一個普通的問題做出了一個獨具匠心的回答,起承轉合毫無澀感,讓人又驚又喜。    爐火純青    乾隆五十大壽,百官朝賀,可是乾隆都活了五十年了,身為皇帝,天底下有什麼奇珍異寶他沒見過?什麼恭維奉承他沒聽過?
  • 為什麼在職場會拍馬屁的人,比有能力的人混的好?
    拍馬屁,千百年來自帶貶意,被當做是一種不當行為,只要一提到它,很多人就是一臉不屑。我覺得,在職場,拍馬屁是一門藝術,用得好,不管對自身還是對工作,都有好處。所以會拍馬屁的人混得好也不奇怪,下面就說說我的理解。
  • 對拍馬屁的人無感、喜歡快人快語的4星座,心氣高,不討好!
    文 | 小娘娘生活中,總有一些愛拍馬屁的人,並且這些人混得很好,畢竟有太多人喜歡聽阿諛奉承的話了,可這幾個星座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們喜歡快人快語,不喜歡討好迎合,所以自然不喜歡拍馬屁的人了。2、白羊座白羊座為人直率,性格大大咧咧,說話做事都不喜歡拐彎抹角,作為朋友的你,如果有什麼不滿意他的話,也可以直接說出來,他們不會因為你的快言快語而跟你產生隔閡,反而會更喜歡你,因為好話人人都會說,而真正的建議,只有親近的人才敢說出口,了解到自身的缺點,還能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 拍馬屁的人憑什麼被重用?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很多人討厭拍馬屁,小葵也是一個耿直姑娘。很不喜歡在會上,在飯桌上逢迎領導,看到有的人諂媚的眼神,都會覺得噁心。這也是我為什麼不被重用的原因吧,哪個領導不喜歡被拍馬屁?誰能抵擋住別人的誇讚?尤其是能誇到點子上,業務能力也良好的人,在職場簡直不要太順!
  • 會「拍馬屁」的人往往比埋頭苦幹的人收入更多,原因在哪?
    現在社會出現一種大家常見的現象,就是在 工作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群吹捧領導的人,俗稱」拍馬屁「,他們往往幾句花言巧語就能讓領導或者老闆心花怒放,而埋頭苦幹的人,就把上司或老闆交代的任務努力完成,但是結果就是」拍馬屁「的人,職位薪水不斷飆升,而埋頭苦幹的人就繼續他的工作,任勞任怨,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不應該是有能力的人晉升嗎?一起看看原因出在哪?
  • 袁世凱拍馬屁的能力有多高?看他送慈禧的這件寶貝,他不成功都難
    我們都知道袁世凱是民國的大總統,後來還稱了帝,圓了一場帝王夢,可是袁世凱這人是怎麼發跡的呢?他在科舉這條路上毫無天賦,考了兩次都沒中,氣得他把自己寫的東西全部給撕掉,為什麼這麼氣呢?有了李蓮英的幫助,袁世凱在朝中也變得自信起來,說話聲音洪亮,臣子們也對他刮目相看,得到了慈禧好感後袁世凱的仕途就順利多了,不過袁世凱的成功也不僅僅光靠這個,他拍馬屁的功夫也是一流的。有一年老佛爺過生日,袁世凱在送給慈禧的禮物上可謂是大費周章,當時的慈禧什麼人?比皇上都還要牛,想要啥沒有?
  • 這幾個經典馬屁被載入歷史,讀完你就學會如何走心的拍馬屁了
    古人有詩曰:三寸不爛走天涯鐵樹片言亦開花溜須拍馬尋常事自古誰人不愛誇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拍馬屁是一項群眾喜聞樂見的多人運動,很多人都拍過馬屁,很多人看著別人拍過馬屁,還有很多人被拍過。下面是幾個經典的歷史故事,裡面的人物拍的馬屁,拍出了高情商,拍出了語言的藝術。
  • 李清照的經典「馬屁詩」,把皇帝皇后貴妃都誇了,句句誇在點子上
    眾所周知,中國是人情社會,現代人相互之間還要恭維一下,更不要說古代了,而在拍馬屁這件事,是需要能力的,馬屁如果拍得好,那叫情商高,拍得頂好的,那叫生活的藝術。在文壇的數首馬屁詩中,最高明的當屬明朝的解縉,某日解縉與朱元璋在御花園的池塘釣魚,解縉技術好,一會會功夫就釣到好多條大魚,而皇上釣了半天則一無所獲,甚為尷尬鬱悶。
  • 元始的三大弟子,兩個無人不知,人人愛戴,一個地位超過了如來
    一:兩個無人不知,人人愛戴無人不知暫且不論,單說愛戴,非但後世,即便封神之中,這倆位,都人人愛戴到了敵人都不願傷害的地步。為什麼這麼說?但元始的這位弟子,對手見了,都不願與他為敵,擔心傷到他。風吼陣前,董天君殷切相勸:道友,你是為善好樂之客,速回去,再著別個來,休惹苦惱。不賣關子,這位風吼陣陣主董天君,都不忍傷害的元始弟子,就是十二金仙之一的慈航道人!封神後,慈航道人入了西方教,為觀音菩薩。
  • 如何當眾給人戴高帽,還不讓人覺得是拍馬屁,高情商的人都這樣做
    1、當眾誇,當眾給人戴高帽到底拍馬屁和高情商有什麼區別?這兩者都是對別人說好話。所以有人覺得當面誇獎別人就是在拍馬屁。這樣做會讓別人不齒也會讓自己尷尬。很簡單的判斷標準,那就是你說的事情,如果是真正發生的,那麼你就是在讚美。如果他不論做什麼事情,你都是這一套說辭,那麼你就是在拍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