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二院眼科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定期檢查眼底早發現早治療

2020-12-09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人民網哈爾濱12月8日電 絕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在就診過程,都會被醫生們叮囑「到眼科查個眼底,看看眼睛有沒有問題」或者是在出院指導上看到「定期複查眼底」的字樣,但許多患者及家屬以為這項檢查沒必要,或者抱著僥倖心理認為都查過一次了沒問題就不用再查了,一拖再拖,導致出現嚴重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力突然消失甚至是失明時才追悔莫及。對此,哈醫大二院五官醫院院長、眼科主任原慧萍教授表示:「糖尿病患者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患者會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儘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診斷率在內分泌科醫生和眼科醫生的共同努力下可達30%,但能得到早期治療的患者不足10%,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規範檢查眼底十分重要,早期發現、早期診治,才能維護患者的視功能。」

眼科副主任孫大衛教授為患者檢查眼底。

女子視力突然下降險失明 竟是血糖惹的禍

「沒想到僥倖心理把自己給坑了,我現在左眼幾乎看不見,右眼看東西也不如以前清楚,每天都活在焦慮、恐懼和自責中。要是當初我能聽醫生的話,好好控制血糖,定期複查眼底,也不至於這樣。」今年46歲的哈爾濱市民周女士(化名)懊惱地說。

據周女士回憶,2019年2月,周女士的左眼視力突然下降,眼前模模糊糊像被蒙上了一層布一樣,嚇得她趕忙來到哈醫大二院眼科就診,眼科副主任孫大衛教授接診後為周女士進行了詳細的專科查體,眼底鏡檢查結果顯示「左眼底出血」,建議患者進行進一步檢查。隨後眼科樊攀主治醫師為周女士進行了眼底螢光血管造影檢查時發現,患者的右眼為重度NPDR(非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左眼為早期PDR(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對於這個結果,周女士感到不解,「醫生說我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但我從來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啊,檢查眼睛咋還查出糖尿病來了?」半信半疑中,周女士接受了血糖檢查,驚訝地發現自己隨機血糖值竟然高達18.9mmol/L,第二天早上空腹血糖值為9.7mmol/L,經內分泌科醫生會診診斷為糖尿病,並為周女士制定了詳細的降糖方案。血糖控制一段時間後,周女士回到哈醫大二院眼科接受了雙眼全視網膜光凝治療,周女士眼底出血部分逐步吸收,視力也逐漸恢復,孫大衛教授及樊攀主治醫師建議周女士在內分泌科醫生的指導下嚴格控制血糖,3-6個月後回來複查眼底。

遺憾的是,周女士並不是一個聽話的患者,醫生們再見到她時已經是14個月之後了。2020年4月,周女士在家人的攙扶下走進哈醫大二院眼科門診,進門後周女士一邊哭一邊說道:「醫生們快幫幫我吧,我的左眼什麼都看不見了,右眼也看不太清楚。」醫生為她進行眼底鏡檢查後發現患者的左眼玻璃體大面積積血,仔細詢問後醫生們了解到,周女士因抱有僥倖心理,既管不住嘴,又邁不開腿,降糖藥物想起來就吃,想不起來就不吃,才導致這個結果。因積血吸收不好,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持續惡化,繼續發展等待周女士的將會是視網膜脫落乃至失明。為保住左眼,周女士接受了玻璃體切割術聯合矽油填充術,目前仍在恢復階段。

眼科輔助檢查中心樊攀主治醫師為患者進行眼底螢光血管造影檢查。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多可怕?

