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千年古墟展輝煌 打造「三宜」魅力城

2020-12-18 今日惠州網

清晨,陽光溫柔地撫摸著淡水河,照射在熙熙攘攘的淡水老城。

古稀之年的李錦添,住在淡水老城九頭王街,二層高的小洋樓是百年前祖輩所建,如今成為了地方保護建築。沿著九頭王街往南,是商賈林立的大魚街,街道兩旁有古樸的木雕招牌,牆上留下了歲月斑駁的痕跡。

行走在淡水老城,恍如回到往昔繁華的老淡水。李錦添今年73歲,可以說見證了淡水發展的起起落落——珍合樓喝早茶曾一位難求,雜貨街人潮湧湧,正義街戲曲演出火爆,後來崇雅商圈、開城商圈、金惠商圈等逐漸崛起,淡水已經由原來「單核」商圈演變為「多核」商圈,城市在擴容提質,生活更加便利,人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70年來,淡水從一個南國邊陲小鎮,一躍成為了一座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是惠陽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未來,淡水街道將堅持「為民謀福利、為事業謀發展、為惠陽打基礎」的初心,圍繞助力我市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目標,加快實施「一心一區兩基地」戰略,從「強基層、善治理、建新城」三方面發力,把淡水打造成一流街道乃至區域一流城市中心——一座環境優美、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魅力新城。

老淡水記憶

淡水曾是惠陽地區重要物資集散地

相傳在宋末年間,淡水只是一個小小墟場,名為「上墟」,後改名「鍋篤鎮」。到了明朝,為了警衛海疆,設置淡水衛城,至清朝乾隆初期,這裡形成了較大的集鎮,改為淡水墟。鴉片戰爭後,淡水成為惠陽和香港貿易進出口的地方,商業貿易發展較快,形成了大魚街、豬行街、燈籠街和米街等商品交易專業街道。

淡水老街緊鄰淡水河,是天然的碼頭。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淡水河上有多個碼頭,物流興旺,大米、土特產等貨物在淡水老街集散,通過水路運送到珠三角各地,是當時惠陽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

繁華的商貿流通,帶旺了淡水老街,其中珍合樓算是當時最高檔的酒樓,商賈如雲,常常出現一位難求的盛況。今年73歲的李錦添,是土生土長的老淡水人,年輕時候跟著父輩在老街裡的九頭王街從事釀酒、賣酒生意。父輩與其他生意上的夥伴交情深厚,時常到珍合樓吃飯喝酒,年輕的李錦添也就有了「蹭飯」的機會。

李錦添回憶,在他小時候,停泊在淡水河等待卸貨的船隻,延綿排了100多米,很是壯觀,碼頭成為淡水最為熱鬧和繁忙的地方。隨著時代的發展,淡水老街商貿發展愈加成熟,但因為各種因素,淡水老街也走向了衰落,多條街道曾一度改名,直至改革開放後才逐漸恢復原名。

改革開放初期,李錦添走出淡水老街,去外面工作,也搬出了老街在外居住。「改革開放的春風給淡水人注入了全新活力,每個人都躍躍欲試,要幹出一番事業來,也給淡水發展帶來了巨大動力。」李錦添說,到了20世紀90年代後期,淡水商圈已經由淡水老街轉移到了崇雅商圈,寧靜的老街留下了曾經輝煌的印記。

前些年,淡水老街成功創建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修復了街道和歷史建築,街巷外觀仍有當年輝煌時期的輪廓,米街腳下的青磚石依舊光滑,在時光的侵蝕下,它依然從容。數經風雲的珍合樓早已不復當年的輝煌,樓內老舊的青白地磚,復古裝飾,都訴說著當年的風光。

現代化新城

城市擴容提質商圈「多核」崛起

清晨,列車從惠州南站出發,淡水黃金酥丸、客家涼帽從這裡運向沿線城市;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打著「飛的」降落在惠州機場航站樓外,半個多小時就能抵達老街;

上午,穿梭在金惠大道的上班族腳步匆匆,坐落在淡水各大產業園裡,車輛穿行如梭,年輕人尋找著奮鬥的「金鑰匙」,企業播撒著發展的「金種子」;

