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囑託。在當前形勢下,這既是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的現實需要,也是贏得未來的必然選擇。
中共山東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按照融入國內國際大循環、培育內引外聯大產業、構築互聯互通大門戶、搭建先行先試大平臺的思路,山東將全力打造對外開放制度創新高地、高端產業融合發展高地、科技創新合作高地、國際地方經貿合作高地、人才集聚發展高地、區域協同開放高地、世界文明交流互鑑高地、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
與會人員普遍認為,《意見》提出的目標和任務舉措,構建起山東高水平擴大開放的「四梁八柱」,為全省上下深化改革開放指明了現實路徑,增強了攻堅克難的信心和勇氣。
01
越是風險挑戰大,越要擴大開放
當前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對外開放面臨巨大挑戰,我省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壓力陡增。是坐困愁城還是主動作為?
「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齊濤說,越是風險挑戰大,越要擴大對外開放。這次全會審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意見恰逢其時,非常有針對性和前瞻性。
今年以來,山東全力保企業保訂單、穩產業鏈供應鏈,及時出臺外商投資「19條」、穩外貿外資「32條」等政策措施,組建549支服務隊開展定向服務,建立專門服務平臺,開展各種線上投資貿易促進活動。1-5月份全省出口增長2%、利用外資增長1%,均好於全國平均水平。
「只有主動『進』才能有效『保』和『穩』。」中通客車董事長孫慶民說,借勢「一帶一路」機遇,中通客車提前布局,搶抓海外訂單,在沙特、南美、中北非等戰略市場佔有率繼續保持領先。今年上半年出口客車2174臺,收入達8.9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5%、76.7%。
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轉為負增長,世界貿易將下降13%至32%,外部形勢不容樂觀。但正是因為變數大,才更應研究應對之策,以「辦好自己事情」的確定性,對衝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與會人員認為,現在正處在全球資本避險的「窗口期」、產業鏈重塑的「關鍵期」、新業態新模式的「爆發期」,也是實現彎道超車的「機遇期」。
能不能育新機、開新局?取決於能否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上「快走幾步」。
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說,疫情必然帶來全球範圍的供應鏈、價值鏈、產業鏈甚至市場格局的重構。今年以來,青島在更大範圍內配置資源、在更大空間中轉換動能,繼續加大「雙招雙引」力度,上半年「雲上」招商項目超過了300個,籤約額超過6000億元,高於去年同期水平。
在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徵程上,山東正一步步走深走實。2018年,山東把開放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源動力,召開「雙招雙引」工作會議,舉辦首屆儒商大會、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外交部「藍廳」推介等重大活動。2019年,省委召開三次全會,均以深化改革為主題,擴大開放作為重要內容貫穿始終,舉辦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山東國際友城合作發展大會等重大活動,與日韓地方經貿合作達成9個方面機制化安排。今年以來,山東把「開放倒逼改革」作為九大改革攻堅行動的重要內容,積極應對疫情衝擊和外部環境變化,及時實施穩外貿、穩外資一系列政策措施。
據統計,2019年全省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2萬億元,實際使用外資全國排名由第6位升至第4位。截至目前,我省已與220多個國家(地區)建立經貿關係,218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我省投資779個項目。
「這次全會,再次表明了山東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開放大局、矢志不渝擴大開放的信心和決心。」省商務廳廳長張德平說。
02
全力打造「八個新高地」
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首先要回答「新高地」的內涵是什麼。結合山東開放歷程和實踐探索,《意見》提出了「八個新高地」的目標。
「這『八個新高地』概括得明確而恰當,為山東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找出了路徑。」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以打造國際地方經貿合作高地為例說,山東過去的對外開放是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進行的,現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但區域化合作正在興起。「山東與日韓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合作基礎好、前景廣闊。現在,我們對這一特殊區位優勢利用得還不夠,應充分發揮上合示範區、自貿試驗區、中日中韓產業園、國際招商產業園等各類開放平臺,讓山東成為中日韓、東北亞開放合作的橋頭堡。」