哈醫大二院眼科輔助檢查中心樊攀主治醫師說,「在臨床工作中,我們遇到過很多位像周女士這樣的患者, 她們不規範控制血糖,也不按照醫囑定期檢查眼底,總抱著一絲僥倖的心理,到疾病發展到不可挽回的局面才後悔萬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危害很大,視力急劇下降甚至失明,讓很多患者失去了勞動能力甚至是獨立生活的能力,並長期處於焦慮情緒中。」

醫生正在為患者進行眼部超聲檢查。

專家介紹,任何疾病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也如此。在臨床中,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可分為非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NPDR)和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PDR)兩類,根據病情嚴重程度NPDR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PDR又可分為早期、纖維增生期和晚期。在非生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輕度或中度,患者可能無明顯的自覺症狀或者僅表現為輕度的視力模糊,但醫生在眼底鏡下可發現輕微的眼底改變;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的患者,眼底鏡下出現明顯的改變,此時醫生需要利用眼底螢光血管造影檢查進行鑑別分期,並查看有無新生血管;當疾病進展到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晚期,患者常發生玻璃體積血,表現為視力驟降甚至是視力喪失,此時需要通過眼部超聲來鑑別出血量的多少及有無玻璃體視網膜牽拉、視網膜脫落等情況。

孫大衛教授為患者進行雷射治療。

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怎麼辦?

專家指出,不管是哪個時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在專業內分泌科醫生的指導下規範控制血糖始終是最關鍵的一步,其次需要在專業眼科醫生的指導下,按期進行眼底檢查,及時了解眼底變化。非增生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定期複查即可;部分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的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局部光凝或全視網膜光凝治療,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打雷射」; 當疾病進展到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晚期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據悉,哈醫大二院眼科是全國僅有的七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防控中心之一。在哈醫大二院眼科的牽頭下,黑龍江省目前已實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分級防控布局。一級防控(縣級醫院)主要篩查作用,對於病情較輕的患者在當地就可以實現全身系統的治療,發現病情嚴重的患者可向上級醫院輸送;二級防控(地級市醫院),可以實現雷射治療甚至是球內抗VGF治療;如果患者嚴重程度進一步增加,不受控制可到哈醫大二院等三級防控中心進行手術治療,爭取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視功能。(焦洋、李華虹、楊嘉安)

圖片、視頻由哈醫大二院提供

(責編:李宏頔、李忠雙)