入夜,餐館飯店美食飄香,市政廣場、人民公園人頭攢動,淡澳河邊、村裡小廣場,拉二胡、唱粵劇,熱鬧非凡。

進入新時代,隨著淡水城市化進程加快,淡水商圈由「單核」演變為「多核」,天虹商場、印象匯、COCO商場、萬聯商場等大型商貿綜合體布局淡水,沃爾瑪、家樂福、永輝等知名超市也紛紛落戶,為淡水商業帶來了更多活力。

在這些大型商貿綜合體中,好宜多商貿廣場曾是淡水商業龍頭,是21世紀初期的淡水乃至惠陽的商業標籤。上個世紀90年代末,淡水老街商業模式式微,以好宜多商貿廣場等為代表的新生代崛起,替代了淡水老街的地位。

好宜多商貿廣場運營方惠州市中山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黎漢軍說,好宜多商貿廣場建成之前,崇雅路一帶已自發形成了一個小型商圈,都是鐵皮房,類似夜市。好宜多商貿廣場建成後,第一次將商貿綜合體帶到了淡水,崇雅商圈的品質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此後新的商圈不斷湧現,引領著消費升級,讓市民生活更加美好,也見證著城市蓬勃發展的生機活力。如今,淡水街道轄區總面積83平方公裡,2018年,淡水街道GDP176.91億元,佔惠陽的32.5%,第三產業產值達147.36億元,佔惠陽的64.3%,轄區工商稅收達47億元,佔惠陽的39.1%。

70年的發展,淡水街道從一個縣城古墟,搖身一變成為惠陽區乃至惠州市有名的活力新城。

未來可期

打造一流街道乃至區域一流城市中心

淡水地處惠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古稱「依河而生,因魚鹽而盛」,是東江流域最繁華的商貿集鎮。70年砥礪前行,淡水從一個南國邊陲小鎮,一躍成為了一座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

在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的「雙區驅動」下,淡水將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優勢,在「強基礎、善治理、建新城」三個方面發力,將淡水街道打造成一流街道乃至區域一流城市中心。

淡水以打造惠陽現代產業綜合發展示範區為目標,按照「一心一區兩基地」戰略布局,構建經濟發展新引擎。淡水規劃四大片區:以白雲新城、白雲南、石橋新城為依託,打造惠陽現代服務業中心;以古城項目、淡水老城區豬行街為依託,打造文化旅遊休閒區;以洋納、行誠工業園為依託,打造「百億級」智能硬體產業集聚基地;以南站新城為依託,打造南站現代產業示範基地。

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淡水街道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認真檢視反思,把問題找實、把根源挖深,明確了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70年來,淡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也存在市政基礎設施不足等問題。」淡水街道黨工委書記楊治宇檢視淡水發展短板時說。

近年來,淡水市政基礎設施項目達70多項,其中今年實施的有66項,以提高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在打通淡水交通動脈方面,拉通了連接大亞灣的東華大道,今年將全力拉通雲新大道、康壽路、天安南路等6條城區連接路,建設惠州南站新城片區的新橋一號路、大門埔路,拉通白雲南片區的內環東路,暢通淡水城區交通微循環。

與此同時,淡水農村及城鄉結合部的發展資源尚未充分挖掘,城鄉差距依然比較明顯。根據自身實際,淡水創新提出了以城市更新推動鄉村振興,帶動全域振興的特色發展之路。楊治宇說,淡水以城市更新為核心,以產業導入為重點,全面盤活農村土地資源,著力導入商貿旅遊、文化創意、房地產等產業。

目前,淡水大部分村小組籤了村企合作意向書,達160多宗。楊治宇說,接下來,淡水街道將堅持「為民謀福利、為事業謀發展,為惠陽打基礎」的初心,圍繞助力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目標,加快實施「一心一區兩基地」戰略,根據四大片區產業定位,相應導入商貿服務、文旅創意供應鏈、金融、智能硬體等產業,充分發揮城市中心產業、人才、經濟聚能效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城市擴容提質,輻射帶動周邊農民、居民增收致富,把淡水建成環境優美、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魅力新城。

統籌/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採寫/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相關焦點

