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一周前吧,農村老家同族裡的兩家人,因為借錢的問題生出了嫌隙,本來都是同族,卻鬧得不歡而散,甚至族人有什麼事兒,也不方便邀請兩家人同時到場,搞得族人們也跟著很為難。為了緩和關係,族裡的長著就安排同族的各支,不管是在哪裡,最好都回來一趟,人多顯得正式,也能進行和解,大家多勸說勸說。因為這事兒,特地回到了農村老家一趟,打聽後,才知道事情原委,二叔家兒子在廠裡邊打工,據說是個車間的校領導,工資8000一個月,他媳婦也在那個廠,一個月4000左右,反正兩人一年得拿個十來萬。
按照我們這邊的經濟條件,一年家裡除了種地之外,還能穩固個10來萬的收入,絕對算是村裡讓人羨慕的對象了,就是因為這,同族的另一個長輩才想著張嘴借錢,況且以前他們家養的有羊,二叔家裡窮的時候,他們還賣羊給他們幫過忙,也算是族人當中比較有交情的兩家了。本以為借8萬塊錢,雖然有難度,但是不至於借不出來,可讓他失望的是二叔為難了良久,只答應借給3萬,所以才有了開頭的事兒。
我相信對於經常在農村生活的人來說,這樣的場景或多或少都見過,平時的生活當中,各家表面上住著樓,開著車,可是真提到借錢,往往是愛莫能助,原本農民都有這樣的經歷,所以應該相互理解才是,可往往讓人費解的就是有人如果真的需要借錢了,又會覺得不借錢給自己的農村親戚很「小氣」,才三五萬,才十萬八萬,根本就不算是什麼大錢,可為什麼就是不借呢?更有人趁機說你,現在村子裡邊也人情冷漠了。再次,我就想和大家聊一聊,為什麼農村那麼多人感覺10萬塊錢不算錢呢?
第一;眼界大了,見的多了,可卻忽視了,自己沒有
對很多農村人來說,沒出村子之前,可能村子裡邊的小公交車就覺得很大,很便利了,到了城市打工生活以後,加長的公交車,BRT,地鐵成了日常出行的工具,而回頭去看農村曾經生活的場景,會覺得差了一大截,這種感受,不僅體現在生活上,還體現在農村很多人對錢的看法上。可能一直在村子裡生活的農民會覺得10萬塊錢是個天文數字,而對在城市聽慣了幾十萬,上百萬,甚至更大金額的數字在耳邊迴蕩的時候,早已習慣。
有些農民甚至還發現,很多時候,如果想把事情辦成,就不能老實巴交,就要學會城市人的說話辦事兒方式,久而久之的,不少農民也都學會了誇張的表述,很多人甚至回到村子裡了,還動不動說起來自己在城市做著幾百萬的生意,而其實往往兜裡沒錢。不過老話說三人成虎,有些話說得多了,自己也帶入情景當中了,所以就算是自己真的沒有什麼錢,可也會覺得10萬8萬塊錢不算是什麼大錢,眼界大了,見的多了,是個重要的原因。
第二、10萬塊錢,農民可以賺到,無非是攢不下罷了
當然,放在今天來說,我相信10萬塊錢確實難不倒一些農村人,至少在每個村子裡都有有這個錢,或者曾經有這個錢的農民,因為現在農民的收入渠道多元化了,只要不是好吃懶做的懶漢,不關你事去城市隨便幹點什麼,多少都能自力更生,如果能做好規劃的話,一年攢下來三兩萬並不算難,幹個幾年,10萬就到手了,可難的是農民根本攢不了那麼久,往往攢一點,遇到了什麼事兒就花了,所以說農民手裡雖然沒什麼錢,但不見得十分缺錢,所以也會覺得10萬不算大錢。
老話說「君子愛財,用之有度」,如今很多貸款和網貸之類的都開始往農村延伸了,農民正在城市化的路上,正需要用錢來構築未來美好的生活,所以需要錢幾乎是所有農民的共性,不過我也要在此提醒下農民兄弟,現在的各種貸款雖然很好借出來,但是還是要慎用,尤其是網貸,不少農村的年輕人都已經背負上了,未來是信用社會,如果因為信用出了問題,吃虧的,只能是自己。對於錢,也要有敬畏之心,自己最大的賺錢能力是多少,花錢欲望就要控制在那,不能超越。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分享,評論,讓更多的農民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