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解讀①:構建起高水平擴大開放...

2020-12-19 中國山東網

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囑託。在當前形勢下,這既是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的現實需要,也是贏得未來的必然選擇。

中共山東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按照融入國內國際大循環、培育內引外聯大產業、構築互聯互通大門戶、搭建先行先試大平臺的思路,山東將全力打造對外開放制度創新高地、高端產業融合發展高地、科技創新合作高地、國際地方經貿合作高地、人才集聚發展高地、區域協同開放高地、世界文明交流互鑑高地、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

與會人員普遍認為,《意見》提出的目標和任務舉措,構建起山東高水平擴大開放的「四梁八柱」,為全省上下深化改革開放指明了現實路徑,增強了攻堅克難的信心和勇氣。

01

越是風險挑戰大,越要擴大開放

當前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對外開放面臨巨大挑戰,我省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壓力陡增。是坐困愁城還是主動作為?

「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齊濤說,越是風險挑戰大,越要擴大對外開放。這次全會審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意見恰逢其時,非常有針對性和前瞻性。

今年以來,山東全力保企業保訂單、穩產業鏈供應鏈,及時出臺外商投資「19條」、穩外貿外資「32條」等政策措施,組建549支服務隊開展定向服務,建立專門服務平臺,開展各種線上投資貿易促進活動。1-5月份全省出口增長2%、利用外資增長1%,均好於全國平均水平。

「只有主動『進』才能有效『保』和『穩』。」中通客車董事長孫慶民說,借勢「一帶一路」機遇,中通客車提前布局,搶抓海外訂單,在沙特、南美、中北非等戰略市場佔有率繼續保持領先。今年上半年出口客車2174臺,收入達8.9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5%、76.7%。

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轉為負增長,世界貿易將下降13%至32%,外部形勢不容樂觀。但正是因為變數大,才更應研究應對之策,以「辦好自己事情」的確定性,對衝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與會人員認為,現在正處在全球資本避險的「窗口期」、產業鏈重塑的「關鍵期」、新業態新模式的「爆發期」,也是實現彎道超車的「機遇期」。

能不能育新機、開新局?取決於能否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上「快走幾步」。

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說,疫情必然帶來全球範圍的供應鏈、價值鏈、產業鏈甚至市場格局的重構。今年以來,青島在更大範圍內配置資源、在更大空間中轉換動能,繼續加大「雙招雙引」力度,上半年「雲上」招商項目超過了300個,籤約額超過6000億元,高於去年同期水平。

在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徵程上,山東正一步步走深走實。2018年,山東把開放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源動力,召開「雙招雙引」工作會議,舉辦首屆儒商大會、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外交部「藍廳」推介等重大活動。2019年,省委召開三次全會,均以深化改革為主題,擴大開放作為重要內容貫穿始終,舉辦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山東國際友城合作發展大會等重大活動,與日韓地方經貿合作達成9個方面機制化安排。今年以來,山東把「開放倒逼改革」作為九大改革攻堅行動的重要內容,積極應對疫情衝擊和外部環境變化,及時實施穩外貿、穩外資一系列政策措施。

據統計,2019年全省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2萬億元,實際使用外資全國排名由第6位升至第4位。截至目前,我省已與220多個國家(地區)建立經貿關係,218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我省投資779個項目。

「這次全會,再次表明了山東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開放大局、矢志不渝擴大開放的信心和決心。」省商務廳廳長張德平說。

02

全力打造「八個新高地」

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首先要回答「新高地」的內涵是什麼。結合山東開放歷程和實踐探索,《意見》提出了「八個新高地」的目標。

「這『八個新高地』概括得明確而恰當,為山東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找出了路徑。」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以打造國際地方經貿合作高地為例說,山東過去的對外開放是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進行的,現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但區域化合作正在興起。「山東與日韓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合作基礎好、前景廣闊。現在,我們對這一特殊區位優勢利用得還不夠,應充分發揮上合示範區、自貿試驗區、中日中韓產業園、國際招商產業園等各類開放平臺,讓山東成為中日韓、東北亞開放合作的橋頭堡。」

今年1-5月,「齊魯號」歐亞班列累計開行608列,同比增長44.4%,比去年提前2個月達到600列開行節點,實現疫情期間逆勢上揚。「這個增幅出乎我的意料。」省發改委主任周連華說,作為黃河流域唯一的沿海省份,山東在「一帶一路」地方合作上潛力巨大,關鍵是能不能暢通東連日韓、西接歐亞的國際大通道,以大物流大外貿帶動大資本大產業。

