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上午10時許,正在值班的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董朝偉,突然接到市民姚女士的求助電話,說她從朋友手裡"救"回一隻白天鵝,而這隻白天鵝是朋友在黃河邊撿到的,險些當成美味被吃掉。
(原標題:鄭州女子從朋友手中"救"下一隻"白天鵝" 找專業人員一看才知是潘鴨)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嵐
2月8日上午10時許,正在值班的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董朝偉,突然接到市民姚女士的求助電話,說她從朋友手裡"救"回一隻白天鵝,而這隻白天鵝是朋友在黃河邊撿到的,險些當成美味被吃掉。由於白天鵝在她家不吃不喝鬧絕食令人擔憂,她希望救護站能進行救護。
?
董朝偉一聽姚女士"救"了只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白天鵝,頓時激動萬分,這在鄭州實屬罕見呀。為慎重起見,他趕緊讓姚女士用手機給天鵝拍張照片發給他看看。雙方加了微信後,姚女士很快把白天鵝的圖片發了過來。董站長迫不及待地打開照片一看,竟然被逗樂了。照片上哪是白天鵝,明明是一隻鴛鴦鴨,也叫法國潘鴨,比較常見,是我國從法國引進的一種家禽,住在水邊的人家飼養者較多,並非野生動物。
"雖然是一隻鴨子,但姚女士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還是值得稱讚的!"董朝偉告訴記者,對於姚女士的求助,他們明知道對方保護的是一隻家養的潘鴨,也決定過去救護,以此表達對姚女士的尊敬和感謝。
?
今天中午12時30分,董朝偉帶著救護站的救護員邢生生,趕到了位於航海路與中州大道交叉口的富田太陽城,此時,姚女士正在小區南門口的公交站牌處等待。姚女士打開手裡的編織袋,頓時傳出鴨子"嘎嘎嘎"的叫聲。這隻白色的潘鴨從外觀看,與普通鴨子無異,扁扁的嘴,趾間帶蹼的雙腳,就連叫聲都與普通鴨子一樣。董站長認為,姚女士錯把潘鴨當天鵝,很可能是因為鴨子長了一身白色的羽毛。
"這種潘鴨是我國從法國引進做為家禽來飼養的,因此也叫法國潘鴨,屬於家禽。它與天鵝有明顯區別,首先,它的體形比天鵝要小很多,比大雁還小,其次,它的嘴有紅有白,而天鵝的嘴有黃有黑。但它們都屬於遊禽。潘鴨屬於家禽,不是保護動物,而天鵝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董朝偉說,雖然潘鴨不是野生動物,不屬於救護站的救護範疇,但它畢竟是一條生命,經初步檢查,這隻潘鴨患有嚴重的腸炎,需要進行救治。
熱心的姚女士說,幾天前,她的朋友李先生開車回老家過年路過黃河邊時,看到了這隻鴨子,就抱到車上拉回了家,準備過年時做道美食。她去李先生家串門時,看到了這隻關在籠子裡白鴨子,誤以為是只白天鵝,怕被朋友當成美味吃掉,便央求朋友送給她放生。朋友起初不同意,架不住她軟磨硬泡,只好將鴨子送給了她。為此,她還被愛人埋怨"多管閒事"。
?
把"天鵝"帶回家後,她趕緊給小傢伙餵食,希望"天鵝"體力充沛後可以放飛,可小傢伙絲毫不領情,不吃不喝,她一靠近還做攻擊狀,根本把她當成了敵人,令她十分無奈。擔心小傢伙再這麼下去會沒命,她趕緊從網上查尋出救護站的電話,向董朝偉求助。
"它應該是從附近養殖場或者農戶家逃跑出來後,到黃河邊覓食時被李先生發現的。"董站長說,這隻潘鴨患有比較嚴重的腸炎,很可能與在野外覓食有關。此外,它的左翅被剪,說明以前飼養它的主人是怕它飛走有意剪掉的。經檢查,這隻潘鴨為雌性,兩歲大,體重約為2千克。
董站長說,他們會把這隻鴨子帶回救護站,先進行隔離觀察,餵養一段時間後,根據其恢復情況再考慮是否放生。"我們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2018年一共救護了841隻(頭),為歷年來最多。今年春節期間像往年一樣照樣值班,隨時開展救護工作,大年初一到初四已經救護了斑鳩、灰喜鵲、山雞、領角鴞等野生鳥類多隻,而前三者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而領角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董站長希望,春節期間如果有市民發現需要救護的野生動物,請及時與救護站取得聯繫,以便更好地保護野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