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抗倭援朝促成滿清崛起?

2021-01-22 葉之秋讀書

 

  明朝和朝鮮的關係一直很親密。明朝洪武年間,高麗國在蒙古的攛掇下,派遣大軍攻打明朝。大軍統帥李成桂和朱元璋達成協議,奉大明為宗主,為明朝幫助他奪取高麗江山。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在朝鮮半島上建立一個嶄新的王朝。

  最開始,李成桂提出兩個國號,一為朝鮮——商朝後裔箕子建立的、朝鮮半島上的第一個政權名稱;一為和寧——李成桂出生地名。朱元璋親自裁定其國號為朝鮮。從此之後,李氏朝鮮世世代代都奉明朝為宗主國。

  朝鮮的倭亂遠比中國嚴重。隨著李成桂等最初的幾代賢君去世,朝鮮也逐漸陷入黨爭的混亂中。1592年,日本權臣豐臣秀吉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當時的日本,經歷了數十百年的混戰,無論是武器槍械、戰鬥經驗,還是軍隊素質,都堪稱精銳。很快,朝鮮幾乎全境陷落。

  朝鮮向宗主國明朝提出援助請求,對於是否援救朝鮮,明朝內部出現了兩派意見。一派人認為,應當援救。朝鮮世代尊奉明朝,明朝不能眼睜睜看著小弟被欺負而不出手,那樣的話,以後還有哪個小弟願意來朝拜大哥呢?一派意見認為,根本不必救。日本即便是佔領了朝鮮,對大明王朝也不會構成什麼威脅。若是要出兵,大明勢必會犧牲數萬甚至更多將士。為了他國,不值得。

  最終,明朝派出幾十萬大軍帶著大量的武器和糧草,前往援救朝鮮。經過數年的浴血奮戰,最終,明朝軍隊將日本驅逐出境。

  在這一場戰爭中,大明帝國在東亞的聲威毫無疑問地達到了歷史的一個巔峰。朝鮮王朝對大明的感激也非常深切。後來,滿清入關,佔領了中原。之後,滿清要求朝鮮也改換服色,剃髮留辮,可是遭到朝鮮堅決反對。最終,朝鮮始終保持大明衣冠。在朝鮮許多士大夫筆記中,記載時間不是用清朝皇帝年號,而是用崇禎後多少多少年。

  只是,別國的感激當不得飯吃。大明在擊退日本的同時,本國的軍力和經濟能力遭受重創。本來,明朝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窮的王朝——為什麼窮?因為整個明王朝嚴厲打壓商業,國家經濟制度相比宋朝,不是進步,而是大大退步。數十萬大軍常年徵戰,幾乎就把明朝經濟拖到崩潰的邊緣。

  而在戰爭中受益最大的,則是女真人。

  1583年,努爾哈赤以為父報仇為名,開始吞併其他女真部落。努爾哈赤的越軌行動,自然引起了明朝軍方的注意。本來,徵討行動已經在部署當中。可是,因為抗倭援朝戰爭,討平女真的行動被無限期延後。

  1592年,抗倭援朝戰爭爆發。1593年,努爾哈赤完成了建州女真的統一。1598年,抗倭援朝戰爭結束。總計軍費開支八百八十三萬五千兩(萬曆年間一年收入不過三四百萬兩)。軍費的緊缺,使得大明帝國對女真的討伐拖了一年又一年。最終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正式與明朝決裂。