今年1-5月,「齊魯號」歐亞班列累計開行608列,同比增長44.4%,比去年提前2個月達到600列開行節點,實現疫情期間逆勢上揚。「這個增幅出乎我的意料。」省發改委主任周連華說,作為黃河流域唯一的沿海省份,山東在「一帶一路」地方合作上潛力巨大,關鍵是能不能暢通東連日韓、西接歐亞的國際大通道,以大物流大外貿帶動大資本大產業。
省科技廳廳長唐波認為,當下山東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資源環境約束帶來的陣痛。「最缺乏的是原料資源和人才資源。補齊這兩種資源,必須從國內國際兩個大循環著眼,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這對山東實現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我省提出打造高端產業融合發展高地、科技創新合作高地、人才集聚發展高地。唐波說,他最近調研了10多家企業,發現有些企業創新意識還不夠強、思想比較保守。「唯有更大力度開放,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使他們充滿緊迫感,才能在更大範圍集聚高端創新要素,在更大空間增強創新策源能力,在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推升產業能級,引領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
打造制度創新高地、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就是要對接最先進的國際規則,突出投資貿易的便利化自由化、營商環境的國際化法治化,形成開放的制度優勢和治理優勢;打造區域協同開放高地,就是要針對我省東西開放不平衡的問題,優化全省開放布局,提高一體化開放水平;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鑑高地,就是要發揮我省文化資源、特色生態優勢,提高開放競爭「軟實力」,將文化旅遊、醫養健康打造成國際化「標杆」產業……
「『八個新高地』構建了山東高水平擴大開放的『四梁八柱』。這是對山東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的戰略謀劃,將加快塑造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新優勢。」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說。
03
遠近結合,系統集成
與會人員發現,《意見》所提出的措施注重遠近結合,既立足當前,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又著眼長遠,超前謀劃開放布局。
「疫情在全球蔓延,給外貿企業訂單帶來了極大不確定性,當務之急是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濟寧市代市長林紅玉說,在目前形勢下,中小微企業壓力最大,最擔心的就是客戶毀約。針對這一點,《意見》非常及時地提出提高企業出口信用保險保費財政補貼比例、提高小微企業統保標準等舉措。
爭當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先行省份,是遠近結合的一項舉措。薛慶國說,在疫情的倒逼下,工業網際網路迎來了加速起勢的重要「窗口期」。青島正舉全市之力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既能幫助企業渡過眼前的難關,又能從長遠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過去7年,海爾卡奧斯平臺總共聚集7000多家企業,但最近這兩三個月,在各方努力下,一下子就新增了近3萬家。」
與會人員注意到,《意見》中確定的任務,有的需要年內完成,但大多以3年為期,比如提出3年內實現16市國際社區全覆蓋、內陸港數量和規模翻一番等,還有少數任務需要長期努力。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山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發展到今天遇到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在制度方面還有待完善。」濟南市市長孫述濤說。《意見》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開放領域的突出問題、短板弱項,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什麼問題突出就優先解決什麼問題。
在分組討論時,不少與會人員提出,高水平擴大開放,山東在暢通開放通道、打造開放平臺、優化開放布局等方面還有不少功課要做。對這些短板弱項,《意見》均提出了務實管用的實招硬招。
以暢通開放通道為例,這兩年,我省通過整合港口、機場、班列資源,優化物流布局,規模效益實現較大提升。山東港口集團去年貨物和貨櫃吞吐量分別增長10.9%和9.7%;今年1-5月份,在全球港口業務普遍遭受重創的情況下再次實現雙增長,分別增長5.8%和2%。
但在打造「大門戶」「大通道」方面,山東仍有短板。著眼海陸空有機銜接,我省將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港口,大力發展轉口貿易,培育國際航空樞紐、打造歐亞班列集結中心,在多式聯運、多港聯動、「一單到底」等方面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強化系統集成是《意見》的另一特色,制度創新貫穿各領域、各環節、各方面,開放舉措與其他領域改革舉措協調。比如引進人才方面,提出了「雙落戶」制度、「人才有價」評價機制等;打造平臺方面,提出建立前沿新興市場準入和事中事後規則標準、創新省國際節會組織協調體制機制等;營商環境方面,提出建設更高水平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行「跨境不見面辦理」、啟動「山東法治指數」試點等。
「以前我們推動對外開放,著眼點更多放在如何做好要素保障和商品貿易上,但這次更加注重規則、制度,尤其是注重完善市場化資源配置機制。」孫述濤說,這為各地進行開創性探索留出了很多空間。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