相關焦點

  • 哈醫大二院眼科專家提醒:「糖友」需定期檢查眼底 切莫僥倖大意
    哈醫大二院眼科專家提醒:「糖友」需定期檢查眼底 切莫僥倖大意 絕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在就診過程中,都會被醫生們叮囑「到眼科查個眼底,看看眼睛有沒有問題
  • 哈醫大二院「全國愛眼日」專家雲直播瀏覽量破百萬
    6日9時,哈醫大二院的專家雲科普直播間裡異常火爆,持續2個多小時的直播,總瀏覽量達到102萬人次。哈醫大二院的專家還梳理出了網民最關注的眼健康問題。直播間瀏覽量超過100萬人次,留言區反響熱烈。「糖友」如何護眼哈醫大二院眼科張中宇副教授的講座以時間為主線,介紹了從嬰幼兒到老年各個年齡段易患的眼底疾病,其中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何護眼的問題被問及最多。據張中宇介紹,我國約有糖尿病患者1.1億,其中1/3的「糖友」有視網膜病變的風險。
  •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致盲 早治療是關鍵
    南陽市眼科醫院眼底病專家李兵介紹說,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主要是高血糖對眼底微小血管造成損傷所引起,由於患者對糖尿病眼部併發症缺乏了解,且病變早期無明顯症狀,有不少患者是在視力明顯下降時才到醫院就診,而這時病情已經很嚴重了。
  • 哈醫大二院口腔頜面外科專家成功為高齡老人「卸掉」2斤重的「包袱」
    由於腫物巨大,切除風險太高,孫大爺一家輾轉了多家醫院都沒能進行有效的治療,他們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來到了哈醫大二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李春明教授接診後,孫大爺的女兒向醫生講述了腫物的來歷。據了解,孫大爺今年84歲了,38年前孫大爺在一次感冒後,右側下巴就留下了一個小硬疙瘩,因不疼不癢也就沒再管它。
  • 哈醫大二院口腔頜面外科專家成功為高齡老人切除多形性腺瘤
    近日,哈醫大二院口腔頜面外科成功為高齡老人切除多形性腺瘤。  據介紹,患者孫大爺今年84歲,38年前孫大爺在一次感冒後,右側下巴就留下一個小硬疙瘩,從最初的「雞蛋」大小,到如今突然增長到「柚子」大小。
  • 眼底病應早發現早治療 普瑞眼科義診活動可免費查眼底
    如果有這些症狀,那要注意了,很可能是眼底疾病引起的。本周五,普瑞眼科推出眼底篩查科普活動,為廣大市民進行眼底病義診,通過歐堡成相,一張眼底照片,無需螢光造影,就可以掌握眼底情況,將眼底病防範於未然。
  • 哈醫大二院普外科邰升團隊成功將直徑6釐米肝腫瘤切除
    日前,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一病房副主任邰升帶領團隊,通過ICG螢光導航系統完成了腹腔鏡下肝中葉5、7、8段的微創切除手術,成功將直徑6釐米的腫瘤精準切除,既實現了殘肝體積的極限保留,又確保腫瘤切除。  近年來,腹腔鏡手術因為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受到了患者的青睞,但腹腔鏡肝臟切除手術仍然是目前外科微創手術中的難點,尤其是肝中葉腫瘤涉及兩個肝臟斷面,保留6段的肝臟5、7、8段行腹腔鏡肝切除手術難度很高,術前對6段肝臟靜脈回流的預判和術中精準判斷要求極高
  • 哈醫大二院召開2020年黑龍江省眼科學術會議
    11月27日至28日,由黑龍江省醫學會主辦,黑龍江省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哈爾濱市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哈醫大二院共同承辦的「2020年黑龍江省眼科學術會議暨哈爾濱市眼科學術會議」在哈爾濱召開,主題為「抵疫前行光明護航 凝心聚力築夢龍江」。本次大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來自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7041名眼科領域專家學者雲集線上。
  • 糖尿病易「傷眼」糖友要定期查眼底_海峽都市報電子版_海都報電子...
    專家建議,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視物模糊、眼脹、眼前黑影、雙眼復視等情況,應及時到專業眼科醫院就診,尤其是發病超過5年以上的患者,應定期到醫院檢查眼底,發現眼部併發症並及時治療。 控制血糖、血壓、血脂及定期複查眼底是控制病情進展的必要環節。在中期,可以進行視網膜雷射光凝治療,但如果出現嚴重的併發症,比如玻璃體出血、視網膜脫離等,則需要手術治療。 糖尿病白內障需要手術治療 李雲女主任說,一般認為老年性白內障在糖尿病患者中比非糖尿病患者發病率高,發生的年齡也較早,且白內障成熟較快。