  可以說,抗倭援朝為大明贏得了面子,卻促成滿清崛起,最終導致自身的滅亡。

懇請新老朋友在看完文章後點擊1次文末廣告,1天1次就好,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萬曆三大徵中的「抗倭援朝」,戰勝了日本,但是否也拖累了明王朝
    但是在明萬曆年間,當時的萬曆皇帝還拍板過一次大規模的境外作戰,也就是「萬曆三大徵」中的逐倭援朝戰役。關於逐倭援朝戰役,很多人認為這場戰爭打出了明帝國最後的軍事輝煌,但也有部分人認為,正是因為包括逐倭援朝在內的「萬曆三大徵」,過渡消耗了當時明王朝僅存不多的實力,是明王朝衰敗的原因之一。
  • 抗倭援朝:大明最後的榮耀,大明、日本、朝鮮、女真歷史的拐點
    隨即朝鮮的宗主國大明出兵救援,與日軍在朝鮮半島上進行了長達七年的鏖戰。萬曆朝鮮之役與萬曆寧夏之役、播州之役並稱萬曆三大徵。此戰以明軍獲勝、日軍退走日本列島告終。是大明帝國最後一次在對外戰爭中取得輝煌勝利。
  • 抗倭援朝:大明最後的榮耀,大明、日本、朝鮮、女真歷史的拐點
    隨即朝鮮的宗主國大明出兵救援,與日軍在朝鮮半島上進行了長達七年的鏖戰。萬曆朝鮮之役與萬曆寧夏之役、播州之役並稱萬曆三大徵。此戰以明軍獲勝、日軍退走日本列島告終。是大明帝國最後一次在對外戰爭中取得輝煌勝利。此役,朝鮮幾乎全部淪陷付出慘重代價,日本國內勢力重新整合,而大明內部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從長遠來看,它起到了重新整合亞洲各國政治軍事力量的作用。
  • 大明的抗倭援朝,天崩開局,後來是怎麼打贏倭寇的
    他屁顛屁顛的跑到了明朝邊境,並且請求大明援助。天崩開局這一次抗倭援朝的戰爭開局並不算順利,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天崩開局,因為朝鮮這個皇帝也是膽戰心驚啊,他被倭寇嚇得魂不守舍,然後擔心如果說出日本軍隊的真實實力,大明會權衡兵放棄出兵援救,於是就說來的都是些二五仔,您天朝大國,隨便打發一下就可以了,就當是幫小王個忙。
  •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援朝戰爭:抗倭援朝
    朝鮮有些地方官吏棄地而逃國王李昖驚慌失措倉皇放棄首都先奔平壤,繼而逃往鴨綠江邊的義州李昖深知,沒有明朝的介入,光復朝鮮,只是一個夢想,便派幾批使節去北京求救,除了正式向皇帝遞交國書外,他們還分頭去遊說眾多的閣臣、尚書、侍郎、御史,甚至宦官,力圖促成大明儘快出兵朝鮮。明廷認為「倭寇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
  • 大明萬曆三大徵該不該打?抗倭援朝之戰:得不償失,雖勝猶敗
    一、抗倭援朝:得不償失,雖勝猶敗!而抗倭援朝是唯一一次在大明本土以外進行的戰爭,萬曆抗倭援朝戰爭有第一次是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二次1597年2月—1598年12月。朝鮮民族英雄李舜臣表面上看大明最終是取得了勝利
  • 讓日本人老實了300年的中日之戰——壬辰抗倭援朝戰爭
    隨著日本國力的日漸強盛,豐臣秀吉的野心驟然膨脹,竟然萌生了建立一個「大東亞帝國」的非分之想,把「圖朝鮮,窺視中華」作為平生誓願,狂妄地叫囂「徵韓代明」,「三國歸一」。1592年4月,慾壑難填的豐臣秀吉統兵20萬,氣勢洶洶的殺過對馬海峽,在釜山、慶州一帶登陸,正式拉開了侵略戰爭的序幕。
  • 大明萬曆三大徵該不該打?抗倭援朝之戰:得不償失,雖勝猶敗
    一、抗倭援朝:得不償失,雖勝猶敗!  而抗倭援朝是唯一一次在大明本土以外進行的戰爭,萬曆抗倭援朝戰爭有第一次是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二次1597年2月—1598年12月。     朝鮮民族英雄李舜臣  表面上看大明最終是取得了勝利,其實這次戰爭對明朝國力的消耗是巨大的,由於戰爭在朝鮮,明朝「幾舉海內之全力」,前後用兵數十萬
  • 封建時期的三次中日戰爭(二):明萬曆 抗倭援朝
    明朝抗倭援朝時,戰爭的天平已經開始向日本傾斜了。朝鮮皇帝和滿朝文武哭成一片啊為了震懾其他朝貢小弟和維護遼東地區安全,大明正式出兵抗倭援朝跨度七年的萬曆抗倭援朝戰爭終於結束了戰爭結果抗倭援朝的勝利維護朝貢體系和遼東地區的安全,但也消耗了大明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間接加速了大明衰落滅亡。
  • 明代抗倭援朝,日軍初期為何橫掃朝鮮半島,4點原因很重要
