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是真的慘。
有多慘?
劇集更新過半,某瓣上還一直都沒有評分,等啊等,終於等到評分評分——3.9
但慘的不止這部劇,還有劇情裡的七月與安生:
青春疼痛文學,常常是充斥著矛盾、「狗血」,甚至心機。但《七月與安生》顯然有些「過度」,儼然已經變成了現代職場「宮鬥」劇。
打開彈幕,日常的畫風基本是一場拉鋸戰:
「七月太心機了」
「安生太心機了」
「說安生心機的人是傻嗎?」
「七月不心機,說的人是真的心機」
拉鋸戰暫時沒有結果,兩方的互相diss也不能停:
「安生自己非要走,還賴別人」
「要不是安生,七月能有機會讀大學嗎?」
說實話,關於七月與安生誰更有心機這個問題,三三覺得沒有什麼意思,倒不如換一個視角,七月與安生,怎麼就這麼慘?
其實,何止七月、安生,這部劇中的其他女性角色:七月媽媽、嘉姐、七月大學室友,甚至參加同學會的高中同學們,都沒能逃過彈幕的吐槽。
在安生的人設中,她的人生裡幾乎只有七月和她的家人,學生時期為了七月錯過高考不說,怕七月多想,又隻身一人跑到了其他地方,即使剛被七月媽媽傷透了心,接到七月電話說九月不見了,馬上沒了悲傷「那我們分頭去找」。
可安生的行為也有兩面性,在公司中,安生聯合嘉姐陷害韓東,屏幕前的我們,和七月一樣,都想問一句:「你這樣做,是為了保護我,還是因為韓東最後選擇的是我。」
工作時期的安生,幾乎成了一個「反面角色」,取得成績全靠「盜竊」七月的信息,這一秒還在一張床上躺著,下一秒就拷走你電腦裡的文檔,從前的聰明機靈變成了狡猾和不擇手段。
於此同時,七月的人設則愈發「強」,不僅創意接連被客戶採納,當自己設計的故事被演員質疑,所有人都束手無策,七月毫不怯場,出來解釋了幾句,女演員立刻開了竅,找到了狀態。剛入職場的七月,已然沒有一絲職場新人的慌張,就像為了建立七月聰明幹練的人設刻意設計的劇情。
幾乎每一個人都把七月捧在了手心上,學生時期就在安生的幫助下追到了校草家明;大學的同學對她一見鍾情,畢業後也是處處照拂;喜歡的人韓東也剛好喜歡自己,甚至開始改變自己;後來,家明聽說七月的病,立刻跟著七月的家人去做了配型檢測……
於是乎,彈幕便是一片吐槽「好事都讓七月佔盡了」。
七月,也在安生和其他人不斷付出的「襯託」下,七月反而像是一個遇不到王子,甚至還有點「公主病」的公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和家明鬧到分手了還要堅持辦婚禮,讓自己也十分難堪。
而劇情,似乎就是在七月虧欠安生、安生虧欠七月之間來回循環。
其實,坦白講,七月與安生這樣的感情,也並不是沒有可能,人的行為是複雜的,很多小姐妹之間,不止是互相付出,樂對方之樂;互相羨慕嫉妒,拼命想要超過對方的情緒常常更強烈,也更常見。
但如果想讓這些邏輯被觀眾接受,一是需要其他的情節和人物合理配合,二是需要演員對角色有掌握,能夠理解和把控人物的心理變化。
《七月與安生》,還不夠。
七月參加同學會,昔日的同學哪壺不開提哪壺,仿佛可以嘲諷七月被逃婚的過去,更不必說安生小姨、蘇家明母親等角色。
一個作品裡面,不符合「常理」的角色和劇情太多,劇,就「飄」了。
角色的可愛性和完整性沒有展現出來,觀眾才總是糾結在誰虧欠了誰。
《七月與安生》,少了一個能讓它落在地面上的「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