省科技廳廳長唐波認為,當下山東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資源環境約束帶來的陣痛。「最缺乏的是原料資源和人才資源。補齊這兩種資源,必須從國內國際兩個大循環著眼,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這對山東實現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我省提出打造高端產業融合發展高地、科技創新合作高地、人才集聚發展高地。唐波說,他最近調研了10多家企業,發現有些企業創新意識還不夠強、思想比較保守。「唯有更大力度開放,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使他們充滿緊迫感,才能在更大範圍集聚高端創新要素,在更大空間增強創新策源能力,在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推升產業能級,引領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

打造制度創新高地、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就是要對接最先進的國際規則,突出投資貿易的便利化自由化、營商環境的國際化法治化,形成開放的制度優勢和治理優勢;打造區域協同開放高地,就是要針對我省東西開放不平衡的問題,優化全省開放布局,提高一體化開放水平;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鑑高地,就是要發揮我省文化資源、特色生態優勢,提高開放競爭「軟實力」,將文化旅遊、醫養健康打造成國際化「標杆」產業……

「『八個新高地』構建了山東高水平擴大開放的『四梁八柱』。這是對山東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的戰略謀劃,將加快塑造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新優勢。」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說。

03

遠近結合,系統集成

與會人員發現,《意見》所提出的措施注重遠近結合,既立足當前,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又著眼長遠,超前謀劃開放布局。

「疫情在全球蔓延,給外貿企業訂單帶來了極大不確定性,當務之急是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濟寧市代市長林紅玉說,在目前形勢下,中小微企業壓力最大,最擔心的就是客戶毀約。針對這一點,《意見》非常及時地提出提高企業出口信用保險保費財政補貼比例、提高小微企業統保標準等舉措。

爭當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先行省份,是遠近結合的一項舉措。薛慶國說,在疫情的倒逼下,工業網際網路迎來了加速起勢的重要「窗口期」。青島正舉全市之力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既能幫助企業渡過眼前的難關,又能從長遠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過去7年,海爾卡奧斯平臺總共聚集7000多家企業,但最近這兩三個月,在各方努力下,一下子就新增了近3萬家。」

與會人員注意到,《意見》中確定的任務,有的需要年內完成,但大多以3年為期,比如提出3年內實現16市國際社區全覆蓋、內陸港數量和規模翻一番等,還有少數任務需要長期努力。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山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發展到今天遇到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在制度方面還有待完善。」濟南市市長孫述濤說。《意見》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開放領域的突出問題、短板弱項,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什麼問題突出就優先解決什麼問題。

在分組討論時,不少與會人員提出,高水平擴大開放,山東在暢通開放通道、打造開放平臺、優化開放布局等方面還有不少功課要做。對這些短板弱項,《意見》均提出了務實管用的實招硬招。

以暢通開放通道為例,這兩年,我省通過整合港口、機場、班列資源,優化物流布局,規模效益實現較大提升。山東港口集團去年貨物和貨櫃吞吐量分別增長10.9%和9.7%;今年1-5月份,在全球港口業務普遍遭受重創的情況下再次實現雙增長,分別增長5.8%和2%。

但在打造「大門戶」「大通道」方面,山東仍有短板。著眼海陸空有機銜接,我省將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港口,大力發展轉口貿易,培育國際航空樞紐、打造歐亞班列集結中心,在多式聯運、多港聯動、「一單到底」等方面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強化系統集成是《意見》的另一特色,制度創新貫穿各領域、各環節、各方面,開放舉措與其他領域改革舉措協調。比如引進人才方面,提出了「雙落戶」制度、「人才有價」評價機制等;打造平臺方面,提出建立前沿新興市場準入和事中事後規則標準、創新省國際節會組織協調體制機制等;營商環境方面,提出建設更高水平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行「跨境不見面辦理」、啟動「山東法治指數」試點等。

「以前我們推動對外開放,著眼點更多放在如何做好要素保障和商品貿易上,但這次更加注重規則、制度,尤其是注重完善市場化資源配置機制。」孫述濤說,這為各地進行開創性探索留出了很多空間。