  • 哈醫大二院舉辦「全國心力衰竭日」主題活動
    黑龍江省醫學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內科主任于波教授為會議致辭,黑龍江省醫學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哈醫大二院心內科副主任張瑤教授進行工作總結匯報。此次會議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進行,省內心衰領域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 煙臺醫大胃腸醫院:胃癌早發現早治療
    煙臺醫大胃腸醫院特聘專家戴志凡主任說:「該患者是很幸運的,因為好多早期胃癌患者沒有症狀,加上國人不重視胃腸健康、不檢查胃腸鏡,往往到了中晚期,有症狀時才檢查,這時會危及生命。」所以早期胃癌就表現出症狀的人,要到醫院檢查,能早期發現就意味著可以治好。  煙臺醫大胃腸醫院提醒市民,煙臺是胃癌高發區,40歲以上人群應該做胃腸鏡檢查,不要等有症狀才去醫院,那時多到了中晚期,醫生也回天無術了。
  • 哈醫大二院網上免費問診平臺上線四天 日均諮詢量破萬
    人民網哈爾濱2月10日電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為降低百姓到醫院交叉感染的風險,2月7日,哈醫大二院在繼省內率先開通「哈醫大二院發熱門診諮詢平臺」之後,又開通了「哈醫大二院網上問診平臺」,搭建起「居家隔離+網絡問診」的抗疫新陣地,實現百姓不出門就可以享受到免費的專家門診諮詢服務。
  • 溫醫大「眼視光」全科門診開放 患者享一站式服務
    應該去哪個科室檢查?這種令眼病患者糾結的問題,今天起有望得到改觀。溫醫大附屬眼視光醫院今天正式開設6個全科門診。全科門診不僅為患者診斷病情,還在確定是什麼病後幫患者轉診到對應的科室,避免患者因不確定病情而在不同科室之間輾轉。據悉,溫醫大附屬眼視光醫院是全國首家開出全科門診的眼科專科醫院。
  • 「世界正畸健康日」哈醫大二院口腔正畸科專家支招助你綻放美麗笑容
    當日下午,為進一步普及口腔正畸知識,哈醫大二院口腔正畸科義診專家團隊走進黑龍江大學,開展「世界正畸健康日 正畸義診進校園」活動,為大學生免費進行口腔檢查,並針對錯頜畸形的預防、早期幹預措施及治療等進行健康講座。
  • 哈醫大二院泌尿外科開展「機器人手術」及放射性粒子置入治療前列...
    7月20日,哈醫大二院泌尿外科舉辦了以「治療前列腺癌新方法」為主題的學術培訓會,由來自日本和臺灣的專家主講治療前列腺癌的最近方式,包括「機器人」手術術式和放射性粒子置入的治療方法。泌尿外科和腫瘤內科的全體醫護人員參加了培訓會。
  • 哈醫大二院婦產科專家利用孕前腹腔鏡下宮頸內口環扎術圓患者母親夢
    一年多以前,王女士和丈夫慕名來到哈醫大二院婦科四病房尋求幫助。黑龍江省婦幼保健協會婦科腔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哈醫大二院婦產科四病房主任孔憲超教授為王女士進行了詳細檢查後發現,患者宮頸內口鬆弛,屬於宮頸機能不全,建議王女士進行宮頸內口環扎。
  • 「刀過無痕」哈醫大二院開展經口甲狀腺癌切除術 無疤美觀、恢復快...
    很多確診的年輕女孩一想到手術會在脖子上留下一道「蜈蚣疤」,對手術治療十分排斥,造成很大心理壓力和負擔。近期,哈醫大二院普外科四病房(甲狀腺外科)成功開展了經口甲狀腺癌切除手術,在確保甲狀腺癌根治的同時,最大程度保留了患者頸部美觀,不會留下任何傷疤,真正實現「刀過無痕」,具有恢復快、效果好、美觀等優點,是愛美患者的一大福音。
  • 哈醫大二院骨科完成全關節鏡下治療腓骨肌腱脫位
    哈醫大二院骨外科四病房(關節疾病微創外科、運動醫學科)副主任潘海樂教授(右)帶領團隊進行全關節鏡下治療腓骨肌腱習慣性脫位。 一個月前小陽打籃球不慎扭傷左腳踝,左側腓骨肌腱又一次脫位,無法活動。他來到家附近的醫院進行診治,當得知醫生建議進行手術治療時,小陽十分抗拒,明確表示不想開刀手術。隨即經過保守治療後,小陽出院了。回家後,他左腿的腓骨肌腱情況愈發嚴重,只要輕微的跑、跳就有可能脫位,有的時候一天脫位五、六次,嚴重影響了正常生活。小陽父母經過多方打聽,得知哈醫大二院骨外科四病房(關節疾病微創外科、運動醫學科)可以微創治療此疾病,小陽立即前往就醫。
  • 糖尿病十餘年沒當回事 並發腦梗死危及生命 哈醫大四院緊急搶救轉...
    直到近日,張先生起床後突然感覺一側肢體無力,走路向一側偏斜,而且持續不緩解,家人趕緊把他送到哈醫大四院神經內科。經頭部影像學檢查,張先生一側腦動脈已經阻塞,導致相應的血管供血區域的神經功能受損,出現了肢體活動障礙及語言功能障礙。
  • 哈醫大二院召開第二屆龍江罕見病論壇
    哈醫大二院承辦的第二屆龍江罕見病論壇開幕式現場央廣網哈爾濱10月12日消息(記者喬仁慧 通訊員李華虹 楊嘉安)為推動黑龍江省罕見病診療規範化發展,積極引導並開展罕見病科學研究,全面提升黑龍江省罕見病診斷、治療、預防水平,10月9日-10日,由黑龍江省醫學會主辦