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哈爾濱6月8日電 「糖尿病患者一定會得視網膜病變嗎?」「青光眼會失明嗎?」「白內障要等『熟了』以後再做?」「有什麼預防近視眼的妙招?」……6月6日是第25個全國愛眼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視覺2020,關注普遍的眼健康。」 6日9時,哈醫大二院的專家雲科普直播間裡異常火爆,持續2個多小時的直播,總瀏覽量達到102萬人次。哈醫大二院的專家還梳理出了網民最關注的眼健康問題。
直播間瀏覽量超過100萬人次,留言區反響熱烈。
「糖友」如何護眼
哈醫大二院眼科張中宇副教授的講座以時間為主線,介紹了從嬰幼兒到老年各個年齡段易患的眼底疾病,其中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何護眼的問題被問及最多。據張中宇介紹,我國約有糖尿病患者1.1億,其中1/3的「糖友」有視網膜病變的風險。I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一般5年內會累及眼底,II型一般是10年。早發現、早治療和堅持隨診是最關鍵的。因為該病進展緩慢,隱蔽性強,切勿粗心大意。建議「糖友」們每次來院做內分泌治療時,一定做眼底的相關檢查,抵禦「甜蜜炮彈」對眼睛的傷害。
哈醫大二院眼科專家進行雲端科普講座。
白內障手術需要等「熟」了再做嗎?
「白內障需要成『熟』了再做手術,那已經是老觀念了。」據哈醫大二院眼科單麗副教授介紹,「以前的手術方式是囊外白內障摘除,而目前大多採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手術,切口小,對眼球的損傷小,恢復快,無需等待,只要白內障影響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就可以做手術,一般視力低於0.5-0.6就可以選擇手術治療。」
而白內障等到成熟了再做有很多弊端,不僅手術難度大、創傷大,視力恢復也慢,術前無法很好地評估眼底情況。同時,患者在白內障逐漸成熟的過程中長時間處於視力低下狀態,容易出現摔傷等意外,給平時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不便。
掃碼回看哈醫大二院「全國愛眼日」專家雲直播錄像。
青光眼「青睞」誰?
據哈醫大二院眼科程方副教授介紹,由於青光眼是不可逆性的致盲疾病,因此對患者的危害是巨大的。若是患者能夠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則可以控制病情的進展,保留現有的視力,降低致盲率。
概括起來,共有六類人群備受青光眼的「青睞」:
第一類,長時間使用手機和電腦的人。
第二類,吸菸人群。相比不吸菸人群,吸菸人群患青光眼的風險會增加10倍以上。這是因為長期吸菸會導致眼壓增高,還會造成視網膜血管痙攣以及視神經缺血的情況。
第三類,直系親屬有青光眼患者的人。這類人群在平時一定要提高警惕,一旦出現眼部酸脹和疼痛、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等不適症狀,儘快就醫。
第四類,近視眼人群。低度近視眼者患該病的機率超過5%,而高度近視者近視度數大於600度的患病率則高達7.1%。
第五類,高血壓人群。這是因為高血壓會導致機體丟失處理高眼壓的能力,而且還會損傷眼部血管等。
第六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容易引起各種併發症,青光眼便是可能會出現的慢性併發症之一。
哈醫大二院公益網絡科普講座。
如何才能讓孩子遠離近視?
「會照明、營養好、『三個一』要做到,戶外運動最重要。」這是哈醫大二院眼科代麗麗副教授總結的預防近視眼口訣。
據代麗麗介紹,孩子看書的時候,要採用雙套照明。即屋頂的大燈要打,檯燈也要打。如果是右手寫字,檯燈要放在左前方,保證光線不被手部遮擋。光照要均勻,沒有頻閃,不刺眼。飲食方面,多吃點胡蘿蔔或者維生素A;另外,藍莓含有花青素,對眼部保護有輔助作用。所謂「三個一」就是「手離筆尖一寸遠,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緩解視疲勞最好的方法就是戶外活動,極目遠眺。
治療近視眼需「量體裁衣」選術式
據哈醫大二院眼科屈光中心李穎教授介紹,近視手術分為角膜屈光手術和眼內屈光手術兩大類。角膜屈光手術又分表層手術、半飛秒手術和全飛秒手術。全飛秒手術是在角膜上做一個2毫米的小切口,從角膜組織中取出一個微小的透鏡,手術微創、安全,對抗外力擊打能力更強,對於軍人、警察、運動員等職業人群來說就更安全。
眼內屈光手術不需要切削角膜,是「加法」手術,而且可逆,視覺質量好。無論哪種手術,它的適應人群主要是18歲以上,度數穩定或者每年增長不超過50度,需要做眼部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和個人需求做個性化的手術選擇。(焦洋、李華虹、楊帆)
圖片由哈醫大二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