  • 讓千年古墟煥發新生!他們在深圳「蠔鄉」,打造一場最先鋒的城市...
    多方聯攜,千年古墟迎新生 這個地方就是沙井金蠔小鎮。 小鎮位於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佔地面積約3平方公裡。約26公頃的沙井古墟作為深圳四大古墟之一,擁有大量歷史風貌建築及多家文物保護單位,是深圳西部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
  • 寶安要將沙井古墟打造成深圳文旅融合新地標!
    寶安要將沙井古墟打造成深圳文旅融合新地標!千年蠔鄉沉澱厚重歷史傳承城市根脈留住鄉愁記者了解到,該片區內歷史風貌建築豐富,有龍津石塔、天后古廟等100餘處歷史風貌建築,其中,龍津石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深圳現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築,沙井古墟是深圳四大古墟之一,是深圳西部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
  • 【美麗平山】宜居宜看 宜遊宜業 平山「三城同創」傾力打造山水新城
    【美麗平山】宜居宜看 宜遊宜業 平山「三城同創」傾力打造山水新城 2020-06-30 0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莊鎮紫百年文明古墟 猶記當年"小廣州"繁華
    南莊鎮紫洞古墟過去被稱為「小廣州」,至今保留著青磚雕欄、當鋪、茶樓。 百年前,南莊的紫洞村就是肇慶、清遠到佛山、廣州的重要水路中轉站,隨著「行船」的人經常要在這裡歇腳,購買一些生活必須物資,所以,紫洞古墟慢慢地繁華了起來。那時,紫洞古墟被南來北往的人稱為「小廣州」。
  • 深圳四大古墟—嶺南地區客家民俗的遺存
    深圳墟老街古井深圳墟是深圳最大的步行街,堪比北京王府井大街,俗稱東門老街。東門老街已經成為集購物、休閒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步行街,街區內不僅有大型百貨商場,還有各種形式的專賣店、小吃街等。"東門老街"同樣也是是中國18條重要商街之一。
  • 一個讓你穿越到遠古的地方,新橋清平古墟影視小鎮
    清平古墟是深圳四大古墟之一,其他三個分別是觀瀾古墟、東門老街和沙頭角老街。清平古墟影視小鎮(也叫新橋影視基地)是在清平古墟原址打造起來的。清平古墟建於清末民國初,距今約有200多年的歷史。裡面尚存幾處歷史悠久的古蹟,都保留得非常完整。
  • 如何在城市更新名下推進沙井古墟整體保護?
    莫非真的要把沙井古墟拆除嗎?儘管古墟已經非常殘破,然而,行走在其中,我們仍然能強烈感受到陣陣的蠔風流彩和墟鎮古韻,顯然,這裡是值得全面、完整保護和復舊的歷史街區和古墟。但是,我想強調的是,沙井古墟的魅力恰恰就在這點點滴滴的歷史斑駁中,那敦厚的門坊,狹窄的巷子,殘破的老牆,黝黑的套房,這恰恰就是千百年來的鹽民、漁民、蠔民安居樂業的歷史真實寫照。修繕整治和活化提升,正是針對這些歷史建築而來的,當然要完全尊重先民們曾經的空間布局和建築風貌,當然不能拆除重建。從根基上保留這些本土文化的痕跡,才對得起先民,對得起後人。
  • 千年古郡廉州: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
    千年古城廉州,起源於先秦時期,興盛於隋末唐初,有據可考證的歷史達2000餘年,歷為合浦郡治所在,唐宋時更成為西南要塞,軍事重鎮,素有「海北雄藩」古之稱。 1 千年古郡底蘊深 說起廉州歷史,悠久而深厚。
  • 廣州古地圖展有驚人發現 城中心兩千年未變(圖)
    周濤 攝  專家稱這種城變模式全世界僅有廣州羅馬亞歷山大三個城市轉自搜狐  本報訊 (記者 馮榕 王麗鳳 通訊員 何雪妍 張巖) 44幅廣州的古地圖勾勒出歷史的變遷,83歲的曾昭璇老教授親自解說廣州的往事,並道出了驚人發現:2200多年來,儘管廣州城不斷地向四周擴張,但中心區域(主要是現在的越秀區範圍)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地位,即使到現在也未有大變。