來源:大眾日報

相關焦點

  • 山東:構建起高水平擴大開放的「四梁八柱」
    構建起高水平擴大開放的「四梁八柱」——山東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解讀①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囑託。在當前形勢下,這既是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的現實需要,也是贏得未來的必然選擇。中共山東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自貿區深化改革的方向
    在去年底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以及近日赴廣州南沙調研檢查廣東自貿區建設情況時,省委書記胡春華強調要把廣東自貿試驗區打造成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支撐和引領全省新一輪對外開放。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進入減速轉型新階段的背景下,省委提出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為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試驗指明了方向,對於保持廣東改革開放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具有重要的意義。
  • 讓高地更高!「十四五」山東開放應有更大突破
    但與此同時,山東對外開放在體制機制創新、平臺載體作用發揮、貿易創新發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制約因素。「十四五」期間,山東應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建設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著力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實現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新突破。
  • 徐立毅主持召開全市開放及樞紐建設工作座談會 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
    新發展階段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更好融入新發展格局?12月11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徐立毅主持召開全市開放及樞紐建設工作座談會,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提高認識、轉變思路,認真研究「十四五」時期擴大開放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加快推動制度創新、模式創新,構建「樞紐+物流+開放」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體系。  張延明、張俊峰、牛衛國、史佔勇出席會議。
  • 構築互聯互通大門戶 ——山東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解讀④
    東西雙向開放交匯之地——這是山東聯通世界的特有方式,也是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支撐。&nbsp&nbsp&nbsp&nbsp當前,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經濟全球化遭遇挑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尤其需要以大物流大外貿為先導,帶動大資本大產業。
  • 以擴大內需為基本導向的高水平開放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高水平開放有著其鮮明的特徵:以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基本要求;以推動自由貿易進程為戰略目標;以服務貿易發展為重大任務;以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為重要突破;以制度型開放為突出特點;以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為重要保障。
  • 以高水平開放贏得未來
    總的來看,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高水平開放有著其鮮明的特徵:以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基本要求;以推動自由貿易進程為重要目標;以服務貿易發展為重大任務;以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為重要突破;以制度型開放為突出特點;以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重要保障。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堅定不移推動高水平開放中深入把握。
  • 加快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邏輯、內涵與策略
    ,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增強貿易競爭力,完善外資準入和投資保護,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建設對外開放新高地和發揮進口積極作用等任務。高質量的對外開放需要促進深度與廣度的協調,解決好大膽嘗試和審慎推廣的關係。高質量對外開放平臺的建設有利於破除發展慣性、局部利益鎖定和制度禁錮,較快實現制度創新,儘快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政策經驗。當前,不斷擴容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就是典型的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對外開放平臺。這對深化國內改革,以局部多點實驗倒逼改革和制度創新,實現自貿區試驗區與自由貿易協定的良性互動和雙向促進具有重要意義。
  • 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深化改革開放 更好惠及人民)
    「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要優化升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體系,深化對內經濟聯繫、增加經濟縱深,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加快推進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率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傳遞了中國全方位擴大開放不動搖的堅定決心。
  • 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三論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江蘇製造業規模大、開放程度高,是很多國內產業循環的發起點和連接點,也是走向國際循環的重要通道和有力支點。這既是江蘇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有利條件,也意味著我們承載的期待更高、承擔的責任更重。回顧過去,改革開放有力支撐了全省經濟發展,推動了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法治環境、文化旅遊、就業創業、生活居住等各個層面的創新進步,深刻改變了江蘇的面貌格局和精神氣質,成為江蘇發展的底色。
  •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本報記者 王小霞「構建新發展格局看似是發展問題,實則是改革開放問題,無論是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力度,補齊經濟發展短板、軟肋,還是充分利用我國優勢條件,挖掘內需潛力,最為關鍵的都要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 ...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機遇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意見...
    東營作為黃河入海口城市,黃河流域和山東半島城市群重要沿海港口城市,在暢通交通物流大通道、促進區域開放合作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東營市將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機遇,全方位、多領域、高水平推進對外開放,真正把優勢做大、把短板補齊、把潛力發揮出來,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 外匯局宣昌能: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 助力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宣昌能在開幕式暨主題會議上發表致辭表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是對接「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的高起點、高水平、創新型示範性重點項目,在帶動中國西部地區開放發展乃至中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中國首個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項目在山東啟動
    1月14日,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媒體見面會召開,宣布《教育部、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發布,首個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項目在山東濟南啟動。
  • 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 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從現實發展看,我國正在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五中全會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絕不是關上門的封閉運行,也不是單純的「內循環」,恰恰是要通過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改革開放,進一步做強大循環、暢通雙循環。
  • 堅定不移推進改革擴大開放——四論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
    回顧「十三五」以來的發展,正是我們始終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聚焦發展難點痛點,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山東高質量發展積厚成勢,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成就、實現新突破。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的外部環境,如何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面對發展中仍然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如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答案十分明確,那就是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 專家:構建東北亞區域合作新格局 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
    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可以通過開放倒逼體制機制改革,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東北地區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和高質量發展,進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東北地區在形成主體功能明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中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需要深刻把握其時代內涵、實踐要求和制度意義。
  • 深圳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
    站在新起點上,深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重託,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努力率先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健全對外開放安全保障體系,加快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
  • 擴大開放:高水平蘊含哪些深內涵——訪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
    原標題:擴大開放:高水平蘊含哪些深內涵——訪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風險和不確定性加劇,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十四五」期間,對外開放的新要求是什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並對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出了範圍、領域、層次等方面的要求。
  • 人民日報評論員:打造引領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門戶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海南在30多年裡書寫全國最大改革「試驗田」的春天故事,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公布,海南發展走上快車道,我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邁出堅實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