    這場歷時7年的戰爭,參戰三國的叫法各不相同,日本稱之為文祿·慶長之役,朝鮮稱之為壬辰倭亂,我們更熟悉歷史書上的名字:東徵御倭援朝,或者說抗倭援朝。這時,埋藏在他心中的想法再次萌生,他要建立一個亞洲帝國,徵服中國、徵服印度。當然,第一步要先徵服朝鮮。1591年,豐臣秀吉對諸大名發布徵召令,從各藩抽調精兵良將。同時,他又派出大量人馬四處收購琉球、朝鮮海圖、海船設計圖,大量購買木材、火藥,用以備戰。
  • 明代抗倭援朝,日軍初期為何橫掃朝鮮半島,4點原因很重要!
    這場歷時7年的戰爭,參戰三國的叫法各不相同,日本稱之為文祿·慶長之役,朝鮮稱之為壬辰倭亂,我們更熟悉歷史書上的名字:東徵御倭援朝,或者說抗倭援朝。 這場戰爭以平壤戰役為轉折點,分為前後兩個階段。
  • 國人不該遺忘的歷史(十二)抗倭援朝的勝利
    讀《明史》大明抗倭援朝戰爭(十二)(驍騎原創)一個人巧舌如簧,可以騙騙女人;或者幾個女人!再說大明這邊,河南大災、播州楊應龍造反、徵緬大軍大敗,到處一團糟,內閣命令李如松:既然日軍已撤,明軍留一萬五千人,其餘人馬速速撤回國內!一場鬧劇似的談判將第一階段抗倭援朝,以一種怪異的方式宣告結束。
  • 萬曆抗倭援朝戰爭中最驚心動魄的一戰,3000明軍將士血拼數萬日寇,打出了大明王朝的赫赫國威!
    (圖)電視劇《抗倭英雄戚繼光》劇照▼點擊下方音頻主播陳卓為你講古▼大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四月,剛剛統一日本的一代梟雄由於需要留下足夠的兵力鎮守平壤等地,加之諸將均認為倭寇戰力不強,無需多帶人馬,所以他只選了三千騎兵便出發了。不久後,他又留下副將楊元領一千人斷後,自與李如柏、張世爵、李寧等將帶兩千人接應查大受。
  • 明朝萬曆抗倭援朝為了別的國家打仗,是不是做了沒有價值的犧牲?
    萬曆抗倭援朝,是萬曆三大徵之一,明朝稱為萬曆朝鮮之役,朝鮮稱為壬辰倭亂,日本稱為文祿.慶長之役,是明朝應朝鮮國王李昖之請,幫助朝鮮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爭。 這當然不是沒有價值的犧牲,日本侵佔朝鮮,為的是以朝鮮為跳板侵略明朝,和很多年後的情況有類似之處。明朝出兵援朝,就是在保護明朝自身。
  • 此人本是大明猛將,援朝抗日卻被韓國人貶低,如今子孫仍抬不起頭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明朝抗倭將領陳璘的生前身後事。在明朝中後期,海防鬆懈,倭寇頻繁侵擾我國東南沿海,戚繼光歷經數年,基本平定倭患,但日本人野心不死。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制訂了吞併朝鮮再攻打大明的戰略方針,日軍在朝鮮戰場上所向披靡,朝鮮無力招架,立即向宗主國大明求援。
  • 抗倭援朝雖勝猶敗!
    一、抗倭援朝:得不償失,雖勝猶敗!而抗倭援朝是唯一一次在大明本土以外進行的戰爭,萬曆抗倭援朝戰爭有第一次是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二次1597年2月—1598年12月。表面上看大明最終是取得了勝利,其實這次戰爭對明朝國力的消耗是巨大的,由於戰爭在朝鮮,明朝「幾舉海內之全力」,前後用兵數十萬,費銀近八百萬兩,張居正改革所積累的家底已經都被消耗一空,二十年內無力進剿後金力量,使得女真部落日益強大,最後對明朝形成了致命的威脅。
  • 明朝萬曆抗倭援朝中的奇人沈惟敬,從抗倭英雄到國際騙子
    明萬曆三大徵中的抗倭援朝(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稱文祿慶長之役)正式拉開序幕。這場戰爭對整個東亞此後數百年的政治軍事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湧現出很多名臣猛將。同樣,這場戰爭中,也出現了一位奇葩沈惟敬,他遊走在中日朝三國之間,做下驚天騙局,最終身死名滅。
  • 沈惟敬:明朝萬曆抗倭援朝戰爭中的奇人
    原創 零卡米酒 2020-10-11 明萬曆二十年,豐臣秀吉在基本統一日本以後,悍然出兵侵略朝鮮,一月之內攻陷朝鮮王京漢城,朝鮮國王王李昖倉皇出逃,並向宗主國大明求援。明萬曆三大徵中的抗倭援朝(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稱文祿慶長之役)正式拉開序幕。
  • 明朝抗倭援朝 3萬多將士戰死沙場
    在朝鮮國王的請求下,明朝出兵援朝,開始了長達7年的援朝抗倭戰爭,最終以中朝的勝利、倭寇的失敗而告終。不久前,記者驅車從漢城出發,直奔韓國南端慶尚南道的晉州和泗川。400多年前,這一帶是朝鮮李氏王朝的軍隊與中國明朝援軍並肩抗擊倭寇的主戰場。戰鬥激烈的「泗川之戰」、「晉州戰役」以及「露梁海戰」譜寫了朝鮮和「援朝盟邦」――中國明朝將士抗擊倭寇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