  • 四川古蜀文明特展義大利羅馬開展
    北京時間3月25日下午,來自天府之國的「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在「永恆之城」羅馬的圖拉真市場及帝國廣場博物館隆重揭幕。來自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為主的8家文博機構收藏的145件(組)精美文物及複製品,為義大利人民奉上了一臺精美的文化盛宴。
  • 湖南博物館看古秘魯展,真實的千年木乃伊
    來長沙旅遊,有三個標誌性的景點一定要去,橘子洲看毛主席雕塑、嶽麓山看愛晚亭、湖南博物館看辛追夫人,這是來長沙要做的三件事,其他的就是吃吃喝喝逛老街。2020年其他城市的博物館很少舉辦特展,但是湘博卻仍有兩個特展讓遊客們大開眼界,增長見識。
  • 太倉文旅走進上海虹橋高鐵站 城市魅力在滬颳起夏日旋風
    、千年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活動、秀美的江南田園和現代生態宜居,讓太倉成為一座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幸福之城」。 展廳電子大屏上,一部太倉文化旅遊宣傳片將太倉田園文化、水鄉文化、航海文化、鄭和文化、漁文化和美食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旅遊資源串聯起來,帶領旅客生動領略了太倉「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城市魅力。
  • 「獅象巖崖把水口, 平山正系大墟場」
    □吳定球 惠州俗諺有云:「頭平二淡三多祝」。諺中所說的舊時歸善縣這三大墟鎮, 除淡水之外,平山和多祝都在現今惠東縣境內,而又尤以平山之名為最著,成為惠東縣的縣城。 平山憑什麼擁有「頭平之光」?
  • 在古羅馬廣場,探訪古羅馬昔日的榮光
    羅馬被稱為「永恆之城」、「萬城之城」,它的永恆,不僅在於曾經那些輝煌的歷史、燦爛的文明,更體現在羅馬人對歷史古蹟的尊重與珍惜,哪怕是千年前的斷壁殘垣也極盡呵護
  • 建設全球最大的室內滑雪場,喚醒千年金蠔小鎮!沙井展新姿
    不僅如此,沙井目前還有一個深圳至今最大的城市更新項目正在推進——沙井金蠔小鎮,沙井正在以對歷史和文化、對傳統和未來負責任的歷史使命感,推進深圳四大古墟沙井古墟再新生,喚醒城市記憶,記得起鄉愁,繼承傳統街巷生活記憶的同時,演繹現代城市公共空間。
  • 《連平州志》卷之三:清代連平城池、井池、都裡、墟市
    《連平州志》卷三介紹明末至清朝中期連平州城的布局和大小,城牆、城門、月樓的修建和歷次維修,以及城內水井的分布,並花了很大篇幅來記載連平惠化圖、長吉圖、忠信圖、銀梅圖的各個村名和位置,最後還講了集市和公署(放到下一篇)。連平的老城牆不知毀於何時,今天只能從文獻記載和安徽壽縣現存的宋代古城牆來一睹連平州城當年的風採。
  • 彰顯城市特色 打造古今輝映洛陽城
    如今,矗立在洛河北岸、輝煌壯觀的應天門,就是近年我市著力彰顯歷史文化等獨有的城市特色,對隋唐洛陽城宮城區城門——應天門進行復原建設的典型代表。  千年古都洛陽最有吸引力、最具競爭力的,無疑是歷史文化特色。
  • 走進臺灣:尋找歷史的碎片—臺北淡水尋古(多圖)
    紅毛城的界碑,英國人所立。  荒草萋萋  沿著淡水老街一路西行,盡頭便是聞名遐爾的紅毛城。    穿過綠藤密布的南門進入城堡,偌大的堡內,花木扶疏,濃蔭蔽天。主堡的外牆高聳直立,朱紅的牆體十分搶眼。  城堡前,陳列著幾尊清朝的古炮。沉默的炮口指向悠悠流逝的淡水河。古炮是英國人用來作裝飾的,背後卻含藏了深切的悲哀和無奈。
  • 涿鹿孔雀城,涿鹿打造宜居宜業的新型衛星城
    涿鹿孔雀城,涿鹿打造宜居宜業的新型衛星城 2020-12-18 10:32:59|來源:北京樓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